第548頁
褚太傅穩坐禮部,聞訊卻不曾動作。
他是想急於了解那女娃的消息,但有些事,不能急。
想他自接任禮部尚書以來,便是出了名兒的做事極度不積極,思想扭曲有問題,主動面聖這種事,放在別人身上很正常,換了他就很反常了。
有些東西縈繞在他心頭捕捉不住,他雖說不上個所以然來,但越是如此,越不能反常行事,以免給自己,給那女娃招來不必要的麻煩。
雖然他也不好說這麻煩是個什麼東西……
但到底他如今頂著個禮部尚書的帽子,把控著各方注目的科舉之事,一舉一動都很容易被人拿來做文章。
為了自己,為了那女娃,也為了來年便要步入科場,值此隆冬仍在夙夜苦讀的天下學子們……
做人嘛,該發瘋時要發瘋,該小心時也要小心才行。
反正那魏叔易也全須全尾的回來了,明日早朝之上必然會議起此事,總能聽到的。
褚太傅讓下面的官員給自己泡了壺茶,烤著炭盆,慢悠悠喝茶摸魚。
魏叔易那邊,一番細稟罷,待離宮時,已是午後。
他剛在自家府門外下了官轎,便見帶著女使僕從的魏妙青等在大門外,裹著披風,抱著手爐,冷得正跺腳。
見得他,少女眼睛大亮,快步迎上去:「兄長!你總算回來了!」
見她鼻頭凍得通紅,魏叔易「嘖」了一聲,笑著抬手:「怎敢叫未來太子妃在此等候呢,實是折煞下官了。」
魏妙青翻個白眼,也沒與他鬥嘴,而是急匆匆拉著他的衣袖便往府里走。
迎候郎君歸家的僕從們紛紛行禮。
「作甚?我還須先行回去更衣。」魏叔易走了幾步,抽回被妹妹抓著的衣袖,挑剔地拂了拂其上褶皺,不緊不慢地走著。
「別著急啊,我讓人煮了好茶,專等著阿兄回來呢!」魏妙青道:「阿兄且先吃兩盞熱茶暖暖身子,再回去更衣不遲!」
魏叔易狐疑地看她一眼,待被她推著來到了廳中,才曉得這「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之奸,究竟奸在何處。
但饒是做好了準備,他也還是被廳中那滿滿當當,足足數十個女郎們衝擊到。
「魏侍郎來了!」
「見過魏侍郎!」
「……」
一群女孩子們紛紛開口行禮,雖皆秉承禮節並未上前靠近,但仍給魏叔易一種被死死包圍之感。
她們的年紀都與魏妙青差不多,此刻看向他的眼神無不晶亮有神。
年少以狀元之身入朝堂,年紀輕輕即身居門下侍郎之位,得天子重用,偏又很會隨,未隨父母的腦袋,卻隨了父母的好樣貌,如此諸多光環加持之下,令魏叔易早早便見了太多太多愛慕的眼神,並為此感到很麻煩。
但此刻這些眼神卻與以往所見大不一樣,她們雖在注視著他,卻又好似透過他,在認真注視著另外一個人。
這並非錯覺。
魏妙青將一盞茶塞到他手裡,邊催促:「阿兄,快和我們說說常娘子的事!那些傳言究竟是真的還是假的?」
魏叔易心生「果不其然」之感,這茶果然不是白喝的。
他正想尋個藉口脫身時,恰聽身後傳來腳步聲,是段夫人在僕婦的陪同下趕了過來。
但段氏並不是來拆散這些女郎的,而是來加入她們的。
她甚至沒有同剛回京的兒子母慈子孝,便坐了下去,直接催著兒子「先說正事」。
母命不可違,魏叔易唯有認命坐了下去。
而不待他說話,那些女郎們便已經做出傾聽之色,有一位端坐著的女郎面前的小几之上甚至擺著紙筆,姚夏正為她飛快地研磨。
坐著的女郎姓吳,出身書香名門,心氣兒極高,是京中有名的才女。但自端午登泰樓一宴後,便被常歲寧折服,忠心追隨許久,憑藉其活躍程度,在這個由一眾擁簇常歲寧的女郎們組成的圈子裡小有地位。
此前,魏妙青試圖霸占常歲寧之舉,便是被她帶頭糾正。
糾正後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如今魏妙青已懂得了「喜歡不是獨占,而是分享」的真諦,譬如今日,便第一時間將有關常娘子的消息和自家兄長都分享給了她們。
吳家女郎持筆,靜候魏侍郎開口。
魏叔易見狀,不禁在心中失笑——所以,竟還帶了「史官」來?
也是。
她的事跡,是值得被廣為傳頌的。
既如此,那他今日便做個說書先生,好好地講一講她……好好地講一講那個該被世人看到的她。
……
一行數十個小娘子從鄭國公府出來時,天色已近暗下。
一群人圍著吳家女郎七嘴八舌地說著話,想借她手裡的冊子拿回去抄寫。
「不著急。」吳家女郎將冊子抱在身前,沉穩道:「待我先查錯一番,確定無誤後,便讓下人抄寫多份,分與你們每人一本。」
作為這個圈子裡的核心人物,她是很懂得端水之道的。
先借給誰都不合適,不如由她一同發放。
大家對這個提議都很贊成,於是注意力又回到姚夏身上:「姚二,信上也提到我們了,再給我們看看唄!」
常歲寧是給姚夏寫了信的,信封上寫有「姚夏親啟」的字樣,但信中問候到的女郎卻有很多。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他是想急於了解那女娃的消息,但有些事,不能急。
想他自接任禮部尚書以來,便是出了名兒的做事極度不積極,思想扭曲有問題,主動面聖這種事,放在別人身上很正常,換了他就很反常了。
有些東西縈繞在他心頭捕捉不住,他雖說不上個所以然來,但越是如此,越不能反常行事,以免給自己,給那女娃招來不必要的麻煩。
雖然他也不好說這麻煩是個什麼東西……
但到底他如今頂著個禮部尚書的帽子,把控著各方注目的科舉之事,一舉一動都很容易被人拿來做文章。
為了自己,為了那女娃,也為了來年便要步入科場,值此隆冬仍在夙夜苦讀的天下學子們……
做人嘛,該發瘋時要發瘋,該小心時也要小心才行。
反正那魏叔易也全須全尾的回來了,明日早朝之上必然會議起此事,總能聽到的。
褚太傅讓下面的官員給自己泡了壺茶,烤著炭盆,慢悠悠喝茶摸魚。
魏叔易那邊,一番細稟罷,待離宮時,已是午後。
他剛在自家府門外下了官轎,便見帶著女使僕從的魏妙青等在大門外,裹著披風,抱著手爐,冷得正跺腳。
見得他,少女眼睛大亮,快步迎上去:「兄長!你總算回來了!」
見她鼻頭凍得通紅,魏叔易「嘖」了一聲,笑著抬手:「怎敢叫未來太子妃在此等候呢,實是折煞下官了。」
魏妙青翻個白眼,也沒與他鬥嘴,而是急匆匆拉著他的衣袖便往府里走。
迎候郎君歸家的僕從們紛紛行禮。
「作甚?我還須先行回去更衣。」魏叔易走了幾步,抽回被妹妹抓著的衣袖,挑剔地拂了拂其上褶皺,不緊不慢地走著。
「別著急啊,我讓人煮了好茶,專等著阿兄回來呢!」魏妙青道:「阿兄且先吃兩盞熱茶暖暖身子,再回去更衣不遲!」
魏叔易狐疑地看她一眼,待被她推著來到了廳中,才曉得這「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之奸,究竟奸在何處。
但饒是做好了準備,他也還是被廳中那滿滿當當,足足數十個女郎們衝擊到。
「魏侍郎來了!」
「見過魏侍郎!」
「……」
一群女孩子們紛紛開口行禮,雖皆秉承禮節並未上前靠近,但仍給魏叔易一種被死死包圍之感。
她們的年紀都與魏妙青差不多,此刻看向他的眼神無不晶亮有神。
年少以狀元之身入朝堂,年紀輕輕即身居門下侍郎之位,得天子重用,偏又很會隨,未隨父母的腦袋,卻隨了父母的好樣貌,如此諸多光環加持之下,令魏叔易早早便見了太多太多愛慕的眼神,並為此感到很麻煩。
但此刻這些眼神卻與以往所見大不一樣,她們雖在注視著他,卻又好似透過他,在認真注視著另外一個人。
這並非錯覺。
魏妙青將一盞茶塞到他手裡,邊催促:「阿兄,快和我們說說常娘子的事!那些傳言究竟是真的還是假的?」
魏叔易心生「果不其然」之感,這茶果然不是白喝的。
他正想尋個藉口脫身時,恰聽身後傳來腳步聲,是段夫人在僕婦的陪同下趕了過來。
但段氏並不是來拆散這些女郎的,而是來加入她們的。
她甚至沒有同剛回京的兒子母慈子孝,便坐了下去,直接催著兒子「先說正事」。
母命不可違,魏叔易唯有認命坐了下去。
而不待他說話,那些女郎們便已經做出傾聽之色,有一位端坐著的女郎面前的小几之上甚至擺著紙筆,姚夏正為她飛快地研磨。
坐著的女郎姓吳,出身書香名門,心氣兒極高,是京中有名的才女。但自端午登泰樓一宴後,便被常歲寧折服,忠心追隨許久,憑藉其活躍程度,在這個由一眾擁簇常歲寧的女郎們組成的圈子裡小有地位。
此前,魏妙青試圖霸占常歲寧之舉,便是被她帶頭糾正。
糾正後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如今魏妙青已懂得了「喜歡不是獨占,而是分享」的真諦,譬如今日,便第一時間將有關常娘子的消息和自家兄長都分享給了她們。
吳家女郎持筆,靜候魏侍郎開口。
魏叔易見狀,不禁在心中失笑——所以,竟還帶了「史官」來?
也是。
她的事跡,是值得被廣為傳頌的。
既如此,那他今日便做個說書先生,好好地講一講她……好好地講一講那個該被世人看到的她。
……
一行數十個小娘子從鄭國公府出來時,天色已近暗下。
一群人圍著吳家女郎七嘴八舌地說著話,想借她手裡的冊子拿回去抄寫。
「不著急。」吳家女郎將冊子抱在身前,沉穩道:「待我先查錯一番,確定無誤後,便讓下人抄寫多份,分與你們每人一本。」
作為這個圈子裡的核心人物,她是很懂得端水之道的。
先借給誰都不合適,不如由她一同發放。
大家對這個提議都很贊成,於是注意力又回到姚夏身上:「姚二,信上也提到我們了,再給我們看看唄!」
常歲寧是給姚夏寫了信的,信封上寫有「姚夏親啟」的字樣,但信中問候到的女郎卻有很多。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