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要回京復命,來日面聖,對此事自然也要有個說法。

  「是尋醫啊。」那少女從容自若:「一路邊走邊打聽,聽聞江南多出名醫,尋著尋著便來了此處,也很正常吧?」

  尋醫和找爹,這二者之間也並不衝突吧?

  魏叔易深以為然地點頭:「正是此理了……既如此,我會如實稟明聖上。」

  常歲寧頷首:「有勞。」

  魏叔易笑著與她抬手:「常娘子保重,魏某先行一步歸京,以候常娘子凱旋。」

  常歲寧也抬手:「路上當心。」

  四目相視,少女眼神坦蕩明淨,魏叔易向她點頭,又道一聲「保重」。

  這一聲,似比方才那聲多了些在他身上難得一見的真摯簡樸之感。

  常歲寧向他一笑:「放心,會的。」

  魏叔易再次點頭,才轉而向常闊等人分別施禮。

  一番告別後,那著欽差官服的青年即上了馬車。

  隊伍駛動,車輪滾滾,青年端坐車內,未曾回望。

  他取出袖中那一封封書信,每張信封之上都有她的筆跡,寫明親啟之人,其上筆勢遒勁舒展,如風骨卓越而自在翱翔的白鶴。

  她有許多種字跡,他大多都見過,和州初識她留下的那些供罪書,之後大雲寺抄寫經文……

  但此時此刻的筆跡,應才是真正的「她」,不再被困縛的她。

  青年如白玉般的手指拂過其上字跡,眼底微微含笑,思索自語:「看來如今……已得真自在了。」

  但,從前的那些「不自在」,究竟是由何而來?

  為何這戰場之上,才是她的「真自在」之所?

  此行他似乎有所得,但所得尚不明。

  或許,他應當問一問母親。

  ……

  因差事圓滿,回京的路比來時更順暢,六七日後,魏叔易一行人即抵達了京師。

  已入年關,京中開始有了年氣兒。但或許因戰事之故,到底不如往年熱鬧。

  不過,各處也仍有熱鬧的聲音,這些炸鍋一般的熱鬧鼎沸之聲,大多與「常歲寧」這個名字有關。

  第257章 好好地講一講她

  或因當初明謹被處斬之事太過轟動,以至於現下京中百姓對「常歲寧」一名,及孔廟之事尚且記憶清晰深刻。

  此刻乍然聽聞這位耳熟能詳的常家女郎不知何時竟跑去了戰場上殺敵,便甚感驚異。

  除了官宦權貴之家,及與常歲寧走得近一些的人之外,京中諸人並不知這位常家女郎是何時離的京。

  以女郎之身赴戰場殺敵,已然足夠令人吃驚,更何況據聞這女郎還殺了徐正業麾下一名猛將,且就連那位突然叛變造反的左領軍衛大將軍李逸也死於其手!

  該不是誤傳吧?

  這怎麼聽,都不像是一個小女郎能做到的事。

  對待這個「傳言」,京中看法不一,眾聲嘈雜,四處都在打聽印證此事真假,尤其是國子監內的監生們。

  喬玉柏和崔琅胡煥等人,幾乎每日都會被同窗們圍著追問此事。

  喬祭酒耳邊也清淨不到哪裡去,國子監里的同僚們就不說了,就連一向厭煩旁人吵鬧的褚太傅,也恨不能一天來一趟國子監,一次次向他打聽江南的消息,及傳言究竟是否可信。

  褚太傅為此,已然成為了自己最厭惡的那等聒噪囉嗦之人。

  喬祭酒只有嘆氣的份兒,問他有什麼用,他何嘗不是懵之又懵?

  被屢屢追問之下,喬祭酒且沒敢叫苦,褚太傅倒是先煩了:「……你到底怎麼做人老師的?連人去了何處,做了什麼全然不知,如此不上心,這究竟是哪門子老師?老夫不才,活到這把歲數,這般做老師的,倒還是頭一回見!」

  質問罷,遂面色沉沉拂袖而去:「既是做不好,這老師的身份你倒不如趁早辭了去,也好換個能者居之,往後就且安心釣你的魚吧!」

  被劈頭蓋臉罵了一番,並被對方單方面褫奪老師名分的喬祭酒試圖反省,卻又不知該從哪裡下手。

  一陣風起,又聽那離開的老人邊走邊罵:「哪裡來的怪風,簡直毫無眼色,胡攪蠻纏!」

  喬祭酒:「……」

  冬日裡颳風,也成錯處了?

  從前還只是路過的螞蟻挨罵,如今竟連一陣風也不能從太傅面前毫髮無損地離開。

  原只是本本分分正經幹活的西北風,卻也要被罵得自閉,就此委屈捲成一縷龍捲風,嗚嗚旋轉著原地升天。

  喬祭酒語氣複雜地嘆氣。

  他對此事的驚惑與懷疑之心,又哪裡會比太傅少?

  可他的學生閨女不給他來信,他也沒招兒啊。

  孩子年紀小,思慮不周也就罷了,可怎麼連老常也不知道傳個信同他說一聲呢?好歹是大家的閨女,這大爹當的,實在不像話!

  如此,便只能等那位魏侍郎回京了。

  對方作為欽差去往江南,必然知曉更確切的情形和消息。

  褚太傅也將希望寄托在了魏叔易身上,正是聽聞魏叔易這兩日便要抵京,今日面對喬祭酒,才敢如此豁出去,將忍了很久的話罵了出口。

  魏叔易便是隔日抵達了京中。

  他先去了宮中面聖復命。

  此消息傳開後,前去甘露殿求見聖人的官員一個接著一個到了,多是為了及時了解李逸之事及江南戰局。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