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頁
「舉手之勞,三郎君平安便好。」
那一瓶藥丸,是她準備離京之際,讓孫大夫幫忙備下的,重傷時吞服,有快速止血之奇效,實乃居家出門尋仇殺敵必備。
她雖只帶了一瓶,但孫大夫另將方子也給了她,她已轉交給了雲回,這幾日已令城中藥鋪批量配製,在各處分發下去。
一粒藥丸分下去,關鍵時或便可救回一條人命,這皆是孫大夫的功德。
「我還聽阿回說,常大將軍與常娘子在趕來和州的路上,便知後續再無援軍至,但仍願冒險馳援和州……」婁氏再次施禮:「這份大恩大德,雲家與和州百姓沒齒難忘。」
此舉已無關軍令與立場,有的只是身為陌生人,卻仍不惜己身的大義相助。
婁氏眼神感激:「這是我雲家和一城百姓的運氣造化。」
「怎會是運氣。」常歲寧道:「是因刺史大人與夫人,及三位郎君皆身懷浩然之氣,行此浩然大道者,自然不會獨行。」
她道:「我與阿爹是因此而來,和州百姓能有今時上下一心共同抗敵之象,也是因為和州有一位好刺史,和值得他們託付性命同行的刺史夫人與郎君。」
在常歲寧看來,這世上人心所往的方向,從來都不會是運氣使然。
正如許多王朝與帝王的「氣數已盡」,從來也不是偶然,一切必然早有預兆。
聽得那句「行此浩然大道者,自然不會獨行」,婁氏眼眶微紅:「和州是我們的家與歸處,我們尚是為一家一城而守,常大將軍與常娘子才是真正心懷大道之人。」
常歲寧捧著熱茶暖手,笑道:「現如今是一條船上的人,便不必細分彼此了。」
聽得這有些苦中作樂之感的話,婁氏也笑了一下,雖這條小破船如今也仍是處於風雨飄搖中,但正如這小女郎方才所言,他們並非獨行。
「夫人也是習武之人嗎?」常歲寧對這位雲家夫人很有些好奇,不想叫話題太沉重,便閒問了一句。
「也不算是正經學過。」婁氏道:「但我家中父親生前曾為戍邊武官,我自幼跟在父親身邊,父親得閒時便教過一些騎射和拳腳功夫。」
說到這裡,笑了笑:「我與夫君乃是自幼定下的娃娃親,父親便說,若來日他待我不好,我便可以將他揍得服服帖帖……若我實在揍不服帖呢,便還能騎上馬回娘家去,將父親馱去,讓父親來揍。」
可惜啊,她的父親走得很早。
但是呢,她的夫君對她很好,無需她來揍,便自行服帖得很徹底,叫她一身功夫沒能派上用場。
後來她生了兒子,便想著還有兒子可揍,總歸有她用武之地,但誰知三個兒子皆隨了夫君,一個比一個服帖。
尤其是她的長子,自幼便懷君子之風,年滿十八,親事已經定下,婚服也已裁好,本該與心上人成家,然後奔赴光明前程……
但這一切從徐正業起兵開始,便戛然停頓,而後崩塌涅滅。
而她如何也想不到,她這幼時便習來的功夫,最後的歸宿和用處,竟會是在戰場之上。
常歲寧不太擅長安慰人,只能輕聲道:「夫人節哀。」
婁氏輕點頭。
也無妨,她或許很快便可以再見到夫君和長子了。
那日她抱著夫君和長子的屍身,曾說過讓他們先行一步,待盡完應盡之責,她便會去尋他們。
她不欲讓面前的女孩子費心安慰自己,便主動揭去這個話題,轉而認真稱讚道:「之前便聽聞過常娘子有才名……但不曾想,在戰場之上更是巾幗不讓鬚眉。」
但又不僅如此,她知道,近日城中諸多決策與細則中,也多有這個女孩子的影子。
此時,堂外有說話聲與腳步聲傳近。
是常闊,和送他回來的雲回。
二人深夜議事,路上又將諸事對了一遍。
雲回見母親在此,略有些意外。
婁氏向常闊行禮,鄭重道謝罷,笑著道:「……方才正說呢,常大將軍教女之道實在高明,我也當真好奇,常大將軍究竟如何才養出了這般樣樣出色的女郎。」
常闊捋了捋大鬍子,笑而不語。
這高明之處嘛,主要就在於他也不知道怎麼養出來的,主打一個稀里糊塗。
若果真要他給出一個解釋的話,那便只能是:「都是天生的,隨便養了養……」
婁氏不禁失笑:「隨便養一養尚且如此出色,若不隨便,那還得了?」
雲回在旁聽得摸不著頭腦,阿娘為何要一直和常大將軍聊一個不在場的人?
且阿娘說話間,一直望著常郎君作甚?
婁氏未有再多言久留:「常大將軍與常小娘子辛勞整日,還請早些歇息,我與阿回便不叨擾了。」
雲回:「……?」
常闊點頭:「婁夫人慢走。」
雲回想問卻只能先跟著阿娘行禮退去,待出了小院,實在忍不住問:「……阿娘方才一直掛在嘴邊的常小娘子,究竟人在何處?」
婁氏腳下一頓,正色看向兒子,抬手先探了探他的額頭。
雲回:「……阿娘?」
「阿回啊,你只管告訴阿娘,你是腦子不爽利,還是眼睛不舒服?」婁氏關切詢問。
「兒子一切都好!」
僕婦也正色以待:「那……常娘子一直就站在堂中,郎君怎地瞧不見?」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那一瓶藥丸,是她準備離京之際,讓孫大夫幫忙備下的,重傷時吞服,有快速止血之奇效,實乃居家出門尋仇殺敵必備。
她雖只帶了一瓶,但孫大夫另將方子也給了她,她已轉交給了雲回,這幾日已令城中藥鋪批量配製,在各處分發下去。
一粒藥丸分下去,關鍵時或便可救回一條人命,這皆是孫大夫的功德。
「我還聽阿回說,常大將軍與常娘子在趕來和州的路上,便知後續再無援軍至,但仍願冒險馳援和州……」婁氏再次施禮:「這份大恩大德,雲家與和州百姓沒齒難忘。」
此舉已無關軍令與立場,有的只是身為陌生人,卻仍不惜己身的大義相助。
婁氏眼神感激:「這是我雲家和一城百姓的運氣造化。」
「怎會是運氣。」常歲寧道:「是因刺史大人與夫人,及三位郎君皆身懷浩然之氣,行此浩然大道者,自然不會獨行。」
她道:「我與阿爹是因此而來,和州百姓能有今時上下一心共同抗敵之象,也是因為和州有一位好刺史,和值得他們託付性命同行的刺史夫人與郎君。」
在常歲寧看來,這世上人心所往的方向,從來都不會是運氣使然。
正如許多王朝與帝王的「氣數已盡」,從來也不是偶然,一切必然早有預兆。
聽得那句「行此浩然大道者,自然不會獨行」,婁氏眼眶微紅:「和州是我們的家與歸處,我們尚是為一家一城而守,常大將軍與常娘子才是真正心懷大道之人。」
常歲寧捧著熱茶暖手,笑道:「現如今是一條船上的人,便不必細分彼此了。」
聽得這有些苦中作樂之感的話,婁氏也笑了一下,雖這條小破船如今也仍是處於風雨飄搖中,但正如這小女郎方才所言,他們並非獨行。
「夫人也是習武之人嗎?」常歲寧對這位雲家夫人很有些好奇,不想叫話題太沉重,便閒問了一句。
「也不算是正經學過。」婁氏道:「但我家中父親生前曾為戍邊武官,我自幼跟在父親身邊,父親得閒時便教過一些騎射和拳腳功夫。」
說到這裡,笑了笑:「我與夫君乃是自幼定下的娃娃親,父親便說,若來日他待我不好,我便可以將他揍得服服帖帖……若我實在揍不服帖呢,便還能騎上馬回娘家去,將父親馱去,讓父親來揍。」
可惜啊,她的父親走得很早。
但是呢,她的夫君對她很好,無需她來揍,便自行服帖得很徹底,叫她一身功夫沒能派上用場。
後來她生了兒子,便想著還有兒子可揍,總歸有她用武之地,但誰知三個兒子皆隨了夫君,一個比一個服帖。
尤其是她的長子,自幼便懷君子之風,年滿十八,親事已經定下,婚服也已裁好,本該與心上人成家,然後奔赴光明前程……
但這一切從徐正業起兵開始,便戛然停頓,而後崩塌涅滅。
而她如何也想不到,她這幼時便習來的功夫,最後的歸宿和用處,竟會是在戰場之上。
常歲寧不太擅長安慰人,只能輕聲道:「夫人節哀。」
婁氏輕點頭。
也無妨,她或許很快便可以再見到夫君和長子了。
那日她抱著夫君和長子的屍身,曾說過讓他們先行一步,待盡完應盡之責,她便會去尋他們。
她不欲讓面前的女孩子費心安慰自己,便主動揭去這個話題,轉而認真稱讚道:「之前便聽聞過常娘子有才名……但不曾想,在戰場之上更是巾幗不讓鬚眉。」
但又不僅如此,她知道,近日城中諸多決策與細則中,也多有這個女孩子的影子。
此時,堂外有說話聲與腳步聲傳近。
是常闊,和送他回來的雲回。
二人深夜議事,路上又將諸事對了一遍。
雲回見母親在此,略有些意外。
婁氏向常闊行禮,鄭重道謝罷,笑著道:「……方才正說呢,常大將軍教女之道實在高明,我也當真好奇,常大將軍究竟如何才養出了這般樣樣出色的女郎。」
常闊捋了捋大鬍子,笑而不語。
這高明之處嘛,主要就在於他也不知道怎麼養出來的,主打一個稀里糊塗。
若果真要他給出一個解釋的話,那便只能是:「都是天生的,隨便養了養……」
婁氏不禁失笑:「隨便養一養尚且如此出色,若不隨便,那還得了?」
雲回在旁聽得摸不著頭腦,阿娘為何要一直和常大將軍聊一個不在場的人?
且阿娘說話間,一直望著常郎君作甚?
婁氏未有再多言久留:「常大將軍與常小娘子辛勞整日,還請早些歇息,我與阿回便不叨擾了。」
雲回:「……?」
常闊點頭:「婁夫人慢走。」
雲回想問卻只能先跟著阿娘行禮退去,待出了小院,實在忍不住問:「……阿娘方才一直掛在嘴邊的常小娘子,究竟人在何處?」
婁氏腳下一頓,正色看向兒子,抬手先探了探他的額頭。
雲回:「……阿娘?」
「阿回啊,你只管告訴阿娘,你是腦子不爽利,還是眼睛不舒服?」婁氏關切詢問。
「兒子一切都好!」
僕婦也正色以待:「那……常娘子一直就站在堂中,郎君怎地瞧不見?」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