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頁
聖冊帝不是沒想過斬草除根,但歷來斷人血脈之舉,皆有損陰德名望,更何況長孫氏樹大根深,背後仍有餘力及其他士族勢力支撐,若試圖一舉除盡,她亦必遭反噬。
有時稍示以寬仁,留有餘地生機,是為了斷絕對方於絕境中的竭力反撲之舉。
這棵大樹既已倒塌,其餘枝蔓,大可留在日後再行剪除。
此時此刻,少年長孫寂懷中抱著祖父牌位,已與幾名族親一同坐在了離京前往黔州的馬車內。
昔日驕傲清貴,不可一世的小少年此際身著素色布衣,眼眶中淚水早已乾涸,神情沉鬱麻木。
馬車粗陋顛簸,車內除了幾隻包袱再無其它,他自出生以來所用無不精細,從未接觸過此等粗糙之物。
但這已是帝王「寬仁善待」的體現。
長孫寂長久地沉默著。
他原以為小姑之死,是他所能想像到的人生至痛,卻未曾想到那竟只是個開始。
祖父死了,祖母自縊,父親死了,母親隨父親而去,那些看著他長大的嫡叔們也都死了……
「阿寂,從今後,你便是長孫氏的新任家主,要記得你祖父臨去前的交待。」族人的聲音悲沉沙啞,卻又飽滿不甘的寄託。
長孫寂有些恍惚。
祖父的交代……
是了,行刑前的那晚,祖父有話交待給了他。
祖父未再瞞他,與他將一切前因後果言明了,祖父的確早知徐正業要起兵之事,也的確收到過薛仁和駱觀臨的密信……
祖父雖未有應允他們,但亦有隱瞞之實,因為祖父存下了借徐正業逼明後還權之心。
祖父說,他知徐正業等人恐有狼子野心,他無意與之為伍,只是想借力而已。
祖父說,長孫氏與以崔氏為首的五大族有不同之處,那便是長孫氏與李氏同盛同衰,忠於李氏,無論如何爭權奪勢,然此志從未更改。
所以,祖父將長孫氏家主印交給了他,命他擔起此責,保全長孫氏,並尋良機再擇李氏明主,助其重振李氏江山。
他此時閉上眼,似乎還能看到祖父那雙不甘而又堅定不移的眼睛。
擇李氏明主,重振李氏江山……
單憑他,當真能完成祖父遺志嗎?
少年垂眸看著懷中包著黑布的牌位,漸又紅了眼眶。
他似乎又看到祖父在牢中蒼老狼狽的模樣,祖父還曾有過那般低低自語——
「當年我為固阿姊後位與長孫氏之勢,選擇扶持那位資質平庸三皇子而百般打壓於他……是不是真的做錯了?」
「更早些,倘若當年我與阿姊選中的是住在象園旁無人問津,可憐病弱的那一個,於阿姊膝下好生養著,今時今日之景是不是便全然不同了……」
「所以,從一開始便選錯了……長孫氏今日之敗局,或許早有預兆了。」
「阿寂,祖父當年選錯過,故而你定要擦亮眼睛好好選……」
……
安邑坊,崔氏祠堂內,一道蒼老清瘦的身影靜立不語。
「父親。」
崔洐從外面進來行禮,低聲道:「長孫氏族人已順利出京,一切都已安排妥當,定會護送他們平安抵達黔州。」
崔據點頭。
那些明施寬仁之舉者,暗中卻未必寬仁,長孫氏雖已註定敗落,但若能保有一絲血脈,便可尚存一縷星火。
「父親……」崔洐猶豫片刻,還是擰眉道:「明後如今行事愈發不顧後果,再這般下去恐怕……」
「你終於也能看清此事了。」崔據道:「我早已說過,士族與明後,註定只能存其一。」
「可她怎麼敢……」崔洐語氣里有壓抑著的離奇的憤怒:「先是裴氏,再是長孫氏,她這般行事便不怕……」
「你欲殺人,還不允人反擊嗎。」崔據轉過身,打斷了兒子的話:「此事她退不得,我崔氏同樣已退不得,存亡勝負,且盡人事,聽天命。
令人召集族人,前去知事堂議事。」
崔洐應下。
崔據出了祠堂,一名心腹老僕跟隨左右。
「并州近日可有傳信回來?」崔據邊走邊問。
「回家主,近日不曾有信傳回。」
崔據眉心蹙起,有一絲憂色。
并州?
崔洐不禁問:「父親,何人身在并州?」
并州是那逆子轄地。
崔據:「令安此前奉密旨出京去往并州,走時匆忙,十日前方傳信回府說明內情。」
崔洐一怔。
所以,彼時他眼中的那逆子率兵不告而別,是因提早奉了密旨出京?
崔洐皺眉,忽然覺得自己當初大怒之下病得有點冤。
不免又問:「既有來信,那父親為何不曾告知兒子?」
崔據看他一眼:「你若在意他的事,這封信他便會令人送到你手上了。」
「……」崔洐臉色變了變,片刻才又問:「為何突然去并州?不是說去北境練兵重修邊防?」
崔據面色幾分凝重:「并州恐有變。」
且只怕並非是那位長史之變。
令安此時不知是何處境,是否平安……
崔據放心不下,遂令人密往并州查探消息。
……
此一日,常歲寧一行人的馬車已抵宣州。
在途中,她察覺到蹊蹺之處,也曾讓人快馬加鞭去往并州,給崔璟送一封信,只是不知此時是否已送到他手中?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有時稍示以寬仁,留有餘地生機,是為了斷絕對方於絕境中的竭力反撲之舉。
這棵大樹既已倒塌,其餘枝蔓,大可留在日後再行剪除。
此時此刻,少年長孫寂懷中抱著祖父牌位,已與幾名族親一同坐在了離京前往黔州的馬車內。
昔日驕傲清貴,不可一世的小少年此際身著素色布衣,眼眶中淚水早已乾涸,神情沉鬱麻木。
馬車粗陋顛簸,車內除了幾隻包袱再無其它,他自出生以來所用無不精細,從未接觸過此等粗糙之物。
但這已是帝王「寬仁善待」的體現。
長孫寂長久地沉默著。
他原以為小姑之死,是他所能想像到的人生至痛,卻未曾想到那竟只是個開始。
祖父死了,祖母自縊,父親死了,母親隨父親而去,那些看著他長大的嫡叔們也都死了……
「阿寂,從今後,你便是長孫氏的新任家主,要記得你祖父臨去前的交待。」族人的聲音悲沉沙啞,卻又飽滿不甘的寄託。
長孫寂有些恍惚。
祖父的交代……
是了,行刑前的那晚,祖父有話交待給了他。
祖父未再瞞他,與他將一切前因後果言明了,祖父的確早知徐正業要起兵之事,也的確收到過薛仁和駱觀臨的密信……
祖父雖未有應允他們,但亦有隱瞞之實,因為祖父存下了借徐正業逼明後還權之心。
祖父說,他知徐正業等人恐有狼子野心,他無意與之為伍,只是想借力而已。
祖父說,長孫氏與以崔氏為首的五大族有不同之處,那便是長孫氏與李氏同盛同衰,忠於李氏,無論如何爭權奪勢,然此志從未更改。
所以,祖父將長孫氏家主印交給了他,命他擔起此責,保全長孫氏,並尋良機再擇李氏明主,助其重振李氏江山。
他此時閉上眼,似乎還能看到祖父那雙不甘而又堅定不移的眼睛。
擇李氏明主,重振李氏江山……
單憑他,當真能完成祖父遺志嗎?
少年垂眸看著懷中包著黑布的牌位,漸又紅了眼眶。
他似乎又看到祖父在牢中蒼老狼狽的模樣,祖父還曾有過那般低低自語——
「當年我為固阿姊後位與長孫氏之勢,選擇扶持那位資質平庸三皇子而百般打壓於他……是不是真的做錯了?」
「更早些,倘若當年我與阿姊選中的是住在象園旁無人問津,可憐病弱的那一個,於阿姊膝下好生養著,今時今日之景是不是便全然不同了……」
「所以,從一開始便選錯了……長孫氏今日之敗局,或許早有預兆了。」
「阿寂,祖父當年選錯過,故而你定要擦亮眼睛好好選……」
……
安邑坊,崔氏祠堂內,一道蒼老清瘦的身影靜立不語。
「父親。」
崔洐從外面進來行禮,低聲道:「長孫氏族人已順利出京,一切都已安排妥當,定會護送他們平安抵達黔州。」
崔據點頭。
那些明施寬仁之舉者,暗中卻未必寬仁,長孫氏雖已註定敗落,但若能保有一絲血脈,便可尚存一縷星火。
「父親……」崔洐猶豫片刻,還是擰眉道:「明後如今行事愈發不顧後果,再這般下去恐怕……」
「你終於也能看清此事了。」崔據道:「我早已說過,士族與明後,註定只能存其一。」
「可她怎麼敢……」崔洐語氣里有壓抑著的離奇的憤怒:「先是裴氏,再是長孫氏,她這般行事便不怕……」
「你欲殺人,還不允人反擊嗎。」崔據轉過身,打斷了兒子的話:「此事她退不得,我崔氏同樣已退不得,存亡勝負,且盡人事,聽天命。
令人召集族人,前去知事堂議事。」
崔洐應下。
崔據出了祠堂,一名心腹老僕跟隨左右。
「并州近日可有傳信回來?」崔據邊走邊問。
「回家主,近日不曾有信傳回。」
崔據眉心蹙起,有一絲憂色。
并州?
崔洐不禁問:「父親,何人身在并州?」
并州是那逆子轄地。
崔據:「令安此前奉密旨出京去往并州,走時匆忙,十日前方傳信回府說明內情。」
崔洐一怔。
所以,彼時他眼中的那逆子率兵不告而別,是因提早奉了密旨出京?
崔洐皺眉,忽然覺得自己當初大怒之下病得有點冤。
不免又問:「既有來信,那父親為何不曾告知兒子?」
崔據看他一眼:「你若在意他的事,這封信他便會令人送到你手上了。」
「……」崔洐臉色變了變,片刻才又問:「為何突然去并州?不是說去北境練兵重修邊防?」
崔據面色幾分凝重:「并州恐有變。」
且只怕並非是那位長史之變。
令安此時不知是何處境,是否平安……
崔據放心不下,遂令人密往并州查探消息。
……
此一日,常歲寧一行人的馬車已抵宣州。
在途中,她察覺到蹊蹺之處,也曾讓人快馬加鞭去往并州,給崔璟送一封信,只是不知此時是否已送到他手中?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