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頁
「祖父與你說這些,便是想讓你仔細考慮後,再下決定。」
馬婉遲遲回神,心中懷有一絲僥倖:「……榮王府,當真有異心嗎?」
「雖無實證,然榮王如今既為先皇唯一同母胞弟,聖人便不得不防,而正因無實證,才需要這樣一雙眼睛同往益州。」馬行舟緩聲道:「如若榮王之志不在此,或肯收斂按下……於聖人於這天下大局而言自是再好不過的。」
「孫女也希望榮王府並無異心……」馬婉的心神一時反覆不定。
馬行舟看著孫女,思索著問:「婉兒是否另有心事想法?若是有,也不妨與祖父說一說。」
馬婉心中掙扎了片刻,到底還是搖了頭,只道:「婉兒只是想,祖父處處為婉兒考量……婉兒身為家中長女,又豈能置祖父置相府於不忠不義?讓聖人因此對祖父生出嫌隙?」
她可以說自己心悅榮王世子嗎?
她本是打算與祖父說明心意的,可此行既是為聖人眼線,那份心意於聖人而言便是麻煩與變故。
她若說了,便不會再被信任,便不會再是最好的人選。
她絕不會背叛相府,但她也實在不想就此錯失嫁與心上人的機會……人活一世,知音難覓,她此生都不會再遇到第二個這樣的人了。
且她相信,此中自有兩全法。
因為一個人的眼睛和他的樂聲不會說謊,他性情淡泊隨和,並不是沉溺權勢相爭之人……
只要榮王府與聖人相安無事,一切便可兩全!
眼前再次閃過那青年溫潤純粹的笑意,馬婉心中再無分毫遲疑。
「婉兒願為相府前往益州,此行定不負祖父與聖人所託,也請祖父成全婉兒之心!」
馬行舟看著再次跪了下去的孫女,半晌,才輕嘆口氣,眼中有心疼亦有欣慰。
……
聽罷了祖父的諸多交待後,馬婉離開時,夜色已深。
回去的路上月色寂靜,但馬婉的心緒久久無法平息,有欣喜,有嚮往,亦有一絲隱晦的不安。
「女郎……您真的想好了嗎?」侍女猶豫再三,到底忍不住開了口。
她雖不知女郎與老郎主具體說了什麼,但在從樂館回來的馬車裡,女郎的心思已經很明顯了。
侍女擔憂地小聲道:「婢子擔心那榮王世子並非真心,而是刻意哄騙女郎……」
馬婉極快地皺了下眉:「那你倒是說說,他哄騙我什麼了?」
今日他並未與她說過任何樂理之外的話,他甚至也承認了眼下並未完全放下那常家娘子,她做的一切皆是她自發而為,而非受人誘哄。
侍女神色複雜:「婢子也說不上來,只是直覺……」
馬婉:「既無憑無據,又是誰教你這般隨口中傷他人的?」
侍女惶然認錯:「女郎息怒,婢子知錯了。」
「再有,不可同任何人,包括祖父祖母提起我與榮王世子早在樂館相識之事。」馬婉吩咐道:「以免生出不必要的風言風語。」
侍女已不敢多言,聞言只應「是」。
主僕二人一路再無話,馬婉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在踏進自己居院的那一刻,下意識地又看了一眼侍女。
刻意哄騙?並非真心?
她又想了一遍侍女的話,再三思索,依舊覺得好笑。
他哪句話在哄騙她?至於真心,他何時標榜過他待她「真心」了?
他什麼都沒說沒做,這件事,只是她自己決定順從自己的心意而為之。
……
凡為高明的算計,往往不會讓被算計之人有所覺察,而將他人無聲誘導的結果,歸為自身的心甘情願,且於這份「甘願」中自我沉溺。
是夜,榮王世子披衣靜立於窗前。
他很清楚,明後不會放他獨自離開。
但明後大約如何都想不到,她多番思量下選定的合適人選,實則亦是他親自挑選的。
在明後眼中,馬家不會有倒戈的可能,那位右相大人馬行舟的確是清正忠君之良臣……
但其子早逝,他待那位長孫女便更多了一份憐憫疼愛,故才遲遲未能下定決心。
既如此,他便幫對方一把,若馬婉可以親自開口,做祖父的,自然也就可得兩全了。
皆可得兩全之法,豈不皆大歡喜?
李錄含笑抬首望月,片刻後笑意消散些許,他眼前似又看到了那夜月下湖面小舟,與那小舟之上的挽弓少女。
再見,會在何時,何處?
但他想總歸還會再見的。
他等著那一天。
而比那一天來得更早的,自然是賜婚的聖旨。
很快,聖人為榮王世子李錄與馬相家中孫女馬婉賜婚的消息便傳開了。
「朕會謹記馬相今日為朕為朝堂而慮之舉。」
「為陛下分憂,乃臣應盡之職也。」
聖冊帝看著那忠心得用的大臣,允諾般道:「朕知馬相之志,朕必不會辜負那些寒門學子,也不會讓他們久等。」
馬行舟深深拜下。
帝王此言,代表著長孫氏一族之事將了。
不日,聖冊帝即以長孫垣勾結徐正業造反之舉俱已查實之罪名,罷官除名,籍沒家產,斬首長孫垣及其兩子。
其餘族人也依罪責輕重或處以絞刑,或罷官貶謫流放。
念長孫氏過往功績,其族中未年滿十六者不予追究株連,但皆需隨同族親遷往黔州之地,今後其子孫後代,無詔不得離開黔州半步。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馬婉遲遲回神,心中懷有一絲僥倖:「……榮王府,當真有異心嗎?」
「雖無實證,然榮王如今既為先皇唯一同母胞弟,聖人便不得不防,而正因無實證,才需要這樣一雙眼睛同往益州。」馬行舟緩聲道:「如若榮王之志不在此,或肯收斂按下……於聖人於這天下大局而言自是再好不過的。」
「孫女也希望榮王府並無異心……」馬婉的心神一時反覆不定。
馬行舟看著孫女,思索著問:「婉兒是否另有心事想法?若是有,也不妨與祖父說一說。」
馬婉心中掙扎了片刻,到底還是搖了頭,只道:「婉兒只是想,祖父處處為婉兒考量……婉兒身為家中長女,又豈能置祖父置相府於不忠不義?讓聖人因此對祖父生出嫌隙?」
她可以說自己心悅榮王世子嗎?
她本是打算與祖父說明心意的,可此行既是為聖人眼線,那份心意於聖人而言便是麻煩與變故。
她若說了,便不會再被信任,便不會再是最好的人選。
她絕不會背叛相府,但她也實在不想就此錯失嫁與心上人的機會……人活一世,知音難覓,她此生都不會再遇到第二個這樣的人了。
且她相信,此中自有兩全法。
因為一個人的眼睛和他的樂聲不會說謊,他性情淡泊隨和,並不是沉溺權勢相爭之人……
只要榮王府與聖人相安無事,一切便可兩全!
眼前再次閃過那青年溫潤純粹的笑意,馬婉心中再無分毫遲疑。
「婉兒願為相府前往益州,此行定不負祖父與聖人所託,也請祖父成全婉兒之心!」
馬行舟看著再次跪了下去的孫女,半晌,才輕嘆口氣,眼中有心疼亦有欣慰。
……
聽罷了祖父的諸多交待後,馬婉離開時,夜色已深。
回去的路上月色寂靜,但馬婉的心緒久久無法平息,有欣喜,有嚮往,亦有一絲隱晦的不安。
「女郎……您真的想好了嗎?」侍女猶豫再三,到底忍不住開了口。
她雖不知女郎與老郎主具體說了什麼,但在從樂館回來的馬車裡,女郎的心思已經很明顯了。
侍女擔憂地小聲道:「婢子擔心那榮王世子並非真心,而是刻意哄騙女郎……」
馬婉極快地皺了下眉:「那你倒是說說,他哄騙我什麼了?」
今日他並未與她說過任何樂理之外的話,他甚至也承認了眼下並未完全放下那常家娘子,她做的一切皆是她自發而為,而非受人誘哄。
侍女神色複雜:「婢子也說不上來,只是直覺……」
馬婉:「既無憑無據,又是誰教你這般隨口中傷他人的?」
侍女惶然認錯:「女郎息怒,婢子知錯了。」
「再有,不可同任何人,包括祖父祖母提起我與榮王世子早在樂館相識之事。」馬婉吩咐道:「以免生出不必要的風言風語。」
侍女已不敢多言,聞言只應「是」。
主僕二人一路再無話,馬婉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在踏進自己居院的那一刻,下意識地又看了一眼侍女。
刻意哄騙?並非真心?
她又想了一遍侍女的話,再三思索,依舊覺得好笑。
他哪句話在哄騙她?至於真心,他何時標榜過他待她「真心」了?
他什麼都沒說沒做,這件事,只是她自己決定順從自己的心意而為之。
……
凡為高明的算計,往往不會讓被算計之人有所覺察,而將他人無聲誘導的結果,歸為自身的心甘情願,且於這份「甘願」中自我沉溺。
是夜,榮王世子披衣靜立於窗前。
他很清楚,明後不會放他獨自離開。
但明後大約如何都想不到,她多番思量下選定的合適人選,實則亦是他親自挑選的。
在明後眼中,馬家不會有倒戈的可能,那位右相大人馬行舟的確是清正忠君之良臣……
但其子早逝,他待那位長孫女便更多了一份憐憫疼愛,故才遲遲未能下定決心。
既如此,他便幫對方一把,若馬婉可以親自開口,做祖父的,自然也就可得兩全了。
皆可得兩全之法,豈不皆大歡喜?
李錄含笑抬首望月,片刻後笑意消散些許,他眼前似又看到了那夜月下湖面小舟,與那小舟之上的挽弓少女。
再見,會在何時,何處?
但他想總歸還會再見的。
他等著那一天。
而比那一天來得更早的,自然是賜婚的聖旨。
很快,聖人為榮王世子李錄與馬相家中孫女馬婉賜婚的消息便傳開了。
「朕會謹記馬相今日為朕為朝堂而慮之舉。」
「為陛下分憂,乃臣應盡之職也。」
聖冊帝看著那忠心得用的大臣,允諾般道:「朕知馬相之志,朕必不會辜負那些寒門學子,也不會讓他們久等。」
馬行舟深深拜下。
帝王此言,代表著長孫氏一族之事將了。
不日,聖冊帝即以長孫垣勾結徐正業造反之舉俱已查實之罪名,罷官除名,籍沒家產,斬首長孫垣及其兩子。
其餘族人也依罪責輕重或處以絞刑,或罷官貶謫流放。
念長孫氏過往功績,其族中未年滿十六者不予追究株連,但皆需隨同族親遷往黔州之地,今後其子孫後代,無詔不得離開黔州半步。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