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頁
那所謂「造化」之說,不過是拿來誘哄她更賣力些赴死的謊話罷了!
明洛眼中湧出悲怒不甘的淚,視線朦朧間,她抬首望向重重宮闕,忽覺這麼多年的努力與審慎,都只是一場黃粱妄夢。
也是,她早該明白了,從她決定做崇月的影子開始,就該想到這一日了。
她垂眼看向手中的聖旨,說來真是可悲,她「學」得最像的一次,竟是今日。
不,不是像,是她真的成為第二個崇月了。
明洛抬手拭去淚痕,倏地輕笑了一聲。
她從前真是大錯特錯,竟天真的以為帝王待死去的那雙子女當真存有愧疚之心,只要她做好崇月的影子,就能在帝王那一絲愧疚與虧欠下謀得長久庇護。
現下看來,是真,是假,是影子,又有何區別呢?
她這影子下場如此,那個真假莫辨的常歲寧,又會有什麼不同嗎?
明洛通紅的眼底有些許空洞的好奇。
她原是不必急於除掉對方的,都是棋子而已,她這顆棋子只當看下去,等著看一看那另一顆棋子的下場……不知是否會有什麼新意呢?
她又笑了一聲,腳步沉鈍著,走進了那濃重的夜色里。
明洛走後,很快又相繼有人進了甘露殿面聖。
幾名官員持密召離去後,天鏡國師臂間挽著拂塵而來。
「……李逸的確不堪大用,朕此前以為有常闊坐鎮軍中,二人應可互補,李逸縱無大才,卻也不至於釀成大誤,至少他身為李氏子弟,可替朕震懾亂軍。」
「但他用兵不力在前,朝中彈劾聲無數,如今他父親淮南王去世,朕擔心他重壓之下會生出異心……」
聽著帝王低語,天鏡國師道:「所以聖人才未曾同意更換主帥之提議,怕的便是於此關頭逼反李逸將軍?」
「正是。」聖冊帝道:「但朕的反對,只是做給他們看的,李逸這個主帥今已非換不可,只是不能大張旗鼓,讓其與軍中提早得知消息——」
「所以,朕已令懷化將軍賀危,持朕密令趕赴揚州,待見到李逸之時,再示出易帥旨意,令李逸返回淮南道替他父親守喪。」
如此方能將易帥的震盪降至最低。
天鏡國師:「聖人思慮周全。」
「此等時機,朕豈敢有絲毫大意……」聖冊帝此刻方才顯露一絲疲憊之色:「然朕手中可用且可信之良將少之又少,賀危算是一個,他此番離京後,若何處再起兵亂,朕又還有幾人可用?」
未雨綢繆,方是能者之道,但她手中可用來籌謀布局的籌碼已經越來越少了。
此次她清算了長孫一族,雖傷敵一千,亦自損一千,不止是將才,可以替她頂替那些朝中要職、把控各處的人才也遠遠不夠。
若不能及時替上,那些權力便只能回到崔氏等大族手中。
聖冊帝似在自問:「……國師稱朕生來便有帝相,可朕這個帝王,是否當真氣數將盡?」
天鏡國師輕嘆了口氣:「此非貧道可窺探之數。」
「朕將一切都交付給了大盛江山,自繼位以來,勤懇理政,未有絲毫鬆懈,朕以為,天意不當如此待朕……」
看著御案下方雕刻著萬里江山的玉圖,帝王眼中疲憊才慢慢散去,思索道:「朕只是欠缺可用之才……朕時常想,若能尋回崇月,朕此刻便不會如此彷徨。」
她的崇月乃天生將星,且有聚人歸心之能,縱知她為女兒身,卻仍總有良將賢才願忠心追隨她左右——在聖冊帝看來,那是在才能之外,又在才能之上的一種天生的氣場。
天生之物,總是旁人無法仿照描摹的。
思及此,聖冊帝便問:「國師還是未能卜測出那個孩子的『來歷』嗎?」
「那位女郎之相,實在無法窺測。」天鏡國師道:「但相信聖人心中已有答案了,不是嗎?」
聖冊帝未語,隻眼前似又出現了那日於孔廟中的情形,及雨中那一眼對視。
——敢問聖上,臣女選擇反擊,有錯嗎?
那個狼狽的女孩子一身奪目的膽氣,站在勝者的位置那樣問她。
「朕已有九成分辨…」聖冊帝低語道:「餘下一成,端看她之後是走是留了。」
「若她走,陛下是否會強留?」
聖冊帝:「朕若不留,之後再想尋她,只怕便難如登天了。」
常歲安的傷勢漸有好轉,如今已可下床走動,那麼,此次常家兄妹自大雲寺歸來後,她便要考慮加派些人手防備著了。
對於天子的態度,天鏡國師不置可否。
聖冊帝未有在這個話題上繼續停留,她需要注目之事實在太多:「揚州此戰之吉凶,國師近日可有所得?」
這些年來她遇到停滯不前的難題時,總習慣讓天鏡國師試著卜上一卦。
天鏡:「貧道所得不得,唯一個『放』字。」
「放……」聖冊帝輕聲重複。
「是。」天鏡道:「此戰之關鍵,或在此字之上。一切決策俱在聖人手中,故此中深意,便還需聖人來悟。」
聖冊帝靜靜思索著。
……
大雲寺內,常歲寧下榻的禪房中,燈火徹夜未熄。
次日清早,她去尋了無絕,將一隻長形畫匣交給了他:「待哪日褚太傅來此,便代我轉交。」
「怎不親自送去府上呢?」無絕問。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明洛眼中湧出悲怒不甘的淚,視線朦朧間,她抬首望向重重宮闕,忽覺這麼多年的努力與審慎,都只是一場黃粱妄夢。
也是,她早該明白了,從她決定做崇月的影子開始,就該想到這一日了。
她垂眼看向手中的聖旨,說來真是可悲,她「學」得最像的一次,竟是今日。
不,不是像,是她真的成為第二個崇月了。
明洛抬手拭去淚痕,倏地輕笑了一聲。
她從前真是大錯特錯,竟天真的以為帝王待死去的那雙子女當真存有愧疚之心,只要她做好崇月的影子,就能在帝王那一絲愧疚與虧欠下謀得長久庇護。
現下看來,是真,是假,是影子,又有何區別呢?
她這影子下場如此,那個真假莫辨的常歲寧,又會有什麼不同嗎?
明洛通紅的眼底有些許空洞的好奇。
她原是不必急於除掉對方的,都是棋子而已,她這顆棋子只當看下去,等著看一看那另一顆棋子的下場……不知是否會有什麼新意呢?
她又笑了一聲,腳步沉鈍著,走進了那濃重的夜色里。
明洛走後,很快又相繼有人進了甘露殿面聖。
幾名官員持密召離去後,天鏡國師臂間挽著拂塵而來。
「……李逸的確不堪大用,朕此前以為有常闊坐鎮軍中,二人應可互補,李逸縱無大才,卻也不至於釀成大誤,至少他身為李氏子弟,可替朕震懾亂軍。」
「但他用兵不力在前,朝中彈劾聲無數,如今他父親淮南王去世,朕擔心他重壓之下會生出異心……」
聽著帝王低語,天鏡國師道:「所以聖人才未曾同意更換主帥之提議,怕的便是於此關頭逼反李逸將軍?」
「正是。」聖冊帝道:「但朕的反對,只是做給他們看的,李逸這個主帥今已非換不可,只是不能大張旗鼓,讓其與軍中提早得知消息——」
「所以,朕已令懷化將軍賀危,持朕密令趕赴揚州,待見到李逸之時,再示出易帥旨意,令李逸返回淮南道替他父親守喪。」
如此方能將易帥的震盪降至最低。
天鏡國師:「聖人思慮周全。」
「此等時機,朕豈敢有絲毫大意……」聖冊帝此刻方才顯露一絲疲憊之色:「然朕手中可用且可信之良將少之又少,賀危算是一個,他此番離京後,若何處再起兵亂,朕又還有幾人可用?」
未雨綢繆,方是能者之道,但她手中可用來籌謀布局的籌碼已經越來越少了。
此次她清算了長孫一族,雖傷敵一千,亦自損一千,不止是將才,可以替她頂替那些朝中要職、把控各處的人才也遠遠不夠。
若不能及時替上,那些權力便只能回到崔氏等大族手中。
聖冊帝似在自問:「……國師稱朕生來便有帝相,可朕這個帝王,是否當真氣數將盡?」
天鏡國師輕嘆了口氣:「此非貧道可窺探之數。」
「朕將一切都交付給了大盛江山,自繼位以來,勤懇理政,未有絲毫鬆懈,朕以為,天意不當如此待朕……」
看著御案下方雕刻著萬里江山的玉圖,帝王眼中疲憊才慢慢散去,思索道:「朕只是欠缺可用之才……朕時常想,若能尋回崇月,朕此刻便不會如此彷徨。」
她的崇月乃天生將星,且有聚人歸心之能,縱知她為女兒身,卻仍總有良將賢才願忠心追隨她左右——在聖冊帝看來,那是在才能之外,又在才能之上的一種天生的氣場。
天生之物,總是旁人無法仿照描摹的。
思及此,聖冊帝便問:「國師還是未能卜測出那個孩子的『來歷』嗎?」
「那位女郎之相,實在無法窺測。」天鏡國師道:「但相信聖人心中已有答案了,不是嗎?」
聖冊帝未語,隻眼前似又出現了那日於孔廟中的情形,及雨中那一眼對視。
——敢問聖上,臣女選擇反擊,有錯嗎?
那個狼狽的女孩子一身奪目的膽氣,站在勝者的位置那樣問她。
「朕已有九成分辨…」聖冊帝低語道:「餘下一成,端看她之後是走是留了。」
「若她走,陛下是否會強留?」
聖冊帝:「朕若不留,之後再想尋她,只怕便難如登天了。」
常歲安的傷勢漸有好轉,如今已可下床走動,那麼,此次常家兄妹自大雲寺歸來後,她便要考慮加派些人手防備著了。
對於天子的態度,天鏡國師不置可否。
聖冊帝未有在這個話題上繼續停留,她需要注目之事實在太多:「揚州此戰之吉凶,國師近日可有所得?」
這些年來她遇到停滯不前的難題時,總習慣讓天鏡國師試著卜上一卦。
天鏡:「貧道所得不得,唯一個『放』字。」
「放……」聖冊帝輕聲重複。
「是。」天鏡道:「此戰之關鍵,或在此字之上。一切決策俱在聖人手中,故此中深意,便還需聖人來悟。」
聖冊帝靜靜思索著。
……
大雲寺內,常歲寧下榻的禪房中,燈火徹夜未熄。
次日清早,她去尋了無絕,將一隻長形畫匣交給了他:「待哪日褚太傅來此,便代我轉交。」
「怎不親自送去府上呢?」無絕問。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