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頁
解氏:「這是她自己選的路,怨不得旁人。日後如何,便看她的造化了。」
巧嬤嬤到底沒再多言,只在心裡嘆了口氣。
造化……羊入虎口,能有什麼造化呢。
次日一早,天色初亮不久,解氏即登了應國公府的門。
見到了昌氏後,解氏道:「議親此等大事,豈可直接與小輩商議?這封信,國公夫人當使人送給老身才是。」
她將那皺了的信紙放在了手邊的茶几上。
昌氏目光微閃,笑意不達眼底地感慨道:「看來貴府女郎還真是個乖順的孩子,什麼事都要同郡君說一說。」
「如此大事,自然要說。」解氏微微笑了笑:「她從大雲寺回來後便嚇壞了,六神無主之下,只能同我這個祖母商議。」
昌氏也笑了笑,端起茶盞:「既然解郡君都知道了,那想必也該清楚貴府女郎如今也是身負命案之人……若非我替她遮掩乾淨,現下你們馮家,怕是難有此時這般平靜。」
解氏:「話是如此,但我馮家上下加在一起,又豈有明世子一人的性命安危來得金貴。」
「這倒是實話,我兒姓明,乃聖人親侄,自然是金貴些。」昌氏含笑問:「所以,讓他娶貴府女郎為側室,想來也是使得的吧?」
解氏可不比那個小丫頭來得好糊弄,這樁親事能不能成,還是未知。
解氏不置可否:「我馮家只這麼一個女郎,得我親自教養長大,所習皆是主母掌家之道,若論與人做側室,縱貴府姓明,卻也難免還是委屈了些……昨日她得了國公夫人的回信,且還哭了一場。」
昌氏笑意漸涼。
所以,還是妄想做正室夫人嗎?
且不提其它,單說正室夫人亡故,所娶便是續弦,那些真正的權貴人家多是不願讓女兒做續弦的,這一點就實在麻煩啊。
要她說,這解氏也是糊塗,正室也好,側室也罷,橫豎下場也都差不多,怎就想不開呢?一個正室之名,就這麼重要嗎?
就在昌氏嘆氣時,只聽解氏再次開口:「我來時已勸過敏兒了,當下局面不同,人總要懂些進退的。」
昌氏微挑眉:「這麼說,郡君是同意了?」
解氏:「同意與否,端看國公夫人的誠意了。」
昌氏似笑非笑:「不知郡君所指的誠意是什麼?」
「工部屯田郎中一職正逢空缺,我兒於工部任職多年,向來兢兢業業,只差一個機會而已。」
昌氏於心中冷笑出聲。
面上未顯露太多,只為難道:「屯田郎中為五品官,若我不曾記錯的話,馮主事應是九品……如此破格提拔,怕是不合規矩。」
「若是一切合制,又怎談誠意二字。」解氏緩聲道:「夫人方才也說了,貴府世子姓明,總要金貴些……一個五品官而已,想來不足以令貴府太過為難。」
言罷,便自椅中起身:「老身便回去靜候夫人佳音了。」
昌氏笑了笑,喚了女使送客。
解氏走後,昌氏冷笑著道:「我倒想錯了,她孫女糊塗,她可半點不糊塗。」
什么正室側室,孫女是死是活,對方看得很明白,知道那些都是次要無用的……
「連親孫女都能拿來算計交換……」昌氏諷刺地道:「倒不愧是當年帶頭主張要廢帝的解夫人。」
昌氏「嘭」地將茶盞放下。
僕婦一時未敢多言。
片刻後,昌氏平復心緒,轉而問道:「大理寺那邊,可開審了?」
第189章 人證
「這個時辰想來已要開審了。」僕婦道:「聽說今日除了刑部及御史台之外,縣主也奉了聖人之命前去會同審理此案。」
她口中的縣主自然是明洛。
「如此事勢,是在意料之中。到底死的人是長孫家的,且又是在大雲寺祈福之際出的事,聖人與各處必然都會格外重視……」
昌氏口中這樣說著,眉頭卻越鎖越緊。
各處越重視,便越容易出現紕漏。
「多派些人手去大理寺盯著今日堂審之事,必要事無巨細地報於我聽。」昌氏交待道。
物證動機都有了,現如今暫時無人懷疑到別處,若長孫家的人悲怒之下給大理寺施壓,那便再好不過,最好是今日就能當堂定下那常歲安的罪……
僕婦應下來,見得自家夫人這些時日疲憊緊繃的模樣,遂寬慰了一句:「夫人放心,此事夫人料理得及時,沒人會平白疑心到世子身上,一切必會順利的。」
昌氏「嗯」了一聲,皺著眉道:「如今最大的變數便在馮家那個蠢東西身上了,怕只怕她今日能和解氏說,來日便能同別人講。」
「應是不能吧,到底她自己也是殺了人的……」
昌氏冷笑道:「正常人自是想不到那些蠢人都能做出怎樣的蠢事來。」
「我為此竭力籌謀,處處謹慎,絕不能將此事成敗系在這樣一個蠢東西身上,由她在外面犯蠢。」昌氏忍著嫌棄道:「還是趁早將人抬進門來為好。」
「那夫人是準備答應解郡君的條件了?」
「不答應怎麼行。」昌氏起身來:「她有句話說得很對,我兒的命比她整個馮家加起來都金貴。」
此等關頭若將人逼急了,是沒有好處的。
她那不爭氣的兒子此番闖下如此禍事,不多付出些代價,又怎麼可能順利平息一切。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巧嬤嬤到底沒再多言,只在心裡嘆了口氣。
造化……羊入虎口,能有什麼造化呢。
次日一早,天色初亮不久,解氏即登了應國公府的門。
見到了昌氏後,解氏道:「議親此等大事,豈可直接與小輩商議?這封信,國公夫人當使人送給老身才是。」
她將那皺了的信紙放在了手邊的茶几上。
昌氏目光微閃,笑意不達眼底地感慨道:「看來貴府女郎還真是個乖順的孩子,什麼事都要同郡君說一說。」
「如此大事,自然要說。」解氏微微笑了笑:「她從大雲寺回來後便嚇壞了,六神無主之下,只能同我這個祖母商議。」
昌氏也笑了笑,端起茶盞:「既然解郡君都知道了,那想必也該清楚貴府女郎如今也是身負命案之人……若非我替她遮掩乾淨,現下你們馮家,怕是難有此時這般平靜。」
解氏:「話是如此,但我馮家上下加在一起,又豈有明世子一人的性命安危來得金貴。」
「這倒是實話,我兒姓明,乃聖人親侄,自然是金貴些。」昌氏含笑問:「所以,讓他娶貴府女郎為側室,想來也是使得的吧?」
解氏可不比那個小丫頭來得好糊弄,這樁親事能不能成,還是未知。
解氏不置可否:「我馮家只這麼一個女郎,得我親自教養長大,所習皆是主母掌家之道,若論與人做側室,縱貴府姓明,卻也難免還是委屈了些……昨日她得了國公夫人的回信,且還哭了一場。」
昌氏笑意漸涼。
所以,還是妄想做正室夫人嗎?
且不提其它,單說正室夫人亡故,所娶便是續弦,那些真正的權貴人家多是不願讓女兒做續弦的,這一點就實在麻煩啊。
要她說,這解氏也是糊塗,正室也好,側室也罷,橫豎下場也都差不多,怎就想不開呢?一個正室之名,就這麼重要嗎?
就在昌氏嘆氣時,只聽解氏再次開口:「我來時已勸過敏兒了,當下局面不同,人總要懂些進退的。」
昌氏微挑眉:「這麼說,郡君是同意了?」
解氏:「同意與否,端看國公夫人的誠意了。」
昌氏似笑非笑:「不知郡君所指的誠意是什麼?」
「工部屯田郎中一職正逢空缺,我兒於工部任職多年,向來兢兢業業,只差一個機會而已。」
昌氏於心中冷笑出聲。
面上未顯露太多,只為難道:「屯田郎中為五品官,若我不曾記錯的話,馮主事應是九品……如此破格提拔,怕是不合規矩。」
「若是一切合制,又怎談誠意二字。」解氏緩聲道:「夫人方才也說了,貴府世子姓明,總要金貴些……一個五品官而已,想來不足以令貴府太過為難。」
言罷,便自椅中起身:「老身便回去靜候夫人佳音了。」
昌氏笑了笑,喚了女使送客。
解氏走後,昌氏冷笑著道:「我倒想錯了,她孫女糊塗,她可半點不糊塗。」
什么正室側室,孫女是死是活,對方看得很明白,知道那些都是次要無用的……
「連親孫女都能拿來算計交換……」昌氏諷刺地道:「倒不愧是當年帶頭主張要廢帝的解夫人。」
昌氏「嘭」地將茶盞放下。
僕婦一時未敢多言。
片刻後,昌氏平復心緒,轉而問道:「大理寺那邊,可開審了?」
第189章 人證
「這個時辰想來已要開審了。」僕婦道:「聽說今日除了刑部及御史台之外,縣主也奉了聖人之命前去會同審理此案。」
她口中的縣主自然是明洛。
「如此事勢,是在意料之中。到底死的人是長孫家的,且又是在大雲寺祈福之際出的事,聖人與各處必然都會格外重視……」
昌氏口中這樣說著,眉頭卻越鎖越緊。
各處越重視,便越容易出現紕漏。
「多派些人手去大理寺盯著今日堂審之事,必要事無巨細地報於我聽。」昌氏交待道。
物證動機都有了,現如今暫時無人懷疑到別處,若長孫家的人悲怒之下給大理寺施壓,那便再好不過,最好是今日就能當堂定下那常歲安的罪……
僕婦應下來,見得自家夫人這些時日疲憊緊繃的模樣,遂寬慰了一句:「夫人放心,此事夫人料理得及時,沒人會平白疑心到世子身上,一切必會順利的。」
昌氏「嗯」了一聲,皺著眉道:「如今最大的變數便在馮家那個蠢東西身上了,怕只怕她今日能和解氏說,來日便能同別人講。」
「應是不能吧,到底她自己也是殺了人的……」
昌氏冷笑道:「正常人自是想不到那些蠢人都能做出怎樣的蠢事來。」
「我為此竭力籌謀,處處謹慎,絕不能將此事成敗系在這樣一個蠢東西身上,由她在外面犯蠢。」昌氏忍著嫌棄道:「還是趁早將人抬進門來為好。」
「那夫人是準備答應解郡君的條件了?」
「不答應怎麼行。」昌氏起身來:「她有句話說得很對,我兒的命比她整個馮家加起來都金貴。」
此等關頭若將人逼急了,是沒有好處的。
她那不爭氣的兒子此番闖下如此禍事,不多付出些代價,又怎麼可能順利平息一切。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