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頁
常歲寧點頭。
兵事蔓延如火,該是一刻都不能拖延,但這三日並非是拖延,打仗不是動動嘴皮子說打就能立刻啟程的。
輕騎固然可以先行,但大軍出發需要準備的太多了,糧草兵械輜重,這些縱是加急籌備,卻也非一日便可籌備妥當的。
先行命各營籌備發兵事宜,同時商定更可行的對策,這是正確的應對之法。
她又問:「那阿爹可知此行聖人有意令何人率兵前往?」
常闊搖頭:「現下還未定下,但今日我曾於殿內自薦。」
「阿爹……」常歲安心口一提:「阿爹怎可再上戰場!」
阿爹腿上有傷,已不適合再上戰場,上次跟隨崔大都督征戰南蠻,已是破例,雖有崔大都督照應著,兩年間卻也又肉眼可見地老了一圈……更何況這才回來半年,人還未休養過來呢!
「說的什麼屁話,我怎麼就不能再上戰場了!」常闊瞪了兒子一眼:「老子還有腿騎馬走路呢!」
常歲安便不敢再言。
常歲寧眼底亦有擔憂之色,老常的身體到底不如從前了。
對上少女欲言又止的眼睛,常闊的聲音緩和下來:「此次情況特殊……若不能及時平定此內禍,只怕很快將添外患。而那李正業非尋常之輩,怕是不好應對,恰我與他打過些交道,由我前往,更多些勝算。」
他不是為了當今聖人,而是為了大盛江山安穩而慮。
此乃先太子殿下之志,也是他的,他一日曾為玄策軍,便當終身至死謹守此志。
況且他大小還是個將軍,遇戰事時將軍上戰場再正常不過,有什麼值得好說的!
聽罷常闊所言,常歲寧並未出言勸阻。
她無法勸阻一位將軍上戰場,而她若是老常,此時也會是相同的決定。
危險當前,誰都有家人,誰都不願自己的家人是冒險的那一個,可人人如此,縱不言國,家復何在?
常歲安尚且不同,他尚未成為一名士兵將軍,縱有報效大盛之心,但未曾經歷過,便無法真正與常闊感同身受。
此時他更多的是私心,他擔憂阿爹的身子,他怕阿爹出事,大盛不止他阿爹一個將軍可以率兵征討李正業,可他只有這一個阿爹。
但他不敢同常闊犟嘴,於是他選擇偷偷燒香,求菩薩保佑聖人千萬不要選中他阿爹!
少年跪在自家小佛堂里,不忘道明緣由:「菩薩您有所不知……我阿爹老了糊塗了,脾氣又大還不聽勸,腿腳不好行動不便,吃得太多耗費軍糧,實在不適合再領軍……」
「我已過了玄策軍的初選,只待之後再考一場便能進玄策軍先鋒營了……若阿爹命里註定必須要打多少場仗,殺多少條人命才行,那就先欠著好了,日後我都會替他打回來,替他殺回來的!」
言畢虔誠無比地叩頭:「求菩薩成全!」
「……」守在一旁的劍童默默看向那尊菩薩塑像。
就是說……這個要求菩薩實在很難成全吧。
這滿是殺孽的話,菩薩聽了都要反省一下自己為什麼坐在這裡。
郎君人很孝順,但功德大約會被直接扣光。
功德扣光的「現世報」很快降臨到了常歲安身上。
第二日常闊即發現了兒子在小佛堂里的鬼祟舉動,將人揪了出來,丟去祠堂,罰跪了一整日。
雨過天晴,但隨著李正業起兵的消息傳開,朝堂內外好似皆被無聲的陰雲籠罩著。
這一晚,長孫垣自宮中折返回府,剛回到居院,妻子況氏便迎了上來:「郎主,我聽聞薛仁他隨了李正業起兵……聖人可有向郎主發難?」
薛仁是她一位表親姊妹的兒子,兩家往來雖不算密切,但關係擺在這裡……
長孫垣昨夜歇在了中書省,此時神態疲憊,抬手示意妻子勿要多言:「先替我更衣吧。」
況氏唯有替他換下官袍。
不多時,長孫萱尋了過來:「聽聞父親回來了。」
她入了堂中行禮,神情也有些不安:「父親,女兒聽說薛家……」
「此事我自有主張,你們暫且不必多問。」長孫垣打斷女兒的話,交待道:「這些時日你還需格外留意言行,待重陽祭祖罷,我會使人再提選立太子妃之事,到那時,應當便可定下了。」
不管外面如何變,太子是不會變的,縱是變,也只是從儲君變成國君。
長孫萱便應「是」。
長孫垣使人喊了長子過來,父子二人去了書房說話。
長孫萱與母親況氏則進了內室。
女使僕婦皆被屏退,長孫萱壓低聲音問:「母親,那薛家之事……父親可知情?」
「知情」二字自是含蓄的說法,她想知道父親是否暗中參與了此次揚州起兵之事。
況氏搖頭,正色道:「我也不知,但你父親既不肯說,你我便別再探問了……」
她拍了拍女兒的手:「你只需聽從你父兄安排便是,那常家女郎已不能再與你相爭,這數日來朝堂上提及太子妃人選,雖有爭議,但爭論間多是倒向你的聲音,聖人縱然一時尚未鬆口妥協,但你父親方才言語間既有把握,那此事便是穩當的……」
「至於其它的,就交由你父兄他們吧,咱們做不了主,也幫不上忙。」況氏透過窗欞看向書房的方向,掩去眼底的憂色。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兵事蔓延如火,該是一刻都不能拖延,但這三日並非是拖延,打仗不是動動嘴皮子說打就能立刻啟程的。
輕騎固然可以先行,但大軍出發需要準備的太多了,糧草兵械輜重,這些縱是加急籌備,卻也非一日便可籌備妥當的。
先行命各營籌備發兵事宜,同時商定更可行的對策,這是正確的應對之法。
她又問:「那阿爹可知此行聖人有意令何人率兵前往?」
常闊搖頭:「現下還未定下,但今日我曾於殿內自薦。」
「阿爹……」常歲安心口一提:「阿爹怎可再上戰場!」
阿爹腿上有傷,已不適合再上戰場,上次跟隨崔大都督征戰南蠻,已是破例,雖有崔大都督照應著,兩年間卻也又肉眼可見地老了一圈……更何況這才回來半年,人還未休養過來呢!
「說的什麼屁話,我怎麼就不能再上戰場了!」常闊瞪了兒子一眼:「老子還有腿騎馬走路呢!」
常歲安便不敢再言。
常歲寧眼底亦有擔憂之色,老常的身體到底不如從前了。
對上少女欲言又止的眼睛,常闊的聲音緩和下來:「此次情況特殊……若不能及時平定此內禍,只怕很快將添外患。而那李正業非尋常之輩,怕是不好應對,恰我與他打過些交道,由我前往,更多些勝算。」
他不是為了當今聖人,而是為了大盛江山安穩而慮。
此乃先太子殿下之志,也是他的,他一日曾為玄策軍,便當終身至死謹守此志。
況且他大小還是個將軍,遇戰事時將軍上戰場再正常不過,有什麼值得好說的!
聽罷常闊所言,常歲寧並未出言勸阻。
她無法勸阻一位將軍上戰場,而她若是老常,此時也會是相同的決定。
危險當前,誰都有家人,誰都不願自己的家人是冒險的那一個,可人人如此,縱不言國,家復何在?
常歲安尚且不同,他尚未成為一名士兵將軍,縱有報效大盛之心,但未曾經歷過,便無法真正與常闊感同身受。
此時他更多的是私心,他擔憂阿爹的身子,他怕阿爹出事,大盛不止他阿爹一個將軍可以率兵征討李正業,可他只有這一個阿爹。
但他不敢同常闊犟嘴,於是他選擇偷偷燒香,求菩薩保佑聖人千萬不要選中他阿爹!
少年跪在自家小佛堂里,不忘道明緣由:「菩薩您有所不知……我阿爹老了糊塗了,脾氣又大還不聽勸,腿腳不好行動不便,吃得太多耗費軍糧,實在不適合再領軍……」
「我已過了玄策軍的初選,只待之後再考一場便能進玄策軍先鋒營了……若阿爹命里註定必須要打多少場仗,殺多少條人命才行,那就先欠著好了,日後我都會替他打回來,替他殺回來的!」
言畢虔誠無比地叩頭:「求菩薩成全!」
「……」守在一旁的劍童默默看向那尊菩薩塑像。
就是說……這個要求菩薩實在很難成全吧。
這滿是殺孽的話,菩薩聽了都要反省一下自己為什麼坐在這裡。
郎君人很孝順,但功德大約會被直接扣光。
功德扣光的「現世報」很快降臨到了常歲安身上。
第二日常闊即發現了兒子在小佛堂里的鬼祟舉動,將人揪了出來,丟去祠堂,罰跪了一整日。
雨過天晴,但隨著李正業起兵的消息傳開,朝堂內外好似皆被無聲的陰雲籠罩著。
這一晚,長孫垣自宮中折返回府,剛回到居院,妻子況氏便迎了上來:「郎主,我聽聞薛仁他隨了李正業起兵……聖人可有向郎主發難?」
薛仁是她一位表親姊妹的兒子,兩家往來雖不算密切,但關係擺在這裡……
長孫垣昨夜歇在了中書省,此時神態疲憊,抬手示意妻子勿要多言:「先替我更衣吧。」
況氏唯有替他換下官袍。
不多時,長孫萱尋了過來:「聽聞父親回來了。」
她入了堂中行禮,神情也有些不安:「父親,女兒聽說薛家……」
「此事我自有主張,你們暫且不必多問。」長孫垣打斷女兒的話,交待道:「這些時日你還需格外留意言行,待重陽祭祖罷,我會使人再提選立太子妃之事,到那時,應當便可定下了。」
不管外面如何變,太子是不會變的,縱是變,也只是從儲君變成國君。
長孫萱便應「是」。
長孫垣使人喊了長子過來,父子二人去了書房說話。
長孫萱與母親況氏則進了內室。
女使僕婦皆被屏退,長孫萱壓低聲音問:「母親,那薛家之事……父親可知情?」
「知情」二字自是含蓄的說法,她想知道父親是否暗中參與了此次揚州起兵之事。
況氏搖頭,正色道:「我也不知,但你父親既不肯說,你我便別再探問了……」
她拍了拍女兒的手:「你只需聽從你父兄安排便是,那常家女郎已不能再與你相爭,這數日來朝堂上提及太子妃人選,雖有爭議,但爭論間多是倒向你的聲音,聖人縱然一時尚未鬆口妥協,但你父親方才言語間既有把握,那此事便是穩當的……」
「至於其它的,就交由你父兄他們吧,咱們做不了主,也幫不上忙。」況氏透過窗欞看向書房的方向,掩去眼底的憂色。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