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頁
明謹微抬眉,似笑非笑地掃過四下。
禁足一解,他便還是這京中最風光的應國公世子,他的姑母是當今聖人——這一點,可不是那個小賤人投機取巧出些風頭就能改變的!
他的視線定在某處,微咬緊了後牙。
兒郎們獻藝只是陪襯而已,在場之人都很清楚今日最該被關注的是一眾貴女。
而那位長孫七娘子尤為矚目——無論是那一手引人入勝的琴音,還是落落大方的儀態,精緻端莊的臉龐,再或是其身後巍然而立的長孫氏。
這樣的長孫七娘子是極奪目的,也理所應當地收穫了諸多稱讚聲。
其父長孫垣聽著耳邊誇讚,安坐原處,神情不為所動:「……不過獻醜而已。」
姚夏等人也上前獻了藝。
「魏娘子不去嗎?」常歲寧轉頭看向一直站在自己身側的魏妙青。
怎覺得今日的魏家小娘子待她尤為依賴?
她走哪兒對方跟哪兒。
「我便不去了,我有些緊張……」魏妙青小聲問常歲寧:「常娘子也不去嗎?」
常娘子最好別去,不然常娘子一走,還有誰能來壓制她的美貌風頭!
一旁的喬玉綿聞言腦海中則不受控制地閃過寧寧胸口碎大石,寧寧倒拔垂楊柳……等震撼全場的情形。
常歲寧:「我也緊張。」
喬玉綿莫名鬆口氣,寧寧緊張很好,這樣她就不用緊張了。
此時,有少女動聽的吟詞聲傳入耳中。
「寧寧……這是哪家的女郎?」喬玉綿好奇地小聲問。
見常歲寧似不認得,魏妙青便道:「是馬相家中的孫女,馬婉……平日裡不怎麼出門的。」
常歲寧瞭然。
原來是中書令馬行舟的孫女。
門下省之首長孫垣,與這位中書省之首馬行舟,被稱為左右二相。
同出身士族名門的長孫垣不同,馬行舟算是一路摸滾打爬而來的寒門宰相,其人是有才幹,但寒門出身的他走到今日靠的不僅是才幹,更有聖冊帝的器重提拔。
馬行舟在前朝,是與長孫垣相互牽制的存在。
故而在許多人眼中,馬家的孫女馬婉,亦是此番熱門的太子妃人選之一。
聖冊帝也在思量。
那少女著鶯色襦裙,文靜溫婉有餘,卻不及長孫七娘子端莊大方,少了些唯名門望族能養出來的氣度。
當然,這些外在之象並不是最重要的。
論起身份,這位馬家娘子自然是最能夠與長孫七娘子相爭之人——
聖冊帝的視線似有若無地落在了那位頭髮花白的右相大人馬行舟身上。
這朝堂紛爭錯綜複雜,遠不只是士族與寒門的區分,馬行舟雖出身寒門,但隨著其在朝中地位日漸穩固,一併給聖冊帝的還有那不易掌控之感。
聖意難測,臣子之意也並非毫無遮掩,並非一眼即可悉數看破。
她固然敢篤定馬行舟不會與士族為伍,但在她與太子之間,對方會如何選,卻是變數頗多。
聖冊帝心中猶豫著,判斷著,不敢有絲毫大意。
花宴過半之際,內侍的一聲高唱,在園中傳開——
「天鏡國師到——」
四下頓起訝然之音。
「天鏡國師來了?」
「國師竟出關了?」
眾人無不朝來人處看去。
走來的是一名道人,其面上已現蒼老之態,鬚髮更是全白,約七十歲往上,然步履輕盈如風,竟不似老者。
常歲寧反應了一下,低聲問喜兒:「天鏡國師……可是相士出身?」
喜兒點頭,小聲說著:「正是呢,天鏡國師精擅相術,凡經其之手卜算出的預言,可都准得很……只是不知為何,三年前天鏡國師忽然閉關,一直未再於人前出現過……」
常歲寧瞭然。
那便是了。
從前她便聽聞過閬中出了一位精研易算玄學的奇人相士,極擅與人相面——她還曾使人去尋過,但並未能尋到此人蹤跡,無絕為此還頗有些委屈,酒後抱著老常哭了一場,道她吃著碗裡瞧著鍋里。
沒想到時隔十數年,對方竟成了大盛的國師了。
而傳言道,其人不單通曉相術,似還喜好長生之術……
常歲寧思索間,視線中只見那位天鏡國師已走了過來。
她與魏妙青等人立在一叢花木前,而那原本前行的天鏡國師在經過她們面前時,忽然停下了腳步。
那道人轉頭,一雙眼睛清亮又靜謐,似可窺破萬物蹤跡。
常歲寧猝不及防之下,與那雙眼睛對視上了。
而之所以會對視,是因對方也在看著她。
四目相視間,四下有秋風卷落葉起,少女臂彎間的披帛隨風飛揚,發間珠釵發出輕響。
此一瞬,常歲寧竟莫名生出兩分無所遁形之感。
那是一種源於內心深處的感應與不安,但她最擅長的便是掩飾情緒,無論面對何人無論是何情形——
風止,披帛落,珠釵靜。
少女抬手,垂眸無聲行禮。
天鏡國師幾不可察地微一頷首,復才收回目光,繼續往前走去。
這一幕被聖冊帝看在眼中。
見天鏡國師走來,聖冊帝含笑道:「國師終於出關,朕實恭候許久了。」
一時間,四下恭賀天鏡國師出關之言此起彼伏,太子甚至起了身相賀。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禁足一解,他便還是這京中最風光的應國公世子,他的姑母是當今聖人——這一點,可不是那個小賤人投機取巧出些風頭就能改變的!
他的視線定在某處,微咬緊了後牙。
兒郎們獻藝只是陪襯而已,在場之人都很清楚今日最該被關注的是一眾貴女。
而那位長孫七娘子尤為矚目——無論是那一手引人入勝的琴音,還是落落大方的儀態,精緻端莊的臉龐,再或是其身後巍然而立的長孫氏。
這樣的長孫七娘子是極奪目的,也理所應當地收穫了諸多稱讚聲。
其父長孫垣聽著耳邊誇讚,安坐原處,神情不為所動:「……不過獻醜而已。」
姚夏等人也上前獻了藝。
「魏娘子不去嗎?」常歲寧轉頭看向一直站在自己身側的魏妙青。
怎覺得今日的魏家小娘子待她尤為依賴?
她走哪兒對方跟哪兒。
「我便不去了,我有些緊張……」魏妙青小聲問常歲寧:「常娘子也不去嗎?」
常娘子最好別去,不然常娘子一走,還有誰能來壓制她的美貌風頭!
一旁的喬玉綿聞言腦海中則不受控制地閃過寧寧胸口碎大石,寧寧倒拔垂楊柳……等震撼全場的情形。
常歲寧:「我也緊張。」
喬玉綿莫名鬆口氣,寧寧緊張很好,這樣她就不用緊張了。
此時,有少女動聽的吟詞聲傳入耳中。
「寧寧……這是哪家的女郎?」喬玉綿好奇地小聲問。
見常歲寧似不認得,魏妙青便道:「是馬相家中的孫女,馬婉……平日裡不怎麼出門的。」
常歲寧瞭然。
原來是中書令馬行舟的孫女。
門下省之首長孫垣,與這位中書省之首馬行舟,被稱為左右二相。
同出身士族名門的長孫垣不同,馬行舟算是一路摸滾打爬而來的寒門宰相,其人是有才幹,但寒門出身的他走到今日靠的不僅是才幹,更有聖冊帝的器重提拔。
馬行舟在前朝,是與長孫垣相互牽制的存在。
故而在許多人眼中,馬家的孫女馬婉,亦是此番熱門的太子妃人選之一。
聖冊帝也在思量。
那少女著鶯色襦裙,文靜溫婉有餘,卻不及長孫七娘子端莊大方,少了些唯名門望族能養出來的氣度。
當然,這些外在之象並不是最重要的。
論起身份,這位馬家娘子自然是最能夠與長孫七娘子相爭之人——
聖冊帝的視線似有若無地落在了那位頭髮花白的右相大人馬行舟身上。
這朝堂紛爭錯綜複雜,遠不只是士族與寒門的區分,馬行舟雖出身寒門,但隨著其在朝中地位日漸穩固,一併給聖冊帝的還有那不易掌控之感。
聖意難測,臣子之意也並非毫無遮掩,並非一眼即可悉數看破。
她固然敢篤定馬行舟不會與士族為伍,但在她與太子之間,對方會如何選,卻是變數頗多。
聖冊帝心中猶豫著,判斷著,不敢有絲毫大意。
花宴過半之際,內侍的一聲高唱,在園中傳開——
「天鏡國師到——」
四下頓起訝然之音。
「天鏡國師來了?」
「國師竟出關了?」
眾人無不朝來人處看去。
走來的是一名道人,其面上已現蒼老之態,鬚髮更是全白,約七十歲往上,然步履輕盈如風,竟不似老者。
常歲寧反應了一下,低聲問喜兒:「天鏡國師……可是相士出身?」
喜兒點頭,小聲說著:「正是呢,天鏡國師精擅相術,凡經其之手卜算出的預言,可都准得很……只是不知為何,三年前天鏡國師忽然閉關,一直未再於人前出現過……」
常歲寧瞭然。
那便是了。
從前她便聽聞過閬中出了一位精研易算玄學的奇人相士,極擅與人相面——她還曾使人去尋過,但並未能尋到此人蹤跡,無絕為此還頗有些委屈,酒後抱著老常哭了一場,道她吃著碗裡瞧著鍋里。
沒想到時隔十數年,對方竟成了大盛的國師了。
而傳言道,其人不單通曉相術,似還喜好長生之術……
常歲寧思索間,視線中只見那位天鏡國師已走了過來。
她與魏妙青等人立在一叢花木前,而那原本前行的天鏡國師在經過她們面前時,忽然停下了腳步。
那道人轉頭,一雙眼睛清亮又靜謐,似可窺破萬物蹤跡。
常歲寧猝不及防之下,與那雙眼睛對視上了。
而之所以會對視,是因對方也在看著她。
四目相視間,四下有秋風卷落葉起,少女臂彎間的披帛隨風飛揚,發間珠釵發出輕響。
此一瞬,常歲寧竟莫名生出兩分無所遁形之感。
那是一種源於內心深處的感應與不安,但她最擅長的便是掩飾情緒,無論面對何人無論是何情形——
風止,披帛落,珠釵靜。
少女抬手,垂眸無聲行禮。
天鏡國師幾不可察地微一頷首,復才收回目光,繼續往前走去。
這一幕被聖冊帝看在眼中。
見天鏡國師走來,聖冊帝含笑道:「國師終於出關,朕實恭候許久了。」
一時間,四下恭賀天鏡國師出關之言此起彼伏,太子甚至起了身相賀。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