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的聲音緩慢:「七歲那年在外遇險,曾得殿下相救。」

  無絕一怔:「七歲在外?」

  按說堂堂崔氏嫡長孫,縱是出門在外,必也不缺人保護才是,怎會遇險需要殿下救助呢?

  似察覺到他的不解,崔璟道:「那年崔某離家出走在外,身邊只一位母親舊仆在。」

  無絕訝然。

  好傢夥,七歲竟就開始離家出走了。

  合著這位十二歲時偷偷去投軍這茬,竟還不是頭一遭離家出走?

  嘖,原是個慣犯。

  無絕感慨地看向青年過於優越的骨相……這反骨還真就是打小生成啊。

  關於十多年前的那次交集,那青年似無意再多說下去,繼而隨口問起般道:「今日崔某似見到了登泰樓的那位孟東家來此——」

  他下馬進寺時,正逢那位孟東家從寺中離開。

  無絕笑著點頭:「是,那位孟東家也是信佛之人……今日上香來了,貧僧便也陪著談了些佛法。」

  「孟東家與大雲寺有什麼淵源嗎?」崔璟問。

  大雲寺乃皇家寺廟,非宗室子弟與官員及家眷不可入內,那位孟東家按說不該被准允入寺。

  「淵源是有的,且頗深……」無絕道:「這深就深在當年建此大雲寺與天女塔時,這位孟東家出了一半的銀子。」

  崔璟默然。

  這麼大一筆銀子,那淵源是很深了。

  無絕含笑道:「孟東家是個很虔誠的生意人,每次來都會獻上一筆不菲的香火銀子。」

  故而在外人眼中,孟列十分識趣,很懂得如何攀附女帝一黨,以此博得庇護——畢竟登泰樓生意做得太大,難免有人嫉妒眼紅。

  這是世人眼中孟東家與大雲寺之間的淵源。

  至於真正的淵源如何,自是只有他和老常幾個人知曉了。

  這實情自也不宜與身邊的年輕人多言,無絕岔開話題笑著問:「說到登泰樓,我家那女娃端午當日那場詩會,不知崔大都督可曾聽聞了?」

  可憐他守著這座大雲寺不好脫身,這袈裟成了枷鎖,不然他高低也得去喝兩壇酒的。

  「當日崔某便在場。」

  「哦?」無絕有些意外地看向身側青年,旋即含笑問:「依崔大都督來看,那幅畫究竟畫的如何?」

  崔璟:「甚好。」

  無絕笑道:「能得崔大都督一句甚好,看來我那女娃如今當真是了不得了。」

  「如今?」崔璟捕捉到這二字。

  「是啊,這女娃真真是應了那句女大十八變……」無絕感慨道:「如今這面相是出落得愈發好看了。」

  崔璟下意識地往下問:「面相也會改變嗎?」

  「自然。」無絕含笑道:「同一人,分別身處逆境與順境時,面相必是不同的。正所謂相由心生,便是意指人的面相會隨處境與心境而改變。」

  崔璟便問:「大師方才之意是指常娘子的面相有所改變?」

  無絕點頭:「面相亦是運道所在,面相變而運道改……世間事相生相連,一念起滅間,一個不同的選擇,都有可能會促成出或大或小的改變。」

  崔璟思索著。

  他眼前閃過諸多畫面。

  少女拔刀而未成,於巨象的攻勢下不退不懼,於擊鞠場上為他人力奪公正二字,立於燈火通亮的樓中揮墨描虎——

  還有她坐在樓外石階上,靜靜看著那兩名小乞丐吃包子時的神態……以及她坦然無比地告訴他,她要讓世人知道常歲寧是誰。

  諸如種種,此一刻全都歷歷在目。

  不同的選擇會促生出大大小小的改變,因而逐漸使面相也發生改變……

  那麼,她是相較從前,有了許多不同的選擇嗎?

  譬如從前無幾人知曉常歲寧是誰,而現下的常歲寧想要揚名——

  為何會忽然有了不同的選擇?

  他的人生中,也曾有過這樣的轉折點——那是因為他遇到了一個人,知曉了那人的事跡,這過程使他從中得到了某種啟示指引,那指引予他共鳴,那共鳴於他心底紮根滋生出一株亭亭如蓋之參天巨松,從那之後他便不再茫茫前行。

  自此後,十數年如一日,此志無改,今後也無更改動搖之日。

  不知道她的轉折點又是什麼?

  是遇到了什麼重要的人,還是經歷了重要的事?

  他有些好奇,但並無意過多窺探。

  她既說了他們是朋友,或當有一日她願意說起時,他再聽不遲。

  「今日崔大都督是否還要回城去?」無絕的聲音打斷了崔璟的思索。

  「今夜已恢復宵禁。」崔璟道:「崔某想在寺中留宿一晚。」

  無絕表面含笑點頭,心中叫苦不迭。

  這年輕人每次在寺中留宿,都要拉著他暢談佛法,有時甚至是徹夜!

  宵禁又如何,堂堂玄策府上將軍,也要適當地利用一些特權嘛真是的!

  臨離開塔院前,崔璟看了眼竹林邊生出的雜草。

  ……

  當晚,阿澈領著小端小午二人,在城中乞丐堆里混跡至深夜,次日清早天蒙蒙亮時,才從常府後門回來。

  阿澈回去換了乾淨的衣服,便趕忙去演武場見了常歲寧。

  「成了?」常歲寧單獨問他。

  阿澈點頭:「回女郎,成了!」

  第131章 阿兄與驢與狗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