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頁
猶記得那次她二人的繡品送到公主府新來的那位專司女紅的嬤嬤面前,嬤嬤久久未語,似遭遇了平生最大的挑戰。
段真宜問嬤嬤,誰繡的更好一些?
面對此等恬不知恥的問題,嬤嬤眼角不受控制地抽搐一下,走投無路之下只能給出了四個字——難分伯仲。
這就難辦了。
於是,那口箱子便沒能挖出來,二人約定下次再賭。
但之後段真宜定了親,她也忙於戰事數年未能再回京,此事便被拋之腦後。
現下看來,段真宜對此倒很是心有執念,做夢都想問一問她箱子埋在何處——
「箱中之物倒不算貴重,皆是些殿下與我少時的舊物,稱得上是一份念想……」段氏說著,神情幾分哀落。
「……」前世積累下的良好演技讓常歲寧未曾泄露出異樣的神態。
那次賭得很大,為引誘她拿出更多賭注,段真宜壓上了半副身家,故而箱子裡滿滿當當全是金銀首飾,並一些孤本話本心愛之物。
這便是段真宜此時口中的「不算貴重」、「少時舊物」、「一份念想」。
常歲寧很難不沉默。
段氏最後叮囑道:「故而若再夢到殿下,便勞常小娘子替我問上一句。」
片刻後,常歲寧點頭應下。
「明日便是殿下的冥誕,我本就打算回長公主府祭祀的,既常小娘子近來時常也夢到殿下,那不如便一同去吧。」
這本就是常歲寧此行前來的目的所在,那些鬼里鬼氣的胡謅之言,便是在做鋪墊。
此時段氏主動提出,自是再好不過。
但常歲寧總覺得……這廝目的不純,未必不是存了加強「她與長公主」之間的一些緣分感應的心思在,以方便夢中相見,好給她問出那口箱子所在。
甭管廚子有無私心,遞到了嘴邊的飯還是要吃的,常歲寧狀似欣然應下,又與段氏閒扯了片刻,因目的達成,便打算走人。
但誰知此時先前那名女使折返,同段氏回稟,府里恰有兩筐栗子在,已吩咐廚房煮起來了。
段氏便笑著道:「這夢既是常小娘子的功勞,左右也無事,待會兒不如便一同剝栗子為明日祭品做準備可好?」
常歲寧:「……?」
她平生最看不慣之事有三,一乃江山不穩戰火饑荒百姓流離,二為不如她的人卻站得更高,三是好端端的栗子為何非要生殼——
但話是她提出來的,實在騎虎難下。
於是,常歲寧在鄭國公府經受了半日酷刑,險些把上輩子沒剝的栗子全剝回來了。
又因是給「長公主」準備的祭品,出於敬畏,斷沒有嘗吃的可能,只能剝而不能吃,便更是酷刑中的酷刑。
且段氏頻頻堂而皇之地偷懶,一會兒叫來管事詢問府中事務,一會兒吩咐廚房準備午食,每一樣菜都要斟酌半天,一會兒嘆息年紀大了肩膀疼了須得人按一按……儼然正是完美還原了少時伴讀做功課時那渾身長刺的模樣。
偏她此時身為小輩,並無提意見的資格。
竟是養宜千日,反被宜用。
如此一番煎熬罷,待午後自段氏院中離開後,頗有種驢子終於下了磨的解脫之感的常歲寧,卻在出府的路上遇到了下值歸家的魏叔易。
「見府外有常家車馬,便知是常娘子來了。」身上穿著官袍的魏叔易笑問道:「不知府中飯菜,可還合常娘子胃口?」
剝栗子剝得懷疑人生的常歲寧點頭敷衍:「甚合。」
「那便好。」魏叔易笑著轉身,與常歲寧同行,做了個「請」的手勢:「作為答謝,便容魏某送常娘子吧。」
常歲寧往前走著:「魏侍郎又為何事言謝?」
聽得這個「又」字,魏叔易笑了一聲,未急著答,而是稱讚喟嘆:「常娘子真乃神人也,竟有這般敏銳而又獨到的先見——」
常歲寧瞭然:「接任禮部尚書的人選定下了?」
魏叔易眼中笑意更濃幾分:「不錯,正是褚太傅。」
「朝中為此爭論了半月余,一直僵持不下,誰都不肯退讓……」魏叔易邊走邊緩聲道:「直到今日聖人提出由褚太傅接任,滿朝上下,值得一提的反對之聲唯有一人而已。」
常歲寧不假思索:「那必是褚太傅本尊了。」
魏叔易訝然失笑:「常娘子果真神了。」
常歲寧笑而不語。
畢竟她的老師當年教授她時,便時常暢想辭官歸隱後那撫琴時聽清風,垂釣時觀浪潮的悠閒願景——老師為此準備了許久,但因朝廷不肯放人,便一直停留在準備的階段。
這一拖,就拖到了六十七歲高齡,眼看曙光與暮光皆近,偏在此時,又忽然成了禮部尚書——
清風浪潮沒有了,風口浪尖倒是管夠。
「然眾望所歸,褚太傅實難推辭。」魏叔易含笑道:「現下僵持局面得解,而此法正是魏某私下獻予聖人,故有此一謝。」
他既如此坦誠,常歲寧也不客氣:「那魏侍郎又欠我一次了。」
魏叔易從容點頭:「魏某記著便是,只等常娘子隨時討要。」
常歲寧看向前方草木鬱鬱蔥蔥之景,不愧是在園子裡建了座宅子的鄭國公府,所見皆是蓬勃生機——
她道:「來年春闈,眾寒門舉子可以全力赴之,而不必擔心被辜負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段真宜問嬤嬤,誰繡的更好一些?
面對此等恬不知恥的問題,嬤嬤眼角不受控制地抽搐一下,走投無路之下只能給出了四個字——難分伯仲。
這就難辦了。
於是,那口箱子便沒能挖出來,二人約定下次再賭。
但之後段真宜定了親,她也忙於戰事數年未能再回京,此事便被拋之腦後。
現下看來,段真宜對此倒很是心有執念,做夢都想問一問她箱子埋在何處——
「箱中之物倒不算貴重,皆是些殿下與我少時的舊物,稱得上是一份念想……」段氏說著,神情幾分哀落。
「……」前世積累下的良好演技讓常歲寧未曾泄露出異樣的神態。
那次賭得很大,為引誘她拿出更多賭注,段真宜壓上了半副身家,故而箱子裡滿滿當當全是金銀首飾,並一些孤本話本心愛之物。
這便是段真宜此時口中的「不算貴重」、「少時舊物」、「一份念想」。
常歲寧很難不沉默。
段氏最後叮囑道:「故而若再夢到殿下,便勞常小娘子替我問上一句。」
片刻後,常歲寧點頭應下。
「明日便是殿下的冥誕,我本就打算回長公主府祭祀的,既常小娘子近來時常也夢到殿下,那不如便一同去吧。」
這本就是常歲寧此行前來的目的所在,那些鬼里鬼氣的胡謅之言,便是在做鋪墊。
此時段氏主動提出,自是再好不過。
但常歲寧總覺得……這廝目的不純,未必不是存了加強「她與長公主」之間的一些緣分感應的心思在,以方便夢中相見,好給她問出那口箱子所在。
甭管廚子有無私心,遞到了嘴邊的飯還是要吃的,常歲寧狀似欣然應下,又與段氏閒扯了片刻,因目的達成,便打算走人。
但誰知此時先前那名女使折返,同段氏回稟,府里恰有兩筐栗子在,已吩咐廚房煮起來了。
段氏便笑著道:「這夢既是常小娘子的功勞,左右也無事,待會兒不如便一同剝栗子為明日祭品做準備可好?」
常歲寧:「……?」
她平生最看不慣之事有三,一乃江山不穩戰火饑荒百姓流離,二為不如她的人卻站得更高,三是好端端的栗子為何非要生殼——
但話是她提出來的,實在騎虎難下。
於是,常歲寧在鄭國公府經受了半日酷刑,險些把上輩子沒剝的栗子全剝回來了。
又因是給「長公主」準備的祭品,出於敬畏,斷沒有嘗吃的可能,只能剝而不能吃,便更是酷刑中的酷刑。
且段氏頻頻堂而皇之地偷懶,一會兒叫來管事詢問府中事務,一會兒吩咐廚房準備午食,每一樣菜都要斟酌半天,一會兒嘆息年紀大了肩膀疼了須得人按一按……儼然正是完美還原了少時伴讀做功課時那渾身長刺的模樣。
偏她此時身為小輩,並無提意見的資格。
竟是養宜千日,反被宜用。
如此一番煎熬罷,待午後自段氏院中離開後,頗有種驢子終於下了磨的解脫之感的常歲寧,卻在出府的路上遇到了下值歸家的魏叔易。
「見府外有常家車馬,便知是常娘子來了。」身上穿著官袍的魏叔易笑問道:「不知府中飯菜,可還合常娘子胃口?」
剝栗子剝得懷疑人生的常歲寧點頭敷衍:「甚合。」
「那便好。」魏叔易笑著轉身,與常歲寧同行,做了個「請」的手勢:「作為答謝,便容魏某送常娘子吧。」
常歲寧往前走著:「魏侍郎又為何事言謝?」
聽得這個「又」字,魏叔易笑了一聲,未急著答,而是稱讚喟嘆:「常娘子真乃神人也,竟有這般敏銳而又獨到的先見——」
常歲寧瞭然:「接任禮部尚書的人選定下了?」
魏叔易眼中笑意更濃幾分:「不錯,正是褚太傅。」
「朝中為此爭論了半月余,一直僵持不下,誰都不肯退讓……」魏叔易邊走邊緩聲道:「直到今日聖人提出由褚太傅接任,滿朝上下,值得一提的反對之聲唯有一人而已。」
常歲寧不假思索:「那必是褚太傅本尊了。」
魏叔易訝然失笑:「常娘子果真神了。」
常歲寧笑而不語。
畢竟她的老師當年教授她時,便時常暢想辭官歸隱後那撫琴時聽清風,垂釣時觀浪潮的悠閒願景——老師為此準備了許久,但因朝廷不肯放人,便一直停留在準備的階段。
這一拖,就拖到了六十七歲高齡,眼看曙光與暮光皆近,偏在此時,又忽然成了禮部尚書——
清風浪潮沒有了,風口浪尖倒是管夠。
「然眾望所歸,褚太傅實難推辭。」魏叔易含笑道:「現下僵持局面得解,而此法正是魏某私下獻予聖人,故有此一謝。」
他既如此坦誠,常歲寧也不客氣:「那魏侍郎又欠我一次了。」
魏叔易從容點頭:「魏某記著便是,只等常娘子隨時討要。」
常歲寧看向前方草木鬱鬱蔥蔥之景,不愧是在園子裡建了座宅子的鄭國公府,所見皆是蓬勃生機——
她道:「來年春闈,眾寒門舉子可以全力赴之,而不必擔心被辜負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