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下一刻,程聲余站了出來:

  「啟奏聖上,徐解元今年十之有五,乃清北省泰安府人士,而今雙親安在,其族……」

  程聲余不過片刻便將徐韶華的家世信息一一道來,可卻聽的朝中眾人眼睛都直了。

  「十五歲?這徐解元莫不是打娘胎里就讀書了?」

  「清北地辟,吾倒是從未聽過一個徐姓宗族。」

  「可若是如此,不才說明這位徐解元非常人哉?」

  朝臣們一時議論紛紛,安王的眼睛已經迸發出了難以掩蓋的光芒,十五歲的少年雋才,無論是他的才華還是年齡,都足以令人稱道!

  倘若,他拜於自己門下,以他今日之功,他日之才,右相……不過浮雲一片爾!

  平南侯卻忍不住看了一眼程聲余:

  「程侍郎乃是工部中人,倒是對徐解元頗為了解。」

  程聲余聞言,看了一眼平南侯,恭恭敬敬道:

  「侯爺難道忘了當初前晏南巡撫之子因何獲罪嗎?右相當初也曾提過徐解元一句,下官心生仰慕,這才私下探查了此事,卻不曾想……徐解元竟有如此大才。」

  平南侯聞言細細思索,隨後一怔:

  「竟然是他!」

  眾人也才後知後覺的反應過來,不知是誰說了一句:

  「這便是國子監那位點貢生了,入監不過半載,便得三藝一試之首,一己之力,力壓群雄啊。」

  可方才,眾人甚至都不曾敢往此事上聯想,安王這會兒激動的手都抖了。

  隨後,安王站了出來,朗聲道:

  「聖上,臣以為,徐解元既於科舉之道有所大才,此番賞賜不若恩蔭其父母親族。

  且,徐氏一族能有徐解元如此人物,聖上或可下恩旨,准徐氏闔族入京,以仰聖恩。」

  平南侯聞言,也不由得點了點頭:

  「不錯,恩蔭闔族,方才配得上徐解元此番大功。」

  安王和平南侯的話讓景帝不由眸子一沉,一旁的左相站出來,淡淡道:

  「不知二位是何居心,凡背井離鄉者,皆無枝可依,徐氏一族本就長於清北,二位如今要他們貿然進京,究竟是恩賞,還是另有所圖?」

  左相這話一出,安王同樣平淡道:

  「清北之地實在偏遠,若徐氏一族中有與徐解元一般的有能之才因此耽擱了,乃是我大周莫大的損失。」

  左相冷不丁道:

  「方才王爺還口口聲聲,清北乃是人傑地靈之地,而今讓徐氏一族舉族遷至京中又是何故?」

  安王眯了眯眼,不知為何左相今日非要與他爭鋒,但這會兒他只冷冷道:

  「京畿重地,天下至尊之所,難不成左相是覺得京城還不上清北一個小縣城了?」

  左相聞言,不由一頓,但仍不緊不慢道:

  「京城雖好,可總歸故土難離,今日王爺、侯爺所言之賞賜,究竟是賞,還是罰?」

  左相這話一出,二人不由沉默,他們如今是想要和人交好,而非為敵,不過若是徐氏闔族居於京城,他們人多,便會出亂子,到時候一二把柄入手,才好桎梏那徐解元。

  可這如意算盤,卻被左相直接打翻了。

  左相見二人不語,這才拱手道:

  「聖上,依臣之見,徐解元此番立下大功,其於文道之上頗有建樹,可待他日高中之時另行封賞。

  而至如今,可封其父為員外郎,其母為五品宜人,再許以金銀厚賞,以資鼓勵,至若徐氏一族中有才之士,可資其趕考費用,免其科舉雜費等……」

  左相說的不少但基本從徐韶華的父母至其全族都有所受益,且他說的皆有理有據,已至話落,眾臣紛紛拱手:

  「臣附議!」

  此事終於塵埃落定,可唯獨安王和平南侯臉色不大好看,但這兩人都是有城府之人,即便不滿也並未第一時間表示出來。

  景帝隨即也順水推舟的同意了此事,除此之外,更是直接下了御旨,將瑞陽縣原徐氏一族舊址擴大了整整十倍,准許他們闔族不稅。

  並遣工部,於徐氏一族舊址上,為徐韶華修建解元樓,重修縣誌等。

  如此恩賞,即便是一些四品大員都有些眼熱。

  因此事在一日之內商議妥當,且滿朝文武皆無異議,而至第三日,魏平及工部眾人便帶著儀仗樂隊浩浩蕩蕩,吹吹打打的朝清北而去。

  今年的天氣格外冷些,可卻一直都是乾冷,莫說是雪花,便是雨滴也是未落一星半點。

  等到魏平帶人抵達瑞陽縣的時候,已經快要近了年關,哪怕是小小的瑞陽縣城,也已經披紅掛彩起來。

  街道上,行人紛紛,可眾人一看到魏平及程聲余所攜眾人,一時不由得露出了好奇之色。

  魏平示意樂隊繼續吹打起來,一旁的小樓上都有稚童婦人臨欄而望,路人紛紛頓足,魏平而今已至而立,卻面白無須,站在那裡自有一番氣場,他笑吟吟的走向一位路人:

  「敢問閣下可知徐解元府上座於何處?」

  路人,啊不,安乘風一愣,隨後忙道:

  「原來您是尋華哥兒家裡的,可那報喜的喜差不是上月才來過嗎?」

  安乘風試探的詢問著,觀魏平等人氣勢遠非那些喜差可比不由得多問一句,魏平聽罷安乘風所言,自覺其與徐韶華有些交情,語氣也和善起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