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頁
他不懂太上皇對他如此放心的原因,直到有一天,他無端染恙,太醫來看診時,又嘆息著提起太上皇也臥病在床。
一瞬間,他心裡生出不可思議的猜測。
他尋了個機會,擒住太上皇身邊的范承光,從他的口中得知真相。
同命蠱,同命相連,太上皇是知道自己時日無多,所以特意趁著如今尚有餘力解決掉謝祁這個心腹大患。不再給他施壓,是因為只要太上皇駕崩,那他必然也逃不過殞命的結局。
范承光被擒的消息傳進宮中,太上皇一聽便知是他的手筆,於是召他進宮。
太上皇說:「朕知道你同謝祁情誼深厚,但那到底不是正統。謝祁有心帝位,必然要留子嗣。你性情孤高,想必不會受那樣的屈辱。朕畢竟撫育你多年,願意給你一個機會,只要你發誓對朕忠心,朕便寬恕你先前的放肆。」
他沒說話,只看著他,目露諷刺。
先是范承光被擒,又是他露出這樣的眼神,太上皇登時便反應過來,同命蠱之事暴露了。
太上皇拉攏不成,生怕他將同命蠱的事情暴露出去,當機立斷地捏了個罪名將他下獄。
天牢之中暗無天日,最初的震驚過後,他一直都在盤算著如何解決自己身上的同命蠱。
還沒等他想出計策,太上皇親自到天牢中見他,開門見山地說:「謝祁知道你被下獄,著急得緊,正千方百計地從朕的圍困中突圍,想要來盛京救你。」
他不知道太上皇打的什麼算盤,只不動聲色地靜靜聽著。
太上皇倒了杯酒,沒有飲,端在手中道:「朕先前給了你回頭的機會,你不要,那就不要怪朕無情。這杯酒,是朕飲,還是你飲。」
他幾乎是一瞬間便明白了太上皇的意思。
酒是毒酒。
太上皇飲,他也沒辦法獨活。但太上皇定然會將此事推到謝祁身上,那謝祁因為那篇檄文而獲得的大好形勢必然會毀於一旦。畢竟,誰也不會想到太上皇會拿命去博。
如此一來,太上皇去擒謝祁就變得名正言順,若是謝祁反抗,就不會是如今暗中刺殺的局面了。
所謂的正義之師群起而攻,生靈塗炭,就算謝祁僥倖保住性命攻入盛京,謀害親叔父的罵名必然要扣在他身上。
罵名和亂局,留在史書上的只有臭名昭著。
若是他飲,自然就沒有這些隱患。
他幾乎是很快便有了抉擇。
謝楊拿盛世的安穩和謝祁的性命做局,那他便來做破局之人。
他看到夢境中的他飲盡那杯酒,癱倒在天牢。
看到謝楊借著謝昭的名義降旨,向天下昭告了他的死訊。
他明白謝楊此舉的深意,無非是想讓謝祁成為第二個先皇罷了。
可謝祁不是先皇,他雖然情深,可更意重。這是他們二人共同看顧的疆域,就算謝祁要隨他而去,也不會在新帝年幼時撒手西歸。
他看到謝祁快馬加鞭,不顧性命地沖回盛京。可那個時候,他的屍身已毀,竟是連最後一面也未能見到。
謝祁囚禁了謝楊,沒有要他的命,卻也日日叫他生不如死。
夢境中的謝祁仿佛換了一個人,面上再也沒有露出過溫雅散漫的笑,更多的時候,都是在攝政王府和定國寺徘徊。
一個是他們的回憶,一個是他的幼年。
昔日驕矜清貴的王爺學會了彎腰,每入定國寺,必要虔誠叩拜。
他不知道謝祁在求什麼,是為他們求一個來生,亦或是別的心愿。可每每見到謝祁閉眸求禱時,總覺得心口鈍痛。
如此過去了一年多。
謝祁照舊又來定國寺,叩拜過神佛後,去了他幼年時常待的樹下出神。同樣常在不遠處精修的方丈,頭一遭打破了他們互不打擾的默契,出聲說了一句話。
當了一年多行屍走肉的謝祁,終於有了新的期盼。他登基為帝,改元永懷,將謝昭立為皇太弟。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謝祁越來越會做一個好皇帝,明君之名揚名四海,沒有人不稱讚他賢德為民。
他在位四十年,勵精圖治,開創盛世。百姓安居樂業,夜不閉戶,路不拾遺。沒有哪個朝代能如他治下繁盛。
轉眼又是一年春天。皇宮的桃林開得正盛,馥郁清芬的香氣蔓延到各處。
謝祁已經上了年歲,兩鬢斑白,但依舊身形清瘦,容貌雖然不比年輕時張揚,卻在歲月的沉定中更添幾分穩重的魅力。
他許久都沒有去過皇宮的桃園,卻永遠都是第一個知道桃花盛開的人。
批閱奏摺之餘,他常常望著桃園的方向怔怔出神。康安到底心軟,僭越說,陛下何不親自去賞一賞?
謝祁搖了搖頭,說:「我老了……」
他幾乎是下意識便懂了謝祁的意思。
他們的緣分起於桃林,那時都是容貌正盛的模樣。謝祁老了,可早逝的他卻永遠停在二十歲。
一場春雨一場暖。
六十三歲這年春天,謝祁親自從箱籠的最深處取出放置多年的白衫,一絲不苟的用玉冠束好發,從龍床的枕頭下拿出珍藏已久的東西握在手心,挺拔筆直地踏入桃林。
桃花層層疊疊地盛開,放眼望去,煙霞漫天。
雨落後,泥土上落著點點花蕊,在陽光下散出粉嫩的光,霎時好看。
一瞬間,他心裡生出不可思議的猜測。
他尋了個機會,擒住太上皇身邊的范承光,從他的口中得知真相。
同命蠱,同命相連,太上皇是知道自己時日無多,所以特意趁著如今尚有餘力解決掉謝祁這個心腹大患。不再給他施壓,是因為只要太上皇駕崩,那他必然也逃不過殞命的結局。
范承光被擒的消息傳進宮中,太上皇一聽便知是他的手筆,於是召他進宮。
太上皇說:「朕知道你同謝祁情誼深厚,但那到底不是正統。謝祁有心帝位,必然要留子嗣。你性情孤高,想必不會受那樣的屈辱。朕畢竟撫育你多年,願意給你一個機會,只要你發誓對朕忠心,朕便寬恕你先前的放肆。」
他沒說話,只看著他,目露諷刺。
先是范承光被擒,又是他露出這樣的眼神,太上皇登時便反應過來,同命蠱之事暴露了。
太上皇拉攏不成,生怕他將同命蠱的事情暴露出去,當機立斷地捏了個罪名將他下獄。
天牢之中暗無天日,最初的震驚過後,他一直都在盤算著如何解決自己身上的同命蠱。
還沒等他想出計策,太上皇親自到天牢中見他,開門見山地說:「謝祁知道你被下獄,著急得緊,正千方百計地從朕的圍困中突圍,想要來盛京救你。」
他不知道太上皇打的什麼算盤,只不動聲色地靜靜聽著。
太上皇倒了杯酒,沒有飲,端在手中道:「朕先前給了你回頭的機會,你不要,那就不要怪朕無情。這杯酒,是朕飲,還是你飲。」
他幾乎是一瞬間便明白了太上皇的意思。
酒是毒酒。
太上皇飲,他也沒辦法獨活。但太上皇定然會將此事推到謝祁身上,那謝祁因為那篇檄文而獲得的大好形勢必然會毀於一旦。畢竟,誰也不會想到太上皇會拿命去博。
如此一來,太上皇去擒謝祁就變得名正言順,若是謝祁反抗,就不會是如今暗中刺殺的局面了。
所謂的正義之師群起而攻,生靈塗炭,就算謝祁僥倖保住性命攻入盛京,謀害親叔父的罵名必然要扣在他身上。
罵名和亂局,留在史書上的只有臭名昭著。
若是他飲,自然就沒有這些隱患。
他幾乎是很快便有了抉擇。
謝楊拿盛世的安穩和謝祁的性命做局,那他便來做破局之人。
他看到夢境中的他飲盡那杯酒,癱倒在天牢。
看到謝楊借著謝昭的名義降旨,向天下昭告了他的死訊。
他明白謝楊此舉的深意,無非是想讓謝祁成為第二個先皇罷了。
可謝祁不是先皇,他雖然情深,可更意重。這是他們二人共同看顧的疆域,就算謝祁要隨他而去,也不會在新帝年幼時撒手西歸。
他看到謝祁快馬加鞭,不顧性命地沖回盛京。可那個時候,他的屍身已毀,竟是連最後一面也未能見到。
謝祁囚禁了謝楊,沒有要他的命,卻也日日叫他生不如死。
夢境中的謝祁仿佛換了一個人,面上再也沒有露出過溫雅散漫的笑,更多的時候,都是在攝政王府和定國寺徘徊。
一個是他們的回憶,一個是他的幼年。
昔日驕矜清貴的王爺學會了彎腰,每入定國寺,必要虔誠叩拜。
他不知道謝祁在求什麼,是為他們求一個來生,亦或是別的心愿。可每每見到謝祁閉眸求禱時,總覺得心口鈍痛。
如此過去了一年多。
謝祁照舊又來定國寺,叩拜過神佛後,去了他幼年時常待的樹下出神。同樣常在不遠處精修的方丈,頭一遭打破了他們互不打擾的默契,出聲說了一句話。
當了一年多行屍走肉的謝祁,終於有了新的期盼。他登基為帝,改元永懷,將謝昭立為皇太弟。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謝祁越來越會做一個好皇帝,明君之名揚名四海,沒有人不稱讚他賢德為民。
他在位四十年,勵精圖治,開創盛世。百姓安居樂業,夜不閉戶,路不拾遺。沒有哪個朝代能如他治下繁盛。
轉眼又是一年春天。皇宮的桃林開得正盛,馥郁清芬的香氣蔓延到各處。
謝祁已經上了年歲,兩鬢斑白,但依舊身形清瘦,容貌雖然不比年輕時張揚,卻在歲月的沉定中更添幾分穩重的魅力。
他許久都沒有去過皇宮的桃園,卻永遠都是第一個知道桃花盛開的人。
批閱奏摺之餘,他常常望著桃園的方向怔怔出神。康安到底心軟,僭越說,陛下何不親自去賞一賞?
謝祁搖了搖頭,說:「我老了……」
他幾乎是下意識便懂了謝祁的意思。
他們的緣分起於桃林,那時都是容貌正盛的模樣。謝祁老了,可早逝的他卻永遠停在二十歲。
一場春雨一場暖。
六十三歲這年春天,謝祁親自從箱籠的最深處取出放置多年的白衫,一絲不苟的用玉冠束好發,從龍床的枕頭下拿出珍藏已久的東西握在手心,挺拔筆直地踏入桃林。
桃花層層疊疊地盛開,放眼望去,煙霞漫天。
雨落後,泥土上落著點點花蕊,在陽光下散出粉嫩的光,霎時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