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頁
江懷允斂住心神,任由自己在這個曾引得謝祁不安恐懼的夢境裡徜徉。
興許是他穿書的緣故,他的這個夢,遠比謝祁曾經敘述給他的夢更加的完整,更加的真切。
夢裡沒有驚心動魄的上元夜刺殺,更沒有同生共死的端州之行。
他和謝祁曾在宮裡多次擦肩而過,卻只是點頭之交,壓根兒沒有更深的交情。
和謝祁第一次正兒八經地熟識,是在春闈過後的瓊林宴。
小皇帝貪玩,在宴會上露過面之後,便央著同行的謝祁帶他離開。
兩人在宴會周邊的桃林里玩兒得盡興,他尋過去時,小皇帝正騎在謝祁的肩上,興致勃勃地折高處的桃枝。見到他過去,揮著手,歡天喜地地喊「小王叔」。
謝祁輕笑著,溫聲道歉:「一時興起走得遠了,未來得及同攝政王稟明,還請攝政王海涵。」
夢裡多次擦肩,縱然只是泛泛之交,他也能覺出謝祁遠沒有他表面上的那般無害,是以壓根兒不願同他深交。
他略一頷首,隨即將握著一捧桃枝的小皇帝抱下來。
正要轉身離開時,聽到謝祁狀似不經意地說:「說起來,今歲的狀元果真是才貌雙全。本以為像他這般的好相貌世間少有,誰料前些時日本王恰巧也碰見位容貌相似之人,可惜,那人卻沒有今歲狀元這般才華橫溢。」
此時說出這樣的話,已然是明晃晃的暗示。
他頭一遭認真審視了眼前的痼疾纏身的恭順王,同他溫和含笑的眸子對視片刻,淡聲回:「本王會去查。」
新皇登基的首次科考意義重大,上至百官,下到小卒,無不嚴陣以待。
他本以為毫無疏漏,卻沒想到,暗中查探之後,竟果然有人膽大包天到在如此重大的考試中舞弊。更諷刺的是,朝中上上下下,竟無一人發覺。
夢裡的他盛怒不已,雷厲風行地查清此事,很快肅清了相關官員。禮部尚書首當其衝,被貶官流放。
馮易一族也未能倖免,皆照著律法量刑處置。
似乎試探出了他的立場,春闈舞弊的案情水落石出以後,他在宮裡同謝祁偶然相遇的次數越來越頻繁。
曾經他同謝祁心照不宣,互不搭理,但這件事後,謝祁對他明顯得熱情不少。
他能猜出幾分謝祁的想法,無非是在春闈舞弊的處置上,發現他並不是對太上皇愚忠之人,覺得他可以拉攏,才會如此行事。
可太上皇和謝祁之間積怨已久,他身在攝政王的位置,只想做自己分內之事,並無意於去干涉他們之間的恩怨。
是以即便謝祁對他百般示好,他也當作視而不見。
他對春闈舞弊的處置,不僅讓謝祁對他態度大變,更引起了身在范陽的太上皇的警覺。
其後太上皇特意借著他的生辰回京,給他警告。似乎擔心言語上的警告威懾不足,返回范陽後,又命人對管家下狠手。
太上皇撫養他多年,不論真心與否,至少給他安身之所。是以若單只是對付他,他自會坦然受著。可對他的身邊人下手,卻是實實在在地過了線。
太上皇禪位之後,朝堂上仍有對他效忠之人。
曾經他一清二楚,卻無意干涉。管家遇害之後,為防舊事重演,他開始暗中去清查謝楊的眼線。
他做得隱秘,可到底瞞不過謝祁的眼。
此後他們倆仿佛陷入了怪圈,雖然表面上互不熟識,可暗中總有或多或少的合作。
如此算計著防備著,時日一長,反而有了心照不宣的默契。
拋開最初的刻意疏遠,再加上有小皇帝的調和,他們之間的接觸愈發頻繁。
都是心智相仿之人,相處得久了,動心似乎是難以避免的事。
表意那日,謝祁將親自刻的鴛鴦環佩送給他,天色寂寂,他們在明月高懸下共許白頭之約。
他們之間,不論何時,似乎都是謝祁主動得更多些。可再主動,謝祁也始終克制有禮,沒做逾矩之事。
但他心知,從景和二年起,謝祁就一直期待著他的及冠之日。
他亦然。
謝祁表字「無衣」,一個人撐了數年。他有心做謝祁的並肩人,早早想好了要取的字,打算在及冠禮上給謝祁一個驚喜。
可他們終究沒有等到及冠禮。
他和謝祁的交遊被太上皇發覺,謝祁體內盤踞多時的痼疾驟然復發,昏迷不醒。
劉太醫探查多時,都未能找到頭緒。還是一直在盛京的駱修文說,他的未婚妻善通醫道,能解此毒。
太上皇在回盛京的路上虎視眈眈,倘若派人去請駱修文的未婚妻來京,一來一回要耽擱不少時日。他當機立斷,命人護送昏睡的謝祁前往梓州,為防路上有變,又特意吩咐劉太醫和駱修文同行。
他則留在盛京應對來自太上皇的發難。
盛京中刀光劍影,太上皇勢力不小,雖然一年多來謝祁費心瓦解,可到底沒有傷到根基。他苦苦應對,雖然沒落多少下風,但到底撐得艱難。
盛京仿佛成了孤城。梓州的消息傳不進來,他的消息又傳不出去。
直到先皇太子著就征討謝楊的檄文,斥責他謀害皇親,殘害百姓,狼子野心人人得而誅之。
朝堂譁然。
他知道,那是謝祁在向他報平安。
但如此明目張胆,自然讓太上皇得知了謝祁的蹤跡。他的壓力驟然一減,即便他得不到消息,也知道本該對付他的人,都照著謝楊的吩咐,奔赴梓州暗殺謝祁。
興許是他穿書的緣故,他的這個夢,遠比謝祁曾經敘述給他的夢更加的完整,更加的真切。
夢裡沒有驚心動魄的上元夜刺殺,更沒有同生共死的端州之行。
他和謝祁曾在宮裡多次擦肩而過,卻只是點頭之交,壓根兒沒有更深的交情。
和謝祁第一次正兒八經地熟識,是在春闈過後的瓊林宴。
小皇帝貪玩,在宴會上露過面之後,便央著同行的謝祁帶他離開。
兩人在宴會周邊的桃林里玩兒得盡興,他尋過去時,小皇帝正騎在謝祁的肩上,興致勃勃地折高處的桃枝。見到他過去,揮著手,歡天喜地地喊「小王叔」。
謝祁輕笑著,溫聲道歉:「一時興起走得遠了,未來得及同攝政王稟明,還請攝政王海涵。」
夢裡多次擦肩,縱然只是泛泛之交,他也能覺出謝祁遠沒有他表面上的那般無害,是以壓根兒不願同他深交。
他略一頷首,隨即將握著一捧桃枝的小皇帝抱下來。
正要轉身離開時,聽到謝祁狀似不經意地說:「說起來,今歲的狀元果真是才貌雙全。本以為像他這般的好相貌世間少有,誰料前些時日本王恰巧也碰見位容貌相似之人,可惜,那人卻沒有今歲狀元這般才華橫溢。」
此時說出這樣的話,已然是明晃晃的暗示。
他頭一遭認真審視了眼前的痼疾纏身的恭順王,同他溫和含笑的眸子對視片刻,淡聲回:「本王會去查。」
新皇登基的首次科考意義重大,上至百官,下到小卒,無不嚴陣以待。
他本以為毫無疏漏,卻沒想到,暗中查探之後,竟果然有人膽大包天到在如此重大的考試中舞弊。更諷刺的是,朝中上上下下,竟無一人發覺。
夢裡的他盛怒不已,雷厲風行地查清此事,很快肅清了相關官員。禮部尚書首當其衝,被貶官流放。
馮易一族也未能倖免,皆照著律法量刑處置。
似乎試探出了他的立場,春闈舞弊的案情水落石出以後,他在宮裡同謝祁偶然相遇的次數越來越頻繁。
曾經他同謝祁心照不宣,互不搭理,但這件事後,謝祁對他明顯得熱情不少。
他能猜出幾分謝祁的想法,無非是在春闈舞弊的處置上,發現他並不是對太上皇愚忠之人,覺得他可以拉攏,才會如此行事。
可太上皇和謝祁之間積怨已久,他身在攝政王的位置,只想做自己分內之事,並無意於去干涉他們之間的恩怨。
是以即便謝祁對他百般示好,他也當作視而不見。
他對春闈舞弊的處置,不僅讓謝祁對他態度大變,更引起了身在范陽的太上皇的警覺。
其後太上皇特意借著他的生辰回京,給他警告。似乎擔心言語上的警告威懾不足,返回范陽後,又命人對管家下狠手。
太上皇撫養他多年,不論真心與否,至少給他安身之所。是以若單只是對付他,他自會坦然受著。可對他的身邊人下手,卻是實實在在地過了線。
太上皇禪位之後,朝堂上仍有對他效忠之人。
曾經他一清二楚,卻無意干涉。管家遇害之後,為防舊事重演,他開始暗中去清查謝楊的眼線。
他做得隱秘,可到底瞞不過謝祁的眼。
此後他們倆仿佛陷入了怪圈,雖然表面上互不熟識,可暗中總有或多或少的合作。
如此算計著防備著,時日一長,反而有了心照不宣的默契。
拋開最初的刻意疏遠,再加上有小皇帝的調和,他們之間的接觸愈發頻繁。
都是心智相仿之人,相處得久了,動心似乎是難以避免的事。
表意那日,謝祁將親自刻的鴛鴦環佩送給他,天色寂寂,他們在明月高懸下共許白頭之約。
他們之間,不論何時,似乎都是謝祁主動得更多些。可再主動,謝祁也始終克制有禮,沒做逾矩之事。
但他心知,從景和二年起,謝祁就一直期待著他的及冠之日。
他亦然。
謝祁表字「無衣」,一個人撐了數年。他有心做謝祁的並肩人,早早想好了要取的字,打算在及冠禮上給謝祁一個驚喜。
可他們終究沒有等到及冠禮。
他和謝祁的交遊被太上皇發覺,謝祁體內盤踞多時的痼疾驟然復發,昏迷不醒。
劉太醫探查多時,都未能找到頭緒。還是一直在盛京的駱修文說,他的未婚妻善通醫道,能解此毒。
太上皇在回盛京的路上虎視眈眈,倘若派人去請駱修文的未婚妻來京,一來一回要耽擱不少時日。他當機立斷,命人護送昏睡的謝祁前往梓州,為防路上有變,又特意吩咐劉太醫和駱修文同行。
他則留在盛京應對來自太上皇的發難。
盛京中刀光劍影,太上皇勢力不小,雖然一年多來謝祁費心瓦解,可到底沒有傷到根基。他苦苦應對,雖然沒落多少下風,但到底撐得艱難。
盛京仿佛成了孤城。梓州的消息傳不進來,他的消息又傳不出去。
直到先皇太子著就征討謝楊的檄文,斥責他謀害皇親,殘害百姓,狼子野心人人得而誅之。
朝堂譁然。
他知道,那是謝祁在向他報平安。
但如此明目張胆,自然讓太上皇得知了謝祁的蹤跡。他的壓力驟然一減,即便他得不到消息,也知道本該對付他的人,都照著謝楊的吩咐,奔赴梓州暗殺謝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