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頁
「劉旭,你過來」,歷帝無力說道。
「臣,在!」劉旭立馬快步上前,就跪在老太醫旁邊。
見此,歷帝揮手讓老太醫退下去開藥方煎藥。
這位太醫院院使立即感恩戴德地謝主隆恩,疾步退了出去。
「劉旭,幫朕下旨,傳位於禎兒,並革職查辦嚴肅處理儲秀宮相關涉及人員」,歷帝喘著氣吩咐道,「廢除曹明洋身上所有官職,由韋之貫升遷次首輔,即日起讓秦朝寧入內閣,補閣老一職。」
「望兒那邊哪怕查明儲秀宮下毒一事與他無關,也把大皇子府所有人貶為庶民,給朕扔他們去受皇陵。」
「臣遵旨!」劉旭領命。
「禎兒,你過來」,歷帝朝二皇子暨嘉禎招手。
暨嘉禎小跑了上去。
歷帝少有地用慈愛的目光看了看他,然後告訴他,讓他翌日起就接過所有朝政的事務。
許多流程上的事,他會讓東廠的周總管太監親自伺候他一段日子,幫他理順。
朝堂上的事情,就由劉旭、韋之貫、秦朝寧這些人為他分憂,有不明白的多聽多問臣子們。
暨嘉禎聽著聽著,哇一聲就大哭了。
他的父皇,他英明神武的父皇……在交代後事。
歷帝見他哭成這樣,有些嫌棄,轉而讓皇后過去。
對於皇后,歷帝只叮囑了她,日後沒有短了遠離了京城的太后的一應用度,就可以。
至於皇貴妃,他會把她也送去守皇陵。
皇后點頭應下,拿帕子擦了擦眼角,「陛下接下來不如在坤德殿調理身子?臣妾和坤德殿的上上下下都會盡心伺候您。」
「可」,歷帝應下。
「秦朝寧」,他喊道。
聞言,秦朝寧快速上前,「臣在!」
歷帝對他的安排,他剛才都聽到了。他自己是完全沒想到陛下會讓他入內閣的。
「秦朝寧,你的年歲本不應入閣,朕命你入閣,希望你日後別辜負朕的期望,全心輔助新皇,為江山社稷做出更多貢獻。」歷帝說道。
秦朝寧對於皇權的畏懼不足,要不是他時間不多了,他本還想再壓幾年他的性子的。
「臣,遵旨。」秦朝寧行禮應道。
接著,歷帝開始接見六部尚書、在京的幾位老將軍、老王爺、侯爺等人,一一把自己的命令頒布下去。
他花了一個多時辰安排好,在各道聖旨上面簽字蓋章落印,就擺駕坤德殿休養,開始閉門不接見任何人。
暨嘉禎名正言順地成為了繼位者,開啟了他的年號寶泰的統治生涯。
曹明洋等人的判決在幾日後都下來了,牽涉在案的幾乎都是斬立決,其他的流放的流放,革職的革職。
一切皆塵埃落定。
而歷帝,終是沒熬過這個冬天,在寶泰一年開春來臨前就逝世了。
他的皇陵修了很多年,現成就能用。
新皇暨嘉禎給他安排的葬禮是大辦的,沒省銀兩。
邱陽雲那些道士在歷帝闔目那一刻,暨嘉禎就讓人把他們砍了,祭天,祭歷帝亡魂。
這之後,朝堂上的諸事開始步入正軌。
新帝,號嘉帝性子溫和,對於朝臣們的許多建議都能聽得進去。
他和朝臣們接下來開啟了一段為期半載多的「蜜月期」,雙方都很滿意對方的狀態。
但是,隨著他「好說話」的印象被所有官員所獲悉,朝臣們以及宦官們,開始對嘉帝不再事事盡心盡力。
像有的人開始渾水摸魚,對嘉帝能忽悠就忽悠諸如此類的事情,大有蔓延的趨勢。
嘉帝年歲小,眾臣子對於他的後宮現狀更是「虎視眈眈」,接連多日上諫,勸他廣納秀女,充盈後宮,開枝散葉延續皇室血脈。
不少官員都想做嘉帝的岳父。
這些人對於談涿的「先見之明」妒忌得要死。
談府這樣一個沒多少根基的家族,何德何能出個皇后娘娘呀!這樣的皇后娘娘,對於嘉帝又能有多少助力?!
朝堂上這些亂糟糟的事,劉旭等人都看在眼裡。
這□□會後,劉旭就在內閣召開閣老們的議事會。
雖然內閣現在還是七人,但是實際上認真議事的人只有劉旭、韋之貫、秦朝寧三人。
劉旭甚至乾脆都不會喊其他四人。
那四人對此也樂於接受。
由於正歷年間,他們追隨過曹明洋,這段時日裡怕被秋後算帳,現今都是縮著頭混日子,就怕劉旭哪天想找他們麻煩,所以半點兒不想出頭。
劉旭、韋之貫、秦朝寧彼此之間熟得不能再熟,對於內閣的各項事情都會開誠布公地商議。
劉旭現在把他們二人喊過來,要處理的事情主要有幾項。
一、正歷年間歷帝未定奪的稅改是否要推行。
二、沿海與北方諸國是否要實行互通往來。
三、寶泰一年的春種,是否要推行新糧種。
四、寶泰一年是否開恩科,廣納天下有志士子。
五、稅改勢必涉及鑄幣、貨幣改革,如何制定以及規範流通貨幣。
……
他們針對這些問題討論了半晌,然後又各自處理了今日需要處理的奏摺,整理給了司禮監後,才展開對於嘉帝婚事與後宮的簡單商議。
嘉帝的終身大事,他們內閣不會過多干預,會以太后娘娘的決定為主,來配合即可。
「臣,在!」劉旭立馬快步上前,就跪在老太醫旁邊。
見此,歷帝揮手讓老太醫退下去開藥方煎藥。
這位太醫院院使立即感恩戴德地謝主隆恩,疾步退了出去。
「劉旭,幫朕下旨,傳位於禎兒,並革職查辦嚴肅處理儲秀宮相關涉及人員」,歷帝喘著氣吩咐道,「廢除曹明洋身上所有官職,由韋之貫升遷次首輔,即日起讓秦朝寧入內閣,補閣老一職。」
「望兒那邊哪怕查明儲秀宮下毒一事與他無關,也把大皇子府所有人貶為庶民,給朕扔他們去受皇陵。」
「臣遵旨!」劉旭領命。
「禎兒,你過來」,歷帝朝二皇子暨嘉禎招手。
暨嘉禎小跑了上去。
歷帝少有地用慈愛的目光看了看他,然後告訴他,讓他翌日起就接過所有朝政的事務。
許多流程上的事,他會讓東廠的周總管太監親自伺候他一段日子,幫他理順。
朝堂上的事情,就由劉旭、韋之貫、秦朝寧這些人為他分憂,有不明白的多聽多問臣子們。
暨嘉禎聽著聽著,哇一聲就大哭了。
他的父皇,他英明神武的父皇……在交代後事。
歷帝見他哭成這樣,有些嫌棄,轉而讓皇后過去。
對於皇后,歷帝只叮囑了她,日後沒有短了遠離了京城的太后的一應用度,就可以。
至於皇貴妃,他會把她也送去守皇陵。
皇后點頭應下,拿帕子擦了擦眼角,「陛下接下來不如在坤德殿調理身子?臣妾和坤德殿的上上下下都會盡心伺候您。」
「可」,歷帝應下。
「秦朝寧」,他喊道。
聞言,秦朝寧快速上前,「臣在!」
歷帝對他的安排,他剛才都聽到了。他自己是完全沒想到陛下會讓他入內閣的。
「秦朝寧,你的年歲本不應入閣,朕命你入閣,希望你日後別辜負朕的期望,全心輔助新皇,為江山社稷做出更多貢獻。」歷帝說道。
秦朝寧對於皇權的畏懼不足,要不是他時間不多了,他本還想再壓幾年他的性子的。
「臣,遵旨。」秦朝寧行禮應道。
接著,歷帝開始接見六部尚書、在京的幾位老將軍、老王爺、侯爺等人,一一把自己的命令頒布下去。
他花了一個多時辰安排好,在各道聖旨上面簽字蓋章落印,就擺駕坤德殿休養,開始閉門不接見任何人。
暨嘉禎名正言順地成為了繼位者,開啟了他的年號寶泰的統治生涯。
曹明洋等人的判決在幾日後都下來了,牽涉在案的幾乎都是斬立決,其他的流放的流放,革職的革職。
一切皆塵埃落定。
而歷帝,終是沒熬過這個冬天,在寶泰一年開春來臨前就逝世了。
他的皇陵修了很多年,現成就能用。
新皇暨嘉禎給他安排的葬禮是大辦的,沒省銀兩。
邱陽雲那些道士在歷帝闔目那一刻,暨嘉禎就讓人把他們砍了,祭天,祭歷帝亡魂。
這之後,朝堂上的諸事開始步入正軌。
新帝,號嘉帝性子溫和,對於朝臣們的許多建議都能聽得進去。
他和朝臣們接下來開啟了一段為期半載多的「蜜月期」,雙方都很滿意對方的狀態。
但是,隨著他「好說話」的印象被所有官員所獲悉,朝臣們以及宦官們,開始對嘉帝不再事事盡心盡力。
像有的人開始渾水摸魚,對嘉帝能忽悠就忽悠諸如此類的事情,大有蔓延的趨勢。
嘉帝年歲小,眾臣子對於他的後宮現狀更是「虎視眈眈」,接連多日上諫,勸他廣納秀女,充盈後宮,開枝散葉延續皇室血脈。
不少官員都想做嘉帝的岳父。
這些人對於談涿的「先見之明」妒忌得要死。
談府這樣一個沒多少根基的家族,何德何能出個皇后娘娘呀!這樣的皇后娘娘,對於嘉帝又能有多少助力?!
朝堂上這些亂糟糟的事,劉旭等人都看在眼裡。
這□□會後,劉旭就在內閣召開閣老們的議事會。
雖然內閣現在還是七人,但是實際上認真議事的人只有劉旭、韋之貫、秦朝寧三人。
劉旭甚至乾脆都不會喊其他四人。
那四人對此也樂於接受。
由於正歷年間,他們追隨過曹明洋,這段時日裡怕被秋後算帳,現今都是縮著頭混日子,就怕劉旭哪天想找他們麻煩,所以半點兒不想出頭。
劉旭、韋之貫、秦朝寧彼此之間熟得不能再熟,對於內閣的各項事情都會開誠布公地商議。
劉旭現在把他們二人喊過來,要處理的事情主要有幾項。
一、正歷年間歷帝未定奪的稅改是否要推行。
二、沿海與北方諸國是否要實行互通往來。
三、寶泰一年的春種,是否要推行新糧種。
四、寶泰一年是否開恩科,廣納天下有志士子。
五、稅改勢必涉及鑄幣、貨幣改革,如何制定以及規範流通貨幣。
……
他們針對這些問題討論了半晌,然後又各自處理了今日需要處理的奏摺,整理給了司禮監後,才展開對於嘉帝婚事與後宮的簡單商議。
嘉帝的終身大事,他們內閣不會過多干預,會以太后娘娘的決定為主,來配合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