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頁
第85章 一派胡言
宮宴不是公堂,要人證入宴,當著文武百官的面接受盤問,太過駭人聽聞,更何況還是左右兩國盟約的要案,心智稍弱些,就要嚇得當場驚厥,哪怕心智強者,一句話不慎,也要將邊境掀起雞飛狗跳,且看多羅的神色,是勢必要以壓迫之姿顛倒一番黑白,也不知虞思晏那十四五歲的年紀,能不能應對?臣子們高漲的抗議情緒使大殿淪陷在張皇的氛圍中,隨行官們筆不停耕,紛紛記敘與分析北闔此舉用意。
辛帝撫著龍椅,沉聲問道,「忠勇侯何在?」壓住了百官的竊語。
虞斯起身,「陛下,臣在。」
「多羅王子既對你承辦之案心存異議,那你索性證給他聽,朕知你忠肝義膽,且心細如塵,絕不可能辦出一樁冤假錯案,也必不會教結案陳詞橫生枝節,讓朕失望。」辛帝拖著悠長的語調咬下最後幾字,虞斯合拳回應,他才瞥了一眼隨侍太監,後者心領神會,高聲傳喚:「傳人證虞思晏入殿——」
不消多時,兩名侍衛與數名宮人攜思晏入殿,數月前還纖弱細嫩的女子變得高挑健康,英姿勃發,虞斯一有空就教她練槍,除了改善了她的體質,也摒棄了她在絕殺道時森冷淒介的氣質,此刻她的眉眼削鋒刻銳,瞳眸凝起炬火,雖然仍是喜歡冷著臉,但整個人都充滿了朝氣。
可焦侃雲依舊握緊了杯盞,緊張地看著這一切。比起闡述案情,她更擔憂思晏會壓抑不住情緒,顯露出對辛帝的仇恨。她深知毀了她的罪魁禍首,就是坐在高位之上的人,此刻,百官的審視更加催化了這份壓迫她的皇權,正如絕殺道以師父的性命相挾催她行兇那般惡劣霸道,很難不激發出她內心洶湧的殺意。
然而思晏只是安靜地走到殿中下跪,低眉順眼道:「民女虞思晏,拜見聖上。」
焦侃雲舒了一口氣,忍不住將目光放在虞斯身上,果然得到他點頭微笑以作安撫的回應。
辛帝示意她起身,身側太監替言道:「人證在此,多羅王子可以開始盤問了。」
很快,陣仗擺開,虞斯與多羅立於殿堂左右兩側,微微側身一半以對峙應答,思晏垂首立於中間,面向階上,隨時聽問回話。
多羅率先開口,「小王難以接觸刑部卷宗,更不知結案陳詞所述內容,但聽聞太子乃是深夜被歹徒謀殺,便有三事不解,想請思晏姑娘先詳細講一講看見刺客行兇的始末,並著重回答小王,是如何『隻身』『深夜』『路過』太子府外的吧。」
無疑,他說出了沒看過卷宗的諸位大臣們心底的疑惑,但聖上親督刑部尚書收結此案卷宗,結案之後饒是心存猶疑,誰也不敢追問,此時只盯著思晏,等候解答。
思晏不慌不忙地敘述道:「此事要解釋清楚,便說來話長了,須從民女的身世講起。民女本是壽王府胡姨娘所出,但自出生起,就患有嚴重的心氣不足之症,體弱多病,思行遲緩,大夫更是斷言活不過十五歲,父王不喜,姨娘心疼,便將民女送至石岐山隨烏藥師父習武,不求民女精通武藝,只求強身健體,祈盼烏藥師父醫術高超,會有治解之法。
「豈料民女命不該絕,師父確實給予了民女一線生機,那便是日夜不輟地修習師父贈予的《固心經》,不得為外物擾斷,因此,民女索性跟隨師父遊歷大辛,由師父親自指點修行。但王府之女,太過散漫不羈,待回府後,參與貴族宴會,亦會被旁人詬病,所以,每年民女自有一段時間回家探望父母兄姊,接受嬤母的教導,已期能有大家閨秀之姿,如此十數載,民女已與弱質常人無異,又到了適婚之齡,便於年初被接回府中。
「太子被刺當夜,民女白日裡受嬤母的約束教誨,實在憋屈,一時頑心乍起,靠著多年從師習得的武藝隻身私逃出府。可民女對樊京並不熟悉,饒是每年回家,大多時間也都被藏養在府中,陡然逃出王府便迷了路,輕功疾掠,只見太子府外風景秀致,燈火幽微,四下靜謐,正是修習打坐的好地方,很是歡喜,遂藏身入樹,倚靠休憩。
「而後,就看到太子踱步前來,靜立樹下觀景……」思晏說至此處,神色才稍有恍惚,眸光微微一瀲,她強摁住腦海中浮現的回憶,頓了頓,繼續謊稱:「修習《固心經》,一旦入定,便如龜息之術,吐納微弱,很難被人發現,但若為外人擾斷,心神劇震,恐有走火入魔之險。故而,民女欲與其交談,使其避讓,沒想到,此時一名黑衣人掠身而來,手執刺刀,幾乎只在眨眼間就將太子殺害,乾淨利落得令人咋舌。
「黑衣人行事時並未發現民女,但民女見其殺人手段,一時心神被擾,吐息俱亂,才被他發現,幸而彼時他已有去勢,再要追來,便慢了一步,民女看準時機逃之夭夭。奪回一命,但許是被那人瞧見了模糊的面孔,而奄奄一息的太子亦窺破此事,最後一絲意志,都拿來為民女寫下了半個『救』字。然而民女經此一事,走火入魔,恐懼之下竟將真相短暫遺忘。」
焦侃雲正認真地聽著思晏的盤敘,十分欣慰,樓庭柘卻傾身過來,湊到她的耳畔低語。
她下意識抬手,被他按住,「大小姐,我說秘事,不湊過來,要我在大殿上嚷嚷出來嗎?……使團中有一個氣質沉冷、神色端肅的隨從,觀其樣貌神態不似文臣,一直隱匿在暗影處,倒像刻意收斂殺氣與身形的刺客。自虞思晏步入殿中,他便目露驚疑,時時窺看打量,許是與她相識。」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宮宴不是公堂,要人證入宴,當著文武百官的面接受盤問,太過駭人聽聞,更何況還是左右兩國盟約的要案,心智稍弱些,就要嚇得當場驚厥,哪怕心智強者,一句話不慎,也要將邊境掀起雞飛狗跳,且看多羅的神色,是勢必要以壓迫之姿顛倒一番黑白,也不知虞思晏那十四五歲的年紀,能不能應對?臣子們高漲的抗議情緒使大殿淪陷在張皇的氛圍中,隨行官們筆不停耕,紛紛記敘與分析北闔此舉用意。
辛帝撫著龍椅,沉聲問道,「忠勇侯何在?」壓住了百官的竊語。
虞斯起身,「陛下,臣在。」
「多羅王子既對你承辦之案心存異議,那你索性證給他聽,朕知你忠肝義膽,且心細如塵,絕不可能辦出一樁冤假錯案,也必不會教結案陳詞橫生枝節,讓朕失望。」辛帝拖著悠長的語調咬下最後幾字,虞斯合拳回應,他才瞥了一眼隨侍太監,後者心領神會,高聲傳喚:「傳人證虞思晏入殿——」
不消多時,兩名侍衛與數名宮人攜思晏入殿,數月前還纖弱細嫩的女子變得高挑健康,英姿勃發,虞斯一有空就教她練槍,除了改善了她的體質,也摒棄了她在絕殺道時森冷淒介的氣質,此刻她的眉眼削鋒刻銳,瞳眸凝起炬火,雖然仍是喜歡冷著臉,但整個人都充滿了朝氣。
可焦侃雲依舊握緊了杯盞,緊張地看著這一切。比起闡述案情,她更擔憂思晏會壓抑不住情緒,顯露出對辛帝的仇恨。她深知毀了她的罪魁禍首,就是坐在高位之上的人,此刻,百官的審視更加催化了這份壓迫她的皇權,正如絕殺道以師父的性命相挾催她行兇那般惡劣霸道,很難不激發出她內心洶湧的殺意。
然而思晏只是安靜地走到殿中下跪,低眉順眼道:「民女虞思晏,拜見聖上。」
焦侃雲舒了一口氣,忍不住將目光放在虞斯身上,果然得到他點頭微笑以作安撫的回應。
辛帝示意她起身,身側太監替言道:「人證在此,多羅王子可以開始盤問了。」
很快,陣仗擺開,虞斯與多羅立於殿堂左右兩側,微微側身一半以對峙應答,思晏垂首立於中間,面向階上,隨時聽問回話。
多羅率先開口,「小王難以接觸刑部卷宗,更不知結案陳詞所述內容,但聽聞太子乃是深夜被歹徒謀殺,便有三事不解,想請思晏姑娘先詳細講一講看見刺客行兇的始末,並著重回答小王,是如何『隻身』『深夜』『路過』太子府外的吧。」
無疑,他說出了沒看過卷宗的諸位大臣們心底的疑惑,但聖上親督刑部尚書收結此案卷宗,結案之後饒是心存猶疑,誰也不敢追問,此時只盯著思晏,等候解答。
思晏不慌不忙地敘述道:「此事要解釋清楚,便說來話長了,須從民女的身世講起。民女本是壽王府胡姨娘所出,但自出生起,就患有嚴重的心氣不足之症,體弱多病,思行遲緩,大夫更是斷言活不過十五歲,父王不喜,姨娘心疼,便將民女送至石岐山隨烏藥師父習武,不求民女精通武藝,只求強身健體,祈盼烏藥師父醫術高超,會有治解之法。
「豈料民女命不該絕,師父確實給予了民女一線生機,那便是日夜不輟地修習師父贈予的《固心經》,不得為外物擾斷,因此,民女索性跟隨師父遊歷大辛,由師父親自指點修行。但王府之女,太過散漫不羈,待回府後,參與貴族宴會,亦會被旁人詬病,所以,每年民女自有一段時間回家探望父母兄姊,接受嬤母的教導,已期能有大家閨秀之姿,如此十數載,民女已與弱質常人無異,又到了適婚之齡,便於年初被接回府中。
「太子被刺當夜,民女白日裡受嬤母的約束教誨,實在憋屈,一時頑心乍起,靠著多年從師習得的武藝隻身私逃出府。可民女對樊京並不熟悉,饒是每年回家,大多時間也都被藏養在府中,陡然逃出王府便迷了路,輕功疾掠,只見太子府外風景秀致,燈火幽微,四下靜謐,正是修習打坐的好地方,很是歡喜,遂藏身入樹,倚靠休憩。
「而後,就看到太子踱步前來,靜立樹下觀景……」思晏說至此處,神色才稍有恍惚,眸光微微一瀲,她強摁住腦海中浮現的回憶,頓了頓,繼續謊稱:「修習《固心經》,一旦入定,便如龜息之術,吐納微弱,很難被人發現,但若為外人擾斷,心神劇震,恐有走火入魔之險。故而,民女欲與其交談,使其避讓,沒想到,此時一名黑衣人掠身而來,手執刺刀,幾乎只在眨眼間就將太子殺害,乾淨利落得令人咋舌。
「黑衣人行事時並未發現民女,但民女見其殺人手段,一時心神被擾,吐息俱亂,才被他發現,幸而彼時他已有去勢,再要追來,便慢了一步,民女看準時機逃之夭夭。奪回一命,但許是被那人瞧見了模糊的面孔,而奄奄一息的太子亦窺破此事,最後一絲意志,都拿來為民女寫下了半個『救』字。然而民女經此一事,走火入魔,恐懼之下竟將真相短暫遺忘。」
焦侃雲正認真地聽著思晏的盤敘,十分欣慰,樓庭柘卻傾身過來,湊到她的耳畔低語。
她下意識抬手,被他按住,「大小姐,我說秘事,不湊過來,要我在大殿上嚷嚷出來嗎?……使團中有一個氣質沉冷、神色端肅的隨從,觀其樣貌神態不似文臣,一直隱匿在暗影處,倒像刻意收斂殺氣與身形的刺客。自虞思晏步入殿中,他便目露驚疑,時時窺看打量,許是與她相識。」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