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頁
焦侃雲蹙眉不解,不是絕殺道梟首的腦顱嗎?怎麼成了能發出詭異聲響的怪物?
多羅的臉上露出了「終於來了」的神情,琥珀色的瞳眸中滿是愜意。睦勒先起身施以一禮,「啟稟辛帝,此物並非藏身於內,乃是北闔王遣派某前來覲見時的必獻之物。」
辛帝目光微凝,沉聲問:「哦?不知究竟是何物?」他看向宮人,「命人帶上來。」
禮樂驟停,歌舞立畢,方才還悠然和樂的大殿頓時劍拔弩張。
宮人們將一座遮著幕布的方形巨物抬入殿內,巨物不停地從幕布下淌著水,刺鼻的味道瞬間蔓延,焦侃雲不由得往後揚了揚腦袋,屏住呼吸,尚未緩過氣味的衝擊,那幕布一掀,眼前的刺激更使她渾身一顫,驚呼出聲,幾乎是一瞬間,樓庭柘抱住她的頭捂住了她的眼睛,不悅地盯著殿上——那一排化凍後逐漸甦醒,並發出嗚咽聲的人彘。
殿內此起彼伏的驚叫聲織起詭異的樂曲,多羅眸底露出笑意,享受著比方才彰顯大國之風的禮樂要動聽得多的聲音,起身恭敬地朝辛帝一拜:
「小王失禮,此物乃是滿載北闔王誠意而來,在北闔,挖目剜舌,割鼻切耳,斷手廢足,掏髒穿腑,並將其以冰凍之法封存卻不致死,是對待最高級別的要犯施行的最重酷刑,且須得以特殊之法炮製秘藥才能得到這般作品,又須得時時續存冰石,才能撐到入京呈現殿上,不知會給大辛諸臣帶來如此震撼,實在抱歉。不過,想來若是辛帝與諸位大人們知曉這些人彘的來歷,便不會露出恐懼之色,反而會歡欣鼓舞了。」
焦侃雲迅速別開樓庭柘的手,樓庭柘便低眉倒了杯茶,遞握到她的手中,溫暖的茶水充當安撫,心緒漸平,她瞪著多羅那張面目可憎的臉,思緒翻江倒海,他攜梟首頭顱入京之事,朝臣皆知,卻沒想到,此頭顱非彼頭顱,既是服軟,也是威嚇,既是恭順,也是挑釁,可進可退,正如他的來意。
殿內諸臣仍驚魂未定地揣測紛紛,上位者卻巋然不動,皇貴妃只是蹙了蹙眉,用錦帕掩鼻,辛帝更是冷笑一聲,「北闔王煞費苦心,既是如此難得之物,多羅王子倒是說一說,此物的來歷與背後的誠意,朕願聞其詳。」
多羅合掌,示意使團中一名官員出列,官員呈上一份狀紙,由太監送至辛帝手中。
「聖上請看,辛朝太子於數月前遭到暗殺,遺憾辭世,舉國哀悼。此事傳至北闔,北闔王聞太子仁德賢名,亦為此感到惋惜哀痛,特命滿朝文武素齋三日以祭。
「卻不想,太子案尚未破獲之時,竟有消息傳出,謀刺之人來自北闔,隸屬絕殺道。三人成虎,口舌翻覆之下,傳到北闔王耳中時,此事已然變成『北闔王室攢結絕殺道殺害大辛太子,以擾亂朝綱,挑釁大辛,欲毀辛北之盟』。
「北闔王晝夜難安,唯恐辛帝信以為真。辛北議和,締結盟約不過一年,豈能就此因奸邪挑撥作廢?豈不教奸邪得逞,辛帝與北闔王背信反悔,更會教天下人不恥。遂,北闔王特派遣精銳,搗毀絕殺道窩點,一舉剿滅匪徒,以證清白。而今殿上所呈,便是絕殺道諸位長老的頭顱。」
殿上老臣們演技斐然,立刻譁然一片,仿佛剛剛得知此事。主和大臣追問:「王子口口聲聲說是奸邪挑撥,想必已掌握其中內情?」
主戰大臣卻道:「王子口口聲聲說是奸邪挑撥,卻絞殺絕殺道不留活口!此時呈上的罪狀,焉知不是造假之物?」
辛帝看完罪狀,「王子呈上一份無人畫押的罪狀,是何意?」
多羅恭敬地再施一禮,淡笑道:「只因絕殺道中,無人承認殺害了辛朝太子,既無罪人,自然就無人畫押。」
辛帝一哂,「既然無人畫押,北闔王又為何執意絞殺絕殺道上下不留活口?焉知不是做賊心虛?」
睦勒解釋道:「絕殺道這等危險組織,盤踞北闔境內多年,發展迅猛,在北闔紮根,並建立總壇,一開始,只在境內殺人索命,近幾年卻屢屢仗著深處北闔之優勢,潛入大辛,謀求錢財無惡不作,大辛邊境諸城皆懼,甚至有不少大辛百姓誤以為是北闔王庭有意放縱其頻頻來犯,北闔王若不趁此時機將其剷除,遲早有一日會挑起紛爭。王,誠心與大辛結百年之盟,絕不會任由絕殺道侵犯大辛,故而將其絞殺殆盡,並非因太子案而做賊心虛。」
話是說得漂亮,但在場眾人皆知,不過都是些場面話,在北闔被虞斯打退之前,北闔王庭確實就是故意放縱絕殺道侵犯邊境。
諸臣不與其深辯,多羅才接著說道:「絕殺道內雖無兇手畫押,小王卻知,大辛朝內有能證實絕殺道殺手行刺的關鍵人證。此事關乎兩國交好,百年之盟,雖聽聞查案之人乃是神勇無雙的忠勇侯,但小王不才,關於此案,亦研究多日,頗有心得,正與忠勇侯所得結論不同,尤涉奸邪挑撥、潑髒冤枉等複雜內情。既有出入,便想請人證入殿一敘,小王與忠勇侯當面對峙,一同盤問。辛帝寬厚仁德,不知可否?」
虞斯淡淡地睨著他。他哪裡是在問辛帝「不知可否」,分明是在問「不知可敢」。辛帝最好面子,此事已在文武百官面前攤說,必不會拒絕。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多羅的臉上露出了「終於來了」的神情,琥珀色的瞳眸中滿是愜意。睦勒先起身施以一禮,「啟稟辛帝,此物並非藏身於內,乃是北闔王遣派某前來覲見時的必獻之物。」
辛帝目光微凝,沉聲問:「哦?不知究竟是何物?」他看向宮人,「命人帶上來。」
禮樂驟停,歌舞立畢,方才還悠然和樂的大殿頓時劍拔弩張。
宮人們將一座遮著幕布的方形巨物抬入殿內,巨物不停地從幕布下淌著水,刺鼻的味道瞬間蔓延,焦侃雲不由得往後揚了揚腦袋,屏住呼吸,尚未緩過氣味的衝擊,那幕布一掀,眼前的刺激更使她渾身一顫,驚呼出聲,幾乎是一瞬間,樓庭柘抱住她的頭捂住了她的眼睛,不悅地盯著殿上——那一排化凍後逐漸甦醒,並發出嗚咽聲的人彘。
殿內此起彼伏的驚叫聲織起詭異的樂曲,多羅眸底露出笑意,享受著比方才彰顯大國之風的禮樂要動聽得多的聲音,起身恭敬地朝辛帝一拜:
「小王失禮,此物乃是滿載北闔王誠意而來,在北闔,挖目剜舌,割鼻切耳,斷手廢足,掏髒穿腑,並將其以冰凍之法封存卻不致死,是對待最高級別的要犯施行的最重酷刑,且須得以特殊之法炮製秘藥才能得到這般作品,又須得時時續存冰石,才能撐到入京呈現殿上,不知會給大辛諸臣帶來如此震撼,實在抱歉。不過,想來若是辛帝與諸位大人們知曉這些人彘的來歷,便不會露出恐懼之色,反而會歡欣鼓舞了。」
焦侃雲迅速別開樓庭柘的手,樓庭柘便低眉倒了杯茶,遞握到她的手中,溫暖的茶水充當安撫,心緒漸平,她瞪著多羅那張面目可憎的臉,思緒翻江倒海,他攜梟首頭顱入京之事,朝臣皆知,卻沒想到,此頭顱非彼頭顱,既是服軟,也是威嚇,既是恭順,也是挑釁,可進可退,正如他的來意。
殿內諸臣仍驚魂未定地揣測紛紛,上位者卻巋然不動,皇貴妃只是蹙了蹙眉,用錦帕掩鼻,辛帝更是冷笑一聲,「北闔王煞費苦心,既是如此難得之物,多羅王子倒是說一說,此物的來歷與背後的誠意,朕願聞其詳。」
多羅合掌,示意使團中一名官員出列,官員呈上一份狀紙,由太監送至辛帝手中。
「聖上請看,辛朝太子於數月前遭到暗殺,遺憾辭世,舉國哀悼。此事傳至北闔,北闔王聞太子仁德賢名,亦為此感到惋惜哀痛,特命滿朝文武素齋三日以祭。
「卻不想,太子案尚未破獲之時,竟有消息傳出,謀刺之人來自北闔,隸屬絕殺道。三人成虎,口舌翻覆之下,傳到北闔王耳中時,此事已然變成『北闔王室攢結絕殺道殺害大辛太子,以擾亂朝綱,挑釁大辛,欲毀辛北之盟』。
「北闔王晝夜難安,唯恐辛帝信以為真。辛北議和,締結盟約不過一年,豈能就此因奸邪挑撥作廢?豈不教奸邪得逞,辛帝與北闔王背信反悔,更會教天下人不恥。遂,北闔王特派遣精銳,搗毀絕殺道窩點,一舉剿滅匪徒,以證清白。而今殿上所呈,便是絕殺道諸位長老的頭顱。」
殿上老臣們演技斐然,立刻譁然一片,仿佛剛剛得知此事。主和大臣追問:「王子口口聲聲說是奸邪挑撥,想必已掌握其中內情?」
主戰大臣卻道:「王子口口聲聲說是奸邪挑撥,卻絞殺絕殺道不留活口!此時呈上的罪狀,焉知不是造假之物?」
辛帝看完罪狀,「王子呈上一份無人畫押的罪狀,是何意?」
多羅恭敬地再施一禮,淡笑道:「只因絕殺道中,無人承認殺害了辛朝太子,既無罪人,自然就無人畫押。」
辛帝一哂,「既然無人畫押,北闔王又為何執意絞殺絕殺道上下不留活口?焉知不是做賊心虛?」
睦勒解釋道:「絕殺道這等危險組織,盤踞北闔境內多年,發展迅猛,在北闔紮根,並建立總壇,一開始,只在境內殺人索命,近幾年卻屢屢仗著深處北闔之優勢,潛入大辛,謀求錢財無惡不作,大辛邊境諸城皆懼,甚至有不少大辛百姓誤以為是北闔王庭有意放縱其頻頻來犯,北闔王若不趁此時機將其剷除,遲早有一日會挑起紛爭。王,誠心與大辛結百年之盟,絕不會任由絕殺道侵犯大辛,故而將其絞殺殆盡,並非因太子案而做賊心虛。」
話是說得漂亮,但在場眾人皆知,不過都是些場面話,在北闔被虞斯打退之前,北闔王庭確實就是故意放縱絕殺道侵犯邊境。
諸臣不與其深辯,多羅才接著說道:「絕殺道內雖無兇手畫押,小王卻知,大辛朝內有能證實絕殺道殺手行刺的關鍵人證。此事關乎兩國交好,百年之盟,雖聽聞查案之人乃是神勇無雙的忠勇侯,但小王不才,關於此案,亦研究多日,頗有心得,正與忠勇侯所得結論不同,尤涉奸邪挑撥、潑髒冤枉等複雜內情。既有出入,便想請人證入殿一敘,小王與忠勇侯當面對峙,一同盤問。辛帝寬厚仁德,不知可否?」
虞斯淡淡地睨著他。他哪裡是在問辛帝「不知可否」,分明是在問「不知可敢」。辛帝最好面子,此事已在文武百官面前攤說,必不會拒絕。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