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好辦也要辦,紀元可咱們自己人。」

  經歷過之前的事情,大家已經認定,紀元是自己人。

  而且他們發現,只要跟紀元一起做事,名聲都會很好。

  現在民間,太子的威望可是很高的。

  紀元的一句話,像是拉開大學士之位的爭奪戰。

  之前還顧忌體面,不好直接出手,如今卻是不用了。

  畢竟再不爭搶,那就要落後了!

  李家,吳家,王家,各有各的門路。

  每日早朝,都要因為此事爭個不停。

  各家在朝中根基很深,這次也算拿出全部的人脈了。

  紀元這邊,則擺明了是太子一黨的人選。

  加上他卓越的功績,同樣有很多人支持,特別是朝中年輕臣子,以及出身偏遠之地的臣子,基本都是紀元的支持者。

  李家靠著李首輔之前的人脈,支持他的老臣不少。

  吳家一向與世無爭,有著不錯的人緣。

  到了王家,竟然是另一幅光景。

  王家之前依靠的是楚大學士,這並不算秘密。

  原本以為王家會被清算,但楚大學士的意外,讓雙方各退一步。

  他們不追究太子的過失,皇室也不追究王家的過錯。

  但兜兜轉轉的,如今的王家,竟然又走上台前,他們力推的,是外放了十幾年的王家人。

  這位在金陵府做官多年,人既圓滑,也不失分寸。

  王大人回京之後,又被皇上提拔到監察院,算是比較得聖心。

  可見這王家確實有本事,得聖心這一塊,沒人比得過他們。

  所以,王家的後台,是皇上。

  一直到四月下旬,李家跟吳家的風聲小了些。

  不少人忽然意識到。

  天齊國的第四位大學士。

  就要從王大人跟紀大人之間選擇。

  王大人的後面是皇上。

  紀大人的後面,是太子。

  意識到這個問題之後,太子府這邊有些動搖。

  不要跟皇上爭啊。

  太子也是這個意思,不過他還要同紀元再聊。

  可沒等太子他們退出,原本支持李家,吳家的官員,忽然調轉口徑,一致支持了紀元!

  四月二十五,朝會上。

  太子都被大家的轉向打了個措手不及。

  他本來打算向父皇示弱的。

  可他還沒做啊,支持那兩家的官員,已經在夸紀元了。

  「紀大人年少有為,是天下學子的典範,當年連中六元,至今被天齊國學子津津樂道。若他能做大學士,必然能激勵天下學子。」李家的人如是道。

  「紀大人確實厲害,可他如今還不到二十六,這大學士的位置,還是不合適吧?」

  「為政之要,惟在得人。」吳家人道,「何必拘於年紀。」

  「紀大人的才華,在場的,誰能比得過?」

  對方還要再反駁。

  可此刻朝堂上,已經有絕大部分人,都贊同紀元做大學士。

  紀元站在工部的隊伍里微微低頭,似乎跟這些沒有關係。

  畢竟是自己的事,他說什麼,都不太合適。

  再說,現在已經勝券在握。

  皇上也沒料到這種局面。

  誰做大學士,確實事關重大,但皇上認為,自己的支持才是最有用的。

  事實也確實如此。

  眼看到了最後關頭,只要太子那邊退一步即可。

  王家人做大學士,對誰來說都是很合適。

  紀元還年輕,他遲早是大學士,甚至遲早是首輔,不用急著一時半刻。

  但皇上沒想到,他這樣著急。

  或者說,太子這樣著急。

  皇上臉色鐵青,他突然看不透太子,好像不明白太子在想什麼。

  年前開始,就跟自己爭吵。

  如今又在大學士的事上強推他的人。

  這就是他的太子。

  真是個好太子。

  若他的兒子,在自己父皇手中,估計早就被罰了。

  仗著他的心軟,竟然這樣做事。

  太子一時慌亂,想要退一步,可他的腳卻怎麼也挪不開。

  如今朝堂大半人都支持他的人,若此刻他退了,以後大家會如何看他?如何看他這個太子?

  箭在弦上,已經不能退了。

  若今日退了,那他這太子之位,也不必坐了。

  太子心裡甚至有著一種莫名的欣喜。

  誰能想到,他在這件事上,竟然比父皇的影響力還要大。

  他推舉的人,真的要勝過父皇推舉的人了。

  下朝之後,紀元卻主動找太子,認真解釋了這件事,最後道:「如今最好的選擇,便是微臣退出。」

  紀元繼續道:「微臣離開,皇上才不會遷怒殿下您。」

  別說太子了,太子身邊的官員都不停點頭。

  紀元當大學士是遲早的事,真的不用著急,沒必要在這事上讓皇上不高興。

  但李家跟吳家卻適時找了過來。

  這兩家直接向太子示好,意思很明白:「不能讓王家的上來。」

  「您忘了當年的楚大學士嗎?」

  「王家楚家本為一體,他家若是上來,那以後大家的日子都不會好過。」

  王家也不會靠攏太子,太子一刀殺人的事,還歷歷在目。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