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頁
這片河谷靠近一座雪山腳下,岷江的支流平緩地流淌著,漫山遍野的草甸野花爭先怒放,活潑的牛羚在山澗跳躍奔走,河谷的西側平地上早已紮起了大大小小的帳篷,早先來探路的先遣軍在此建立了簡易的營地,此時正在生火造飯,營地上空冒出縷縷炊煙。
這便是先遣軍精心為小郎君挑選的牧馬營地。
往西是一片一望遠際的大草原,往東是水流急湍的岷水支流,往北是迭嶂起伏的群山,往東南兩百多公里就是樊噲領兵駐守之地,安全上也有保障。
武阜領著部將花了大半個月時間幫助樊伉安頓下來,又留下五百甲士護衛小郎君的安全,這才帶著跟隨小郎君而來的幾十醫護返回駐地,向大將軍樊噲回稟此行的經過。
小郎君的刀傷藥是好的,小郎君的望遠筒也是好的,甚至小郎君即將要馴養的戰馬肯定也是好的,但是放牧——
還是交給小郎君吧。
樊伉來時帶了將近七百民夫和匠人,兩百甲士,再加上武阜留下的五百甲士,這個小小的營地就有將近一千五百人,勉強稱得上一個小部落。
若是旁的人,帶著這一千多人口千里迢迢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開疆闢土,光是一千多人口的吃喝都要愁死,可樊伉現在最不缺的就是糧食和禦寒用的毛皮,保證營地的基本生存是沒有絲毫問題的。
但樊伉是個喜歡未雨綢繆的人,儘管如此,他還是讓人在黑水邊上開闢了數百畝田地出來,種上糧食,萬一以後和巨魔兄的交易或是莊園系統出了問題,他們這一千多號人也不至於餓死。
安頓下來之後,他就帶著有經驗的牧人漫山遍野地去套野馬。
論起戰馬,阿拉伯馬和印度卷耳馬都名聲在外,但因為地域原因這兩種馬以現在的樊伉而言都難以獲取,而且這兩種馬都是溫血馬,皆不耐寒,並不適應漢朝的地理氣候,相反匈奴人用的蒙古馬雖然其貌不揚,騎乘體驗略差,但吃苦耐勞,生命力頑強,體魄強健,是最適應在寒冷地帶上作戰的軍馬,並不比其他的名貴馬種差。
來汶山之前,駐守雁門的周勃想方設法從匈奴手裡奪取了幾匹未閹割的蒙古馬給他,這幾匹馬如今也被他帶到汶山,被當成種馬精心伺侯著,等到合適的時機再進行配種繁育,如果能和巨魔兄賣給他的戰馬看得上眼就更好了,說不定能培育出更優質量的良馬。
汶山的日子比起長安時自然是艱苦的,這邊氣候寒冷乾燥,晝夜溫差大,飲食也不習慣,剛開始的那幾個月樊伉很是吃了些苦,整個人肉眼可見地迅速消瘦下去,無名成日到處替他尋摸些吃的用的,時常給他開些小灶,如此過了好幾個月,才漸漸適應。
相比起樊伉的辛苦,大黑和阿禿這兩隻倒像是掉進了樂園裡。每天阿禿帶著大黑跟著牧人外出去放牧,不僅能幫忙驅馬趕羊,遇到危險的時候比如碰到鬣狗狼群,阿禿一隻龍就能將它們驅趕到老遠的地方再不敢靠近。
附近有些羌人部落見樊伉這裡人數不多,卻占據著最好的水草肥田,十分富裕的模樣,本來還有些不懷好意的想法,見到阿禿驅趕獵殺狼群時的兇殘模樣,頓時什麼想法都沒了。
另一個掉進福窩的就是無名兄了。
從很早的時候開始樊伉就發現相比起榮華富貴,無名似乎更嚮往自由自在灑脫的生活。
脫離了長安這座牢籠,無名就像是落在岸邊久涸的魚兒終於滑入大海一般,整個人都變得鮮活起來,每天帶著兩小只在外面野瘋了,要不是營地里還有個樊伉,只怕一人兩隻壓根都不記得回來。
系統商城有一種苜蓿,生命力強,生長快,耐寒耐貧,還能防治水土,樊伉命人在河灘和荒坡上都灑下了這種苜蓿草的種籽,這段時日苜蓿草長成了,漫山遍野都是這種三葉四葉的牧草,吸引不了少牛羚野馬光顧,偶爾也能碰到非常不錯的野馬。
比如眼前的這匹。
大漢本土的野馬大多都是河曲馬,體型粗壯,肩寬驚人,哪怕是樊噲這樣的大長腿騎上去,也像是在劈一字馬,尤其在沒有合適舒適的馬鞍問世之前,能爬上河曲馬的馬背並坐穩都算是騎術了得,更別提騎著這種馬上戰場,那簡直就是不可能的任務。
所以河曲馬比起騎乘更適合做挽馬。
但眼前的這匹野馬則明顯不同。
體型比起普通的野馬要高大許多,深褐色的毛髮,優雅而精緻的頭,機敏的耳朵,胸廓深長,肌肉發達勻稱,四隻蹄足及附在上方的毛髮則是亮紅色的,奔跑起來的時候,仿佛蹄下生火,十分神駿。
就連一向對人對物十分冷淡的無名看到這匹野馬也不由精神一振。
「好馬!待我套來給你當坐騎!」
樊伉:「……」
這馬就是他故意從系統商城裡取出來放在野外等他們發現的!
雖然知道巨魔兄那邊出產的馬匹肯定質量優良,但親眼見到之後,這些馬匹的質量之高依然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這馬光看外形就知並非凡品,巨魔兄願意用底價出售給他,還真是個實誠人。
樊伉不禁感慨著,並暗自檢討自己是不是太奸商了,一堆無用的砂子燒成的玻璃卻要價那麼高。
要不下回掛給巨魔兄的玻璃製品也用底價好了。
就在他感慨之際,無名已經騎著阿禿拿著套馬索朝著那匹神駿的野馬飛快地沖了過去。
這便是先遣軍精心為小郎君挑選的牧馬營地。
往西是一片一望遠際的大草原,往東是水流急湍的岷水支流,往北是迭嶂起伏的群山,往東南兩百多公里就是樊噲領兵駐守之地,安全上也有保障。
武阜領著部將花了大半個月時間幫助樊伉安頓下來,又留下五百甲士護衛小郎君的安全,這才帶著跟隨小郎君而來的幾十醫護返回駐地,向大將軍樊噲回稟此行的經過。
小郎君的刀傷藥是好的,小郎君的望遠筒也是好的,甚至小郎君即將要馴養的戰馬肯定也是好的,但是放牧——
還是交給小郎君吧。
樊伉來時帶了將近七百民夫和匠人,兩百甲士,再加上武阜留下的五百甲士,這個小小的營地就有將近一千五百人,勉強稱得上一個小部落。
若是旁的人,帶著這一千多人口千里迢迢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開疆闢土,光是一千多人口的吃喝都要愁死,可樊伉現在最不缺的就是糧食和禦寒用的毛皮,保證營地的基本生存是沒有絲毫問題的。
但樊伉是個喜歡未雨綢繆的人,儘管如此,他還是讓人在黑水邊上開闢了數百畝田地出來,種上糧食,萬一以後和巨魔兄的交易或是莊園系統出了問題,他們這一千多號人也不至於餓死。
安頓下來之後,他就帶著有經驗的牧人漫山遍野地去套野馬。
論起戰馬,阿拉伯馬和印度卷耳馬都名聲在外,但因為地域原因這兩種馬以現在的樊伉而言都難以獲取,而且這兩種馬都是溫血馬,皆不耐寒,並不適應漢朝的地理氣候,相反匈奴人用的蒙古馬雖然其貌不揚,騎乘體驗略差,但吃苦耐勞,生命力頑強,體魄強健,是最適應在寒冷地帶上作戰的軍馬,並不比其他的名貴馬種差。
來汶山之前,駐守雁門的周勃想方設法從匈奴手裡奪取了幾匹未閹割的蒙古馬給他,這幾匹馬如今也被他帶到汶山,被當成種馬精心伺侯著,等到合適的時機再進行配種繁育,如果能和巨魔兄賣給他的戰馬看得上眼就更好了,說不定能培育出更優質量的良馬。
汶山的日子比起長安時自然是艱苦的,這邊氣候寒冷乾燥,晝夜溫差大,飲食也不習慣,剛開始的那幾個月樊伉很是吃了些苦,整個人肉眼可見地迅速消瘦下去,無名成日到處替他尋摸些吃的用的,時常給他開些小灶,如此過了好幾個月,才漸漸適應。
相比起樊伉的辛苦,大黑和阿禿這兩隻倒像是掉進了樂園裡。每天阿禿帶著大黑跟著牧人外出去放牧,不僅能幫忙驅馬趕羊,遇到危險的時候比如碰到鬣狗狼群,阿禿一隻龍就能將它們驅趕到老遠的地方再不敢靠近。
附近有些羌人部落見樊伉這裡人數不多,卻占據著最好的水草肥田,十分富裕的模樣,本來還有些不懷好意的想法,見到阿禿驅趕獵殺狼群時的兇殘模樣,頓時什麼想法都沒了。
另一個掉進福窩的就是無名兄了。
從很早的時候開始樊伉就發現相比起榮華富貴,無名似乎更嚮往自由自在灑脫的生活。
脫離了長安這座牢籠,無名就像是落在岸邊久涸的魚兒終於滑入大海一般,整個人都變得鮮活起來,每天帶著兩小只在外面野瘋了,要不是營地里還有個樊伉,只怕一人兩隻壓根都不記得回來。
系統商城有一種苜蓿,生命力強,生長快,耐寒耐貧,還能防治水土,樊伉命人在河灘和荒坡上都灑下了這種苜蓿草的種籽,這段時日苜蓿草長成了,漫山遍野都是這種三葉四葉的牧草,吸引不了少牛羚野馬光顧,偶爾也能碰到非常不錯的野馬。
比如眼前的這匹。
大漢本土的野馬大多都是河曲馬,體型粗壯,肩寬驚人,哪怕是樊噲這樣的大長腿騎上去,也像是在劈一字馬,尤其在沒有合適舒適的馬鞍問世之前,能爬上河曲馬的馬背並坐穩都算是騎術了得,更別提騎著這種馬上戰場,那簡直就是不可能的任務。
所以河曲馬比起騎乘更適合做挽馬。
但眼前的這匹野馬則明顯不同。
體型比起普通的野馬要高大許多,深褐色的毛髮,優雅而精緻的頭,機敏的耳朵,胸廓深長,肌肉發達勻稱,四隻蹄足及附在上方的毛髮則是亮紅色的,奔跑起來的時候,仿佛蹄下生火,十分神駿。
就連一向對人對物十分冷淡的無名看到這匹野馬也不由精神一振。
「好馬!待我套來給你當坐騎!」
樊伉:「……」
這馬就是他故意從系統商城裡取出來放在野外等他們發現的!
雖然知道巨魔兄那邊出產的馬匹肯定質量優良,但親眼見到之後,這些馬匹的質量之高依然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這馬光看外形就知並非凡品,巨魔兄願意用底價出售給他,還真是個實誠人。
樊伉不禁感慨著,並暗自檢討自己是不是太奸商了,一堆無用的砂子燒成的玻璃卻要價那麼高。
要不下回掛給巨魔兄的玻璃製品也用底價好了。
就在他感慨之際,無名已經騎著阿禿拿著套馬索朝著那匹神駿的野馬飛快地沖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