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你們人夠用嗎?可要工匠?」

  長門經常會在村里請人,給的工食很高。

  眼看農忙過去,下一季莊稼沒水也是難以下種,村裡有大把人閒著,都想去長門賺幾個。

  部曲笑道:「沒聽娘子說,我們的人手應該是夠了,都是五大三粗的壯漢,有的是力氣。」

  村里人這才想起,就在前不久,才有一支秀峰山的悍匪,被長門收編了,成了馮十二娘家裡的僕從。

  慢慢的,人們開始算這一筆帳,恍然驚覺,里正娘子的長門裡,里里外外已有上千人之眾。

  這可不得了……

  上千人已然可以打一場小型的戰役。

  扯起大旗整合隊伍,稱王稱霸,自封將軍的人,也不在少數……

  一個女流之輩,短短一年多時間,居然籠絡了這麼多人?

  以前部曲都在山上,不怎麼引人注意,從挖井渠開始,村里來來去去就添了不少人,說法就漸漸多了起來……

  馮蘊渾然不在意。

  她集中長門所有的力量,來挖井渠。

  缺水和缺糧一樣,都是保命的事,村里人現在還可以去長河灣挑水,一旦長河灣見底呢?

  沒有飲水,這麼多人怎麼活命?

  流亡的路她是不想再走了。

  長門從當初的幾十號人,發展到如今的一千多人,她也不可能帶著他們去做流匪,更不可能舉家遷移,離開安渡。

  那她只能再想辦法。

  井渠的修鑿之法,一如既往是從書上看來的。

  阿母留下的書,包羅萬象,提供給了她足夠多的智慧,讓她得以應對生活里的方方面面……

  花溪村挖渠鑿井的事,幹得如火如荼,消息也傳得沸沸揚揚。

  不僅賀洽帶著刺史府的屬官下村里來看過,鄰近的萬寧郡、玉浦郡、信義郡等地,也有司農功曹特地過來了解情況……

  「從山上鑿井,一路由高到低,說是說得通,但有那麼多水可用嗎?」

  「王妃說小界丘有地下暗河,是鑿石墨井時發現的。」

  「好辦法,如此引水,真是一舉兩得。一來免得暗河的水流入礦井,引山上的礦井積水塌方。二來,又可引水灌溉,解乾旱之苦,妙哉,妙哉也……」

  大多數人不認同馮蘊。

  在沒有看到井水源源不斷地流淌前,他們心底始終存疑。

  但也不乏能人異士,略一合計,就驚訝讚嘆。

  「此舉高明,我郡也應效仿。」

  「效仿什麼?等雍懷王把淮河的水引過來,還缺這點井渠之水嗎?何必興師動眾。」

  「此言差矣,引淮水是大工事,相比而言,小界丘到花溪村的井渠,只是小工事。要等人工河造起來,舉全國之力,少則三年五載,多得十八載,甚至要更長的時日……要是連年乾旱,你等得起,還是百姓等得起?」

  各郡功曹爭論不休。

  消息傳到馮蘊耳朵里,她特地打聽了一下。

  對井渠多有讚譽,認為各郡應當效仿的,是萬寧郡來的。

  她讓人將井渠設計圖紙找出來,交給阿樓。

  「給萬寧郡吧。只要他們找到足夠水源,打暗井,通明溝,可暫解困局。」

  阿樓應下,接過圖紙,又忽地抬頭。

  「有南齊來使,也想問井渠之事,娘子可要一見?」

  二錦這兩天扭到腰了,坐著難受,啊啊啊……

  本來想鍛鍊一下身體的,誰知道會適得其反!!!

  馮蘊:來,姚大夫幫看一下。

  二錦:啐!討厭。

  裴獗:來,把她丟下去,敢啐我娘子。

  淳于焰:來,岳母大人,這邊,隔壁老王有請,我們看看,要不要改一下劇本……

  第393章 訛他一筆

  就馮蘊所知,齊國今年雨水頗多,並不乾旱。接下來的兩年,也算風調雨順,這也是上輩子蕭呈得以迅速恢復國力,籠絡民心的關鍵。

  時人相信天命。

  南齊原本災荒兵禍不斷,蕭呈登基後,實施了一系列新政,又恰好遇上好年景,可謂天時地利人和。

  於是,民間便屢屢傳他是天授之君……

  馮蘊嘴角微掀。

  「有請。」

  阿樓遲疑一下抬頭,「來的人,是,是府君。」

  他從小就是馮家的僕從,對馮敬廷有天然的尊卑之心,稱呼也改不過來。

  馮蘊略微一愣,勾唇,「請。」

  這陣子馮敬廷常從并州給她捎信捎東西,沒什麼值錢的,全是「心意」,馮蘊大多都賞給小滿和阿樓她們,而信件的內容,則是千篇一律,到後面,她瞄一眼就懶得看了。

  沒想到這次會親自過來,還以來使的身份。

  這是怕自己不見他,找個藉口?

  馮蘊猜測著,很快馮敬廷就被阿樓引進來了。

  馮敬廷掏出一個隨身的小綢布包,讓阿樓遞上去。

  「知道我來安渡,你大伯母特意讓人從台城捎來的。說是原本給馮家姑娘準備的嫁妝,幾個堂姐堂妹都有,你大婚時倉促,家裡人來不及……」

  馮敬廷說著,沒看到馮蘊的臉上有什麼變化,溫和地抬眉。

  「打開看看,喜不喜歡。」

  「不看了。」馮蘊示意阿樓收起來,朝馮敬廷虛虛行了一禮。

  「小滿,上茶。」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