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可不,簡直聞所未聞……」

  「若當真能引水過來,那也比沒有強,我贊同……」

  「沒好處的事,里正娘子還不樂意干呢。大家聽招呼就是……」

  眾人七嘴八舌說得興起。

  馮蘊坐在槐樹下,不吱聲。

  天上,萬里碧空無雲,陽光明媚。

  地下,蟬鳴聲如同悶躁的琴弦,或高或低,或緩或急,與嘈雜的爭論聲混在一起,更顯夏季的炎熱。

  楊什長瞥馮蘊一眼,突然雙手擊掌。

  「好了好了,大家安靜片刻,聽我說。」

  眾人紛紛閉嘴,一雙雙眼睛看著楊什長。

  楊什長站在大槐樹下的石台,拔高聲音說道:「大家都看到了,天干不下雨,莊稼種不下去,就得餓肚子,咱們得想個辦法才是。這開渠鑿河之事,正是里正娘子的提議,大家說說看法。」

  眾人:「娘子提得好。」

  楊什長問:「若是開渠,每家都要出人頭,你們願是不願?」

  眾人面面相覷。

  有說可以出一個人頭的。

  有說全家出動的。

  也有不吭聲的。

  當然,更有盧貴全這種喜歡唱反調的。

  那天他家因為挑水和喻寶川家干架,之後不敢來找馮蘊,接受了楊什長私下的說和,事情就揭過去了。

  但占慣了便宜的人,走到哪裡,都不肯吃半點虧。

  他沒有因為對方是雍懷王妃,就改一改性子。

  就像楊什長說的,花溪村的人,被慣壞了。

  盧貴全的聲音很大,大老遠都聽得見。

  「各家都要出人工,那朝廷給多少工食啊?」

  馮蘊看他一眼。

  這家人平常就爭強好勝,蝗災後更是如此,看什麼都不順眼,一言不發就和人幹仗。

  馮蘊皺了皺眉,平靜地道:

  「有利民生之事,朝廷會出大頭,但百姓也當出力共建,方能早日達成所願。目前尚未有章程下來,工食未必會有,但伙食肯定朝廷會管……」

  盧貴全呵一聲笑,「娘子的意思,就是朝廷不肯出錢唄。白讓老百姓幹活,這和始皇帝修長城有何區別,奴役百姓!」

  還始皇帝修長城。

  嘴裡真是一套一套的。

  馮蘊看他一眼,手指在椅子上輕敲。

  「那依你之見,給多少工食合適?」

  盧貴全道:「少說也該比照長門來吧。」

  楊什長厲聲低斥,「盧貴全!別蹬鼻子上臉啊。長門是里正娘子的私人宅院,修渠鑿河是為民生著想,能一樣嗎?」

  「有什麼不一樣的?」盧貴全懶洋洋地道:「誰不知道,這天下如今就是雍懷王的天下,修渠鑿河,還不是為長門謀福?說到底,左手騰右手,反正都是他們一家子的營生……」

  「盧貴全!」

  楊什長再次低喝,嚇得臉都白了。

  周遭全員噤聲。

  不料馮蘊眉眼舒展,微微一笑。

  「讓他說。」

  盧貴全有點心虛,不敢看馮蘊的眼睛,低聲的咕噥:

  「弄出個工事,從國庫拿出錢來,最後讓百姓幹活,飽的是里正娘子的私囊,好像誰不懂似的……」

  他說得頭頭是道,煽動性很強。

  百姓面面相覷,多不敢言。

  但難免會有人胡思亂想。

  自古以來這種事不少,百姓也見多了。

  無利不起早,要是沒有好處,誰願意來張羅這等大工事?

  里正娘子是個好人,這是花溪村人所周知的事……

  可好人做久了,受恩之人慢慢就習慣了,漸漸會覺得,長門那樣富有,里正娘子要什麼有什麼,他們卻在土裡刨食,天差地別……

  這不就是奴役的結果嗎?

  說到底,她對村里人好,還不是為了她自己?

  大槐樹下安靜一片。

  馮蘊表情平靜,並沒有因為盧貴全的質疑,就生出半分情緒。

  「說得很好,合理的懷疑。」

  她點點頭,掌心慢慢摩挲椅背,不知想到什麼,淡淡笑了一聲。

  「那今日議事就到此為止。各位抓緊時間秋收吧。下一季莊稼,想要收成,也不知要等到何時。」

  她丟下這句話,徑直離去。

  三天後,長門就出動了大批部曲,開始挖渠。

  他們不挖村子裡其他人的土地,就沿著長門的田地邊上,開出溝渠,一路往小界丘山延伸……

  有好事的村人,上前詢問。

  「娘子挖這些溝渠,是為何故?」

  部曲回道:「娘子說今年乾旱,無水下地,莊稼長勢不好還是其次,只怕接下來吃水都困難。」

  那天村里為了搶水打架的事情,眾所周知。

  但馮蘊這工事,他們還是第一次見。

  「娘子說,這叫井渠,可以引地下暗河之水,流到地面,用來飲用和灌溉。你們看到的這叫明渠,小界丘山還有暗渠呢……」

  眾人聽得一頭霧水。

  部曲又解釋,「從小界丘到長門莊,我們打了好多口井,把這些井用溝渠串在一起,叫井渠。娘子說,這樣一來,我們長門就不缺水了……」

  眾人半信半疑。

  打井取水是大家都理解的事情,但打一串水井,再把一串水井用溝渠連接起來,聽上去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