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頁
隨後定年號為:嘉和。
弘曆也在這一天變成了先帝,諡號:純。
同一天,嘉和帝永璠下了三道聖旨。
尊皇瑪嬤崇慶皇太后鈕祜祿氏為崇慶太皇太后。
尊皇額捏黃氏為端祥皇太后。
立嫡福晉鈕祜祿氏為皇后。
這三道聖旨,沒有讓任何人意外。
之後的「論功行賞」才是大家關注的重點。
但永璠和鈕祜祿氏這對新上任的皇帝和皇后,面臨一個問題——先帝嬪妃安置問題。
這事在有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的時候,肯定是要聽取她們兩人的意見。
而且就目前的情況來說,這事還有點小問題。
於是忙完最要緊的事情後,永璠和皇后就來永壽宮和黃令曼商量這事。
雖然太皇太后的輩分更高一些,但永璠還是和黃令曼更親近一些,這事自然是先和黃令曼商量出一個結果來,在去和太皇太后說。
「皇額捏,六弟這些日子忙前忙後,朕都看在眼裡,朕準備將六弟冊封為親王,七弟冊封為貝勒。十弟和十一弟尚未大婚還年幼,又無然後功績,就暫時先不冊封。」永璠並沒有一來就說太妃的事,而是先說讓黃令曼高興的話。
「黃家,朕也準備依照前面舊例,冊封郭羅瑪法為世襲一等承恩公,將黃家全族抬入上三旗,編一世管佐領,由黃家世管。」
這些在大清剛剛入關的時候還有爭辯,但經過世宗和先帝後,已經變成了默認的皇太后的福利。
德妃的娘家烏雅家有,熹妃的娘家鈕祜祿家有,黃令曼的娘家黃家當然也有。
至於封永瑾為親王,這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嘛!
永瑾又沒有明著和永璠爭奪皇位,兩人暗地裡也沒向對方下手過,又是同母兄弟。永璠要是不給永瑾親王之位,反而會被人說嘴。
親弟弟都不給厚賜,其他人還能指望跟著你發大財嗎?
黃令曼聞言看向永璠「你有心了。」
隨後永璠開始說起正事來:「皇額捏,這是兒子和皇后暫擬的袁氏等人冊封位分,您給掌掌眼。」
說著皇后拿著一本摺子親自遞到黃令曼手上。
黃令曼打開看了看。
永璠後院的小妾不多,除了給他生了次子的袁氏外,只有三個格格。
其中張格格和關格格是包衣出身,張格格是漢包衣,關格格老姓是蘇完瓜爾佳氏是滿包衣,另外一位劉格格和純惠貴妃、婉嬪是一個出身,江南漢女。
給四人暫擬的位分便是:袁氏封嬪,張氏、關佳氏封貴人,劉氏封常在。
黃令曼見狀用聽不出喜怒的聲音問道:「袁氏封嬪,是皇后的主意,還是皇帝的主意?」
聞言皇后心裡一咯噔,連忙趕在永璠開口之前,說道:「妾的主意。」頓了頓,皇后小聲說道:「妾以為,袁格格雖然為皇上生下二阿哥,有功勞,可也不能越過皇額捏。」
當年先帝繼位,黃令曼初封也不過是嬪位分,袁格格怎麼能越過黃令曼了,要會被人說不孝。
當然要是黃令曼自己發話要封袁氏為妃,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但皇后這裡,絕對不能先提冊封袁氏為妃。
黃令曼聞言看向永璠「皇帝可是對這此有所不滿,所以才要拿給本宮看?」
「兒子沒有。」永璠連忙解釋道:「只是想讓皇額捏掌掌眼,兒子才能安心。」
當然更重要的原因是——
黃令曼把摺子放在炕上,看向兩人直接說道:「你我母子之間,用不著來這彎彎繞繞的一套,皇帝你是想問本宮,先帝那些嬪妃應該如何安置吧。」
永璠有被黃令曼一眼看破的尷尬,但很快就恢復如初笑著說道:「兒子什麼都瞞不了皇額捏,這事還請皇額捏為兒子拿個主意。」
「什麼都要本宮給你們拿主意,那你們做什麼。」黃令曼表明態度的說道:「只此一例,下不為例。」
黃令曼不是歷史上的呂后、武后,她沒那麼大的雄心壯志。
再則,這些年對弘曆演戲下來,黃令曼也累了,心累了。
都五十四歲的人了,還折騰什麼呀,躺著養生多活幾年,多享受幾年勝利果實不是更好麼。
至於娘家,若是她兄弟侄兒等人有本事,永璠也不會故意打壓。若是沒本事,抱著承恩公的爵位和世管佐領的官銜過日子,也苦不了他們。
所求更多的,有些時候德不配位能力不夠還要硬坐上去,下場都不會很好。
從這個角度,以馬後炮去看,仁孝皇后、孝敬憲皇后等人會輸,也和家族子嗣的能力情況離不開。
這些人死後可沒再出一個牛逼的後人出來。
別說什麼新帝打壓,或許新帝會打壓,可幾十年後了?尤其是孝敬憲皇后的娘家可沒人打壓。
也別說什麼,皇帝不提拔。
大清邊疆可一直不穩,每隔幾年都會對外戰爭,有真本事那就直接能在戰場上殺出來。
孝全成皇后的翁庫(曾祖父)成德、阿法穆克登布,就是從一個普通的旗人士卒在戰場上殺出來的,立功後獲得了爵位,以此她阿瑪才頤齡以世爵出仕,並迎娶孝恭仁皇后的族人為妻,其妹才能得以嫁入宗室。
之後靠著這些關係,孝全成皇后才得以在大選的時候,大出風頭的同時還沒被人算計,直接冊封為嬪。家族直接變成了皇親國戚,之後更是成為皇帝母族,與國同休。
弘曆也在這一天變成了先帝,諡號:純。
同一天,嘉和帝永璠下了三道聖旨。
尊皇瑪嬤崇慶皇太后鈕祜祿氏為崇慶太皇太后。
尊皇額捏黃氏為端祥皇太后。
立嫡福晉鈕祜祿氏為皇后。
這三道聖旨,沒有讓任何人意外。
之後的「論功行賞」才是大家關注的重點。
但永璠和鈕祜祿氏這對新上任的皇帝和皇后,面臨一個問題——先帝嬪妃安置問題。
這事在有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的時候,肯定是要聽取她們兩人的意見。
而且就目前的情況來說,這事還有點小問題。
於是忙完最要緊的事情後,永璠和皇后就來永壽宮和黃令曼商量這事。
雖然太皇太后的輩分更高一些,但永璠還是和黃令曼更親近一些,這事自然是先和黃令曼商量出一個結果來,在去和太皇太后說。
「皇額捏,六弟這些日子忙前忙後,朕都看在眼裡,朕準備將六弟冊封為親王,七弟冊封為貝勒。十弟和十一弟尚未大婚還年幼,又無然後功績,就暫時先不冊封。」永璠並沒有一來就說太妃的事,而是先說讓黃令曼高興的話。
「黃家,朕也準備依照前面舊例,冊封郭羅瑪法為世襲一等承恩公,將黃家全族抬入上三旗,編一世管佐領,由黃家世管。」
這些在大清剛剛入關的時候還有爭辯,但經過世宗和先帝後,已經變成了默認的皇太后的福利。
德妃的娘家烏雅家有,熹妃的娘家鈕祜祿家有,黃令曼的娘家黃家當然也有。
至於封永瑾為親王,這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嘛!
永瑾又沒有明著和永璠爭奪皇位,兩人暗地裡也沒向對方下手過,又是同母兄弟。永璠要是不給永瑾親王之位,反而會被人說嘴。
親弟弟都不給厚賜,其他人還能指望跟著你發大財嗎?
黃令曼聞言看向永璠「你有心了。」
隨後永璠開始說起正事來:「皇額捏,這是兒子和皇后暫擬的袁氏等人冊封位分,您給掌掌眼。」
說著皇后拿著一本摺子親自遞到黃令曼手上。
黃令曼打開看了看。
永璠後院的小妾不多,除了給他生了次子的袁氏外,只有三個格格。
其中張格格和關格格是包衣出身,張格格是漢包衣,關格格老姓是蘇完瓜爾佳氏是滿包衣,另外一位劉格格和純惠貴妃、婉嬪是一個出身,江南漢女。
給四人暫擬的位分便是:袁氏封嬪,張氏、關佳氏封貴人,劉氏封常在。
黃令曼見狀用聽不出喜怒的聲音問道:「袁氏封嬪,是皇后的主意,還是皇帝的主意?」
聞言皇后心裡一咯噔,連忙趕在永璠開口之前,說道:「妾的主意。」頓了頓,皇后小聲說道:「妾以為,袁格格雖然為皇上生下二阿哥,有功勞,可也不能越過皇額捏。」
當年先帝繼位,黃令曼初封也不過是嬪位分,袁格格怎麼能越過黃令曼了,要會被人說不孝。
當然要是黃令曼自己發話要封袁氏為妃,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但皇后這裡,絕對不能先提冊封袁氏為妃。
黃令曼聞言看向永璠「皇帝可是對這此有所不滿,所以才要拿給本宮看?」
「兒子沒有。」永璠連忙解釋道:「只是想讓皇額捏掌掌眼,兒子才能安心。」
當然更重要的原因是——
黃令曼把摺子放在炕上,看向兩人直接說道:「你我母子之間,用不著來這彎彎繞繞的一套,皇帝你是想問本宮,先帝那些嬪妃應該如何安置吧。」
永璠有被黃令曼一眼看破的尷尬,但很快就恢復如初笑著說道:「兒子什麼都瞞不了皇額捏,這事還請皇額捏為兒子拿個主意。」
「什麼都要本宮給你們拿主意,那你們做什麼。」黃令曼表明態度的說道:「只此一例,下不為例。」
黃令曼不是歷史上的呂后、武后,她沒那麼大的雄心壯志。
再則,這些年對弘曆演戲下來,黃令曼也累了,心累了。
都五十四歲的人了,還折騰什麼呀,躺著養生多活幾年,多享受幾年勝利果實不是更好麼。
至於娘家,若是她兄弟侄兒等人有本事,永璠也不會故意打壓。若是沒本事,抱著承恩公的爵位和世管佐領的官銜過日子,也苦不了他們。
所求更多的,有些時候德不配位能力不夠還要硬坐上去,下場都不會很好。
從這個角度,以馬後炮去看,仁孝皇后、孝敬憲皇后等人會輸,也和家族子嗣的能力情況離不開。
這些人死後可沒再出一個牛逼的後人出來。
別說什麼新帝打壓,或許新帝會打壓,可幾十年後了?尤其是孝敬憲皇后的娘家可沒人打壓。
也別說什麼,皇帝不提拔。
大清邊疆可一直不穩,每隔幾年都會對外戰爭,有真本事那就直接能在戰場上殺出來。
孝全成皇后的翁庫(曾祖父)成德、阿法穆克登布,就是從一個普通的旗人士卒在戰場上殺出來的,立功後獲得了爵位,以此她阿瑪才頤齡以世爵出仕,並迎娶孝恭仁皇后的族人為妻,其妹才能得以嫁入宗室。
之後靠著這些關係,孝全成皇后才得以在大選的時候,大出風頭的同時還沒被人算計,直接冊封為嬪。家族直接變成了皇親國戚,之後更是成為皇帝母族,與國同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