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頁
「大老爺,您會幫俺們討公道嗎?」被擄走女兒配冥婚的婦人顫顫發聲。
「會!」謝見君篤定地回話,「在事情未解決之前,我會一直在米窯村,也請大伙兒給李縣令一點時間,我相信李縣令還是個好官。」若那日的話沒有點醒李良仁,自會有吏部的官員下場,吏部有監察百官之責,可不是說說而已。
*
「爹爹,為何阿爹在外總喜歡多管閒事兒,咱們出門之前,他還仔細叮囑了,說此行務必要低調行事,不可張揚呢。」祈安支著臉頰,望著被村民團團圍在中間的阿爹,禁不住與身邊同抵在床邊瞧院子光景的雲胡,低聲感嘆道。
雲胡沒有正面回答他的問題,反而問起他覺得現在的日子如何。
祈安認真地想了想,才道:「時豐歲稔,四海晏然,這跟阿爹愛管閒事兒有關係?」
「你覺得呢?」雲胡反問他,見小少年秀眉輕皺,便揉了揉他的額發,「這人活一世,獨善其身固然輕鬆,但正因為你阿爹,有季叔伯和宋叔伯等諸多喜好管閒事,給自己找不痛快的人,才使得大多數的百姓,都能過上衣食無憂,舒舒服服的日子。」
祈安的眸光重新轉向院子裡的百姓,或許是阿爹的到來,讓這些人都有了希望,他從農戶們曬得黝黑的面頰上看到了久違的笑意,以後...他暗暗地下定決心,以後,等自己長大了,也要讓天下人都吃飽飯。
很快,一封謄寫了百姓之冤苦的狀紙被遞上了李良仁的公案,前來遞狀紙的人是謝見君的親信,說是年初開印,怕李大人忙不過來,特地派人前來行輔助之責,希望李大人可以儘快還百姓一個公道。
說是輔助,一來是為了盯著李良仁,二來也是給他撐腰,即便黃秀才的叔伯黃老在此,也斷不敢跟謝見君一個正三品戶部尚書對著幹。
李良仁知曉這位大人的「良苦用心」,接到狀紙當日,便下令讓衙役們包圍了整個黃府。
似是打定主意要將黃家一網打盡,他此番動作極快,不出三日就掌握了黃秀才一家違法犯罪的全部證據,又過了兩日,處置的邸報被公示在縣衙門前。
黃秀才惡貫滿盈,罄竹難書,判斬立決,其家中資產一律充公,用作給百姓們修路蓋縣學。
得知此事,大伙兒都樂呵極了,正值米窯村後山的血化了,謝見君抬棺送許褚與女子合葬。
村民們自發跟在後面,想送許老先生一程。
許褚離開的早,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並不認識此人,但他們知道,若非許褚當年慧眼識才,這世上興許就要少一個奉公守法的好官,以至於往後許多年,即便村子裡的人換了一代又一代,許褚墓前的香火都不曾斷過。
既是合葬,就得將那女子的棺槨先行拋出來。
聽村長說,那女子與許褚是有過婚約的,倘若當年女子的爹娘沒在其中攪和,必然會成一對天造地設的佳偶,可惜天意弄人。
女子的墓是許褚親手挖了,離開這麼多年,墳前無人祭拜,墳頭草都二尺高了。
謝見君幫著將雜草鋤淨,又添了新土,將二人合棺而葬,許褚一生沒有子嗣,只有他這位學生,故在立碑時,他特地讓匠人在碑上刻了「先師許褚,師母柳蓮之墓,學生謝見君攜全家叩。」
那柄被摩挲了數年的芍藥朱釵也在落棺時,被他放進了棺槨中,望許褚和柳蓮可再續來世之緣。
「先師,師母在上,願學生與其夫郎今生不求生同衾,但求死同穴。」他跪在碑前,虔誠地許願。
「咱們如今才過而立之年,你便尋思這事兒?」雲胡不解,說得好像倆人快要死了似的。
「這不是話趕話,說到這兒了嘛...」謝見君故作無辜模樣,嬉鬧似的偷親了小夫郎的臉頰,而後又一本正經地給上了三炷香,念念叨叨說希望先生和師娘在天之靈,保佑自己和雲胡長命百歲,長相守。
「阿爹,先生只是離世了,並非成仙了。」祈安在一旁沒眼看。這等嚴肅的時刻,阿爹實在不正經。
被自己兒子打趣,謝見君難為情地笑了笑,「心誠則靈嘛。」
「我不貪心。」雲胡也跟著拜了拜,「我這輩子只要活到九十八就行,如此便能於你一起離開,此後餘生漫漫,你可莫要丟下我。」
眼前之人熟悉的面容與記憶里俊秀又有些怯弱的少年相重合,謝見君一剎那慌神,他定定地望著雲胡,眸中脈脈深情似是要將這冷冬融化,於是迎來暖春。
「好。」
作者有話要說:
下一章插播一章大福的番外,然後接「老謝大人致仕後閒適的一天」
第277章 番外二
謝見君硬生生地留大福在家長到十七歲年紀, 才放他被惦記許久的常知衍拐去了西北軍營。
從此,上京城丟了個意氣風發的少年郎,遠在邊境的常家軍卻多了位白淨俊秀的小士卒。
「嘿, 小子,你打哪兒來的?」
離著主營地最是偏遠破舊的軍帳中,伍長周回朝著正埋頭收拾自個兒行李的小士卒,揚聲吆喝道。
小士卒茫茫然抬眸, 正對上周回探尋的目光,他連忙站起身,行了個標準的軍禮, 「回伍長, 小的家屬上京!」
「哦豁...」周回聽他這麼一說,登時來了興致, 「你既是參軍, 如何不待在上京?跑來這鳥不拉屎的地兒作甚?」
「會!」謝見君篤定地回話,「在事情未解決之前,我會一直在米窯村,也請大伙兒給李縣令一點時間,我相信李縣令還是個好官。」若那日的話沒有點醒李良仁,自會有吏部的官員下場,吏部有監察百官之責,可不是說說而已。
*
「爹爹,為何阿爹在外總喜歡多管閒事兒,咱們出門之前,他還仔細叮囑了,說此行務必要低調行事,不可張揚呢。」祈安支著臉頰,望著被村民團團圍在中間的阿爹,禁不住與身邊同抵在床邊瞧院子光景的雲胡,低聲感嘆道。
雲胡沒有正面回答他的問題,反而問起他覺得現在的日子如何。
祈安認真地想了想,才道:「時豐歲稔,四海晏然,這跟阿爹愛管閒事兒有關係?」
「你覺得呢?」雲胡反問他,見小少年秀眉輕皺,便揉了揉他的額發,「這人活一世,獨善其身固然輕鬆,但正因為你阿爹,有季叔伯和宋叔伯等諸多喜好管閒事,給自己找不痛快的人,才使得大多數的百姓,都能過上衣食無憂,舒舒服服的日子。」
祈安的眸光重新轉向院子裡的百姓,或許是阿爹的到來,讓這些人都有了希望,他從農戶們曬得黝黑的面頰上看到了久違的笑意,以後...他暗暗地下定決心,以後,等自己長大了,也要讓天下人都吃飽飯。
很快,一封謄寫了百姓之冤苦的狀紙被遞上了李良仁的公案,前來遞狀紙的人是謝見君的親信,說是年初開印,怕李大人忙不過來,特地派人前來行輔助之責,希望李大人可以儘快還百姓一個公道。
說是輔助,一來是為了盯著李良仁,二來也是給他撐腰,即便黃秀才的叔伯黃老在此,也斷不敢跟謝見君一個正三品戶部尚書對著幹。
李良仁知曉這位大人的「良苦用心」,接到狀紙當日,便下令讓衙役們包圍了整個黃府。
似是打定主意要將黃家一網打盡,他此番動作極快,不出三日就掌握了黃秀才一家違法犯罪的全部證據,又過了兩日,處置的邸報被公示在縣衙門前。
黃秀才惡貫滿盈,罄竹難書,判斬立決,其家中資產一律充公,用作給百姓們修路蓋縣學。
得知此事,大伙兒都樂呵極了,正值米窯村後山的血化了,謝見君抬棺送許褚與女子合葬。
村民們自發跟在後面,想送許老先生一程。
許褚離開的早,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並不認識此人,但他們知道,若非許褚當年慧眼識才,這世上興許就要少一個奉公守法的好官,以至於往後許多年,即便村子裡的人換了一代又一代,許褚墓前的香火都不曾斷過。
既是合葬,就得將那女子的棺槨先行拋出來。
聽村長說,那女子與許褚是有過婚約的,倘若當年女子的爹娘沒在其中攪和,必然會成一對天造地設的佳偶,可惜天意弄人。
女子的墓是許褚親手挖了,離開這麼多年,墳前無人祭拜,墳頭草都二尺高了。
謝見君幫著將雜草鋤淨,又添了新土,將二人合棺而葬,許褚一生沒有子嗣,只有他這位學生,故在立碑時,他特地讓匠人在碑上刻了「先師許褚,師母柳蓮之墓,學生謝見君攜全家叩。」
那柄被摩挲了數年的芍藥朱釵也在落棺時,被他放進了棺槨中,望許褚和柳蓮可再續來世之緣。
「先師,師母在上,願學生與其夫郎今生不求生同衾,但求死同穴。」他跪在碑前,虔誠地許願。
「咱們如今才過而立之年,你便尋思這事兒?」雲胡不解,說得好像倆人快要死了似的。
「這不是話趕話,說到這兒了嘛...」謝見君故作無辜模樣,嬉鬧似的偷親了小夫郎的臉頰,而後又一本正經地給上了三炷香,念念叨叨說希望先生和師娘在天之靈,保佑自己和雲胡長命百歲,長相守。
「阿爹,先生只是離世了,並非成仙了。」祈安在一旁沒眼看。這等嚴肅的時刻,阿爹實在不正經。
被自己兒子打趣,謝見君難為情地笑了笑,「心誠則靈嘛。」
「我不貪心。」雲胡也跟著拜了拜,「我這輩子只要活到九十八就行,如此便能於你一起離開,此後餘生漫漫,你可莫要丟下我。」
眼前之人熟悉的面容與記憶里俊秀又有些怯弱的少年相重合,謝見君一剎那慌神,他定定地望著雲胡,眸中脈脈深情似是要將這冷冬融化,於是迎來暖春。
「好。」
作者有話要說:
下一章插播一章大福的番外,然後接「老謝大人致仕後閒適的一天」
第277章 番外二
謝見君硬生生地留大福在家長到十七歲年紀, 才放他被惦記許久的常知衍拐去了西北軍營。
從此,上京城丟了個意氣風發的少年郎,遠在邊境的常家軍卻多了位白淨俊秀的小士卒。
「嘿, 小子,你打哪兒來的?」
離著主營地最是偏遠破舊的軍帳中,伍長周回朝著正埋頭收拾自個兒行李的小士卒,揚聲吆喝道。
小士卒茫茫然抬眸, 正對上周回探尋的目光,他連忙站起身,行了個標準的軍禮, 「回伍長, 小的家屬上京!」
「哦豁...」周回聽他這麼一說,登時來了興致, 「你既是參軍, 如何不待在上京?跑來這鳥不拉屎的地兒作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