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科爾沁這樣工匠的手藝還停留在製作弓箭的部族拿這些沒有子彈的槍做什麼,他們一沒鐵二沒火藥的,惟一的解釋他們給自己找到了新的主子,這些火槍就是投名狀!

  子鼠臉色一肅,問道:“可有根據?”

  “若沒有根據,小弟也不敢在調查處處長的面前胡說啊!”蘇木笑了一聲,子鼠也繃不住地笑了,從暗轉明,還一句成為了這麼個要緊位置的一把手,他心中還是得意的。

  笑過之後,蘇木方道:“前頭那邊的線人來報,說是科爾沁和俄羅斯徹底搭上了,今兒再來這麼一出,就算不是,那也必須是!”說到這裡,蘇木的眼中滑過一絲凶光。

  當林瑜聽到回來的子鼠這麼稟報的時候,微微驚訝。沒想到這樣一家火槍走|私案的背後還有那一個國家的影子,為的還是兵器的機密。

  這不是什麼壞事,這個國家之前與山西的幾家商人常有往來,要說細作的話,肯定不至於沒有。但是他們還是不得不讓科爾沁出面,弄回來一批僅僅是被淘汰的火槍,可見他們其實是黔驢技窮、找不到別的方法了。

  就憑著這一點,開國以來滾滾而下的那些貪官的腦袋就算殺得有價值。

  至於俄羅斯那邊,本來就是準備對他們用兵的,這麼一個送上來的藉口不用白不用。而且,按照林瑜對於這個國家的了解,還處於農奴制中的國家腐爛程度比之偽朝還真好不到哪裡去。冬天即將到來,被林瑜當做天氣預報使用的欽天監稟報過,今年的冬天要比之往年更冷一些。

  可怕的嚴寒本就是人類生存的大敵,到時候草原估計會亂一亂。不過這樣的亂不是什麼壞事,大亂之後便是大治。臣服於帝國的牧民能夠生存,但是,那些本就被漢軍追在屁|股後面攆著的部族,實力大損的他們這個冬天恐怕就要不好過了。

  本就不是很安穩的邊境只怕也會因此鬧出亂子來,漢軍不想他們本地人耐嚴寒,好在軍備先進,又有商人以及工程隊的人跟著他們,倒不至於吃太大的苦頭。即便如此,禦寒用的東西也應該準備起來了。

  林瑜想起自己之前就吩咐下去讓人去準備更加保暖的衣物,甚至羽絨服都已經研製出來了,如今正在加緊趕製之中。只不過這個時代還做不到化纖布料,羽絨服只能用皮面來製作,造價一下子高了很多。幸好之前的榷場給帝國收購了不少的牛羊群,僅僅供北面的軍隊還是足夠的。這樣子製作出來的皮面羽絨服既防風又保暖,將士們在外作戰就不至於凍僵了手腳。

  便問道:“禦寒軍衣可都得了?”

  他身邊一個軍中參謀充作的秘書便打開手中的文件夾,翻到雜項那一欄,上下看了一看道:“還未有人來回,應是還沒好。”一個副將手下兩萬軍士,若要動俄羅斯,這麼多的人數也不夠,不僅僅人數,後勤也要跟上去。

  這個後勤並不只是指的糧草之類,還有軍備物資。

  在林瑜的印象中,拿破崙攻打俄羅斯統共準備了六十萬的兵士,並稱之為大軍。姑且不去論找這個六十萬中包涵了多少的水分,在考慮到如今敵我雙方在軍備上巨大的差距,林瑜怎麼也得準備上個四五萬的精兵不可。

  這麼多的物資準備起來的確不是簡簡單單的事情,幸好兵部在開過會之後,也沒準備大冬天的就去天寒地凍的北方作戰——沒必要在這方面和已經習慣了嚴寒的敵人相比,以已之短攻彼之長。

  “也罷了,兩萬現在也不夠,乘個三,做六萬。”林瑜吩咐道。這樣的皮面羽絨的軍服都是可著人頭做的,除了少數的幾套用作萬一的替換,多的還真沒有。隨著向北而去的軍人的增加,一應的東西都要準備起來。

  “諾。”秘書領命而去。

  這樣的事情不需要他親自走一趟,外面留有專門的傳令侍衛做這樣的活計。這樣的侍衛走在帝國的最中心,接觸到各式各樣的命令,看到不一樣的部門場景。他們就像是苦修閉口禪的僧人一般,在非必要的時候從來不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哪怕是在夢中,他們也不會多吐露一句關於他們工作上的內容。

  像這樣只是去一下棉服廠看上去只是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但是傳令的侍衛卻知道,這代表著在不久的將來,又是一場戰事的興起。

  這一次和倭國一樣,在戰爭的動員還沒有開始的時候,戰爭的準備已經緊鑼密鼓地開始了。爛船也有三斤鐵,更何況這時候的沙俄農奴制才正式登上舞台,離著末路還遠得很。不過,這樣的不合適的制度在一開始給沙俄的地主階級帶去了大量的財富之後,很快他的弊端就會顯露出來。

  不過,顯然,作為國中最大的地主沙俄皇室是看不到這一點的。

  趁著這一股的東風,林瑜授意,命報紙上刊登沙俄所謂的《法律大全》中關於農奴方面的內容。帝國的國民雖然你已經向著各行各業開始轉型,但是關注土地還是他們的本能。

  京城日報上一篇小小的文章出現之後,很快就吸引了很多讀書人乃至於大小官員的目光。

  這樣的讀書人原本也是地主階級,甚至直到現在他們家中也有著不少的地,算是富有的小地主。因著帝國現在對於科考向著實用主義方向靠攏,為了那一個官身,他們對於家庭家產還是有一定的了解的。

  這樣的家庭也逐漸開始重視起那些能將庶務打理地整整齊齊的子孫,而這樣的人除非沒有心思的,一般多考個幾次都能考上科舉。

  不像是以前只知道空談的儒家子弟,這樣子的讀書人至少都能夠結合實際情況歷來看待這樣的一份‘農奴法典’,不出意外,有點腦子的都知道批判兩個字怎麼寫。林瑜都已經親自下令,廢除良賤制度,哪個腦子並不清楚的敢說,這是將農民綁在土地上的好制度?

  這算得上是本朝的‘政治正確’。

  更何況,林瑜自己都不希望將農戶世代綁在土地上。工業化耕種早晚會變成國內的主流,而這種耕種方式的先提條件就是有大片的集中起來的土地,就像是之前林瑜在東番搞得集體農莊一樣。

  零散的農戶們遲早會離開土地,小農經濟破碎的號角已經吹響了不止一遍。現在突然有這樣的一份別國的法典出現在他們的面前,國民們的思考和爭論可以想見。

  對於農戶尤其是佃農來說,這樣的法典無疑是遺臭萬年的東西,他們可能還還說不出來這樣的成語來,但是農村罵人的智慧也是不少的,這從各縣各鎮的鄉官臉上那忍不住的笑意可以看得出來。

  而如今國中少了很多的大地主們也是另一批不願意自己土地上國有著大量的農戶的人,這個聽起來有一些怪,但是事實如此。在東番成功過的莊園式經濟在國內已經開始推廣,不需要再僱傭大量的佃戶,只需要購買工廠出品額的機器,再教會幾個農戶使用,他們就能夠大大的節省人力成本。這樣一來,國家針對種植經濟作物的大地主徵收的相當於商稅的高額稅收,他們也不用再那麼心痛了。

  這也算是之前林瑜在人口普查的重拳之後給的一個甜棗,本朝國土是一貫傳承下來的私有制,自然私有的前提是必須拿著戶籍或是大漢帝國國籍的國民。在私有制並允許買賣的情況之下,土地兼併幾乎是可以看得見的趨勢。林瑜也是因為可以安置這些失地農戶,更深一層的說,他希望原本的農戶們都逐漸的走出來,從事外界的各行各業,而不是一輩子都留在土地上,這才默許了這樣的一個進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