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頁
遲來的愧疚比亂葬崗上的狗還賤!
他可真是可笑!
元貞不知謝成宜面上為何會流露出那一絲悲悽之色,她猜也許是因為那個叫做如煙的女子?
她只做不知,又道:「我此番說了這麼多,並非想責備你什麼,我也沒資格去責備你什麼,畢竟你是為了我和鎮北王好,包括之前你去尋賀虎和今日之事,你初衷並非壞意,而是考慮大局。」
「我只是想說,以後再做這種事的時候,還是要與我提前說一聲。」
「我也虛偽,但就如我與慕容興吉所言,我的虛偽不對自己人,有事說事,有話說話,所以不用去猜測什麼怕當面說會讓我覺得下不了台,又或是手下人就該把事情都做了,如此一來既全了大局,又成全了上位者的虛偽和私心。」
「莫把舊朝為官時的習慣帶來新朝,不然是不是又回到了以前?為官者講究和光同塵,講究千言不如一默,然後大家看到不滿時都沉默了,任憑那些跳得高的人大聲嚷嚷,四處攪合,到最後所積攢的一切壞因都在這一時爆發了,炸死了那些人,但自己又何嘗能全然置身事外?」
這是在說舊朝廷,元貞說得也分外感嘆。
其實從新朝廷建立以來,許多以前回歸故里的舊官員紛紛改弦易張投奔過來,就能看出其中有多少人對舊朝廷的種種事情不滿。
可就如元貞所言,你不滿時沉默了,什麼也沒做,又能改變什麼呢?真出了事情,又豈能置身事外。
謝成宜怔了一會兒,緩緩道:「我懂了。」
元貞點點頭:「行吧,那你去忙吧。」
至於對方為何會悲悽,是否有什麼心結?
元貞並不想過多詢問,每個人都要為自己所做出的事負責,旁人開解不了,這也是她為何要點出那句即便不擇手段也要無愧無懼的原因。
待謝成宜走後,屋中只剩了兩人。
一個是元貞,一個是躺在榻上似是毫無知覺的永王。
元貞突然道:「你既有了知覺,我所言你也應該聽見了,我相信你知道該怎麼做,旁的不用我多言。」
她轉身欲走,誰知床上的永王竟發出一絲聲音。
包得像粽子似的永王,掙扎著發出一聲質問:「你說,你說得那些跳得高四處大聲嚷嚷,四處攪合的人,是不是就是說的我...們?」
元貞一笑:「你猜。」
「你們先下去吧。」
屋中只剩了元貞一人,宣仁帝沒有躺在榻上,而是屋子正中支起一塊床板,躺在床板上。
這是入殮的最後一步,下一步就是入棺。
因為收拾得很好,且屍身上沒有多餘的傷口,唯一的傷口在頸上,此時已經縫合好了,整體顯得栩栩如生。
她來到床板前,默默地看著上面的人。
「你給自己修的皇陵,已經被北戎人破壞了,裡面拆得亂七八糟,且那地方如今在北戎占領下,所以皇陵你是睡不了了,我給你選了個山清水秀的地方,那地方我去過,你應該會喜歡。」
靜了一會兒。
她突然又道:「此前我跟謝成宜說了那麼多,我說得冠冕堂皇,其實何嘗不是有感而發,我對你是有愧的。」
屋裡有些暗,元貞轉了一圈,才尋到一把椅子。
椅子有些重,也有些大,她不太體面地將椅子慢慢地拖了過來,就放在旁邊,坐了下來。
「其實若是想,我是能尋到機會把你救出來的。」
「你知道嗎?當初楊變潛入上京,竟然是利用冰下的水路,當時收到他的書信,我就想到了金水河也連通著皇宮禁苑,尋一尋辦法,應該能找到機會進去。」
「可我卻沒有告訴他們這個辦法,也沒讓他們去做,因為我知道舊朝廷面臨崩塌只剩了最後一步,它必須崩塌,才會有之後新生,才能剔掉那些爛肉腐肉,所以我坐視你困守圍城,屈辱歸降。」
又是一陣沉默。
「當時楊變埋伏了人在城外,若是拼死一戰,趁著北戎撤退之際,也是有機會救回你,可我依舊沒這麼做。」
「我給自己的藉口是,你若回歸,代表之前一切都是無用功,一切又要回到從前。我們積攢兵力不易,手裡就這麼多人,一旦打沒了以後如何辦?所以我用大義,就如謝成宜那般用一切都是為了大局,繼續坐視不管。」
她出神著,一個字一個字緩緩說著。
「我這兩年很忙,忙著建立新朝廷,一切規制都要重新設立,太多的事需要我去做,我日日忙碌,忙得也忘了要去想你。」
「我想著,我就冒天下之大不韙,推著楊變上位,有了新皇,舊皇自然無用了,威脅不了誰,晉人執鄭伯的故事嘛,大家都知道。」
「可我又想著若北戎人惱羞成怒,直接殺了你呢?所以我拖拖拉拉,含含糊糊,明明立了新朝,卻不給它個名字,明明這時候就該推楊變上位,
我卻拖著沒做,卻萬萬沒想到,最後還是害死了你......」
接下來的沉默,持續了許久。
直到窗外光線漸漸西斜,屋裡甚至暗得快要看不見了。
「你說你為何要傳位與我,你就讓我親手弒父不好嗎?」
「我不介意被天下人唾罵,就如楊變所言,罵也不傷皮肉,覺得難聽了就堵住他們的嘴,這世上只要有武力就不懼一切。」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他可真是可笑!
元貞不知謝成宜面上為何會流露出那一絲悲悽之色,她猜也許是因為那個叫做如煙的女子?
她只做不知,又道:「我此番說了這麼多,並非想責備你什麼,我也沒資格去責備你什麼,畢竟你是為了我和鎮北王好,包括之前你去尋賀虎和今日之事,你初衷並非壞意,而是考慮大局。」
「我只是想說,以後再做這種事的時候,還是要與我提前說一聲。」
「我也虛偽,但就如我與慕容興吉所言,我的虛偽不對自己人,有事說事,有話說話,所以不用去猜測什麼怕當面說會讓我覺得下不了台,又或是手下人就該把事情都做了,如此一來既全了大局,又成全了上位者的虛偽和私心。」
「莫把舊朝為官時的習慣帶來新朝,不然是不是又回到了以前?為官者講究和光同塵,講究千言不如一默,然後大家看到不滿時都沉默了,任憑那些跳得高的人大聲嚷嚷,四處攪合,到最後所積攢的一切壞因都在這一時爆發了,炸死了那些人,但自己又何嘗能全然置身事外?」
這是在說舊朝廷,元貞說得也分外感嘆。
其實從新朝廷建立以來,許多以前回歸故里的舊官員紛紛改弦易張投奔過來,就能看出其中有多少人對舊朝廷的種種事情不滿。
可就如元貞所言,你不滿時沉默了,什麼也沒做,又能改變什麼呢?真出了事情,又豈能置身事外。
謝成宜怔了一會兒,緩緩道:「我懂了。」
元貞點點頭:「行吧,那你去忙吧。」
至於對方為何會悲悽,是否有什麼心結?
元貞並不想過多詢問,每個人都要為自己所做出的事負責,旁人開解不了,這也是她為何要點出那句即便不擇手段也要無愧無懼的原因。
待謝成宜走後,屋中只剩了兩人。
一個是元貞,一個是躺在榻上似是毫無知覺的永王。
元貞突然道:「你既有了知覺,我所言你也應該聽見了,我相信你知道該怎麼做,旁的不用我多言。」
她轉身欲走,誰知床上的永王竟發出一絲聲音。
包得像粽子似的永王,掙扎著發出一聲質問:「你說,你說得那些跳得高四處大聲嚷嚷,四處攪合的人,是不是就是說的我...們?」
元貞一笑:「你猜。」
「你們先下去吧。」
屋中只剩了元貞一人,宣仁帝沒有躺在榻上,而是屋子正中支起一塊床板,躺在床板上。
這是入殮的最後一步,下一步就是入棺。
因為收拾得很好,且屍身上沒有多餘的傷口,唯一的傷口在頸上,此時已經縫合好了,整體顯得栩栩如生。
她來到床板前,默默地看著上面的人。
「你給自己修的皇陵,已經被北戎人破壞了,裡面拆得亂七八糟,且那地方如今在北戎占領下,所以皇陵你是睡不了了,我給你選了個山清水秀的地方,那地方我去過,你應該會喜歡。」
靜了一會兒。
她突然又道:「此前我跟謝成宜說了那麼多,我說得冠冕堂皇,其實何嘗不是有感而發,我對你是有愧的。」
屋裡有些暗,元貞轉了一圈,才尋到一把椅子。
椅子有些重,也有些大,她不太體面地將椅子慢慢地拖了過來,就放在旁邊,坐了下來。
「其實若是想,我是能尋到機會把你救出來的。」
「你知道嗎?當初楊變潛入上京,竟然是利用冰下的水路,當時收到他的書信,我就想到了金水河也連通著皇宮禁苑,尋一尋辦法,應該能找到機會進去。」
「可我卻沒有告訴他們這個辦法,也沒讓他們去做,因為我知道舊朝廷面臨崩塌只剩了最後一步,它必須崩塌,才會有之後新生,才能剔掉那些爛肉腐肉,所以我坐視你困守圍城,屈辱歸降。」
又是一陣沉默。
「當時楊變埋伏了人在城外,若是拼死一戰,趁著北戎撤退之際,也是有機會救回你,可我依舊沒這麼做。」
「我給自己的藉口是,你若回歸,代表之前一切都是無用功,一切又要回到從前。我們積攢兵力不易,手裡就這麼多人,一旦打沒了以後如何辦?所以我用大義,就如謝成宜那般用一切都是為了大局,繼續坐視不管。」
她出神著,一個字一個字緩緩說著。
「我這兩年很忙,忙著建立新朝廷,一切規制都要重新設立,太多的事需要我去做,我日日忙碌,忙得也忘了要去想你。」
「我想著,我就冒天下之大不韙,推著楊變上位,有了新皇,舊皇自然無用了,威脅不了誰,晉人執鄭伯的故事嘛,大家都知道。」
「可我又想著若北戎人惱羞成怒,直接殺了你呢?所以我拖拖拉拉,含含糊糊,明明立了新朝,卻不給它個名字,明明這時候就該推楊變上位,
我卻拖著沒做,卻萬萬沒想到,最後還是害死了你......」
接下來的沉默,持續了許久。
直到窗外光線漸漸西斜,屋裡甚至暗得快要看不見了。
「你說你為何要傳位與我,你就讓我親手弒父不好嗎?」
「我不介意被天下人唾罵,就如楊變所言,罵也不傷皮肉,覺得難聽了就堵住他們的嘴,這世上只要有武力就不懼一切。」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