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頁
元貞說好,又道:「記得把我爹,還有太子他們帶回來。」
「好,你放心。」
第103章
103
這一仗以北戎大敗而歸為告終。
此地本就不利戎國,因此他們提前就做了許多準備,不光在此處陳了兵,位於邊界之地也陳了不少兵在此,提防一旦事出意外,也好隨時能策應。
可新朝廷這也不是沒有準備。
楊變提前做了布置,又是事發突然打了北戎一個措手不及,各種火器紛紛上陣,五千的兵力斬了對方近一半之數,剩下一半倉倉皇皇護著慕容興吉及一眾北戎官員跑了。
這一戰打起了新朝廷的氣勢,也打頹了北戎一眾人,也讓他們嘗了嘗被打得抱頭鼠竄的滋味。
這次慕容興吉回去,必然要被問責。北戎那具體如何且不知,新朝廷這也沒有因大勝而歡呼慶祝。
說到底,這一戰雖大勝,卻也慘烈。
楊變帶回了宣仁帝及太子趙王等人的屍身。值得一提的是,竟有一人沒死,這人就是永王。
當時,他與幾個兄弟一同赴死,紛紛找了身邊兵卒出鞘的刀去撞。
也是巧了,一連死了個好幾個,兵卒們也反應了過來。輪到他時,被他選中那兵卒推拒不讓,兩人拉扯起來,最後反倒成了他追著對方要尋死。
偏偏這時楊變一箭射中慕容興吉,大戰開啟,場面更亂得一片不可開交,他不知怎麼就和身邊的兵卒打了起來。
永王並不會武,也就偷偷學過兩招,他當時想得是殺一個不虧殺兩個血賺。反正他要死了,總得殺兩個,也免得自己死得憋屈。
就這麼奪了對方的刀,混在人群里與人廝殺,臨到頭竟是他存活了下來。
不過人也受了很重的傷,等楊變到處尋屍身時,怎麼都差一個,最後是在個屍堆里找到了他,當時他也就剩了一口氣,被楊變帶了回來。
就因為這件事,元貞根本來不及整理情緒,在聽說這件事後,就匆匆去了安置永王的地方。
此時永王所在的房裡,因為受傷的人太多,本來是隨元貞而來的趙御醫,被請來給永王看傷。
如今永王的外傷,都經過一番處理,屋裡也收拾過了,卻還瀰漫著一股血腥味。
「謝相公,你所說之言,可是經過了公主同意?」趙御醫面露難色,低聲道。
謝成宜沒有說話。
不說話,就道明了一切。
「此事不該我等擅自做主,我們也不能做這種主啊!」趙御醫急道。
謝成宜抿著嘴,鄭重地看著對方。
「鎮北王做事不計後果,就這麼把人弄回來了,若是別人也就罷,偏偏是他這種身份。趙御醫你我並不熟悉,不過幾面之緣,可你既跟了她來襄州,我便信任你。」
「她一路走來艱難,你應知曉,新朝廷建立艱難,你應也知曉。如此這般,如今大勢在蕭相身上,平白多個永王出來,未免再生變數。最好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在治傷時讓他不治身亡。此舉並非我有什麼私心,一切不過是為了大局。」
趙御醫當然明白這個道理。
可他一個只會治病的大夫,怎敢摻和進這等事中?
此人不是別人,是公主的哥哥。
若是平時,公主不一定會在乎這個哥哥,可先有宣仁帝及太子等人陣前殉國,這般情形下,好不容易留存一個,她不可能不在意的,偏偏他們把人給弄死了。
一旦事發,趙御醫簡直不敢想像那種場面。
偏偏謝成宜所言又是對的,在大勢大局裡,聖上都能傳位與公主,都能以身殉國,更何況是個皇子。
新朝廷好不容易有了如此威勢,好不容易安定下來,七皇子也就罷,到底年紀小,又聽公主的,這位永王可占著兄長之名,一旦回來,怕是又要再起波瀾。
趙御醫左右為難:「謝相公啊,你可真是為難老夫了,我一個大夫,就是只管治病看診,你如今......」
謝成宜一把抓住他的袖子:「趙御醫你知我意,你若不願下手,可告知我辦法,如何讓人看起來死於傷勢過重,此事我一力承擔......」
「何事你一力承擔?」
元貞走了進來。
一見她來了,謝成宜倒是波瀾不驚,可趙御醫不擅偽裝,臉色當即就變了。
「公主.....」
元貞道:「趙叔,你先下去吧。」
趙御醫嘆了口氣,猶豫地看了看二人,拿著藥箱下去了。
「你做這種事之前,就不用知會我一聲嗎?」
元貞在外面聽了有一會兒了,心情可謂複雜。
謝成宜半垂著眼瞼,緊繃著下巴。
「此事蕭相不必知曉,不知便不相干,鎮北王既出了疏漏,此事總得有人出來掃尾善後。」
「難道在謝相公心裡,我便是那種一人做事一人不敢當,而讓他人替我背鍋善後之人?」
這時,謝成宜終於抬起眼來。
他看向元貞,很鄭重道:「蕭相併不是。」
不然之前她不會因誰來背負罵名,而與鎮北王糾纏多時,又出現在陣前,寧肯冒天下之大不韙打算親手弒父,也不讓其背負罵名。
其實讓謝成宜來看,此舉並不可取,明明有更好的辦法,偏偏一個鎮北王,一個她,都爭相要去背這個罵名。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好,你放心。」
第103章
103
這一仗以北戎大敗而歸為告終。
此地本就不利戎國,因此他們提前就做了許多準備,不光在此處陳了兵,位於邊界之地也陳了不少兵在此,提防一旦事出意外,也好隨時能策應。
可新朝廷這也不是沒有準備。
楊變提前做了布置,又是事發突然打了北戎一個措手不及,各種火器紛紛上陣,五千的兵力斬了對方近一半之數,剩下一半倉倉皇皇護著慕容興吉及一眾北戎官員跑了。
這一戰打起了新朝廷的氣勢,也打頹了北戎一眾人,也讓他們嘗了嘗被打得抱頭鼠竄的滋味。
這次慕容興吉回去,必然要被問責。北戎那具體如何且不知,新朝廷這也沒有因大勝而歡呼慶祝。
說到底,這一戰雖大勝,卻也慘烈。
楊變帶回了宣仁帝及太子趙王等人的屍身。值得一提的是,竟有一人沒死,這人就是永王。
當時,他與幾個兄弟一同赴死,紛紛找了身邊兵卒出鞘的刀去撞。
也是巧了,一連死了個好幾個,兵卒們也反應了過來。輪到他時,被他選中那兵卒推拒不讓,兩人拉扯起來,最後反倒成了他追著對方要尋死。
偏偏這時楊變一箭射中慕容興吉,大戰開啟,場面更亂得一片不可開交,他不知怎麼就和身邊的兵卒打了起來。
永王並不會武,也就偷偷學過兩招,他當時想得是殺一個不虧殺兩個血賺。反正他要死了,總得殺兩個,也免得自己死得憋屈。
就這麼奪了對方的刀,混在人群里與人廝殺,臨到頭竟是他存活了下來。
不過人也受了很重的傷,等楊變到處尋屍身時,怎麼都差一個,最後是在個屍堆里找到了他,當時他也就剩了一口氣,被楊變帶了回來。
就因為這件事,元貞根本來不及整理情緒,在聽說這件事後,就匆匆去了安置永王的地方。
此時永王所在的房裡,因為受傷的人太多,本來是隨元貞而來的趙御醫,被請來給永王看傷。
如今永王的外傷,都經過一番處理,屋裡也收拾過了,卻還瀰漫著一股血腥味。
「謝相公,你所說之言,可是經過了公主同意?」趙御醫面露難色,低聲道。
謝成宜沒有說話。
不說話,就道明了一切。
「此事不該我等擅自做主,我們也不能做這種主啊!」趙御醫急道。
謝成宜抿著嘴,鄭重地看著對方。
「鎮北王做事不計後果,就這麼把人弄回來了,若是別人也就罷,偏偏是他這種身份。趙御醫你我並不熟悉,不過幾面之緣,可你既跟了她來襄州,我便信任你。」
「她一路走來艱難,你應知曉,新朝廷建立艱難,你應也知曉。如此這般,如今大勢在蕭相身上,平白多個永王出來,未免再生變數。最好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在治傷時讓他不治身亡。此舉並非我有什麼私心,一切不過是為了大局。」
趙御醫當然明白這個道理。
可他一個只會治病的大夫,怎敢摻和進這等事中?
此人不是別人,是公主的哥哥。
若是平時,公主不一定會在乎這個哥哥,可先有宣仁帝及太子等人陣前殉國,這般情形下,好不容易留存一個,她不可能不在意的,偏偏他們把人給弄死了。
一旦事發,趙御醫簡直不敢想像那種場面。
偏偏謝成宜所言又是對的,在大勢大局裡,聖上都能傳位與公主,都能以身殉國,更何況是個皇子。
新朝廷好不容易有了如此威勢,好不容易安定下來,七皇子也就罷,到底年紀小,又聽公主的,這位永王可占著兄長之名,一旦回來,怕是又要再起波瀾。
趙御醫左右為難:「謝相公啊,你可真是為難老夫了,我一個大夫,就是只管治病看診,你如今......」
謝成宜一把抓住他的袖子:「趙御醫你知我意,你若不願下手,可告知我辦法,如何讓人看起來死於傷勢過重,此事我一力承擔......」
「何事你一力承擔?」
元貞走了進來。
一見她來了,謝成宜倒是波瀾不驚,可趙御醫不擅偽裝,臉色當即就變了。
「公主.....」
元貞道:「趙叔,你先下去吧。」
趙御醫嘆了口氣,猶豫地看了看二人,拿著藥箱下去了。
「你做這種事之前,就不用知會我一聲嗎?」
元貞在外面聽了有一會兒了,心情可謂複雜。
謝成宜半垂著眼瞼,緊繃著下巴。
「此事蕭相不必知曉,不知便不相干,鎮北王既出了疏漏,此事總得有人出來掃尾善後。」
「難道在謝相公心裡,我便是那種一人做事一人不敢當,而讓他人替我背鍋善後之人?」
這時,謝成宜終於抬起眼來。
他看向元貞,很鄭重道:「蕭相併不是。」
不然之前她不會因誰來背負罵名,而與鎮北王糾纏多時,又出現在陣前,寧肯冒天下之大不韙打算親手弒父,也不讓其背負罵名。
其實讓謝成宜來看,此舉並不可取,明明有更好的辦法,偏偏一個鎮北王,一個她,都爭相要去背這個罵名。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