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頁
“噠噠噠——”
“噠噠噠——”
孫悟空與大黑羊吃得頭都抬不起來,而村落中的小孩兒也同莫文遠想的一樣,被香味吸引過來,他們用渴慕的眼神盯著香蕉派看,也有些孩子怯生生地看向香蕉干。
含糊不清的土語從他們口中傾瀉出來,莫文遠同樣以相對流暢的安南語回應道:“想要吃,讓你們阿爺阿娘拿物來換。”
等莫文遠他們再上路時,馬與羊的身體兩側就坨滿了豆子與粗糙的布匹,這些在安南以南之所幾乎成了通用貨幣,在沿途幾村莊賣了香蕉點心後,他們就湊夠了路上的“盤纏”。
孫悟空的心情也很好,他直接拿了一小布兜,裝了捧滿滿的香蕉片,一邊走一邊咯吱咯吱地咀嚼,此物完美保留了香蕉的滋味,又磨練牙口,吃的速度很緩慢,可以讓他打發時間。
豬八戒觀之,眼珠子咕嚕一轉,跑到莫文遠身邊道:“嘿嘿嘿,大郎你下次若烹製香蕉片,我可否在一旁觀?我也欲學其術。”
莫文遠:“可以是可以。”
他用古怪的眼神看了豬八戒一眼,又想到了對方跟在神農身旁鞍前馬後就為學種植技術的模樣,心頭想:這八戒莫不是對大聖有何非分之想啊,否則為何如此……
豬八戒若知莫文遠想什麼,定然會撕心裂肺地捍衛自己直男的尊嚴:不!我不是!我沒有!
……
不同於安南中南等地的貧窮荒蕪,安南與占城的交界處又是番車水馬龍,生機勃勃的景象。
他們沿途遇幾名唐商,都是往占城國來進口蘆薈的,看見莫文遠等人,受寵若驚,同行之路上好好介紹一番占城國今年之動態。
商賈們將此國稱為林邑,而占族人與真顏人則稱之為占城或者占婆。
商賈解釋道:“近十年間,林邑國有向外擴張之傾向,而他們的百姓生活較之安南也更加富庶。”
“怎會如此?”要知道安南距離大唐還近些,怎反而更加偏遠的林邑經濟會更好?
“林邑國有二物做出口之用,其一為蘆薈。”那人清清喉嚨道,“蘆薈乃是小物,不會很值錢,但此國鐵器鍛造卻很好,安南真顏等地之鐵器都是從林邑買的。”
鍛造技術最好的自然是大唐,然而李唐王朝有嚴格的限制,不允許向外販賣鐵器,故而那些東南亞小國便會從林邑購買,一來二去之下此地的經濟就發達了。
眾人皆點點頭。
在林邑,莫文遠等人過得可比安南還要好,尤其是西行師徒組合,擺脫了半文盲的窘境。
說來也神奇,明明林邑接壤,但他們的通用語竟然是梵文!
如果莫文遠熟讀佛門歷史,就會知道林邑乃是佛國,在唐開元十八年,林邑國沙門佛哲甚至偕同菩提仙那至日本,傳入菩薩舞、拔頭舞、林邑樂等,對佛教東傳起到了推動作用。
但是他不知道,所以只能目瞪口呆看玄奘法師與路上之行僧行佛禮,後以佛法相交流,談得不亦樂乎。
莫文遠:???
孫悟空一邊咯吱咯吱吃香蕉干,一邊寬慰他道:“此地佛風濃厚,可堪為東土之小佛國,你便把諸事交給師父便可。”
林邑中有不少東土以及天竺繞路來修行的和尚,他們在來這裡時不僅帶來了佛經,還帶來了許多關於高僧的傳說,玄奘法師可是高僧中的高僧,不僅佛理精通,還能夠降妖除魔普度眾生,堪稱我輩之楷模,不僅林邑的僧人聽說過他,就連當地的百姓也聽說過他。
更加可怕的是,不僅玄奘法師在此地揚名,莫文遠竟然還有不小的名氣。
眾人斜坐在路旁,看玄奘法師擔起外交僧之重任,對外交流,卻突然不知說到什麼,那林邑僧人聲音拔高,表情更為豐富,而玄奘法師則是對莫文遠招招手,讓他過去。
莫文遠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走到玄奘法師身邊,就聽他道:“這便是長安莫大郎。”
而那僧人則睜大眼睛道:“不愧是佛子,好生年輕。”隨即又感嘆道,“阿彌陀佛,我竟見了做佛食之人的面貌,真乃人之幸矣。”
莫文遠:???
佛食?什麼佛食?我怎麼聽不懂你在說什麼?
……
林邑為東土佛國,信佛之人多矣,而他們主要信奉的神仙,乃是菩薩,也就是慈航道人渡西方後的佛身。
莫約在二十幾年前,也就是豆腐問世之時,觀音菩薩曾經以託夢之術,將其模樣傳給信徒看過,大讚其味,言其質樸味優,乃是粗糙黃豆之所做,出淤泥而不染,總之以各色語言稱讚豆腐塊。
林邑之僧人那時還不知道豆腐是何物,以為是仙食,對其頂禮膜拜,後來等到掌握了製作豆腐的東土僧人云游到林邑之後,他們也開始食用豆腐。
常規吃法乃是一清二白,簡單明了,顏色富有生機,又滋味醇美,僧人甚至能從其中參悟佛理。
時至今日,豆腐已經成為了林邑供奉佛前的必備吃食,關於它如何被創造出來的傳說更是一個接著一個。
在莫文遠不知道的時候,他在林邑真是刷滿了時髦度。
“聞說神食還有避災病之功效,經常食之,少有病害。”
莫文遠:=口=
“噠噠噠——”
孫悟空與大黑羊吃得頭都抬不起來,而村落中的小孩兒也同莫文遠想的一樣,被香味吸引過來,他們用渴慕的眼神盯著香蕉派看,也有些孩子怯生生地看向香蕉干。
含糊不清的土語從他們口中傾瀉出來,莫文遠同樣以相對流暢的安南語回應道:“想要吃,讓你們阿爺阿娘拿物來換。”
等莫文遠他們再上路時,馬與羊的身體兩側就坨滿了豆子與粗糙的布匹,這些在安南以南之所幾乎成了通用貨幣,在沿途幾村莊賣了香蕉點心後,他們就湊夠了路上的“盤纏”。
孫悟空的心情也很好,他直接拿了一小布兜,裝了捧滿滿的香蕉片,一邊走一邊咯吱咯吱地咀嚼,此物完美保留了香蕉的滋味,又磨練牙口,吃的速度很緩慢,可以讓他打發時間。
豬八戒觀之,眼珠子咕嚕一轉,跑到莫文遠身邊道:“嘿嘿嘿,大郎你下次若烹製香蕉片,我可否在一旁觀?我也欲學其術。”
莫文遠:“可以是可以。”
他用古怪的眼神看了豬八戒一眼,又想到了對方跟在神農身旁鞍前馬後就為學種植技術的模樣,心頭想:這八戒莫不是對大聖有何非分之想啊,否則為何如此……
豬八戒若知莫文遠想什麼,定然會撕心裂肺地捍衛自己直男的尊嚴:不!我不是!我沒有!
……
不同於安南中南等地的貧窮荒蕪,安南與占城的交界處又是番車水馬龍,生機勃勃的景象。
他們沿途遇幾名唐商,都是往占城國來進口蘆薈的,看見莫文遠等人,受寵若驚,同行之路上好好介紹一番占城國今年之動態。
商賈們將此國稱為林邑,而占族人與真顏人則稱之為占城或者占婆。
商賈解釋道:“近十年間,林邑國有向外擴張之傾向,而他們的百姓生活較之安南也更加富庶。”
“怎會如此?”要知道安南距離大唐還近些,怎反而更加偏遠的林邑經濟會更好?
“林邑國有二物做出口之用,其一為蘆薈。”那人清清喉嚨道,“蘆薈乃是小物,不會很值錢,但此國鐵器鍛造卻很好,安南真顏等地之鐵器都是從林邑買的。”
鍛造技術最好的自然是大唐,然而李唐王朝有嚴格的限制,不允許向外販賣鐵器,故而那些東南亞小國便會從林邑購買,一來二去之下此地的經濟就發達了。
眾人皆點點頭。
在林邑,莫文遠等人過得可比安南還要好,尤其是西行師徒組合,擺脫了半文盲的窘境。
說來也神奇,明明林邑接壤,但他們的通用語竟然是梵文!
如果莫文遠熟讀佛門歷史,就會知道林邑乃是佛國,在唐開元十八年,林邑國沙門佛哲甚至偕同菩提仙那至日本,傳入菩薩舞、拔頭舞、林邑樂等,對佛教東傳起到了推動作用。
但是他不知道,所以只能目瞪口呆看玄奘法師與路上之行僧行佛禮,後以佛法相交流,談得不亦樂乎。
莫文遠:???
孫悟空一邊咯吱咯吱吃香蕉干,一邊寬慰他道:“此地佛風濃厚,可堪為東土之小佛國,你便把諸事交給師父便可。”
林邑中有不少東土以及天竺繞路來修行的和尚,他們在來這裡時不僅帶來了佛經,還帶來了許多關於高僧的傳說,玄奘法師可是高僧中的高僧,不僅佛理精通,還能夠降妖除魔普度眾生,堪稱我輩之楷模,不僅林邑的僧人聽說過他,就連當地的百姓也聽說過他。
更加可怕的是,不僅玄奘法師在此地揚名,莫文遠竟然還有不小的名氣。
眾人斜坐在路旁,看玄奘法師擔起外交僧之重任,對外交流,卻突然不知說到什麼,那林邑僧人聲音拔高,表情更為豐富,而玄奘法師則是對莫文遠招招手,讓他過去。
莫文遠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走到玄奘法師身邊,就聽他道:“這便是長安莫大郎。”
而那僧人則睜大眼睛道:“不愧是佛子,好生年輕。”隨即又感嘆道,“阿彌陀佛,我竟見了做佛食之人的面貌,真乃人之幸矣。”
莫文遠:???
佛食?什麼佛食?我怎麼聽不懂你在說什麼?
……
林邑為東土佛國,信佛之人多矣,而他們主要信奉的神仙,乃是菩薩,也就是慈航道人渡西方後的佛身。
莫約在二十幾年前,也就是豆腐問世之時,觀音菩薩曾經以託夢之術,將其模樣傳給信徒看過,大讚其味,言其質樸味優,乃是粗糙黃豆之所做,出淤泥而不染,總之以各色語言稱讚豆腐塊。
林邑之僧人那時還不知道豆腐是何物,以為是仙食,對其頂禮膜拜,後來等到掌握了製作豆腐的東土僧人云游到林邑之後,他們也開始食用豆腐。
常規吃法乃是一清二白,簡單明了,顏色富有生機,又滋味醇美,僧人甚至能從其中參悟佛理。
時至今日,豆腐已經成為了林邑供奉佛前的必備吃食,關於它如何被創造出來的傳說更是一個接著一個。
在莫文遠不知道的時候,他在林邑真是刷滿了時髦度。
“聞說神食還有避災病之功效,經常食之,少有病害。”
莫文遠:=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