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過總算讓方才的低落氣氛一掃而空,也讓李禪秀轉笑,目的算是達到了。

  第148章

  元宵之後, 軍中訓練加緊,事務也開始繁忙。

  李禪秀作為監軍,同樣參與到這些事中。

  李玹原打算讓他在這邊待一段時間就回去, 但察覺他不捨得回, 有些無奈,卻也沒召他回去。

  又過兩月,并州軍的水師操練愈發成熟。

  李禪秀對此並不意外,裴椹的祖父發跡於江南, 當年在吳郡郡守手底下當一名小將時, 負責的就是水師。只是後來李懋手底下無將可用, 才把他調到北方。

  裴椹雖然大部分時間是在并州長大,但因為祖籍在金陵, 年少時也常到江南。加之他祖父老燕王善領水師,也不可能不把經驗、戰法教給他。

  所以他對統領水師,並非一無所知。

  夢中裴椹初守長江時, 確實因并州軍不善水戰,失誤過多次。好在胡人也不擅長, 給了他緩衝時間。沒過多久, 他訓練出的水師,戰力就已經不遜於李楨手下的精銳。

  現在沒有北邊胡人緊逼,裴椹有充足的時間訓練, 加上李禪秀特意從閻嘯鳴那給他調了一批水師將領來, 之前楊元羿也已經訓練了大半年, 現在初有成效,並不意外。

  二月底, 為并州軍監造的戰船也新成一批,為了檢查、勘驗這些戰船是否合格, 李玹將李舸這個熟知晉王船的人也派來了,同行的還有不少工匠、師傅,董遠自然也跟來。

  裴椹之前聽李禪秀說,覺得董遠有些地方像失憶時的自己,見到這小子時,特意不動聲色打量一眼。

  恕他眼拙,實在沒看出哪裡像,就是一傻裡傻氣的小子。他就是失憶時,也比這小子聰明。

  莫非殿下以為他失憶時,是真的傻?

  但想到失憶時的自己是為了能和李禪秀在一起,故意裝傻,裴椹又決定還是不點破這件事比較好。

  .

  另一邊,之前在長江邊金陵軍翻船事故中,被傳已經下落不明的李楨近日也有了消息。

  原來當時翻船後,李楨並沒有身亡,而是落水被下游漁民所救。

  但這種話,李禪秀他們幾乎沒什麼人信。能在大冬天的風雨夜落江,飄到下游被漁民救起,還一點事都沒有,只怕李楨不是人,是神仙。

  「依我猜,他當時根本就沒落水。」楊元羿肯定道。

  李禪秀和裴椹也點頭同意。

  李楨和他父親到金陵後,一起跟去的北方朝臣和當地的南方豪族一直不和,多次博弈。

  之前幾次博弈,都是南方的豪族世家占優勢。而這次翻船事故,船上剛巧有幾名朝中南方派系的大臣和一些當地世家豪族的精英子弟。

  「不可能這麼巧,很可能是李楨以自己做餌,誘殺了這些人。這樣一來,朝中阻礙他施政的南方派系實力大減,他就可以團結身邊的北方勢力,對剩下的南方豪強重新洗牌,拉攏一波再打一波。」李禪秀分析。

  畢竟李楨的祖父——老皇帝李懋當初剛登基時,就是這麼做的,也算是他們這一支的傳承了。

  尤其李楨自己都在船上,他也落水了,只是僥倖才活命,你們南方派系還能說什麼?哪怕心裡懷疑,面上也不能說出來。

  裴椹聽完,也點頭同意。

  金陵的梁帝自登基後,便大病小病不斷,一直不怎麼能處理朝政,全靠太子李楨主持朝政。

  這段時間,因為李楨「失蹤」,無論洛陽還是裴椹自己軍中,都有不少人認為應該趁機攻打金陵。

  但在裴椹軍中,這樣的聲音都被壓了下去。

  至於洛陽,李玹既沒說同意,也沒說不同意,只發信來詢問是否該攻打,在裴椹上奏說「不該」時,便不再做聲,等到得知李楨安然無事,又下詔來將裴椹輕斥一通,說他誤了軍機。

  李禪秀自然知道這又是父親和裴椹演給金陵的探子看的,但李楨確實相信了。

  他現在心中已有八-九分確定,裴椹和李玹確實不合,而且裴椹已經傾向金陵。否則他「失蹤」的這兩個月,就是裴椹出兵的好時機,然而對方沒這麼做。

  想必是自己那日在淮水與裴椹見面,提及自己曾冒著危險到北地把對方從死人堆里挖出來這件事,到底還是觸動了裴椹。

  他就知道,裴椹這個人重情義。

  李楨心中思量,眼下若與裴椹硬打,他們兩敗俱傷,反倒讓還在荊州的薄胤撿桃子。

  但李玹已經統一北方,越來越勢大,又不能什麼都不做,任其壯大。

  所以打還是得打,但時機要選好。

  李楨又召集心腹,仔細商議後,決定還是賭一把,再次去見裴椹,看能不能招降他。

  「上次孤在淮水親自見他,提及當年對他的救命恩情,他面有愧色,默然不語,想必是已有些動搖。孤再親去一趟,極力勸說,事必能成。」

  幾名心腹皆拱手說「大善」,喬琨更是稱讚他不顧及個人安危,以太子之尊涉險,乃大義之舉,有勇有謀。若真能招降裴椹,李玹將斷去一臂。

  也因如此,在荊州薄胤幾次寫信催李楨攻打裴椹時,李楨都找藉口敷衍了過去。

  他要先把精力放在平衡朝堂和南北方士族勢力上,等解決了內患,再北上拉攏裴椹。

  然而這一拖,就為裴椹他們訓練水師拖出了時間,這也是裴椹和李玹打配合的目的之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