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頁
趙煦吃了幾口,臉上輕微露出滿意的神情。小黃門在旁邊盯著皇帝的表情,見他終於不是一副陰沉沉的樣子,心里才稍稍安定下來。
趙煦吃了片刻,忽然聽見外面傳來一陣人聲。他還有一看,忍不住嚇了一跳。
只見向太后正坐在一隻肩輿上,隨著一隊宮人搖搖晃晃地向自己走來。
趙煦立刻將勺筷丟下,快步走到宮殿門口躬身道:「孩兒請母后安,母后今日怎麼這麼早過來了?」
向太后是宰相向敏中曾孫女,宋神宗趙頊皇后,從趙煦八歲起就開始輔助他處理政事,直到今天日日如此。趙煦對她是又敬又怕,平日在她面前也是小心翼翼的。
向太后臉上倒是和和氣氣的,挪著金蓮慢慢走過來,走到皇帝的桌邊看了看道:「皇帝,你怎麼吃這麼少?」
旁邊的宮人又有些緊張。趙煦忙道:「一會還有正膳,我怕吃太多了等會見新士子不雅。」
向太后點點頭說:「你考慮得倒是挺周到。不過泛索的種類也不能太少。董內臣,明日開始再加幾個胡餅和軟羊羹,這雞湯麵就不要了。」
小黃門有些為難地看著趙煦,因為他知道趙煦最喜歡吃的就是這一道雞湯麵。
但是皇帝的面色沒有任何變化,依舊波瀾不驚地說:「是,母后。」
向太后這才滿意,對趙煦道:「官家繼續吃吧。」
趙煦卻說:「母后,兒臣已經飽了。今日是唱名的大日子,二臣想早些去集英殿。」
向太后點點頭。趙煦做事這麼勤奮,這也是她希望的。她轉頭問旁邊一個內侍道:「宰執們都已到了麼?」
那個內侍躬身回道:「殿試官,省試官,宰臣館職都已在集英殿候著了。」
向太后點頭,對趙煦道:「那走吧。」
趙煦連忙稱是。等太后轉身出去後,也跟著走出去。向太后坐上一頂大安輿,皇帝坐一乘輦輿,兩人一起朝集英殿的方向而來。
此時晨曦微露,皇宮裡雖然宮人們都已起來工作,但環境還是靜悄悄的。幾只鳥兒在天空中盤旋,不時發出清脆的微鳴。
趙煦坐在輦輿,抬頭看看那幾只天上的鳥兒,臉上露出若有所思的晨曦。
很快,輦輿轉到了集英殿附近。趙煦遠遠就看見兩排黑壓壓的士子站在宮殿門口,凝神屏氣地等待聖駕的光臨。
等到兩乘輦輿接近,到集英門門口的地方,向太后旁邊的小黃門扯著尖尖的嗓子叫道:「向太后駕到!皇上駕到!」
這尖銳的嗓子就像梟鳴一樣劃破寧靜的長空。緊接著,集英殿門口的士子們如風吹麥浪一樣跪倒,齊聲道:「臣拜見太后,拜見皇上!」
這樣的畫面趙煦也不是第一次見了。往年他小時,基本上都是太后應付這些新進士,自己就跟在後面裝裝樣子就行了。
但今年不知怎麼的,他忽然掀開帘子,主動對跪在眼前的士子們說道:「眾卿平身吧。」
旁邊的向太后看了他一眼,想說什麼卻沒說。士子們猶豫一番,也陸續起身了。
兩頂輦輿通過集英門進入集英殿。大殿裡的官員已經呈雁翅狀排成兩排站在集英殿的東西兩側。見皇帝和太后進來,紛紛向二人行禮。
趙煦走到龍椅上坐下。他身邊有一張雕金龍鳳楠木高背椅,是給太后坐的。
兩人都坐定後,誰也沒有先說話。下面行禮的諸位大臣相互瞅瞅:今天這氛圍有點不大對勁。
過了一會,趙煦見向太后沒有發話,便又對臣子們說道:「諸位愛卿請起。」
等行禮完成。隊列中一位臣子拿著一疊紙走上來。此人正是這次殿試的考試官,名叫魯夷,日常的職位是翰林學士。
魯夷走到趙煦和太后面前躬身行禮道:「秉皇上太后,這是微臣等此次商定的前三甲名次,請太后皇上定奪。」
向太后語氣淡淡地說:「讓皇帝先看吧。」
趙煦經過剛才兩個回合,心里也有點不安,趕緊欠身說道:「孩兒不敢,請母后先看。」
向太后沉默不語。過了一會她終於伸手從魯夷手中把卷子接過來,展開看了起來。
她把三份試卷從頭到尾讀了兩遍,然後拿起旁邊的硃筆,在三分卷子旁的黃絹旁邊分別寫了頭名,次名,三名。
評完後,她把黃絹和試卷推到趙煦的手邊,緩聲說道:「請皇帝御覽吧。」
趙煦接過來看了幾眼。這次的試題有兩道,一道詩作,一道策論。策論的題目是他親自擬的,題目是「論吏治」。
對於趙煦來說,詩題是其次的,主要看的是那篇策論。
他的目光首先停留在那張被向太后評為頭名的試卷上。試卷上寫了一篇洋洋灑灑的習作,內容引經據典,主要的中心意思就是朝廷應該親君子遠小人,還列了古代一系列案例,例如什麼秦始皇寵幸趙高最終被滅國等等。
趙煦看完後內心沒有起太大的波瀾:倒不是這篇文章寫的不好,而是它寫的內容和很多經史子集寫的差不多,對趙煦來說就像是老調重彈一樣,提不起他多大的興趣。
緊接著他又看第二張答卷。這張答卷的字跡很清秀,一個個字看上去就像是珠玉一般,趙煦一眼看上去就覺得很舒服。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趙煦吃了片刻,忽然聽見外面傳來一陣人聲。他還有一看,忍不住嚇了一跳。
只見向太后正坐在一隻肩輿上,隨著一隊宮人搖搖晃晃地向自己走來。
趙煦立刻將勺筷丟下,快步走到宮殿門口躬身道:「孩兒請母后安,母后今日怎麼這麼早過來了?」
向太后是宰相向敏中曾孫女,宋神宗趙頊皇后,從趙煦八歲起就開始輔助他處理政事,直到今天日日如此。趙煦對她是又敬又怕,平日在她面前也是小心翼翼的。
向太后臉上倒是和和氣氣的,挪著金蓮慢慢走過來,走到皇帝的桌邊看了看道:「皇帝,你怎麼吃這麼少?」
旁邊的宮人又有些緊張。趙煦忙道:「一會還有正膳,我怕吃太多了等會見新士子不雅。」
向太后點點頭說:「你考慮得倒是挺周到。不過泛索的種類也不能太少。董內臣,明日開始再加幾個胡餅和軟羊羹,這雞湯麵就不要了。」
小黃門有些為難地看著趙煦,因為他知道趙煦最喜歡吃的就是這一道雞湯麵。
但是皇帝的面色沒有任何變化,依舊波瀾不驚地說:「是,母后。」
向太后這才滿意,對趙煦道:「官家繼續吃吧。」
趙煦卻說:「母后,兒臣已經飽了。今日是唱名的大日子,二臣想早些去集英殿。」
向太后點點頭。趙煦做事這麼勤奮,這也是她希望的。她轉頭問旁邊一個內侍道:「宰執們都已到了麼?」
那個內侍躬身回道:「殿試官,省試官,宰臣館職都已在集英殿候著了。」
向太后點頭,對趙煦道:「那走吧。」
趙煦連忙稱是。等太后轉身出去後,也跟著走出去。向太后坐上一頂大安輿,皇帝坐一乘輦輿,兩人一起朝集英殿的方向而來。
此時晨曦微露,皇宮裡雖然宮人們都已起來工作,但環境還是靜悄悄的。幾只鳥兒在天空中盤旋,不時發出清脆的微鳴。
趙煦坐在輦輿,抬頭看看那幾只天上的鳥兒,臉上露出若有所思的晨曦。
很快,輦輿轉到了集英殿附近。趙煦遠遠就看見兩排黑壓壓的士子站在宮殿門口,凝神屏氣地等待聖駕的光臨。
等到兩乘輦輿接近,到集英門門口的地方,向太后旁邊的小黃門扯著尖尖的嗓子叫道:「向太后駕到!皇上駕到!」
這尖銳的嗓子就像梟鳴一樣劃破寧靜的長空。緊接著,集英殿門口的士子們如風吹麥浪一樣跪倒,齊聲道:「臣拜見太后,拜見皇上!」
這樣的畫面趙煦也不是第一次見了。往年他小時,基本上都是太后應付這些新進士,自己就跟在後面裝裝樣子就行了。
但今年不知怎麼的,他忽然掀開帘子,主動對跪在眼前的士子們說道:「眾卿平身吧。」
旁邊的向太后看了他一眼,想說什麼卻沒說。士子們猶豫一番,也陸續起身了。
兩頂輦輿通過集英門進入集英殿。大殿裡的官員已經呈雁翅狀排成兩排站在集英殿的東西兩側。見皇帝和太后進來,紛紛向二人行禮。
趙煦走到龍椅上坐下。他身邊有一張雕金龍鳳楠木高背椅,是給太后坐的。
兩人都坐定後,誰也沒有先說話。下面行禮的諸位大臣相互瞅瞅:今天這氛圍有點不大對勁。
過了一會,趙煦見向太后沒有發話,便又對臣子們說道:「諸位愛卿請起。」
等行禮完成。隊列中一位臣子拿著一疊紙走上來。此人正是這次殿試的考試官,名叫魯夷,日常的職位是翰林學士。
魯夷走到趙煦和太后面前躬身行禮道:「秉皇上太后,這是微臣等此次商定的前三甲名次,請太后皇上定奪。」
向太后語氣淡淡地說:「讓皇帝先看吧。」
趙煦經過剛才兩個回合,心里也有點不安,趕緊欠身說道:「孩兒不敢,請母后先看。」
向太后沉默不語。過了一會她終於伸手從魯夷手中把卷子接過來,展開看了起來。
她把三份試卷從頭到尾讀了兩遍,然後拿起旁邊的硃筆,在三分卷子旁的黃絹旁邊分別寫了頭名,次名,三名。
評完後,她把黃絹和試卷推到趙煦的手邊,緩聲說道:「請皇帝御覽吧。」
趙煦接過來看了幾眼。這次的試題有兩道,一道詩作,一道策論。策論的題目是他親自擬的,題目是「論吏治」。
對於趙煦來說,詩題是其次的,主要看的是那篇策論。
他的目光首先停留在那張被向太后評為頭名的試卷上。試卷上寫了一篇洋洋灑灑的習作,內容引經據典,主要的中心意思就是朝廷應該親君子遠小人,還列了古代一系列案例,例如什麼秦始皇寵幸趙高最終被滅國等等。
趙煦看完後內心沒有起太大的波瀾:倒不是這篇文章寫的不好,而是它寫的內容和很多經史子集寫的差不多,對趙煦來說就像是老調重彈一樣,提不起他多大的興趣。
緊接著他又看第二張答卷。這張答卷的字跡很清秀,一個個字看上去就像是珠玉一般,趙煦一眼看上去就覺得很舒服。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