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沉默著,不發一言,不與宜妃計較,姑且容忍。

  未過幾日,十二月甲寅日,雍正命人逮捕侍奉宜妃的翊坤宮首領張起用等十二人。

  雍正指責張起用買賣生利甚多,恐怕他是受宜妃的指示而做的。

  雍正令內務府大臣把這件事查明。

  宜妃冷笑著砸碎茶杯:「他跟他額娘一樣,面上做得比誰都好,盡說些好聽的話。找些藉口,弄的像是誰都對不起他們似的,可笑得很。」

  她罵道:「不過是因我搶了他額娘的路罷了。」

  榮妃轉動佛珠,慢條斯理道:「她如今是太后了。」

  宜妃才不怕這些:「我才不管這些。他只管尋我的錯處,有本事就弄死我,我倒要看他敢不敢背上忤逆不孝的罪名。」

  宜妃罵道:「真是噁心透了。」

  惠妃倒少有的沒開口。

  宜妃看向惠妃,惠妃搖了搖頭,沒有說話。

  宜妃哼道:「但凡出得宮去,他別想我再見他。」

  餘下兩人聞言只是沉默。

  宜妃道:「你們怎麼不說話。」

  榮妃開口道:「到時候再說吧。」

  惠妃也勸她:「你還是先養好身體,不要氣壞了身子。」

  這事兒雖未商量。

  然而,自她們出宮,由自己兒子贍養後。

  宜妃郭絡羅氏,榮妃馬佳氏,惠妃烏拉那拉氏,成妃戴佳氏,定妃萬琉哈氏五妃果不曾進宮請安。

  這都是後話了。

  宜妃身邊首領大太監被查沒多久。

  內務府便查出張起用的確私下在做買賣,同他人有所勾結。

  張起用身為宜妃的首領太監,自然和宜妃親眷身邊的太監來往甚密,連帶的,都被查了出來。

  此案中,宜妃姐姐所生的和碩恪靖公主的太監王士鳳、王明分別被發往土兒番耕種,齊齊哈爾做了披甲人的奴才。

  九貝子允禟的太監李盡忠被發往雲南極邊當苦差。

  雍正向來是看不得這些事的。

  從前康熙在位,他不能管。

  如今是他在位,他自然要管。他不僅管,還要按著自己性子管。

  他性子隨烏瑪祿,頗為孤介,容不得髒污,非得將這些整治個乾淨才是。

  他降諭道,如果這些奴才不肯被發落到邊彊之地,允其自盡。

  護送人員要報明他們自盡的地方,隨行官員驗看後燒毀屍體。

  要麼認罰,要麼死。

  他容不得玩笑,也容不得迴旋。

  他要的是,該是怎樣就怎樣,非黑即白,非淨即濁。

  他就是要下面人怕他,他們才不會欺上瞞下,官官相護。

  其內肅權貴,不避親疏。外立綱常,赫如烈日。

  隨後,他頒布法令,自上而下的追查那些貪污腐敗之人。

  昔年康熙身邊的大太監梁九功,侍奉康熙時,自也是少不得收受賄賂,欺上瞞下,私下售賣傳遞與康熙有關的消息。

  自也被人檢舉了出來。

  雍正遣人去查。

  十二月初七日,延信與趕往京城的允禎在陝西榆林附近相遇。

  允禎認得他,攔住他,詢問京中事情。

  遵照雍正旨意,延信未向允禎提及此密諭。

  延信道:「奴才是皇上派來叫大將軍王回去的,如今路上遇到了大將軍王了,真是再好不過。」

  「皇上,是四哥?」

  延信點頭:「自然是。」

  允禎下意識微微皺眉。

  延信忙道:「大將軍王,皇上是派奴才來暫替大將軍王職務的,好讓大將軍王回京奔喪,還請大將軍王將印信交來。」

  允禎並未起疑,軍中認印不認人。

  他走了之後,軍中的確需要有個人替他暫掌軍中事務。

  若沒有雍正的命令和延信的接替,他私下離開軍中,便已是臨陣脫逃,按軍規,免不得受罰。

  延信的到來,讓他回京便得有了名義,便不算私下離開。

  他雖未想那麼多,但源於對自己四哥的信任,還是把印信交給了延信。

  延信將印信收好,行禮道:「還請大將軍王速速回京吧。」

  允禎回了個禮,騎馬快速回京了。

  十二月十一日,大封。

  雍正正式封弘晳為多羅理郡王。

  加封八貝勒允禩為和碩廉親王。

  十二貝子允裪被冊為多羅履郡王。

  因,為尊者諱,所有兄弟皆需避諱,諸同輩男子,胤字皆需改為允字。

  同日,雍正諭總理事務王大臣等:朕奉皇太后懿旨。孝懿皇后曾撫育爾躬。貴妃系孝懿皇后親妹。應將貴妃封為皇貴妃。又和妃奉事先帝。最為謹慎。應將和妃封為貴妃。朕惟皇太后聖心至仁至厚。此旨實為允當。爾等會同禮部查例具奏。

  此諭中,晉佟佳貴妃為皇考佟佳皇貴妃,晉和妃為和貴妃。

  隨後晉密嬪王氏為密妃,定嬪萬琉哈氏為定妃。

  又新尊封了一批先朝妃嬪,稱「現在有曾生兄弟之母未經受封者,俱應封為貴人」。

  庶妃陳氏被尊封為皇考倩貴人。

  庶妃石氏被尊為皇考貴人。

  庶妃高在儀被尊為皇考秀貴人。

  庶妃陳氏被尊封為皇考白貴人。

  貴人烏拉納喇氏為通嬪。

  赫圖氏當被尊封為皇考綺貴人。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