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頁
郭敞粗略觀察了一下那個爐子,主要是陶土做的,看著就不貴,心裡就放心了。繼續看燃燒著的藕煤,還讓意思局內官演示怎麼用這爐子,見內官將燃著的藕煤放進爐子裡,新的藕煤壓在上頭,孔對著孔,立刻就明白了這藕煤打孔的意思(爐子裡本身就有一塊燒透了的藕煤)。
「好、好、好!這通孔極好,便於引火,還能讓石炭燒的更好。朕瞧著,倒是和灶膛里燒火,底下要留空是一個道理,不然火就要憋著了。」郭敞表示了肯定。
意思局內官難得有這樣能在郭敞面前露臉的機會,連忙道:「官家聖明!一眼就瞧出來了。這也是順儀娘娘的巧思,此前臣雖見過民間煤餅通孔,但並不多,便是有,也止一二而已。」
「這方便續火也是極重要的,畢竟石炭本就難引火,要是續火也每每難做,一日不是要煩難至少兩三次了?」郭敞笑笑說著,又稱讚素娥:「順儀一貫細心周到極了,她會考慮到這些,朕倒是不意外。」
意思局內官也半是拍馬屁,半是真心道:「順儀娘娘之聰敏,宮中誰不知呢?官家怕是不知道,順儀娘娘也考慮到了藕煤引火之事。這藕煤中就有一種特別的,娘娘稱之為『引子煤』,與尋常藕煤不同,是摻雜了木屑的。」
「引著木屑的緣故,引火就容易了很多。就是木屑難得收集,所以尋常藕煤就不用了。」
鋸木屑幾乎是無成本的東西,但和煤屑有同樣的問題,要得多了就難得!所以素娥只讓少部分藕煤加這個,稱之為『引子煤』。這在後世人眼裡或許稍顯麻煩了一些,可對於古人來說就不算什麼了。他們的日常『方便』才是極少數時候才有的 ,各方面在後世看來都麻煩極了。
應該說,藕煤對用慣了舊有燃料的他們來說,本就是最方便的那種了。
第165章 宮廷歲月165
郭敞對素娥弄出來的藕煤極其滿意, 立刻就讓官員負責在民間推廣起來。因為做石炭生意的人都是現成的,東西也不難做,同時這又是眼下急需的商品, 推廣起來倒是極為順利——藕煤這種東西, 還真就適合朝廷推廣!私人弄這個真的很難得利。
畢竟這東西看著真的很簡單, 技術門檻極低, 最多就是配方需要多斟酌一會兒。但只要有現成的實物可以參考,相比抄作業也不難。就算配方不泄密,估計獨門買賣也做不了幾年。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這種關係民生的行當, 除非是有通天的背景, 不然想要長久安生地做獨門買賣也不大可能。
「...朕瞧著, 百姓倒是接受這藕煤極快。朕就說麼, 關係家計生活的, 平頭百姓一分一厘都計較的清楚,哪會矯情。」郭敞又帶素娥出宮『白龍魚服』了, 見到民間不少使用藕煤的,藕煤鋪子生意興隆, 就對素娥笑著說道。
「不是『矯情』, 不過是覺得...」素娥沒說完, 但未盡之意是很明顯的。她主要是擔心此時的人們保守, 接受新事物會比較慢。這也不是針對『平頭百姓』,而是覺得多數人都有這個問題。
這甚至不是古人獨有的,現代人也一樣,新事物出來時總有一個接受過程, 最多那就是現代人這個過程要短一些。
先下民間接受藕煤這樣快,雖然有些意外, 但回過頭來想想,其實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藕煤雖然是新事物,可它本就不是『全新』,此時城市百姓用石炭已經是常事了,煤餅也都是見過的。
再者,這也不是什麼追趕流行,而是關係到日用的事,燃料可是生活必需品!考慮到老百姓大多經濟困窘,一個銅板要掰成兩瓣兒花的,這日用的東西,划算一些就足夠驅動老百姓嘗試新東西了——後世新店拉新,花錢給優惠最容易拉來經濟不那麼寬裕的用戶,也是一個道理。
「這也不怪你,你自來長在宮廷,甚至不比朕,還能聽大臣說些外頭民情,哪裡計較得清這些。」郭敞淡然地擺擺手,又道:「不管如何說,你這回是立了大功了。今冬格外冷,別的事不說,至少供應京中燃料一事,算是解決大半了。」
剩下一小半問題在於,哪怕藕煤再便宜,供應再充足,總有買不起的人。封建社會就是這樣的,即使是富庶的都城,經濟極其繁榮,城市的角落裡也會存在乞丐——當然,當下的大燕是上升期,國家救災還是比較得力的。到時候賑災濟困,發放些藕煤下去,保證今年不會比往年凍死更多人是沒問題的。
「這可是幾位相公,滿朝大臣商議,都不能解決的問題,你卻替朕解了...朕實不知如何謝你。」郭敞說到這兒,溫柔地撫了撫素娥的鬢髮。
素娥怔了,突然心亂了一下,一會兒沒說話,後才說道:「官家怎麼說起謝來了?不說此事原本就是利國利民之事,沒有謝的說法。便是能說謝,官家與我怎生說『謝』?」
素娥這番話用此時的三觀來看一點兒問題沒有,生活在這世上每一個人都是身受國恩的,為國為民謀福祉,自不必說謝謝。像素娥和郭敞這樣的關係,算是夫妻吧(雖然素娥不是『妻』,嚴格意義上來說算『妾』,即使皇家不講究這個),妻子幫丈夫,更是天tຊ經地義,談不到一個謝字。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好、好、好!這通孔極好,便於引火,還能讓石炭燒的更好。朕瞧著,倒是和灶膛里燒火,底下要留空是一個道理,不然火就要憋著了。」郭敞表示了肯定。
意思局內官難得有這樣能在郭敞面前露臉的機會,連忙道:「官家聖明!一眼就瞧出來了。這也是順儀娘娘的巧思,此前臣雖見過民間煤餅通孔,但並不多,便是有,也止一二而已。」
「這方便續火也是極重要的,畢竟石炭本就難引火,要是續火也每每難做,一日不是要煩難至少兩三次了?」郭敞笑笑說著,又稱讚素娥:「順儀一貫細心周到極了,她會考慮到這些,朕倒是不意外。」
意思局內官也半是拍馬屁,半是真心道:「順儀娘娘之聰敏,宮中誰不知呢?官家怕是不知道,順儀娘娘也考慮到了藕煤引火之事。這藕煤中就有一種特別的,娘娘稱之為『引子煤』,與尋常藕煤不同,是摻雜了木屑的。」
「引著木屑的緣故,引火就容易了很多。就是木屑難得收集,所以尋常藕煤就不用了。」
鋸木屑幾乎是無成本的東西,但和煤屑有同樣的問題,要得多了就難得!所以素娥只讓少部分藕煤加這個,稱之為『引子煤』。這在後世人眼裡或許稍顯麻煩了一些,可對於古人來說就不算什麼了。他們的日常『方便』才是極少數時候才有的 ,各方面在後世看來都麻煩極了。
應該說,藕煤對用慣了舊有燃料的他們來說,本就是最方便的那種了。
第165章 宮廷歲月165
郭敞對素娥弄出來的藕煤極其滿意, 立刻就讓官員負責在民間推廣起來。因為做石炭生意的人都是現成的,東西也不難做,同時這又是眼下急需的商品, 推廣起來倒是極為順利——藕煤這種東西, 還真就適合朝廷推廣!私人弄這個真的很難得利。
畢竟這東西看著真的很簡單, 技術門檻極低, 最多就是配方需要多斟酌一會兒。但只要有現成的實物可以參考,相比抄作業也不難。就算配方不泄密,估計獨門買賣也做不了幾年。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這種關係民生的行當, 除非是有通天的背景, 不然想要長久安生地做獨門買賣也不大可能。
「...朕瞧著, 百姓倒是接受這藕煤極快。朕就說麼, 關係家計生活的, 平頭百姓一分一厘都計較的清楚,哪會矯情。」郭敞又帶素娥出宮『白龍魚服』了, 見到民間不少使用藕煤的,藕煤鋪子生意興隆, 就對素娥笑著說道。
「不是『矯情』, 不過是覺得...」素娥沒說完, 但未盡之意是很明顯的。她主要是擔心此時的人們保守, 接受新事物會比較慢。這也不是針對『平頭百姓』,而是覺得多數人都有這個問題。
這甚至不是古人獨有的,現代人也一樣,新事物出來時總有一個接受過程, 最多那就是現代人這個過程要短一些。
先下民間接受藕煤這樣快,雖然有些意外, 但回過頭來想想,其實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藕煤雖然是新事物,可它本就不是『全新』,此時城市百姓用石炭已經是常事了,煤餅也都是見過的。
再者,這也不是什麼追趕流行,而是關係到日用的事,燃料可是生活必需品!考慮到老百姓大多經濟困窘,一個銅板要掰成兩瓣兒花的,這日用的東西,划算一些就足夠驅動老百姓嘗試新東西了——後世新店拉新,花錢給優惠最容易拉來經濟不那麼寬裕的用戶,也是一個道理。
「這也不怪你,你自來長在宮廷,甚至不比朕,還能聽大臣說些外頭民情,哪裡計較得清這些。」郭敞淡然地擺擺手,又道:「不管如何說,你這回是立了大功了。今冬格外冷,別的事不說,至少供應京中燃料一事,算是解決大半了。」
剩下一小半問題在於,哪怕藕煤再便宜,供應再充足,總有買不起的人。封建社會就是這樣的,即使是富庶的都城,經濟極其繁榮,城市的角落裡也會存在乞丐——當然,當下的大燕是上升期,國家救災還是比較得力的。到時候賑災濟困,發放些藕煤下去,保證今年不會比往年凍死更多人是沒問題的。
「這可是幾位相公,滿朝大臣商議,都不能解決的問題,你卻替朕解了...朕實不知如何謝你。」郭敞說到這兒,溫柔地撫了撫素娥的鬢髮。
素娥怔了,突然心亂了一下,一會兒沒說話,後才說道:「官家怎麼說起謝來了?不說此事原本就是利國利民之事,沒有謝的說法。便是能說謝,官家與我怎生說『謝』?」
素娥這番話用此時的三觀來看一點兒問題沒有,生活在這世上每一個人都是身受國恩的,為國為民謀福祉,自不必說謝謝。像素娥和郭敞這樣的關係,算是夫妻吧(雖然素娥不是『妻』,嚴格意義上來說算『妾』,即使皇家不講究這個),妻子幫丈夫,更是天tຊ經地義,談不到一個謝字。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