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頁
一時之間,流言紛紛。
第161章 宮廷歲月161
「官家如今真箇不往玉殿裡去了?」張皇后皺了皺眉。這消息對她來說當然是好消息, 可來的太突然了,總讓人心裡覺得不大踏實。
「聖人,可不是如此麼!如今外頭都說, 『其興也勃焉, 其亡也忽焉』, 玉殿那位起來有數年, 可真論及盛寵,其實就是去歲開始的事兒。俗話說得好,世上哪有常開不敗的花兒?開到了盛時,接下來就要走下坡路了!」說話的是修媛馬淑珍。
她是郭敞頭一個孩子(生的是皇女)的母親, 因著這份『功勞』, 即使她出身尋常、姿色在宮中也是普通, 當初郭敞繼位, 也是被封了婕妤的。後數年, 又積累資歷,縱使基本無寵, 想著給大皇女體面,也升上嬪位, 做了修媛。
以她的情況, 哪怕是嬪位上的人了, 在宮中也如同隱形人一般。就算大家要搞宮斗, 你來我往的,也想不到她身上。
只不過別人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她卻是『風已止而樹不靜』,時時還要在宮裡跳起來——而她這個人卻又講究個穩妥, 誰贏她幫誰。心裡想著站隊其他人尚有風險,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麼, 皇后就不一樣了。
且不說如今宮裡鶯鶯燕燕何等熱鬧,你方唱罷我登場,皇后也是高高在上、統領後宮。就說未來不論哪個皇子繼位,皇后都是太后呢!
所以,雖然沒什麼存在感,但馬淑珍是個鐵桿的皇后派。當初先康皇后在的時候,她在康皇后身邊奉承。如今張皇后在位,她又在張皇后身後做跟班。
「這也太突然了...」張皇后言語了一聲,然後又仿佛自言自語一般,道:「不過這也是了,咱們這位官家向來是有些無情的,前頭姚貴妃、曹淑妃如何呢?還不是說撂開手就撂開手了,難不成高順儀就能有什麼不同?」
「是啊是啊!」馬淑珍連聲贊同,還道:「聖人這回可安心了,高順儀是這樣了,哪怕官家又有下一個,也得等些時日...好歹能喘口氣。」
張皇后搖了搖頭:「哪裡就能喘息了?宮裡多的是不叫人省心的!前頭高順儀盛寵,其他人只怕還安分些。如今官家玉殿也不去了,那些人難道不想著去爭麼?可見又少不了一些爭端——再者,賢妃那裡怕是又要冒頭了。」
「這一兩年,因著官家寵愛高順儀,不只是高順儀本人,還有六皇子也沾光。不過是個幼兒,卻極得官家看重,這是以往絕沒有的...雖說,大家怕六皇子養不大,並未如何動搖二皇子的形勢,可賢妃心裡真能不動如山?」
「眼下官家一下就把高順儀丟開了,最高興的當屬賢妃......」說到馮賢妃,張皇后就煩心。她如今年紀一年大過一年,寵愛也稀薄,其實都有些放棄自己生下太子了。畢竟皇家的男丁生下且不算本事,養得大才是。與其再想那些,還不如早做打算。
而要說早做打算,無非就是看眾皇子裡哪一個上位對她最有利——如果可以選,她最不願意的就是二皇子了。
馮賢妃出身很好,自己也是四妃之一。如果是她的兒子上位,靠著天生的母子親緣,她這個太后別說是和她分庭抗禮了,怕不是得沒地方站腳!
相反,最好的情況當然是死了母妃的皇子繼位——雖然皇帝春秋正盛的時候說這個有些不敬,但誰知道意外什麼時候來呢?考慮到古代的醫療水平,有這樣的考慮倒也不誇張。畢竟說tຊ是『春秋正盛』,郭敞也是三十幾歲的人了。
自古以來的皇帝又能有多長的壽數呢?
除了那些年少夭折的幼帝,以及十幾歲、二十出頭就英年早逝的,多數也就是四五十歲就駕崩了...別看皇帝多有求長生的,可長生沒求到,能活過六十歲的都是鳳毛麟角!
遠的不說,就說最近的一個大一統王朝唐朝,享年超過六十歲的也只有唐高祖李淵、唐玄宗李隆基、唐德宗李适三人而已(武則天屬於『武周』朝,所以沒算進去)。要知道,整個唐朝可是有21個皇帝的!
就算放寬一些,將享年超過五十歲的也算進『高壽』里,也不過再增8人。這樣一算,竟是一半的皇帝活不過50歲。
「其實聖人也可以抱養一位皇子在膝下的。」馬淑珍建議道。
張皇后難道沒想過這個嗎?當然想過!但這件事並沒有說起來容易,如果皇子的母妃人還在,沒有特殊原因,怎麼說抱養?大燕可沒有位份低的妃嬪沒資格養育孩子的說法,宮裡說抱養,要麼是親生母親人沒了或重病,要麼就是這個妃子犯了大錯,皇帝剝奪了她養育孩子的資格。
若張皇后十分得郭敞的心,她以皇后的身份向郭敞請求。請求她膝下無子,給抱養個皇子傍身,那或許還能開特例。但張皇后顯然不是能得到皇帝憐愛偏幫的那種。
至於一些生下就沒了母親,或者生下不久就沒了母親的皇子...數量不多,而且這些皇子往往身體也不好。這種『抱養』,高位妃嬪都是躲著的——這要是抱去不久就夭折了,就算知道皇家的男孩兒容易沒,也難免不被記一筆在身上。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第161章 宮廷歲月161
「官家如今真箇不往玉殿裡去了?」張皇后皺了皺眉。這消息對她來說當然是好消息, 可來的太突然了,總讓人心裡覺得不大踏實。
「聖人,可不是如此麼!如今外頭都說, 『其興也勃焉, 其亡也忽焉』, 玉殿那位起來有數年, 可真論及盛寵,其實就是去歲開始的事兒。俗話說得好,世上哪有常開不敗的花兒?開到了盛時,接下來就要走下坡路了!」說話的是修媛馬淑珍。
她是郭敞頭一個孩子(生的是皇女)的母親, 因著這份『功勞』, 即使她出身尋常、姿色在宮中也是普通, 當初郭敞繼位, 也是被封了婕妤的。後數年, 又積累資歷,縱使基本無寵, 想著給大皇女體面,也升上嬪位, 做了修媛。
以她的情況, 哪怕是嬪位上的人了, 在宮中也如同隱形人一般。就算大家要搞宮斗, 你來我往的,也想不到她身上。
只不過別人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她卻是『風已止而樹不靜』,時時還要在宮裡跳起來——而她這個人卻又講究個穩妥, 誰贏她幫誰。心裡想著站隊其他人尚有風險,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麼, 皇后就不一樣了。
且不說如今宮裡鶯鶯燕燕何等熱鬧,你方唱罷我登場,皇后也是高高在上、統領後宮。就說未來不論哪個皇子繼位,皇后都是太后呢!
所以,雖然沒什麼存在感,但馬淑珍是個鐵桿的皇后派。當初先康皇后在的時候,她在康皇后身邊奉承。如今張皇后在位,她又在張皇后身後做跟班。
「這也太突然了...」張皇后言語了一聲,然後又仿佛自言自語一般,道:「不過這也是了,咱們這位官家向來是有些無情的,前頭姚貴妃、曹淑妃如何呢?還不是說撂開手就撂開手了,難不成高順儀就能有什麼不同?」
「是啊是啊!」馬淑珍連聲贊同,還道:「聖人這回可安心了,高順儀是這樣了,哪怕官家又有下一個,也得等些時日...好歹能喘口氣。」
張皇后搖了搖頭:「哪裡就能喘息了?宮裡多的是不叫人省心的!前頭高順儀盛寵,其他人只怕還安分些。如今官家玉殿也不去了,那些人難道不想著去爭麼?可見又少不了一些爭端——再者,賢妃那裡怕是又要冒頭了。」
「這一兩年,因著官家寵愛高順儀,不只是高順儀本人,還有六皇子也沾光。不過是個幼兒,卻極得官家看重,這是以往絕沒有的...雖說,大家怕六皇子養不大,並未如何動搖二皇子的形勢,可賢妃心裡真能不動如山?」
「眼下官家一下就把高順儀丟開了,最高興的當屬賢妃......」說到馮賢妃,張皇后就煩心。她如今年紀一年大過一年,寵愛也稀薄,其實都有些放棄自己生下太子了。畢竟皇家的男丁生下且不算本事,養得大才是。與其再想那些,還不如早做打算。
而要說早做打算,無非就是看眾皇子裡哪一個上位對她最有利——如果可以選,她最不願意的就是二皇子了。
馮賢妃出身很好,自己也是四妃之一。如果是她的兒子上位,靠著天生的母子親緣,她這個太后別說是和她分庭抗禮了,怕不是得沒地方站腳!
相反,最好的情況當然是死了母妃的皇子繼位——雖然皇帝春秋正盛的時候說這個有些不敬,但誰知道意外什麼時候來呢?考慮到古代的醫療水平,有這樣的考慮倒也不誇張。畢竟說tຊ是『春秋正盛』,郭敞也是三十幾歲的人了。
自古以來的皇帝又能有多長的壽數呢?
除了那些年少夭折的幼帝,以及十幾歲、二十出頭就英年早逝的,多數也就是四五十歲就駕崩了...別看皇帝多有求長生的,可長生沒求到,能活過六十歲的都是鳳毛麟角!
遠的不說,就說最近的一個大一統王朝唐朝,享年超過六十歲的也只有唐高祖李淵、唐玄宗李隆基、唐德宗李适三人而已(武則天屬於『武周』朝,所以沒算進去)。要知道,整個唐朝可是有21個皇帝的!
就算放寬一些,將享年超過五十歲的也算進『高壽』里,也不過再增8人。這樣一算,竟是一半的皇帝活不過50歲。
「其實聖人也可以抱養一位皇子在膝下的。」馬淑珍建議道。
張皇后難道沒想過這個嗎?當然想過!但這件事並沒有說起來容易,如果皇子的母妃人還在,沒有特殊原因,怎麼說抱養?大燕可沒有位份低的妃嬪沒資格養育孩子的說法,宮裡說抱養,要麼是親生母親人沒了或重病,要麼就是這個妃子犯了大錯,皇帝剝奪了她養育孩子的資格。
若張皇后十分得郭敞的心,她以皇后的身份向郭敞請求。請求她膝下無子,給抱養個皇子傍身,那或許還能開特例。但張皇后顯然不是能得到皇帝憐愛偏幫的那種。
至於一些生下就沒了母親,或者生下不久就沒了母親的皇子...數量不多,而且這些皇子往往身體也不好。這種『抱養』,高位妃嬪都是躲著的——這要是抱去不久就夭折了,就算知道皇家的男孩兒容易沒,也難免不被記一筆在身上。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