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宜遣精兵藏於壟中候之,待其夜至,不別路徑,伏兵四下殺出,彼必驚亂,一戰可擒蘇峻。

  京都無恐,百姓亦獲免難。

  此乃以逸待勞,寡可勝眾之策,亟宜行之,勿使挫過。

  ”庾亮不能從,只遣哨船往探的實,再行計議。

  陶回頓足而出。

  蘇峻行至小丹陽,夜昏黑,果皆迷路,各自覓徑潛行,至天明,方始得集。

  辰分兵齊,整隊直進,至青溪柵,方始屯紮,傳食整甲。

  細作探得其因,急奔入城,報知庾亮,言如此如此。

  亮乃大悔曰:“吾不聽陶回之良言,是顛倒悖失,當敗故也。

  ”只得點兵守住宜陽門。

  朝士聞之,多移家眷奔於東吳等處避難,惟右將軍劉超獨遷妻孥入宮,以安帝心。

  成帝見事危急,詔令卞壼將兵出敵。

  壼得命,點集諸軍,出西陵阻陣以待。

  峻將路永、匡孝、徐會、張謹等將兵先至,兩邊接戰於西陵門外。

  卞壼奮力向前,二子卞聆,卞氏外子卞旴、卞昭,皆捨命從之,殺死賊將徐會。

  匡孝等引進,卞氏父子二人逼進,值蘇峻、祖沛與先鋒韓晃自至,軍士垂敗走。

  蘇峻即遙聲高叫曰:“今汝眾兵遠遠至此,已盡棄舟船,若一退後,無船可恃,無路可逃,悉皆死矣。

  只有向前,可求生路!”於是眾復奮敵抵住。

  韓晃、弘徽二馬當先,齊趕來救應。

  卞壼知晃英勇,與諸子少退,扎於西陵門外。

  廬江內史陶瞻引兵來救,見峻等移兵,乃占據青溪柵以斷賊之後路。

  賊將管商與部下議曰:“今被官軍占據此處,已有退步。

  不若焚之,使兩家不得。

  ”眾然其言,引兵復取其地。

  陶瞻向前追殺,商使人縱火燒之。

  瞻欲救火,無心戀戰,竟被亂軍所殺。

  管商馳至西陵門外,道知此事,峻乃下令進逼西陵。

  卞壼拒敵,手殺賊副將盧光、沈貫等四員。

  韓晃怒引眾進。

  卞壼抵之不住,身被亂軍中六七槍,墜於馬下。

  卞聆兄弟一齊來救之時,卞壼已死。

  聆痛恨向前,一槍刺死賊將張謹,又被賊眾四面圍住,兄弟悉為殺死於陣,官兵四散。

  韓晃揮兵叩城下寨。

  壼母裴老夫人聞報,使親腹家童往認五人屍首,抬匿以待殮葬,乃對兒媳等哭曰:“父為忠臣,兒為孝子,復何恨乎?”當有處士翟陽聞之,嘆曰:“父死於君,子死於父,忠孝之道,粹於一門,可謂世之全人矣!”有詩一首挽之曰:  蘇峻狂謀征建康,攄忠獨步卞枦剛。

  挺身報國心如石,赴難捐軀義似山。

  親死為君千載頌,子亡為父萬年香。

  一門盡節人難及,皓氣堂堂壯廟廊。

  第一四三回 溫嶠會兵討蘇峻

  卻說卞壼父子戰死,韓晃引賊兵圍住西陵門。

  京中軍驚亂,百姓大恐。

  黃門侍郎周導與丹陽尹羊曼將兵阻門而戰,不防賊將匡孝一箭射死羊曼,周導勢孤,亦被弘徽所殺。

  庾亮無奈,引兵親出。

  未及外城,匡孝、韓晃等涌至,官兵皆棄仗而走。

  庾亮知不能振,禍必及身,乃謂侍中鍾雅曰:“吾今暫往石頭城,去就溫太真相議,少避賊鋒,大事深以相委,惟為用心調和之。

  ”雅曰:“今棟宇摧崩,誰之咎也?”亮曰:“今日之事,不庸復言,公當期克復之效可也。

  ”雅曰:“足下不愧荀林父矣。

  ”言訖別去。

  鍾雅即入內宮,扶帝出御正殿,與右衛將軍劉超謹侍於側。

  黃門李義思欲逃去,密謂鍾雅曰:“見可而進,知難而退,古之道也。

  今蘇峻為亂,既入王京,公亦難撐。

  何不隨時相宜與同去權避其禍,焉得在此坐待其斃乎?”雅正色對曰:“國家不能匡,君危不能扶,逃身遁跡以苟免,吾懼董狐執筆之正矣。

  ”不從其言,義乃單身逃出。

  須臾,峻兵入台城。

  司徒王導謂侍中褚?曰:“至尊既御正殿,吾等當端肅翼衛,扼抑賊心,示之以正,看其何如。

  ”光祿大夫陸華曰:“老相國之言是矣。

  ”即與尚書張闓、侍中荀崧等共登御座之側,執圭拱立。

  劉超、鍾雅、褚?擺於座下,又命太常卿孔愉等朝服立於太廟之門,孔坦、陶回一班列於御階之上。

  各皆恭敬雍容,舒顏怡色,不驚不詫。

  蘇峻戎服將兵入朝,叱鍾雅、劉超、褚靈三人,令下階墀。

  ?呵之曰:“蘇冠軍既來朝覲至尊,軍人豈得混擾,擅登殿庭也?”於是諸兵不敢上殿。

  弘徽唆使竊發御庫,有布二十萬匹,金五百斤,銀五千斤,錢億萬,錦千匹,緞數萬端,皆被掠出,無人敢阻。

  韓晃至太廟門,欲放火焚之,見孔愉冠冕不動,乃引退,入內與蘇峻至太極殿升階。

  司徒王導曰:“聖上在此,何得率甲士妄行無禮耶?”峻一時慌速,望帝下拜,軍士等皆跪於階下,齊呼萬歲。

  帝曰:“卿家不奉宣調,輒自帶兵入京,將欲何為?”峻乃奏曰:“中書令庾亮為政失調,賞罰不明,苦虐百姓,聽信細人之言語,欲害小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