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頁
李娥同他,這便正好一個在後宮之東,一個住在後宮之西,時人稱他們二人分別是西太后和東太后,兩宮太后一起垂簾聽政。
國中每有大事要做決定,往往都是西太后李娥搶著拿主意。她想攬權的意思十分明顯,也很急切。
偶爾她會聽從楊問的建議,問一問李鳳的意思。
底下人都明白,李娥問李鳳的意思,是看在房季白的面子上。若非房季白帶人闖宮,兩個女人都沒有今日。
東太后李鳳卻很謙卑,並未仗著身後有房季白撐腰恃寵而驕,每每都回李娥一句:「但憑姐姐做主就是了,我對朝政不感興趣。」
回得多了,西太后就真以為李鳳真對朝政沒意思,心想自己抓著他天大的把柄,估計就是想占一個太后的位置好安安穩穩過完一生,就逐漸放開了,朝堂上她一言九鼎,霎時意氣風發。
一時,雖東西太后同時垂簾聽政,但相處和諧,而國泰、民安。
小皇帝即位大典過後,朝廷就開始了對王黨的清洗,王振和五軍都督這兩家自是被誅九族,韓廣幾乎一步登天,升任了五軍都督,統領五軍營,成為皇帝親軍。朝廷官員也進行了大換牌,王黨被清洗後,出了很多空缺,空缺自然要人來填補。這件事情李娥當然交給楊問來主導。楊問有自知之明,明白南苑黨勢大,是另一個王黨,所以他暫時沒敢做得太過,給蔣文昭李思淼幾個都升了官,其餘的位置,則能插、盡插自己信任的人。
阿璩登基當晚,夏漪漣脅迫臣尋留宿鍾粹宮。
事後,他抱著人長聲喟嘆:「我終於得到你了。」
此時的臣尋已經年屆二十八歲,二十八的女人,還能有什麼想頭?唯只想著同夏漪漣能多待一時便一時。
失去童真那一刻,夏漪漣可能不知道,臣尋只覺得身心都得到了解脫,。
她還時時為他著想,「先生到處安插他的人,以後朝廷大半都聽李娥的,你不怕她再欺負你?」
夏漪漣捏著她的鼻尖揪了揪,笑:「你可真笨。我們手裡有兵,怕他?大不了我再發動一次宮變,看下次楊問有沒有你勇敢,帶著一群文人來闖宮救駕。」
臣尋聽罷,醍醐灌頂。
難怪他力主要升韓廣做五軍營都督!
五軍營包圍著宮城,禁內的侍衛又交給了左進統轄,宮內宮外其實都掌控在夏漪漣手裡。
阿璩做了皇帝,李娥沒有提出異議,臣尋就繼續做小皇帝的老師,每日出入後宮教授新帝學業,同夏漪漣見面已十分容易。
或許,李娥也想要如此結局,好讓那二人沉迷情情愛愛,不要去插手她那邊攬權。
皇宮內院成了夏漪漣遼王府後花園一般的所在後,心血來潮,隨時叫紅線去招臣尋來寢宮私會。
臣尋煩惱於他的頻繁,想了個轍,乾脆主動向東西太后請安,先去李娥那裡,然後轉去夏漪漣宮中,免得老是他招她,惹得宮人私底下說三道四。此舉,深得夏漪漣歡心,借稱頌帝師勤勉教學為由,賞賜了臣尋不少國庫里的好東西。
忽有一日,紅線氣鼓鼓地跑進來。
夏漪漣問她怎麼了,臉都氣歪了。
紅線回道,說聽見李娥同宮人在御花園裡閒話,她在宮人面前嘲笑房大人和郡主了,「她說得真難聽,我都不好意思複述給您聽,省得髒了您耳朵。郡主,您說她一個熟讀詩書的女人,嘴巴怎麼能那麼惡毒呢??」
夏漪漣聽罷,臉色陰沉了半日。
隔天召見原大太監王順。
宮變之後,王順的大太監一職丟了,被西太后李娥打發去了直殿監,專門負責打掃延福宮。
王順很會順杆子往上爬,一見夏漪漣的面,立刻五體投地地哭得快斷氣,「太后哇,老奴還以為您已經忘了雜家了呢。」千恩萬謝,感激涕零夏漪漣還記得他。
宮變發生之前,王順就嗅到了一絲不同尋常的危險氣息。那天晚上,他偷偷潛進鍾粹宮將阿璩提前擄走了,藏進內務府。他想學房季白,預備用阿璩去給王振送上一份大禮。但是王振的計劃出了紕漏,後來又被就地正法。王振見王黨大勢已去,又趕緊背著阿璩現身,想偷偷又送回鍾粹宮去,不巧就撞上了躲在慈寧宮保平安、也才跑出來查看情況的夏漪漣——這便是夏漪漣會帶著阿璩出現在太和殿上的原因。
「呵呵,怎麼忘得了你呢?」
王順一喜,心說那天晚上自己靈機一動,說自己給鍾粹宮送夜宵,趕巧保護阿璩皇子逃走,實在聰明機智。正要抬頭給東太后說幾句吉祥話,忽聽得夏漪漣話鋒一轉,「爾竟敢綁架儲君,十個腦袋都不夠砍的!」
王順嚇得一顫,狡辯:「太后,您,您這話是什麼意思?」
「什麼意思?你以為哀家不知道麼?阿璩就是你擄走的。你早知道王振的計劃,擄走阿璩不過是想第一時間向王振邀功請賞。」
一句話道破王順的秘密,王太監差點嚇得溺了。
「太后、太后,老奴當時,當時就鬼迷心竅了,對對,鬼迷心竅!您看,其實,那天晚上那麼亂,老奴提前將儲君帶出鍾粹宮,還好好地藏起來,陰差陽錯,也算是保護了他呀。」
夏漪漣揮手,「我這裡有件差事,你若辦妥了,我便放你出宮,保你長命百歲。」
幾日後的一個清晨,王順連滾帶爬地跑進慈寧宮報告,說自己去延福宮打掃的時候,不知為何,睡在寢殿裡的西太后怎麼喊也喊不醒她。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國中每有大事要做決定,往往都是西太后李娥搶著拿主意。她想攬權的意思十分明顯,也很急切。
偶爾她會聽從楊問的建議,問一問李鳳的意思。
底下人都明白,李娥問李鳳的意思,是看在房季白的面子上。若非房季白帶人闖宮,兩個女人都沒有今日。
東太后李鳳卻很謙卑,並未仗著身後有房季白撐腰恃寵而驕,每每都回李娥一句:「但憑姐姐做主就是了,我對朝政不感興趣。」
回得多了,西太后就真以為李鳳真對朝政沒意思,心想自己抓著他天大的把柄,估計就是想占一個太后的位置好安安穩穩過完一生,就逐漸放開了,朝堂上她一言九鼎,霎時意氣風發。
一時,雖東西太后同時垂簾聽政,但相處和諧,而國泰、民安。
小皇帝即位大典過後,朝廷就開始了對王黨的清洗,王振和五軍都督這兩家自是被誅九族,韓廣幾乎一步登天,升任了五軍都督,統領五軍營,成為皇帝親軍。朝廷官員也進行了大換牌,王黨被清洗後,出了很多空缺,空缺自然要人來填補。這件事情李娥當然交給楊問來主導。楊問有自知之明,明白南苑黨勢大,是另一個王黨,所以他暫時沒敢做得太過,給蔣文昭李思淼幾個都升了官,其餘的位置,則能插、盡插自己信任的人。
阿璩登基當晚,夏漪漣脅迫臣尋留宿鍾粹宮。
事後,他抱著人長聲喟嘆:「我終於得到你了。」
此時的臣尋已經年屆二十八歲,二十八的女人,還能有什麼想頭?唯只想著同夏漪漣能多待一時便一時。
失去童真那一刻,夏漪漣可能不知道,臣尋只覺得身心都得到了解脫,。
她還時時為他著想,「先生到處安插他的人,以後朝廷大半都聽李娥的,你不怕她再欺負你?」
夏漪漣捏著她的鼻尖揪了揪,笑:「你可真笨。我們手裡有兵,怕他?大不了我再發動一次宮變,看下次楊問有沒有你勇敢,帶著一群文人來闖宮救駕。」
臣尋聽罷,醍醐灌頂。
難怪他力主要升韓廣做五軍營都督!
五軍營包圍著宮城,禁內的侍衛又交給了左進統轄,宮內宮外其實都掌控在夏漪漣手裡。
阿璩做了皇帝,李娥沒有提出異議,臣尋就繼續做小皇帝的老師,每日出入後宮教授新帝學業,同夏漪漣見面已十分容易。
或許,李娥也想要如此結局,好讓那二人沉迷情情愛愛,不要去插手她那邊攬權。
皇宮內院成了夏漪漣遼王府後花園一般的所在後,心血來潮,隨時叫紅線去招臣尋來寢宮私會。
臣尋煩惱於他的頻繁,想了個轍,乾脆主動向東西太后請安,先去李娥那裡,然後轉去夏漪漣宮中,免得老是他招她,惹得宮人私底下說三道四。此舉,深得夏漪漣歡心,借稱頌帝師勤勉教學為由,賞賜了臣尋不少國庫里的好東西。
忽有一日,紅線氣鼓鼓地跑進來。
夏漪漣問她怎麼了,臉都氣歪了。
紅線回道,說聽見李娥同宮人在御花園裡閒話,她在宮人面前嘲笑房大人和郡主了,「她說得真難聽,我都不好意思複述給您聽,省得髒了您耳朵。郡主,您說她一個熟讀詩書的女人,嘴巴怎麼能那麼惡毒呢??」
夏漪漣聽罷,臉色陰沉了半日。
隔天召見原大太監王順。
宮變之後,王順的大太監一職丟了,被西太后李娥打發去了直殿監,專門負責打掃延福宮。
王順很會順杆子往上爬,一見夏漪漣的面,立刻五體投地地哭得快斷氣,「太后哇,老奴還以為您已經忘了雜家了呢。」千恩萬謝,感激涕零夏漪漣還記得他。
宮變發生之前,王順就嗅到了一絲不同尋常的危險氣息。那天晚上,他偷偷潛進鍾粹宮將阿璩提前擄走了,藏進內務府。他想學房季白,預備用阿璩去給王振送上一份大禮。但是王振的計劃出了紕漏,後來又被就地正法。王振見王黨大勢已去,又趕緊背著阿璩現身,想偷偷又送回鍾粹宮去,不巧就撞上了躲在慈寧宮保平安、也才跑出來查看情況的夏漪漣——這便是夏漪漣會帶著阿璩出現在太和殿上的原因。
「呵呵,怎麼忘得了你呢?」
王順一喜,心說那天晚上自己靈機一動,說自己給鍾粹宮送夜宵,趕巧保護阿璩皇子逃走,實在聰明機智。正要抬頭給東太后說幾句吉祥話,忽聽得夏漪漣話鋒一轉,「爾竟敢綁架儲君,十個腦袋都不夠砍的!」
王順嚇得一顫,狡辯:「太后,您,您這話是什麼意思?」
「什麼意思?你以為哀家不知道麼?阿璩就是你擄走的。你早知道王振的計劃,擄走阿璩不過是想第一時間向王振邀功請賞。」
一句話道破王順的秘密,王太監差點嚇得溺了。
「太后、太后,老奴當時,當時就鬼迷心竅了,對對,鬼迷心竅!您看,其實,那天晚上那麼亂,老奴提前將儲君帶出鍾粹宮,還好好地藏起來,陰差陽錯,也算是保護了他呀。」
夏漪漣揮手,「我這裡有件差事,你若辦妥了,我便放你出宮,保你長命百歲。」
幾日後的一個清晨,王順連滾帶爬地跑進慈寧宮報告,說自己去延福宮打掃的時候,不知為何,睡在寢殿裡的西太后怎麼喊也喊不醒她。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