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如今他懷裡還帶著聚義令。

  雖說長歌弟子安全無虞,但曹彰總覺得,長姐不是隨意將聚義令給他的。

  而且聚義令能瞬間召集五十人左右,顯然不是為了召集身邊這些人而準備的,可見這江都城內除了這兩個長歌弟子外,應該還有其他的秦嶺弟子……

  他落了地後,便拉著龐統進了房間。

  他也不賣關子,直接蹙眉問道:「長姐到底想要做什麼?」

  「孫伯符去了,明日你與我一起去弔唁,孫仲謀雖為秦嶺弟子,心中所思與師父卻並非一路,這江東要亂了。」龐統也不知曉阿婉的目的是什麼,但接下來揚州的權利交接必定沒那麼順利,荊州那邊動向需要緊密監視。

  劉玄德的脾氣,經過這段時日相處,龐統已經有了一些了解。

  那是個很有度量的人。

  若非遇到了阿婉,劉玄德反而更符合龐統心目中對主公的想像,最重要的是他姓劉,乃是中山靖王的後裔,體內留著漢朝皇族的血,某些時候,龐統對劉玄德也是敬佩的。

  奈何良臣得遇明主。

  如今作為對手,他當給於對手最大的尊重。

  「待弔唁完了,咱們便回吧。」

  曹彰依舊一頭霧水,但看龐統那一副不欲多言,成竹在胸的模樣,他也就不多言地轉身出了門。

  一直到人走遠了,龐統才嘆息一聲,從荷包里掏出紙筆開始寫祭文,他也是沒想到,孫策這麼多年來對師父居然還留有一絲情愫,雖說,那絲情愫不似年少時那般純粹,但不得不說……他首次遇到這樣的兒女情長,還挺新穎的。

  龐統受龐德公教育多年,又將秦嶺門下的書翻了個遍,寫一份祭文不在話下。

  洋洋灑灑一長篇,上面不僅寫了孫策這麼多年的功績,還在結尾的時候,順道誇了一番已故多年的孫堅……隨著孫策亡故,孫堅的墳墓所在之地也即將成為秘密。

  當年孫策背著孫堅一步一步地走出荊州,連周瑜都不知曉墳墓所在。

  看來日後對孫堅的祭奠只能靠他們秦嶺弟子了。

  這一夜,龐統翻來覆去的睡不著,腦筋不停地轉動著,一會兒想的是當年他與師父一同幫著孫策送玉璽跟劉表要孫堅屍體的時候,一會兒又想到他在劉備身邊的時候。

  最終……

  他的心思落到了『玉璽』上面。

  當年蘿蔔刻玉璽是他親眼所見,一共刻了三方。

  一方送到了劉表手中,一方被師父收著,剩下的一方隨著孫堅的棺木下葬。

  如今孫策已死,孫堅棺木中的那一份已然安全無虞,剩下的一份在劉表手中,當初檄文討伐之時,劉表就曾幾次三番的否認玉璽在手中……當初雖無多少人相信,但事實上,劉表手中確實沒有玉璽。

  劉表亡故,劉琮繼位。

  龐統猛地一個翻身坐起,飛速跑到桌案面前,洋洋灑灑寫了一封書信,喚來『咕咕』,叫它立刻給師父送去。

  無論劉表有沒有留下玉璽,如今……

  玉璽都必須在荊州。

  第375章 襄陽,我龐統又回來了!

  阿婉是在午膳時分接到了咕咕來信。

  從揚州到南陽, 咕咕哪怕速度再快,也花了將近半天的功夫,不過由於咕咕的特殊性,倒是比其他信鴿更加隱蔽, 哪怕背著一個小紅鼓, 也沒人發現龐統扔出了一個信鴿。

  孫策終究還是死了……

  阿婉難得神情有些恍惚。

  當初贈予孫策的那件粗布衣裳她未曾收回, 這些年孫策雖然征戰沙場, 可受傷的機會卻不多,若他一直將粗布衣裳貼身穿的話,小小刺殺該不會傷及根本才是。

  只怕是江東勢大,便看不上這件粗布製成的衣裳了……也確實, 粗布衣裳又怎能同綾羅綢緞相比呢?

  曾經孫策避開死劫, 阿婉還曾感嘆過命運, 如今應了這死劫, 怕也是難逃命運吧。

  阿婉扣著信紙,終究唏噓萬分。

  無論是當年的禮遇孫策, 還是後來派弟子襄助孫策在江東立足,後期更是收了孫權做弟子,促成孫曹聯姻,她的出發點都是希望江東能和曹營處在一個不友好,但至少不敵對的狀態。

  然而世事無常。

  江東和曹營還沒鬧崩, 她這個促成人卻早早地跟曹操決裂,甚至到了被逼走借道徐州, 拿下冀州的地步。

  如今阿父曹操身患有疾, 膝下十幾個兒子, 能堪大用的卻沒幾個, 由嫡夫人撫養長大, 本該早亡卻偏偏活下來的曹昂不念舊恩,與養母有了嫌隙,阿婉這個嫡長女有勢力有能力,亦是不甘居於人下,回了洛陽後與曹操的父女情也有了回溫。

  偏偏在這時候,孫策又死了。

  阿婉:「……」

  難不成當真世事兩難全?

  孫權雖是弟子,但到底不如孫策那般好說話。

  關於交州的消息,這些年阿婉可一點兒都沒錯過,若不是她掌握著這些弟子內力,恐怕也不會這麼放心的就放孫權到處亂跑。

  而且還有玉璽……

  阿婉拿到信後,打開背包翻了好幾頁,才看見早些年被自己扔到倉庫深處睡覺的玉璽。

  一時間竟有些恍然。

  當年劉協將玉璽給了阿婉,以換取阿婉對他的保護,這也是為何早些年唐藥兒留守宮中,後來又換成了諸葛亮的原因,如今一代弟子們紛紛成為了脈主,守護在劉協身邊的,也已經成了後來入門的那些新弟子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