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失猛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花溶本身也並不願意回臨安做「人質」。她心裡也浮起隱隱的憂慮,雖然本朝太祖立下不殺大臣的誓約,高官們才得以保全性命,但百年下來,不知多少名士賢臣被貶謫流放到海南等窮鄉僻壤,潦倒終生。可是,她還是有點猶豫:「可是,鵬舉,我們身份特殊,皇上若覺得沒有人質,又豈肯讓你放手一搏?」

  岳鵬舉慢慢坐起來,摟著妻子肩頭,沉聲說:「十七姐,收復兩河和燕雲,的確是我的理想。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種理想,並不是以無辜犧牲你和兒子為代價的。」

  花溶心裡也是一震,忽然扭過頭。

  「十七姐?」

  岳鵬舉見她好一會兒不言,伸手,摸到她滿面的淚水。她自從懷孕生子後,精神狀態徹底改觀,從未再因任何事情哭泣,此次,聽得丈夫此番言語,竟是無論如何忍不住。凡雄豪英傑,總是認為天下事大,女子事小,她向來視丈夫為大英雄,心裡總是隱隱懷著幾分崇拜和儒慕之情,雖從不懷疑丈夫對自己的愛,但此時才明白,天下大事,家國理想,自己竟然在丈夫心裡,有著同等重要的地位!

  這方不負自己受盡千辛萬苦選擇的真正良人!嫁夫如此,又夫復何求?

  她雖不言,岳鵬舉竟似是完全知曉她的心思,頂在她額頭上,親昵地說:「十七姐,你這些年隨我一直辛苦,所以,就要你再辛苦多多,無論風雨,無論死生,你總是陪著我就是了。」

  這一句,勝過天下間任何的甜言蜜語,花溶伏在丈夫肩頭,微笑出聲,徹底斷了回京做人質的念頭,堅定地點頭:「嗯,我就陪著你!」

  岳鵬舉笑著柔聲安慰她:「十七姐,魯大哥曾多次勸諭我夫妻歸隱,可是,我多次上奏辭官,卻不得允准。這次再做觀望,說不得只有採取它途了。」

  花溶立即點頭:「既是『重兵持守,輕兵擇利』,此言含糊不清,你便立即按照李若虛他們的建議行事。」

  岳鵬舉也不耽誤,按照和幕僚們的商議,立刻定下出征的日子。由於距離岳鵬舉軍區最近的張俊,已經在金兀朮大舉進攻前賣陣遠遁,所以,岳家軍此次完全是孤軍深入,毫無援助。當時,岳鵬舉統率10萬兵力,分為九軍,下面有64將。要如何利用好這十萬大軍,和金軍決戰,戰前的動員工作就十分重要。

  這一日秋雨淅瀝,軍中暫時無事,岳鵬舉再次召集文士們商議動員工作,花溶忽提議寫一首適合振奮軍心,在士兵里傳唱的曲子。岳鵬舉舉賢不避親,就說:「十七姐文武雙全,你填詞吧……」

  花溶想起丈夫當年在黃鶴樓寫下的那首詞,笑道:「鵬舉,你寫得比我好,還是你寫。」

  岳鵬舉也不推辭,花溶立刻替他研墨鋪紙。他屏息思慮,這些年南征北戰的種種酸甜苦辣湧上心底,不禁豪氣勃發,提筆就寫了一曲《滿江紅》:

  怒髮衝冠憑欄處

  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

  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

  八千里路雲和月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

  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

  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

  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河山

  朝天闕

  他筆走龍蛇,氣勢如虹,等到最後一筆寫完,將筆擲在一邊,一眾文士圍上來,好一會兒無人說話。岳鵬舉平素沉鷙,這還是他們第一次見識主帥居然還有這等驚艷才學。

  非大胸襟,大氣魄,又焉得有這樣的筆端?

  眾人大喜,當即由文士李若虛譜曲,第二日,便在軍營里廣為教習這首曲子,只得兩日,岳家軍的陣營里,便四處是朗朗的歌聲。

  和金軍決戰的日期已到。按照部署,岳家軍主要分為三路,張弦率軍駐守西邊,而王貴率軍駐守東邊,岳鵬舉居中,率軍親自做前鋒。出兵前的閱兵儀式由王貴負責。岳鵬舉親去參加第五六軍的閱兵儀式。

  校場上升著巨大的「岳」字旗,士兵們緋紅軍衣,盔甲齊整,鄂州百姓聞風前來參觀,圍得人山人海。岳鵬舉本人頭戴大鐵篼,身穿重甲,腰上懸一把利劍,騎著黃驃馬縱入軍營。當然,場中最引人注目的還是花溶。她也一身輕便利甲,英姿颯爽,馳馬和岳鵬舉並立,從靖康大難以來,她先後射傷宗望、金兀朮,在岳鵬舉軍中打出唯一的「花」字大旗,海上護駕,苗劉兵變護駕,早已聲名遠播,多年來,幾乎已經成了軍中的精神鼓舞。

  他夫妻二人正是最好的年華,主帥威嚴雄壯,妻子英武秀美,真正是巾幗不讓鬚眉,圍觀的百姓一徑大聲叫好。

  她此時前來,正是為了教眾將士們唱《滿江紅》,她一領頭,三軍開口,震天動地的歌聲就傳唱開去。圍觀的百姓聽得這曲子朗朗上口,也很快學會,並就此廣為流傳。

  歌聲一停,岳鵬舉縱馬來到最前面的親軍面前,高聲喊道:「眾將士滿懷義憤,躬行天討,弔民伐罪,唾手燕雲,皆在此舉!」

  由於金軍摧毀趙氏宗廟陵寢的消息已經傳開,古人對先人祖墳看得極重,「君父受辱」便是國家受辱,國家受辱,便是自己受辱,加之前面幕僚們部署的動員工作已經很充分,眾將士滿懷義憤,眾志成城,開赴前線。

  而金國方面,金兀朮也在開封的龍德宮舉行出兵前的最後一次軍事會議。他面南居中坐第一把交椅,賽里、韓常、突合速、降將儷瓊以及金國其他重要將領不野、翟平等分居左右。

  儷瓊的投奔,對於金軍的士氣起著莫大的提升作用,金兀朮先對儷瓊一番封賞,然後他故意問儷瓊:「你也認得岳鵬舉,可知他如何?」

  儷瓊自然不敢說畏懼岳鵬舉,便說:「岳鵬舉雖然在宋軍中最是敢戰,但下官觀他多次用兵,不如四太子韜略。加之宋國內秦檜當道,倡議和戰,眾將不相救援,現在只剩岳鵬舉一軍孤軍深入,四太子不妨迎頭痛擊!」

  金兀朮很滿意他這番話,興奮地說:「夏日炎熱,我軍不耐酷暑所以屢次敗北。現在正是秋高馬肥之際,金軍自然要大展手腳。我大金兵馬適合平原馳騁,可保必勝……」

  眾將均知這是出征前,大元帥的吉利鼓舞之詞,但瞎了一隻眼的韓常和挨打的突合速,依舊垂頭喪氣,不發一言。金兀朮自然心裡有底,早已下令把開封城裡的隨軍家眷全部轉移,已經做好打敗了就逃跑的準備。

  岳鵬舉率軍再次抵達郾城。沿途,不時接到探子對金軍動向的回報,他穩居陣中,只叫全軍人馬戒備休整。這支人馬實足9000人,六千騎兵,三千步兵。因為操心三方面的部署配合,他雖然並不親上戰陣,卻日益操勞。他的臥室連日敞開,只要是軍情,不分晝夜,立即通報。

  花溶也衣不解帶地陪著丈夫,見他日漸消瘦,便在飲食上更加精心地照顧他。這日晚上,二人一起看地圖,岳鵬舉忽問:「十七姐,你若是四太子,你選擇哪路進攻?」

  花溶思慮一會立即說:「東西兵多,郾城兵少,並且由你親自坐鎮,我是四太子,必然殺奔郾城。」

  金兀朮上次敗走郾城,是還沒靠近,就遭遇幾場暴風雨,沖斷橋樑,人困馬乏,可謂是敗給了天時。現在已經是秋末初冬,只下了兩三次雨,便****晴朗,沿河水逐漸枯竭,放眼,便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正是金軍最適合的氣候,最適合的大兵團拐子馬兩翼衝鋒。

  花溶心裡隱隱擔憂,果然,第二日接到戰報,正是四太子親自領軍往郾城而來。

  岳鵬舉從容布陣,騎兵在前,步兵在後。軍中主將幕僚,楊再興、朱芾等都覺意外,因為按照以往的規律,都是步兵在前,騎兵作為奇兵,機動作戰。楊再興提出疑問,岳鵬舉就說:「金軍善於用拐子馬衝擊,我們現在騎兵多於步兵,不妨正面來一場騎兵大會戰。」

  眾將皆服,岳鵬舉立刻部署戰陣,就在城外的開闊地,中間樹立「岳」字大旗,分為四陣,互相配合,中間陣營又以每百人為一列,一字擺開。

  這是一個晴朗的日子,陽光當頭,頗有初冬的暖意,剛過晌午,前面煙塵四起,正是大金兵馬殺來。

  金兀朮此次共率了十二萬兵馬,他對平原騎兵作戰很有自信,親自率了15000人做前鋒,韓常和兩名千夫長隨行,而賽里和突合速援後。

  那名萬夫長率人衝殺,岳家軍立刻射箭,猛將楊再興和韓元提槍殺入陣營,楊再興大喊:「四太子,自家必當生擒你」,他一人所向披靡,竟殺了六七十人。金軍連續衝鋒三個回合無果,就連萬夫長也被射死,引發了第一次潰退。宋軍鳴金收兵,楊再興殺得興起,見前面四太子的大旗,舉槍衝殺過去,再追余寇。韓元跟在他身邊,二人砍殺一陣,韓元卻被飛來的流矢擊中,當即身亡。

  幾十名宋軍搶上前扶起他二人,楊再興已經鮮血淋漓,渾身上下受了二十幾處傷,又見韓元死亡,流淚悲痛:「自家當替你報仇。」

  岳鵬舉親自將他扶起,喪失猛將韓元,他心裡異常沉痛,只叮囑楊再興休息養傷,再做部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