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決定回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原來,自岳家軍和偽齊軍交戰後,兩河百姓紛紛逃亡,到襄陽一帶投奔宋國。岳鵬舉下令一律接收,百姓們便在襄陽以內之宋境安頓,大量開墾當地的荒地廢地,也有不少壯年者編入岳家軍。

  岳鵬舉正在吃晚飯,得到勝利的消息,很是興奮,拍手說:「四太子此回失利,必然撮煞金軍銳氣。十七姐,那12船箭真是來得好極了。」

  花溶放下飯碗,也很是高興:「現在金兀朮大權獨攬,估計他不會輕易罷休。」

  「四太子有一個極大的優勢,能自由調度兵力,如果運用得當,威力無窮,這是我根本及不上的。十七姐,我有一個想法,不等四太子喘息,乘勝追擊……」

  花溶自然明白丈夫這話的意思,從郾城大捷開始,接連取勝,軍隊的士氣在於鼓舞而非打擊,若能一鼓作氣,必能排山倒海。更重要的是,這段時間,趙德基不曾太多干涉,若是等他的主和意識占了上風,只怕前面的辛苦就白費了。

  金兀朮在三日後見到了敗逃的突合速,他左腿受傷,一瘸一拐,這時已經是深秋,天氣轉冷,突合速站在秋風裡,神情十分狼狽。在他旁邊,則是瞎了一隻眼的韓常。

  突合速神情狼狽,垂頭喪氣說:「四太子,岳南蠻委實難戰。」

  金兀朮見他敗了不算,精神也一蹶不振,大怒,親自取了柳條抽打他:「你作戰不利,還動搖軍心,該當何罪?」

  突合速挨了九十柳條,雖不足傷筋動骨,但疼痛難忍,更是一瘸一拐,從此,對金兀朮心生怨恨。

  金兀朮立即下令大軍分為五軍,真正和岳家軍展開大決戰。

  在決戰之前,金軍又做了一件大事。開封是趙氏祖宗的陵寢之地,金軍洗劫陵寢,將這些老祖宗的墓穴毀壞,陪葬之物盜盡,更將那些發霉的骨質抽出來鞭打,灑落一地。消息傳到宋國,趙德基自然又是嚎啕大哭一番,這次下了決心跟金軍決戰,任命岳鵬舉、韓忠良、張俊等三大將為招討使,又宣張浚到前線親自督戰。

  張浚先到了劉光的駐軍大營。由於劉光庸碌無為,又不比張俊善媚,趙德基對他不滿,他也很有自知之明,自請得了許多良田豪宅,交出兵權回老家休養。因此,他的軍中群龍無首。原隸屬於劉光的第一悍將儷瓊就上書張浚,要求獨領一軍。張浚是進士出身,向來看不起武將,見儷瓊要求過分頤指氣使,為給他一個教訓,就升遷了儷瓊的死對頭王德。儷瓊不服,和部下一商議,竟然設計殺了王德等人,一不做二不休,率領四萬人馬去投靠了四太子金兀朮。

  趙德基當日在宮裡宴飲,接到這個消息,簡直如晴天霹靂,嚇得手裡的酒杯掉在地上摔得粉碎。又驚又恐,他日夜擔心武將尾大不掉,果然儷瓊等人三言兩語不和就率眾投奔敵國。

  此事在朝野內外引起了極大的驚恐,宰輔張浚也遭致各方面的彈劾。等候多時的秦檜見時機已到,指使爪牙們上跳下竄,當張浚見到趙德基扔到自己面前的厚達三尺的彈劾書時,為保最後的體面,不得不主動引咎辭職。

  他一走,秦檜順理成章地登上了期待已久的寶座——帝國丞相的宰輔大位。

  秦檜一上任,就收到金兀朮的密扎。

  王君華已經許久不見四太子,殷切想念,捧著他的手書半晌,等丈夫公幹回來,早早擺了一桌酒席,喜道:「老漢,四太子有書信來了。」

  秦檜一看,自然是要他破壞宋國抗金戰略的。王君華見他沉思不語,有些發怒:「老漢,若不是四太子放歸,你今日尚在北地牧馬,四太子的恩德,不可一日忘懷。」

  「夫人息怒,下官怎敢背叛四太子?只是,下官新任宰輔就一味公然主和,豈不遭到那般狂犬書生的彈劾?」

  早就有人彈劾秦檜是虜人細作,王君華自然知道,夫妻二人正發愁,聽得門童報告說范同來訪。范同和秦檜早年在同一書院求學,范同文章第一,很看不起秦檜。不期然,時隔多年,秦檜已是當朝宰相,他不過區區一七品官吏,自然要來巴結秦檜。

  秦檜笑說:「范同此人是官場餓狗,這一桌殘羹冷炙,自然賞賜他。」

  范同進來坐下,和秦檜客氣幾句。秦檜自然不隱瞞昔日同窗,直奔主題:「老夫為相,今日初次面對,聖上問及和戰,老夫唯有建議諸軍重兵持守,輕兵擇利。」

  范同要表現自己,就說:「秦相公不妨陽戰陰和。」

  秦檜不解,問道:「何為陽戰陰和?」

  「下官認為,議和才是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但朝內有御史狂生犬吠,不能公開提倡和議。秦相公不妨放高姿態,力主對虜人用兵,許諾重賞,但私下裡,卻阻止將領們的行動,和金國溝通協調。」

  這番言論直擊秦檜要害,喜道:「妙計。但其他將領也就罷了,只怕岳鵬舉、韓忠良等驕兵悍將不遵號令,擁兵直前……」

  「秦相公應該知曉,我朝對武將防備森嚴,若岳鵬舉、韓忠良等敢不遵命,便不是驕橫的問題,而是忤逆的大罪……」

  秦檜聯想起趙德基對儷瓊投金的驚恐,喜道:「就依此計謀。」

  范同一走,在裡面垂簾偷聽的王君華走出來:「老漢,我們報效四太子的時候到了。岳鵬舉這廝輕利好戰,此回必死無疑。」

  秦檜也十分得意:「下官早就告訴夫人,一定殺了這兩個礙眼物,自當不是信口雌黃。」

  王君華一高興,扯一把他的鬍子:「老漢,等你提了岳鵬舉和花溶的人頭,奴親自為你收斂兩名美妾。」

  「多謝夫人的大恩大德。」

  就在岳鵬舉全力部署和金兀朮的決戰時,收到趙德基從臨安傳來的金字牌手書。裡面的黃紙上,趙德基寫到,要他:「重兵持守,輕兵擇利」,並不許接納兩河投奔的難民。現在接收了的,也要一併驅逐出境,返還金國。

  這個消息猶如晴天霹靂,岳鵬舉重重地拍著案幾,雙眼冒火,如果遵守,北伐之功豈不是功虧一簣?

  花溶也被這個消息震蒙了。鑑於李巧娘事件和軍中混雜,岳鵬舉的一些思路並不在眾將中宣示,花溶立刻勸說丈夫:「可召幕僚商議。」

  岳鵬舉便召集帳下最重要的四名幕僚:李若虛、於鵬、朱芾、孫革一起商量。

  李若虛長嘆說:「重兵持守,輕兵擇利,也就是要諸大將按兵不動,任金賊驕橫。」

  朱芾也說:「現在秦檜為相,他是虜人細作,一定會千方百計阻撓抗戰,倡導和議。」

  眾人議論不休,尤其是驅逐投奔的百姓,他們對「王師」抱著熱烈的希望和憧憬,一心指望驅逐虜人恢復河山,沒想到現在竟然要被「王師」送還給金人,再做「驅口」(奴隸)。

  岳鵬舉皺著眉頭,半晌才說:「我還是啟奏陛下,陳述現在抗戰的利弊,希望能爭取時間,完成大業。」

  花溶明知沒什麼希望,但還是沒有阻止,李若虛等人也知不過是緣木求魚,但也認真商議,當下由朱芾親自起草,逐條修改,上面還委婉提到,只要自己北伐成功,便解甲歸田,歸隱東林。然後,岳鵬舉才親筆抄錄,用急遞發往臨安。

  快遞送走,夫妻二人這一夜無眠。

  已經幾個月的小虎頭被安放在父母的大床裡面,甜美地沉睡。小孩兒長得極快,能吃能睡,也很少哭泣,令父母省心不少。他未滿兩月,父母便出征,大捷後返回,花溶又將兒子帶在身邊,可相處不久,又是離別。此時,兒子可愛的小臉龐也無法令花溶安慰,便喚劉媽進來,將孩子抱走。

  岳鵬舉雖向來沉默寡言,但和妻子一起,卻總是有不少言語,今夜,卻倒在枕上心亂如麻,一言不發。花溶也是同樣心情,輕輕拉住丈夫的手,低聲說:「昔日秦國名將王翦率60萬大軍伐楚,臨行前,五次派人向秦始皇要田要地要財物要美女,以為子孫後代謀求富貴。有人認為王翦太過貪婪粗鄙,王翦卻說,『秦王暴戾猜忌,如今把全國的兵力都交給我,豈不懷疑?我只好多要田地封蔭子孫,才能打消他對我的懷疑』。如今,皇上顯然是藉口儷瓊兵變,對武將更是猜忌,自然不允你統兵連戰,怕尾大不掉……」

  岳鵬舉苦笑一下:「我縱是要田要地,只怕也不能打消他的猜忌……」

  花溶慢慢說:「我倒是想帶虎頭回臨安看看皇上賞賜我們的大宅……」

  岳鵬舉心裡一震,立即明白妻子的意思。她為了讓自己完成北伐的理想,這是要帶兒子回京城充當「人質」!

  他搖搖頭:「十七姐,萬萬不可!」

  「有何不可?」

  趙德基非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岳鵬舉所慮有二,一是王君華視花溶為肉中刺,現在秦檜為宰輔,她一定不會放過任何陷害花溶的機會;再者,按照秦大王從康公公口裡透露的口風,趙德基陽痿後,心理變態,他早年曾幾次欲強行納花溶進宮,若花溶回去,豈知不是羊入虎口?上次苗劉兵變,趙德基已經可以完全不顧花溶的死活,現在花溶再回京,萬一真有什麼風吹草動,只怕他真會毫不猶豫先殺了花溶母子。

  岳鵬舉大力搖頭:「你們母子回去,必是凶多吉少!而且,除了白白犧牲,根本起不到什麼作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