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再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他身邊,是他的兄弟夏渣,蠢蠢欲動:「大哥,我們要立下大功了。」

  敵人潮水一般湧來,耶律隆續再也抵抗不住,咬緊牙關,顧不得那幾十車銀子,大喝一聲「撤退」,就敗逃而去。

  完顏海陵豈容他等逃竄?這些人是四太子多次剿而不滅的,自己若立下此等大功,他還能有什麼話可說?

  完顏海陵是金太祖的庶子的兒子。他的母親又是庶子的小妾,因此,他可謂是庶子的庶子,所以,性子非常倔強,從小心懷異心,非要出人頭地不可。見四太子老是橫在自己頭上,永無出頭之日,雖然口裡服軟,卻總要立下一番功勞,讓他不再挑剔自己。

  海陵也算勇猛之人,當即親自率軍追擊耶律隆續。慌忙之中,雖未能擒獲耶律隆續,卻將整支耶律的軍隊消滅乾淨,只耶律隆續帶著三兩親兵逃走了。

  他得意洋洋,立即下令清點銀兩,往回趕。

  淨淵莊。

  這是方圓幾百里,很難得的一個優雅的景致,雖不若蘇杭園林之風,卻別有一股潺湲風雅的氣派。在莊子的門匾上,提著一首詩:

  錦袍駿馬曉棚分

  一點星馳百騎奔

  奪得頭籌須正過

  無令綽撥入斜門

  這是宋徽宗的親筆。靖康大難後,宋徽宗父子被分成兩路押解回金國。因為當時的主帥之一宗望喜愛茂德公主,在她刻意的逢迎和討好之下,便准許宋徽宗一行隨自己押解。路過淨淵莊時,他舉行馬球比賽,要宋徽宗題詩。宋徽宗就寫了這樣一首。宗望很滿意,當即下令將看守宋徽宗的金軍替換成了趙氏的一位王子和駙馬。這樣,宋徽宗的日子才好過一些。隨後不久,就傳來趙德基應天登基的消息,此時,宗望覺得囚禁宋徽宗已經沒什麼意義了,又經不住茂德公主枕邊的苦苦哀求,便要求宗翰放了宋徽宗一行。但是,宗翰無論如何也不答應。

  那一次的宴會,金兀朮曾經參與,只是他當時還沒有那麼高的官銜,算不得什麼。這次宴會後,他便搜山撿海,憑藉淮揚大屠殺,立下赫赫威名,一路升遷,直到今天的左丞相、都元帥,獨攬金**政大權。

  他細看宋徽宗那種有名的「瘦金體」書法,不能不承認,這個風流輕佻的皇帝,這手字,完全無可挑剔,完全該被列入書法大家的行列。他背負著雙手,在淨淵莊走來走去。誰也不知道,這裡,其實是他的另一個私人的府邸,也算是大金的一個據點。是他從宗望手裡繼承下來的,擁有管轄權,但並不獨有。

  心裡微微惆悵,宗望,自己的二哥,當時他對茂德公主的喜愛簡直無以復加,如果他不是那麼早死,也許,茂德還會有更好一點的結局。他甚至有一次曾聽宗望念叨,希望茂德替自己生一個兒子,那個兒子,也許會秉承母親的姿色和南朝的那種與生俱來的文雅。

  宗望如是想,自己呢?

  事實證明,當年宗翰的決定才是正確的。朱仙鎮一役後,趙德基求和,金國送回韋太后和宋徽宗的梓宮(棺材)。就這麼一個被金軍****後的老婦人和一堆白骨,就換來了宋國的半壁江山,誅殺岳鵬舉、大量金銀財物,年年納貢。

  如果當初宗望出於個人私情,真的放了宋徽宗,日後豈會得到這些好處?

  他微微失神,英雄如二哥,有時也是過不了美人關的。

  自己呢?

  那是25萬貢銀!是大金一年的總稅收。現在的大金已經不比昔日,多年用兵,國庫空虛,加上貴族們連年豪奢,真實的國力,其實已經不如宋國了。正因為如此,他才決不能讓這筆貢銀流逝。

  他用力的揮手,仿佛要獲得一種無上的力量和決心。

  「苟利國家,豈敢私耶!」這話,他是對宗望所說,也是對自己所說。

  只要一切有利於大金國,自己,萬萬不可能徇私!

  門外,萬馬奔騰,他微微皺眉,果然,武乞邁急報:「四太子,海陵回來了。」

  「哦,這麼快?」

  「他們帶了大批銀子。」

  他走出去,待要看看海陵的戰果。

  海陵騎在馬上,滿頭大汗,神情非常得意,又記起什麼,變成一種小小的謙卑和討好的神情:「稟四太子,末將不辱使命,奪得像石山的寶藏,正是秦大王那廝藏在那裡,沒來得及帶走的……那25萬絹帛也全在。」

  金兀朮眼神非常奇怪:「海陵,你知道哪些銀子是多少?」

  海陵微微一怔,路上倉促,他當然沒法停下來清點,下意識地問:「應該是全部吧。秦大王把搶來的貢銀全部藏在哪裡……」

  「你何不清點一下再說?」

  海陵頭上的汗水更多了,有些急了,馬上下令清點銀兩。白花花的銀子在陽光下反射著刺眼的光芒,眾人噼里啪啦一陣清點,海陵的面色越來越難看,終於,負責記錄的書記官跑上來,大聲回報:「是十萬銀子。」

  海陵臉色比豬肝還難看,咬牙切齒:「秦大王這廝可真狡詐!」

  金兀朮淡淡道:「這是他慣用的伎倆。」

  「四太子,末將請命,再去追殺秦大王,奪回那剩下的15萬銀子。」

  金兀朮不動聲色。

  海陵一驚,忽然意識到,淨淵莊的周圍,氣氛那麼肅穆。原來,那是一隊在廣場上集結的重甲拐子馬。這個地方,正是原來宋遼交界的必經之地。

  他暗恨,到底還是這老狐狸技高一籌,卻裝出驚喜的樣子:「四太子早有神機妙算,末將佩服佩服。」

  「海陵,你們也算立下大功了,下去歇著罷。」

  「可是,秦大王他們……」

  「你急什麼?總有你戰鬥的時候。他們就要來了。大家養足精神,以逸待勞,秦大王,這一次,定叫他來得,去不得。」

  「是,末將遵命。」

  眾人退下去,金兀朮驀然回頭,一驚,身後,站著陸文龍。

  陸文龍的眼神也很奇怪,看著前面廣場上,整裝待發的拐子馬,那是他們一種奇怪的休息方式,是每次大戰之前的必修課。

  「兒子,你怎麼來了?」

  「是我跟著阿爹的侍衛一起來的。」

  金兀朮佛然不悅:「你怎麼不呆在家裡?打仗是很危險的……」

  他斷然反駁,提著自己的長槍:「阿爹不是說,大金的好男兒要血灑疆場麼?怎麼我就戰鬥不得?」

  金兀朮這時才意識到,這個孩子,身高已經過自己的肩了,快要趕上自己了。

  少年人,有一段時間,就如田裡的禾苗,見風就長。這一段時間,孩子眼看著,個子刷刷地往上躥。

  陸文龍的目光落在那一隊拐子馬身上,聲音非常低:「阿爹,那一次,是不是你救了媽媽?」

  「哪一次?」

  「就是刺殺秦檜那次!」

  金兀朮面色一沉,斥道:「小孩子不要胡說八道。」

  他緊盯著金兀朮的面孔,非要得出一個結論:「阿爹,你說,是不是你?除了你,誰還能調動拐子馬?」

  金兀朮只覺得無比煩躁,無比的憤怒,轉身就走。

  陸文龍怔怔地看著他,心裡一直一直在失望。因為,他已經偷聽到了,父親接下去將要對付的是什麼人。是秦大王——那個自稱老子,自己卻叫他壞蛋舅舅的秦大王。他在大蛇部落時,秦大王曾幾次看他,給他帶來許多小玩意,又教他功夫。但是,秦大王卻是阿爹的敵人——為什麼?這是為什麼?他怎麼會是阿爹的敵人?

  心裡更有種小小的直覺,他已經逐漸長大了,懂事了。媽媽,一定是跟秦大王在一起的。媽媽悄無聲息地,這是要回宋國了。

  他本想送她一程,只是想送她一程,所以偷偷跟著父親的侍衛溜到這裡。父親接下來要對付的人,就是秦大王,也是自己的母親。

  他心裡非常慌亂,卻還抱著一絲僥倖。如果,上一次出動拐子馬營救母親的真是父親,真像海陵說的那樣是父親,那麼,他就不會那麼擔憂。可是,父親卻從未承認。直到現在,他都沒有承認。

  他驚懼起來:莫非,父親根本就不曾去營救過母親?

  若是花了大力氣營救的人,怎忍心再次去截殺她?

  他急於弄清這一點,想找到一個支撐的支柱,渾身不由得微微發抖,仿佛自己這個年齡不能明白的一場災難在鋪天蓋地的席捲而來。

  凌晨,押送銀兩和絹帛的大軍終於開走,淨淵莊,慢慢地安靜下來。

  夜色下,一個人慢慢地往一道門走去。那是一道碩大無比的銅門,上面有大大的鎖環,常年緊閉。他慢慢靠近,四處看看,沒有任何聲音,便摸出鑰匙,慢慢地開門。

  巨大的銅環發出「當」的一聲,他嚇了一跳,手一松,鑰匙差點掉在地上。他趕緊拿住,四周看看,幸好這裡向來僻靜,沒有任何人來。

  他悄然關了門,躡手躡腳地走進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