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0頁
………………………………
………………………………
數日後,諸事辦妥,先皇下葬,新帝登基。文武百官里當然不乏剛硬之人,聞得新君向泥腿子如此妥協,抗議不止。趙桓帶著班子大刀闊斧,削官的削官,貶謫的貶謫,壓下了朝堂上的抵制之聲。又有幾處地方軍馬聞得京師變亂,急急忙忙就要來「勤王」,路上接到一道道詔書,喝令他們不准擅自出兵,否則不僅無功,反而有罪。於是「勤王軍」也都虎頭蛇尾地散了。
匪兵分批退出京師。阮曉露身處小小一室,看不到將士們的姿容,只聽得人聲馬聲,鄉音漸遠。
房間富麗,暖和噴香。然而門上有鐵鎖,窗外有鐵欞,門外便守著機靈的侍女,再外面是一隊三班倒的精銳侍衛,個個身高九尺,胳膊比她大腿粗。聽他們在外頭訓練的架勢,當是皇城司中的傑出成員,功夫都不輸林沖盧俊義。只要有一個橫在門口,她插翅難飛。
新君趙桓不計前嫌,捨己為人,寧可自己身邊護衛拉胯,也要把最優秀的安保人員撥給她。
她坐在軟和的大床上,放空發呆了好一陣。忽然低頭,意識到身上好像少了點什麼。
平時掛在頸間的小紅繩,此時摸了個空。連帶上頭栓的零碎,她冒險江湖的一應紀念——蓬萊海邊撿的粉貝殼、答里孛贈的琥珀耳環、方臘的玉璽殘片、宗朝用以買命的特大號虎牙……
明明昨晚還在,卻不知何時被摘去了。只留了那一枚破破爛爛的「大齊通寶」,包了枚手帕,放在她床頭。
她吃驚半晌,忍俊不禁。痴著回味了一會兒,忽地站起身,活動肩臂,開始熱身。
無聊的日子還有許多年。先來一組伏地挺身吧。
第300章
忽而冬雪消融, 春光淡盪,夏雨滂沱,秋蟾皎潔。京師內外, 早就恢復太平氣象。十六州易幟更張已成定局。地方內部或有反對,但也抵不過梁山勢力的武力威懾。而宋朝這邊, 就算有人不服, 沒有皇帝授權,也組織不起全面的清剿。
由於趙桓在東京變亂時表現太差勁, 事後又清理了不少反對他的忠臣,這新君甫一上崗, 就不太受官民待見。後來他下令射殺百姓之事也不知怎的漏傳出來, 皇帝風評差到極點。不得已, 只能請鄭皇后——此時已升級為太后——出來垂簾聽政, 以安人心。宮變那日, 匪徒打入後宮, 太后以女子之身, 力挽狂瀾, 保全一眾嬪妃清白,時人盛讚,把她和章獻太后、宣仁太皇太后等前朝賢后相提並論, 謂之女中丈夫。連帶當時在場的后妃命婦、女官宮娥,都大大的獎賞了一番。後宮女子地位空前提升。
可沒多久, 輿論扭轉。朝中有人開始攻訐太后,說她一介女流之輩,代表國家與匪兵交談, 既是失禮,也是越權, 大大有違婦德。而且談出來個什麼玩意,為了一己之安全,生生放棄了一十六州的膏腴賦稅,給國家埋下了極大的隱患——果然是婦人之眼光短淺,朝廷上隨便挑個有識高官,都能把那幫匪徒駁得啞口無言,何至於割地賠款……她居然還有臉垂簾,真不怕把國家帶溝里去。
如此種種。
當然,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是皇帝趙桓在後頭推波助瀾。他雖然無甚遠謀,但爭權內鬥倒是無師自通。他的政治資源畢竟比太后雄厚得多,沒多久,太后自請撤簾,隱居道觀,一心修行,不問俗事。
不過其餘國事,趙桓就處理得沒那麼從容。「流寇亂京」之事,儘管官方一再遮掩,民間還是慢慢謠傳出了八分真相。便有江湖勢力蠢蠢欲動,也想來個照貓畫虎,弄個土皇帝噹噹。譬如河北西路之大盜張迪,也是梁山積分賽的常客,聽聞消息,帶人占了洺州府城,砍了太守,一封書送到朝廷,乞封節度使。等了一個月,沒等來冊封,等來了朝廷十萬剿匪大軍。
其餘京西、兩浙、荊湖等地,也多點開花,妄圖割據。惜乎沒有梁山的實力,被天兵一一剿滅。餘黨不約而同地逃亡梁山,梁山軍馬挑挑揀揀,殺了一批惡貫滿盈的人渣,其餘尚存義氣良知的,吸納入寨,接受改造。官軍追捕不得,望泊興嘆。
這一鬧,朝廷軍費劇增,免不得又巧立名目,搜颳了不少民脂民膏。各地民變更多了。
還好梁山兵馬信守承諾,這一年來,並未進犯十六州以外的地方,否則中央財政要頂不住。
……
「聽說梁山晁寨主沒死,近來又開始在江湖上活動。」李清照三指拈著一枚扁圓棋子,輕敲棋盤,一邊思索落點,一邊道,「抑或是他的子侄?我消息並不靈通,不知其中備細。」
「我怎知道,我都多久沒回去了。」阮曉露滿面笑容,丟出骰子,大力拍一枚棋子,「啊哈!滿盆星。」
心裡當然明鏡似的。有安道全在,閻王想要晁大壯的命,大概還得再排幾十年的隊。
外頭的安保部隊從來不跟她交流。趙桓還生怕這女匪會什麼色`誘洗腦的功夫,把這些意志不堅的親衛給策反了,於是隔一個月就換一批人。又專門撥了個六品官,帶個團隊,隔幾日就到她這巡邏一番,看看人還活著沒。也不多講話。
日夜漫長,斗室狹小,開始折磨得她要瘋,每天哭一陣,呆一陣,唯有瘋狂做各種原地運動,累倒了往榻上一躺,不省人事;堅持了一陣子,也逐漸適應幽居寂寞,每日早睡早起,規律飲食、訓練、休息,假裝自己在備戰一場永遠不會開幕的比賽。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
數日後,諸事辦妥,先皇下葬,新帝登基。文武百官里當然不乏剛硬之人,聞得新君向泥腿子如此妥協,抗議不止。趙桓帶著班子大刀闊斧,削官的削官,貶謫的貶謫,壓下了朝堂上的抵制之聲。又有幾處地方軍馬聞得京師變亂,急急忙忙就要來「勤王」,路上接到一道道詔書,喝令他們不准擅自出兵,否則不僅無功,反而有罪。於是「勤王軍」也都虎頭蛇尾地散了。
匪兵分批退出京師。阮曉露身處小小一室,看不到將士們的姿容,只聽得人聲馬聲,鄉音漸遠。
房間富麗,暖和噴香。然而門上有鐵鎖,窗外有鐵欞,門外便守著機靈的侍女,再外面是一隊三班倒的精銳侍衛,個個身高九尺,胳膊比她大腿粗。聽他們在外頭訓練的架勢,當是皇城司中的傑出成員,功夫都不輸林沖盧俊義。只要有一個橫在門口,她插翅難飛。
新君趙桓不計前嫌,捨己為人,寧可自己身邊護衛拉胯,也要把最優秀的安保人員撥給她。
她坐在軟和的大床上,放空發呆了好一陣。忽然低頭,意識到身上好像少了點什麼。
平時掛在頸間的小紅繩,此時摸了個空。連帶上頭栓的零碎,她冒險江湖的一應紀念——蓬萊海邊撿的粉貝殼、答里孛贈的琥珀耳環、方臘的玉璽殘片、宗朝用以買命的特大號虎牙……
明明昨晚還在,卻不知何時被摘去了。只留了那一枚破破爛爛的「大齊通寶」,包了枚手帕,放在她床頭。
她吃驚半晌,忍俊不禁。痴著回味了一會兒,忽地站起身,活動肩臂,開始熱身。
無聊的日子還有許多年。先來一組伏地挺身吧。
第300章
忽而冬雪消融, 春光淡盪,夏雨滂沱,秋蟾皎潔。京師內外, 早就恢復太平氣象。十六州易幟更張已成定局。地方內部或有反對,但也抵不過梁山勢力的武力威懾。而宋朝這邊, 就算有人不服, 沒有皇帝授權,也組織不起全面的清剿。
由於趙桓在東京變亂時表現太差勁, 事後又清理了不少反對他的忠臣,這新君甫一上崗, 就不太受官民待見。後來他下令射殺百姓之事也不知怎的漏傳出來, 皇帝風評差到極點。不得已, 只能請鄭皇后——此時已升級為太后——出來垂簾聽政, 以安人心。宮變那日, 匪徒打入後宮, 太后以女子之身, 力挽狂瀾, 保全一眾嬪妃清白,時人盛讚,把她和章獻太后、宣仁太皇太后等前朝賢后相提並論, 謂之女中丈夫。連帶當時在場的后妃命婦、女官宮娥,都大大的獎賞了一番。後宮女子地位空前提升。
可沒多久, 輿論扭轉。朝中有人開始攻訐太后,說她一介女流之輩,代表國家與匪兵交談, 既是失禮,也是越權, 大大有違婦德。而且談出來個什麼玩意,為了一己之安全,生生放棄了一十六州的膏腴賦稅,給國家埋下了極大的隱患——果然是婦人之眼光短淺,朝廷上隨便挑個有識高官,都能把那幫匪徒駁得啞口無言,何至於割地賠款……她居然還有臉垂簾,真不怕把國家帶溝里去。
如此種種。
當然,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是皇帝趙桓在後頭推波助瀾。他雖然無甚遠謀,但爭權內鬥倒是無師自通。他的政治資源畢竟比太后雄厚得多,沒多久,太后自請撤簾,隱居道觀,一心修行,不問俗事。
不過其餘國事,趙桓就處理得沒那麼從容。「流寇亂京」之事,儘管官方一再遮掩,民間還是慢慢謠傳出了八分真相。便有江湖勢力蠢蠢欲動,也想來個照貓畫虎,弄個土皇帝噹噹。譬如河北西路之大盜張迪,也是梁山積分賽的常客,聽聞消息,帶人占了洺州府城,砍了太守,一封書送到朝廷,乞封節度使。等了一個月,沒等來冊封,等來了朝廷十萬剿匪大軍。
其餘京西、兩浙、荊湖等地,也多點開花,妄圖割據。惜乎沒有梁山的實力,被天兵一一剿滅。餘黨不約而同地逃亡梁山,梁山軍馬挑挑揀揀,殺了一批惡貫滿盈的人渣,其餘尚存義氣良知的,吸納入寨,接受改造。官軍追捕不得,望泊興嘆。
這一鬧,朝廷軍費劇增,免不得又巧立名目,搜颳了不少民脂民膏。各地民變更多了。
還好梁山兵馬信守承諾,這一年來,並未進犯十六州以外的地方,否則中央財政要頂不住。
……
「聽說梁山晁寨主沒死,近來又開始在江湖上活動。」李清照三指拈著一枚扁圓棋子,輕敲棋盤,一邊思索落點,一邊道,「抑或是他的子侄?我消息並不靈通,不知其中備細。」
「我怎知道,我都多久沒回去了。」阮曉露滿面笑容,丟出骰子,大力拍一枚棋子,「啊哈!滿盆星。」
心裡當然明鏡似的。有安道全在,閻王想要晁大壯的命,大概還得再排幾十年的隊。
外頭的安保部隊從來不跟她交流。趙桓還生怕這女匪會什麼色`誘洗腦的功夫,把這些意志不堅的親衛給策反了,於是隔一個月就換一批人。又專門撥了個六品官,帶個團隊,隔幾日就到她這巡邏一番,看看人還活著沒。也不多講話。
日夜漫長,斗室狹小,開始折磨得她要瘋,每天哭一陣,呆一陣,唯有瘋狂做各種原地運動,累倒了往榻上一躺,不省人事;堅持了一陣子,也逐漸適應幽居寂寞,每日早睡早起,規律飲食、訓練、休息,假裝自己在備戰一場永遠不會開幕的比賽。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