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頁
朝臣們面面相覷。
「陛下,清官難斷家務事,依臣之見,將那父親請來,二人說開了便也就是了。」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雖說男方年紀大了些,可既捨得出八十兩聘禮,想必確是心悅此女。」
賣女兒的事被裝點成了婚姻,髒款也被說成聘禮。
白秀玲驚惶抬起頭,她的人生似乎就要在這輕飄飄的三言兩語中蓋棺定論,可這要她怎麼甘願?
「陛下昨日下旨,天下女子除有罪在身外,不論年歲、不論嫁娶與否,皆可參加女試,任何人不得阻攔。民女要參加女試,父親不許,請陛下聖裁!」
她用力叩首,額頭觸地的那一刻,已然淚流滿面。
這是她最後一次機會了,這是她唯一的機會了。
刑部尚書崔護本能地開始思索起該怎麼判來,這件事情麻煩就麻煩在沒有先例。
殺人是死罪、販賣人口是死罪,可殺自己的孩子有罪嗎?律法上沒寫。
「崔護。」
「在。」崔護失神時突然被叫了一聲,他回過神,發現叫他的人是太子。
他出列:「臣在。」
「崔大人因何發愁?」
「臣……」崔護踟躕著不知如何作答。
沈明恆道:「倘若將此案交予你,你將如何?」
崔護沒有頭緒,他如實回答:「臣不知。」
沈明恆溫和道:「今日是第一次聽聞,但這種事不會是最後一次,刑部掌刑獄,掌決案,你是刑部尚書,你不能不知道。」
如果連最高的裁決機構刑部都不知道應該怎麼判決,地方的縣衙又從哪得依照呢?
律法必須明文規定,容不得自我意會。
崔護微怔:「殿下的意思是?」
於策聽明白了,「殿下要重修律法?」
《夏律》在開國時修過一次,是在前朝的律法上做了修訂整合,眼下盛世承平,確有些不合時宜。但是在多數人的觀念里,國家治理應以穩定為上,所謂無為而治,不該有太大的變動,以免驚擾百姓。
不到七年重修律法,這頻率有些高了。
崔護請示問:「敢問殿下,此案該如何定?」
沈明恆搖了搖頭:「這不是孤能決定的。法者,國之權衡也,治國需得奉法,因而父皇也好,孤也好,都不能以一家之言立法。」
崔護怔愣,不解道:「那臣該如何……」
如果作為掌權者的皇帝和太子都不能下定論,那還有誰有資格決定立法?
沈昱翻了個白眼:「問問問,就知道問,大夏養士十幾載,是讓你們一有問題就來問朕和太子嗎?」
沈明恆小聲提醒他:「爹,算上今年也才七載。」
沈昱:「……」
沈昱面色不變,繼續道:「《夏律》怎麼修訂的,現在就還怎麼修訂,很難嗎?」
崔護欲言又止。
很難啊,《夏律》有前朝那麼多律法作為參考,現在要補上前面所有朝代都沒有的內容……這東西要是沒弄好,那可是要遺臭萬年的。
沈明恆無奈道:「崔大人,如果你的父親不許你參加科舉,將你賣給一個年過六十的老嫗,你空有才學無處施展,滿腔抱負化作鏡花水月。你決心逃出來報官,可是他們說你父親無罪,他予你性命,又將你養大,天然擁有支配你命運的權利,你服嗎?你肯認嗎?」
崔護茫然。
他想說不能這麼做比喻,他是頂立門楣的男子,女子出嫁離家理所當然,放在男子身上就是莫大的羞辱。
但腦海中又有一道聲音告訴他這個比喻沒有錯,白秀玲遭遇的苦楚,就是剛才的比喻中落到他身上的折磨。
……修訂律法,哪裡要區分什麼男人女人。今日有性別之分,來日豈非有貴賤之別?是他險些想岔了。
崔護躬身行禮,真誠道:「臣不服,臣不肯認。多謝殿下指點,臣知曉了。」
沈明恆「嗯」了一聲,「所謂律法,至少要讓天下人服氣才行,尤其,你最該考慮到的,就是當事人的無奈。」
崔護再度躬身:「臣領命。」
「不著急,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你得聽到無可奈何者的枉自嗟嘆,設身處地體悟他們的愁苦、絕望、悲傷,也理智地思量後果,然後你自會知道該怎麼做——不要為了殺人去設立嚴刑峻法,你的目的是警示,是。」沈明恆說。
崔護正色道:「臣謹記。」
這自然不是一個人能完成的活,身為百官之手的周言安周丞相理所當然要為君分憂,他出列行禮:「陛下,臣斗膽舉薦幾人。」
「可,你下了朝擬個名單呈上來給朕。」
「遵旨。敢問陛下,此事何人主領?」
舉薦歸舉薦,律法這種關係到一朝根基的大事,主事人還是得問一下皇帝的想法。
皇帝覺得,這種關係到一朝根基的大事,得問一下太子的想法。
沈昱問:「太子覺得呢?」
沈明恆還真有想法,他問:「四弟,你可願領此責?」
上朝開小差走神忽然成為全場目光中心的四皇子沈珏:「……啊?」
他後知後覺反應過來沈明恆說了什麼,沒忍住驚訝,脫口而出:「皇兄真讓臣弟去?」
他是皇子啊!有繼承權的那種皇子啊!
而且他還確實有野心,年前剛為了奪嫡陷害過沈明恆。
「陛下,清官難斷家務事,依臣之見,將那父親請來,二人說開了便也就是了。」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雖說男方年紀大了些,可既捨得出八十兩聘禮,想必確是心悅此女。」
賣女兒的事被裝點成了婚姻,髒款也被說成聘禮。
白秀玲驚惶抬起頭,她的人生似乎就要在這輕飄飄的三言兩語中蓋棺定論,可這要她怎麼甘願?
「陛下昨日下旨,天下女子除有罪在身外,不論年歲、不論嫁娶與否,皆可參加女試,任何人不得阻攔。民女要參加女試,父親不許,請陛下聖裁!」
她用力叩首,額頭觸地的那一刻,已然淚流滿面。
這是她最後一次機會了,這是她唯一的機會了。
刑部尚書崔護本能地開始思索起該怎麼判來,這件事情麻煩就麻煩在沒有先例。
殺人是死罪、販賣人口是死罪,可殺自己的孩子有罪嗎?律法上沒寫。
「崔護。」
「在。」崔護失神時突然被叫了一聲,他回過神,發現叫他的人是太子。
他出列:「臣在。」
「崔大人因何發愁?」
「臣……」崔護踟躕著不知如何作答。
沈明恆道:「倘若將此案交予你,你將如何?」
崔護沒有頭緒,他如實回答:「臣不知。」
沈明恆溫和道:「今日是第一次聽聞,但這種事不會是最後一次,刑部掌刑獄,掌決案,你是刑部尚書,你不能不知道。」
如果連最高的裁決機構刑部都不知道應該怎麼判決,地方的縣衙又從哪得依照呢?
律法必須明文規定,容不得自我意會。
崔護微怔:「殿下的意思是?」
於策聽明白了,「殿下要重修律法?」
《夏律》在開國時修過一次,是在前朝的律法上做了修訂整合,眼下盛世承平,確有些不合時宜。但是在多數人的觀念里,國家治理應以穩定為上,所謂無為而治,不該有太大的變動,以免驚擾百姓。
不到七年重修律法,這頻率有些高了。
崔護請示問:「敢問殿下,此案該如何定?」
沈明恆搖了搖頭:「這不是孤能決定的。法者,國之權衡也,治國需得奉法,因而父皇也好,孤也好,都不能以一家之言立法。」
崔護怔愣,不解道:「那臣該如何……」
如果作為掌權者的皇帝和太子都不能下定論,那還有誰有資格決定立法?
沈昱翻了個白眼:「問問問,就知道問,大夏養士十幾載,是讓你們一有問題就來問朕和太子嗎?」
沈明恆小聲提醒他:「爹,算上今年也才七載。」
沈昱:「……」
沈昱面色不變,繼續道:「《夏律》怎麼修訂的,現在就還怎麼修訂,很難嗎?」
崔護欲言又止。
很難啊,《夏律》有前朝那麼多律法作為參考,現在要補上前面所有朝代都沒有的內容……這東西要是沒弄好,那可是要遺臭萬年的。
沈明恆無奈道:「崔大人,如果你的父親不許你參加科舉,將你賣給一個年過六十的老嫗,你空有才學無處施展,滿腔抱負化作鏡花水月。你決心逃出來報官,可是他們說你父親無罪,他予你性命,又將你養大,天然擁有支配你命運的權利,你服嗎?你肯認嗎?」
崔護茫然。
他想說不能這麼做比喻,他是頂立門楣的男子,女子出嫁離家理所當然,放在男子身上就是莫大的羞辱。
但腦海中又有一道聲音告訴他這個比喻沒有錯,白秀玲遭遇的苦楚,就是剛才的比喻中落到他身上的折磨。
……修訂律法,哪裡要區分什麼男人女人。今日有性別之分,來日豈非有貴賤之別?是他險些想岔了。
崔護躬身行禮,真誠道:「臣不服,臣不肯認。多謝殿下指點,臣知曉了。」
沈明恆「嗯」了一聲,「所謂律法,至少要讓天下人服氣才行,尤其,你最該考慮到的,就是當事人的無奈。」
崔護再度躬身:「臣領命。」
「不著急,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你得聽到無可奈何者的枉自嗟嘆,設身處地體悟他們的愁苦、絕望、悲傷,也理智地思量後果,然後你自會知道該怎麼做——不要為了殺人去設立嚴刑峻法,你的目的是警示,是。」沈明恆說。
崔護正色道:「臣謹記。」
這自然不是一個人能完成的活,身為百官之手的周言安周丞相理所當然要為君分憂,他出列行禮:「陛下,臣斗膽舉薦幾人。」
「可,你下了朝擬個名單呈上來給朕。」
「遵旨。敢問陛下,此事何人主領?」
舉薦歸舉薦,律法這種關係到一朝根基的大事,主事人還是得問一下皇帝的想法。
皇帝覺得,這種關係到一朝根基的大事,得問一下太子的想法。
沈昱問:「太子覺得呢?」
沈明恆還真有想法,他問:「四弟,你可願領此責?」
上朝開小差走神忽然成為全場目光中心的四皇子沈珏:「……啊?」
他後知後覺反應過來沈明恆說了什麼,沒忍住驚訝,脫口而出:「皇兄真讓臣弟去?」
他是皇子啊!有繼承權的那種皇子啊!
而且他還確實有野心,年前剛為了奪嫡陷害過沈明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