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祝雲奚不管他們,她既敢敲這登聞鼓,就對當今皇帝是個什麼樣的人有些把握。

  祝雲奚跪直身子,臉上多了幾分諂媚:「陛下,草民剛剛說的是假話,陛下的朝廷自然是不可或缺、不可小覷、不容詆毀。」

  沈昱笑罵一聲:「真是比猴還精。」

  他看向沈明恆,沈明恆也正時不時地看沈昱一眼,目光擔憂。

  羅正業不是一般的豪強,他也是早期跟隨沈昱起勢的人之一,因其加入時自帶家底,在很大程度上甚至解了沈昱當時的危局,說是有恩也不為過了。

  沈明恆知道他爹有多重情義,那些跟隨著他一起開朝建國的老兄弟,在他心裡其實有著很重的分量。

  昭正三年,羅正業以年老請辭官還家,三辭三讓後沈昱才同意,以親王出行儀仗送他回并州老家。

  羅正業身上的官名雖已辭去,但他的兒子繼承了爵位,統領西北大營——為表信任,當初羅正業來投時的兵馬,沈昱不僅沒有收回,還十倍還了回去。

  不然,真以為隨隨便便一個豪強就能把大夏律法踩在腳底嗎?

  這到底還是個皇權至高無上的時代,若不是掌權者表露出來的重視與特別,羅正業不至於在卸了官位後還能有這麼多擁躉。

  不會有人將他視作對抗公正的底氣,大膽地跟在他身後,視大夏律法為無誤。

  他們心存僥倖,覺得沈昱會對羅正業輕拿輕放,覺得他們最終還是會平安無事。

  沈明恆知道不會,他父皇是個足夠理智、足夠果決的帝王。

  但父皇一定會傷心。

  因為在剝除皇帝的身份後,他還是一個仗義、熱忱的人。

  「太子?」沈昱原想習慣性地問問沈明恆的看法,話音出口反應過來不對。

  這種會引起反對,註定要用鮮血震懾開路的事情,不該讓沈明恆沾手。

  他收回原本想說的話,改口道:「朕打算給祝雲奚封官,祝雲奚為始,卻不會是最後一個。本朝還未有女官,你身為太子,對她們可得多關照些。」

  全然忘了自己曾經在心裡暗暗立誓,絕不會在這件事上給沈明恆幫助,要看他碰個頭破血流。

  第167章 明明明月是前身(24)

  朝臣們的目光因著這句話也看向沈明恆, 眼神期待。

  只有太子殿下敢反對皇帝,也只有太子殿下能讓皇帝改變主意。

  然而太子並不曾向他們投來一眼,他只看著沈昱, 無奈道:「父皇, 你打算給祝雲奚封什麼官?翰林?整理文書?」

  祝雲奚年幼,又是女子之身,除了這些皇帝秘書一樣的職位,放到其他部門裡,豈不被人排擠?

  沈明恆說:「父皇,那太浪費她的才能了。」

  太子和陛下是一夥的。

  如同一塊巨石投下山谷, 滾動間順著溝壑碰撞轟鳴,回聲悠長, 經久不息。

  朝臣們漲紅了臉, 憤怒撕扯著理智,叫他們反對的罵聲語無倫次, 偏偏心裡一陣陣空蕩蕩的慌張。

  在怕什麼?他們也不知道。

  「吵吵鬧鬧成何體統?都給朕閉嘴!」沈昱本來就因為羅正業的事情心情糟糕得很, 他們還嘰嘰喳喳個不停。

  這讓他甚至遷怒地瞪了一眼沈明恆。

  ——不孝子,這些話不知道私底下說嗎?明面上就該堅決地反對,這樣才不算浪費他一番心意。

  事已至此, 也沒有辦法, 左右也不怕就是了。

  沈昱擺爛:「太子覺得呢?」

  沈明恆從他的「小龍椅」上起身, 步下高台,走到祝雲奚身前。

  他笑了笑,溫和道:「有罪者才需要跪,你上報有功, 請起。」

  祝雲奚膽子也大,沈明恆這麼說了, 她也就乾脆地站了起來。

  她年紀小,仰著頭看著沈明恆,眼裡是星星點點的好奇和崇拜。

  沈明恆大概是天底下所有年輕一輩的敬仰對象,從平定亂世開創夏朝,到治理國家時種種為國為民的舉措,每一項舉止都令他們目眩迷離。

  最關鍵的是沈明恆年紀也不大,剛傳出名聲的時候還是個總角小兒,那時他已經可以幫沈昱管理一個軍隊的後勤,可以說沈昱手底下的人全都是沈明恆賺錢養著的。

  後來再大一點就上了前線,慢慢又傳出了智謀無雙、百戰不殆的名氣。

  所謂天縱之才也不過如此了,所以反對沈昱的人都在暗地裡說,如果不是因為有沈明恆這個兒子,最後的勝者是誰也未可知。

  沈明恆微微一笑:「陛下會正式下旨,今年起,女子亦可參加科舉,若有功名便可入朝為官。而你,祝雲奚,孤特許你直接參與開春後的春闈。」

  一個讀書人從啟蒙到入朝為官,要走多長的路呢?童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童生、秀才、舉人、貢士、進士。

  春闈三年一度,多少人也曾是少年天才,卻硬生生蹉跎到白頭?

  祝雲奚沒有功名,即便放開科舉限制,她從童生考起,最快也得要六年。

  祝雲奚既不是蠢人,自然知道哪種方案對她更好。

  她想要堂堂正正站在這高堂之上,旁人問起時,不說她是取巧擊登聞鼓被陛下高看一眼的女郎,而是當朝第一女狀元。

  而且,她自問才華不遜色任何人,若能在科舉上勝過那些自視清高教訓她女子讀四書五經無用的男子,來日朝堂相遇,他們的表情一定很有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