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些士兵們對他們關懷備至,無一處不細心,無一處不周到,救他們於水火之中,危難存亡之時,叫他們如何不喜愛?

  又常常聽他們說起那位派他們前來的楚大人,說是哪怕去歲滄州遭遇了特大雪災,滄州十萬百姓也不曾因雪災死亡一人。

  他們早就對這些士兵、對楊大人還有那位傳聞中的楚大人好感倍增。

  現在,周珩的狼子野心已是鐵證如山,若不是有楊大人未雨綢繆,他們早就都死了。

  如今有的,只是全然發乎內心的感謝。

  「親身經歷了這樣的事情,桐昌城百姓曾經有多麼敬愛這位周大人,現在就有多麼憎惡。要不是楊大人攔著,幾乎一個個都要衝出城去,與那些士兵拼殺。」

  說到這裡,萬魯也是頗為感慨,不由得長嘆了一口氣。

  楚霽薄唇微抿,手中劍鋒從桐昌城移向膠州城。

  他手腕輕動,用劍鋒淡淡地在城池上畫了一個叉。

  「周珩以君子之名,行小人陰狠毒辣之計。多行不義必自斃。

  有秦縱親至膠州,必可畢其功於一役。

  楚霽從不懷疑這一點。

  哪怕是此刻,周珩率大軍壓境,已然兵臨滄州城下。

  第九十八章

  蒯民隨行一旁, 楚霽登上了城牆。

  遠遠的,激起了塵土喧囂的,是黑壓壓的軍營。

  連成一片, 形成合圍之勢,將滄州城與外界徹底隔絕。

  楚霽揚起唇角:「周珩還真是看得起我。」

  蒯民擦拭著手中長弓,面色凝重道:「周珩來勢洶洶。斥候來報, 城外的膠州軍有四萬之數,大約是咱們的十倍之多。」

  滄州原有守軍兩萬,現如今卻只有五千人守城,其餘的盡在膠州。

  「無妨, 我相信阿縱。」

  四萬之數雖不少,卻也沒超出楚霽所想的太多。

  根據楚霽手中掌握的情報,周珩手中的膠州正規軍是滿額的三萬人, 再加上他暗中培養的私兵, 統共將近六萬人。

  現在陳列在他滄州城下的四萬人,那麼膠州中守軍便大約只剩下兩萬人。

  如此,秦縱他們的速度應當會更快一些。

  楚霽也並不十分擔心。

  滄州城前護城河波濤遼闊,鋼筋水泥城牆高大堅固。

  士兵訓練有素,士氣高漲, 立於城牆之上的十發連弩箭無虛發。

  再加上城中糧草充足, 足以撐到秦縱回援。

  倒不是楚霽貪心,冒著置滄州於萬劫不復的風險也要拿下膠州。

  而是周珩絕不會善罷甘休。

  若是不能先行拿下膠州, 反而讓周珩以整個膠州為補給,同滄州打一場持久戰, 那麼滄膠兩州才會被拖累到一蹶不振, 耗費盡人力物力。

  所以釜底抽薪之計,唯有先定膠州, 徹底斬斷周珩的後援。

  楚霽的目光向近處收,城牆下是大片的血跡、雜亂的屍體和密密麻麻的羽箭。

  昨夜,周珩已然強攻過一次滄州城門了。

  夜襲,自然是極好的法子。

  可楚霽早有準備,城門上的守軍也及時發現了周珩的大軍,傳信回到東郊大營。

  雖然周珩來勢洶洶,但在十發連弩的攻勢下,終於是有驚無險地逼退了膠州軍。

  「主公,陣亡士兵共計一百七十二人。」

  蒯信穿著一身帶血的鎧甲,大步走到楚霽身邊,啞著嗓子道。

  楚霽心中一顫,有些堵得慌。

  他垂下眼睫,默然良久,任由血腥之氣侵擾鼻尖。

  滄州城中士兵死亡近兩百人,城外躺著的膠州軍只會是這個數字的十倍不止。

  但正所謂破而後立。

  大雍早已從根本上腐朽,如今群雄割據之勢初起,如周珩一般

  的人不在少數,更進一步地蠶食搜刮著百姓僅存的血肉。

  只有將這腐朽的軀幹連根拔起,才能重新建立起穩定的秩序。

  以戰止戈,才是楚霽真正想做到的事情。。

  若是不能認識並直面戰爭的殘酷和犧牲,一味地庸懦仁慈,反而會造成更多的不必要的流血。

  再睜開眼時,楚霽的眸光已無半分動搖。

  他只是沉聲道:「按規矩發撫恤金。」

  這規矩是秦縱一早便定好的。

  凡是在戰爭中犧牲的士兵,全部一次性發放十年月銀作為撫恤金。家眷每月還可去官府領取相應的糧食和布匹,以保證烈士家眷衣食無憂。

  城牆下,戰士們的精神倒還算不錯,正排著整齊有序的隊伍打飯。

  如今正是戰時,東郊大營離得遠,再回食堂吃飯並不方便,楚霽便命人在城牆下就地擺起大鍋飯。

  晨風吹過,城內的血腥氣盡數散去,裊裊炊煙起,是滄州城內的百姓自發前來幫忙。

  昨夜周珩率兵攻城的動靜那般大,百姓們自然也都是聽見了。

  早先便聽聞那個洵州兵曹起兵造反,眾人一時之間惶恐萬分,卻恍惚間聽見滄州軍守城的號角,於是才心下稍定。

  但戰火當前,到底是輾轉反側,夜難安眠。

  翌日一大早,聽見外頭鳴金收兵,知曉是敵軍退了,這才敢出門查看。

  城內並沒有什麼異樣,雖說開門的商戶不多,平日裡擺攤的西市也沒了往日的熱鬧,但衙役們依舊在盡心盡責地巡邏,面上沒有一絲一毫驚恐的表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