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村落中,原先用於種植的土地依舊發揮著作用,只是上頭的作物除了水稻小麥,還有了旁的。

  芝麻的好處滄州人民已然感受到了,這東西雖然不像是豬油那樣的葷香,但也別有一番味道。

  最主要的是,楚大人說了,這一畝地能產百十來斤的油。

  這得殺多少只豬才能熬出這麼多油來?

  眾人一合計,這芝麻,必須種。

  但令楚霽沒想到的是,百姓們對於紅薯的興趣竟然遠高於土豆。

  可轉念一想,這倒也是十分合理。

  一是土豆發芽之後便不能夠再食用,產量再大百姓也吃不完。

  二是紅薯是甜的。

  大雍糖產量極低,糖價高昂。

  究其根本,是因為大雍只有甘蔗這一種產糖原料。

  可甘蔗喜溫喜濕,只有在南方的幾個州才能種植,產量不豐。

  即便楚霽想方設法地改良了一些製糖的工藝,但收效並不大。

  現在能有地里長出來就是甜的東西,還能吃飽肚子,這種吃糖吃到飽的事情,簡直和做夢一樣。

  至於土豆,去年在農場裡種下的土豆產量很是不錯,遠勝尋常的莊稼。

  雖然百姓種的少,但楚霽卻沒打算放棄。

  因為有了梯田旁種植的苜蓿草,馬場和軍營里所需的草料已然足夠,楚霽便著意將農場裡大半田地改為種植土豆。

  尋常百姓家中吃不了那麼多土豆,但這在軍營里卻不是問題。

  等土豆種出來後,便可以將軍營主食換成以土豆

  為主,米麵為輔。

  棉花是楚霽下了政令強制種植的。

  梯田的開闢大大豐富了水稻的種植面積,所以原先水旱兩用的田便全部改為旱地,其中一半必須用於種植棉花。

  棉花雖不比糧食能飽腹,卻是禦寒所必須的。

  大闕王室因喜愛棉花的潔白柔軟,不願與百姓共享,所以將其據為己有,不許旁人種植。

  這在他們看來或許不算什麼,就如同寸兩寸金的茶、價值連城的酒一樣。

  他們生於錦羅之中,從不曾感受過寒冷,會這樣想也是尋常。

  可每到冬日,貴族有裘皮絲綢禦寒,可平民百姓只有粗麻草絮。

  即便是地處南方又向來富庶的益州,每年冬日凍死的窮苦人也不在少數。

  所以棉花的推廣種植,勢在必行。

  吃飽和穿暖,不才是百姓真正想要的嗎?

  好在,對於楚霽近乎「霸道」的政令,鮮少有人抱怨質疑。

  幾乎每一個滄州人都堅信,楚大人是不會害他們的。

  即便偶爾有不和諧的聲音,也很快被其他民眾給罵回去。

  他們的心裡自有一桿秤,生活的變化他們看得見,也摸得著。

  家禽畜牧的市集上也繁榮起來,每日來採買雞鴨鵝苗的人熙熙攘攘。

  王震的劁豬官也當得得心應手,在西郊農場裡大半年的實踐讓他在這項事業上遊刃有餘。

  當然,也並不是所有養豬人家都樂意給豬閹割的,他們還想留著豬配種下崽。

  對此,楚霽也不強求。

  各人皆有想法,誰又能說自己就一定是對的呢?

  從大闕換來的肉牛還是養在西郊農場裡,並不允許百姓私自圈養。

  一是肉牛飼養成本極高,遠非一般百姓能夠承擔;二是為了防止有人私殺了耕牛卻充做肉牛來賣。

  因此,現在的滄州城裡雖有牛肉售賣,卻都是出自官府經營的肉鋪,尋常肉鋪是不允許賣牛肉的。

  除此以外,楚霽還劃定了實驗田,決定實驗推廣「稻鴨農法」。【1】

  所謂稻鴨農法,便是在稻田裡養殖鴨子。

  鴨子是雜食性動物,又十分活躍,養在稻田裡不僅不會對秧苗有害,反而能起到除蟲除草和施肥鬆土的作用,能夠實現稻鴨雙豐收。

  這個事情楚霽也是剛想到的,並不成熟。原先他是想著要在自己的農場裡實驗的,後來又覺著,若是能讓百姓一同實驗,倒能讓他們更有參與感。

  沒想到,他一將實驗田招募的消息放出,百姓便爭先恐後地報名,即便是言明了這法子或許行不通,也依舊擋不住大家的熱情。

  沒辦法,楚霽只好在不影響糧食豐收的前提下,儘可能多地選取了不同肥力的土地作為實驗田,實行稻鴨同養。

  好在,最後的結果是讓人欣喜的,鴨子肥美,水稻豐收。

  六畜興旺的祈盼與田間的莊稼一同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當然,這都是後話。

  此刻,楚霽手頭的公文里提及最多的,還是不久前的那一場州牧親耕禮。

  改良之後的曲轅犁在這場聲勢浩大的芒種里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在西郊農場,楚霽向來自各城各縣農戶的農耕代表親自示範了曲轅犁的使用方法。

  這些農耕代表都是由農戶自己選出來的,個個極具人望,是聰敏機慧之人,又全部都是種地的好把式。

  他們看得出州牧大人此舉的意圖,更看得出這曲轅犁是絕無僅有的好東西。

  有人驚嘆於楚霽親耕的行為,感慨於州牧大人對於土地和農耕的重視;

  有人扼腕於不曾早早發現這耕犁中的關竅,否則便能叫鄉親們少受些罪;

  有人詢問這犁的來源,知曉是州牧大人命工官署製造的,又發出來許多的感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