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是一本大闕的兵書啊。」見能幫到楚霽,秦縱幾乎翹起了尾巴。

  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去年抵禦大闕來襲之時,秦縱已然翻閱遍他能找到的所有大闕兵書。

  他所制定的每一個作戰方案,都不是拍腦門決定出來的。

  楚霽被他一提醒,才陡然想起,大闕與大雍的並不同源。

  可貫丘珪等人說的,卻是一口流利的大雍官話。

  楚霽記得,漢字第一次被成功拆解,就是少數民族為了學習漢字而研究出來的。

  「這是怎麼回事?」楚霽問。

  「方才你說起通過拼音學文字我才想起來,先前同一個大闕戰俘聊天時他曾提到過,四百年前,兩國之間便允許開放互市。大闕勢弱,為了進行更好的貿易,當時的大闕王便開始推行大雍官話,研究出了字韻。」

  「這部兵書有些了,上頭記載的這個陣法我原先看不懂名稱,現在看來或許和你所說的拼音有異曲同工之妙。」

  「研墨。」楚霽拿起毛筆,順勢鋪開一張宣紙。

  「寫給誰?」秦縱拿起墨條,下意識地問了一句。

  「鮮于博。」楚霽頭也不抬地寫著書信。

  下一秒,陰翳投下,遮住了燭光。

  秦縱嘴角向下,像是大雨中被拋棄的狗狗。

  「你何時同他有了書信往來!」

  秦縱只覺得醋得慌。

  他只不過是在東郊大營里待了一周,那個叫鮮于博的居然就敢偷偷給楚霽寫信?!

  這是當他死了嗎!

  楚霽無奈地將筆擱下,素白的指尖戳了下秦縱的額頭。

  偏這人態

  度堅決,楚霽竟沒戳動。

  「他只是代表大闕向我詢問互市一事,並不為旁的。他是大闕的小侯爺,我總不好叫底下的人回他。」

  這個解釋還算能勉強接受。

  秦縱低低地哦了一聲,乖乖地退回去,老實地拿起墨條。

  那般高大的一個人,縮在書桌一角里,骨節分明的手握著小小的一方墨,默默地研著。

  怎麼瞧都透著可憐的意味。

  楚霽心思流轉,面上卻不顯,依舊給鮮于博回著信。

  最後一個字落下,楚霽笑道:「不必研了。」

  秦縱立馬將墨條放下,眼巴巴地看著楚霽。

  楚霽只裝作是不知,微微歪頭,疑惑地看著秦縱。

  秦縱有些挫敗——

  楚霽居然沒有一點兒要安慰他的想法。

  他連一個親親都還沒有討到。

  「那我,可就回去了?」秦縱小心翼翼地開口提醒,心裡卻巴不得楚霽開口留他。

  可天不遂人願。

  楚霽聞言,坦然地點了點頭。

  默然半晌,房內腳步輕響,秦縱低著頭往書房外走去。

  「想了。」

  房門拉開的瞬間,楚霽的聲音傳來。

  楚霽回答了秦縱的第一個問題。

  他說,他想秦縱了。

  門轟然闔上。

  矜貴的楚大人被按在椅背上,瑩白如玉的臉上儘是紅霞。

  桃花眼裡沁出點點水光,潤濕了他眼瞼處的小痣。

  月色動人,眼前人更甚。

  秦縱再一次俯身。

  兩片薄唇落在了他神往已久的淚痣上。

  第八十七章

  互市的事宜終於敲定了下來。

  大闕本就缺少水源, 去歲更是大旱,最終是靠著從楚霽這裡換來的糧食才勉強度過了一個寒冬。

  這剛一開春,大闕王便迫不及待地派鮮于博和楚霽交涉此事。

  有生意上門, 楚霽自然樂見其成。

  互市地點可選的不少,大闕所處的大漠與滄州的整個北面接壤。

  楊佑先前被楚霽派遣出去,為的就是實地考察在哪城哪縣建立互市最佳。

  幾日前, 楊佑寄回了書信,認為將互市建立在景門縣最佳。

  景門縣位於滄州的東北角,臨近滄州與并州的交界處。

  去年大闕運送糧食經過的也是景門縣,倒也形成了些許互市的雛形。

  楚霽想著, 景門縣雖與并州交界,但畢竟離著原書中蔡曠舉兵的旬州尚遠,短時間內並不會被波及到, 便同意了下來。

  大闕那裡實在是著急得很, 楚霽一確定好地點,便給鮮于博回了信。

  地點確定好,其中卻依舊有許多細節安排需要商量。

  好在大闕數十年前也曾與大雍開通過互市,其中的大致章程倒也有個參考。

  楚霽決定將原本的簿曹劉為任命為互市監。

  他為人清正,做事細心, 考慮問題也全面, 是個當互市監的好人選。

  至於原本的簿曹一職,由功曹趙恆平調過去。

  說是平調, 手中實權卻大大提升,也不算虧待了他。

  至於功曹, 楚霽決定暫且先不設立。

  大雍的選官制度為察舉制, 原本功曹的職責是向州牧推薦為官人選。

  楚霽有心興辦學堂,該察舉制為科舉制, 自然不必再設置功曹了。

  再說回互市一事。

  互市里並不拘賣些什麼,只要百姓到互市監處做好登記,交上一成稅,便能領了令牌到指定地點自行開張。

  這是短期的買賣,每月逢一逢十五便開一次這樣的大集。

  若是想做長期買賣的,互市之中亦有專門的商鋪或是出售或是出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