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

  孫常侍寫了密信後,便整日呆在自己的院子裡,不敢出門。

  楚霽樂得見他這樣,自然不會去管。

  再者,就算是他想出門,楚霽也不可能同意。

  總不可能為了演戲,楚霽真的就不讓滄州百姓過正常的生活了。

  外頭是一派新年將至的祥和景象,楚霽不忍打擾,便也只能委屈孫常侍在他府中呆上幾日。

  近來滄州實在是沒發生過什麼喜事,先是大闕入侵,又有暴雪突至,現在又來了個孫常侍,勞滄州眾人都陪著演戲,楚霽有心安撫熱鬧一番。

  此外,酒樓一事也可趁此提上議程了。

  就定名為「醉鄉樓」,正所謂「好客連宵在醉鄉,蠟煙紅暖勝春光。」【1】正是應景。

  楚霽給「醉鄉樓」的定位是新穎出奇、價格適中。

  他不需要一個日進斗金的酒樓,他更需要的是掌握最廣闊的輿論風口。

  士族那裡日後他會交給卓詢之負責,百姓這裡自有楚霽去下功夫。

  適逢臘八,大雍雖沒有過臘八節的傳統,楚霽卻有些想念臘八粥的味道了。

  滄州東城門處。

  寅時(凌晨五點),宵禁結束,滄州城門打開。

  天還未大亮,因此外頭只有零星幾個百姓在等著開門。

  見到城門開了,他們還未來得及進城,便見到城內有數十人推著個板車出來,板車上還有一個巨大的木桶。

  這是怎麼了?他們不由得停住腳步。

  木桶上的蓋子還未掀開,便有裊裊熱氣從蓋子的邊沿逸出。

  與此同時,一股勾人香甜的味道飄散開來,鑽進每一個人的鼻尖。

  就連守城的官兵也悄悄探了頭。

  其中一個人走到那官兵旁,悄悄將印信拿出:「楚大人命我等今日施粥。」

  官兵雖見到這人雖沒穿著官府中的服飾,但印信確是為真。

  他點了點頭,讓後頭的守軍幫著衙役們一起維持秩序。

  不少掐著點兒要進城的人也逐漸來到了城門口,都聞著這香味挪不開腳。

  一人走到城門口,大聲說道:「今日臘八,我醉鄉樓開業。請各位鄉親們賞臉,來喝一碗免費的臘八粥。」

  眾人見此倒也並不奇怪。

  這大傢伙兒的日子好過了,城中各式各樣的商鋪也逐漸都開了起來,酒樓食鋪之類的自然也不少。

  在開業之初,不免有心思活絡的舉辦一些吸引人的活動。

  這粥的味道實在勾人,有不少人忍不住自覺排起了隊,等著上前去領一碗。

  領到粥的第一人,剛捧著碗呼嚕嚕地喝下一大口,就愣住了。

  這哪裡是粥?

  粥的味道怎麼可能是甜的!

  不僅如此,這紫紅色的粥熬得十分黏稠,用料十足,他只是喝了一口,就喝到了大米和紅棗,好像還有糯米!

  軟糯的熱粥滋潤著喉嚨,落到肚子裡,是難以言喻的美好。

  「你們這個醉鄉樓,在什麼地方?」那人連忙問道。

  他家就在滄州城內,有事在外頭耽擱了才今日從城外回來。現在還早,他還能趁機帶家裡人去嘗嘗。

  「蒙您喜歡。咱們醉鄉樓就在東六街最邊上,你沿著道兒一打眼就能看見。」

  那人一邊說著,手上動作也不停,瞧著真是麻利極了。

  聽夥計這麼說著,那人顯然也想起了那個修建裝修了許久的三層商鋪。

  他到東六街買東西時曾見過的,這樣的酒樓,只怕是價格不菲。

  後頭等著的百姓已在催促,那人趕忙離了隊伍。

  一咬牙,還是決定先往東六街去看看。

  醉鄉樓門外已聚集了不少人,都瞧著這三層小樓望而卻步。

  也有膽子大的,緩步邁進了醉鄉樓。

  「你們這臘八粥,價錢幾何?」那人尋了位子坐下,招來夥計便直奔主題。

  「誠惠三文錢一碗。」夥計恭敬答道。

  這人想了想,覺得價錢雖不算便宜,但還可以接受,便說來上一碗。

  夥計躬身準備離去,那人忽見醉鄉樓中央有一高台,問道:「這是何物?」

  夥計答:「客官您算是來著了,我醉鄉樓開業酬賓,說書活動連講三天。」

  這倒是新奇。

  不多時,一碗濃郁芳香的臘八粥端了上來,那高台之上也走來一個穿著長衫的說書人。

  「只說那錢馬二人為禍滄州,魚肉百姓。一日,一楚姓青年領滄州牧,與這二人展開好一番爭鬥……」

  說書人的聲音抑揚頓挫、慷慨激昂,讓樓中眾人全都沉醉於故事之中。

  醉鄉樓里的客人越來越多,三層小樓座無虛席。

  ……

  州牧府中,楚霽領了幾個人,快步走到孫常侍院中。

  「霽為感念常侍大恩,特以黃金百兩交換,將這幾人換了回來。」楚霽的面上滿是赤忱。

  孫常侍原本瞧見這幾個被叛賊虜去的侍從就氣不打一處來,現聽楚霽說花了百兩黃金才將人換回來,他更是恨不得把這幾個人再拿去換回金子來。

  一人在那落霞山上被關著折磨了幾日,原本還以為今天就是死期,未曾想還能再看見孫常侍。

  他一把上前將孫常侍的大腿抱住:「大人,小的還以為再也見不到您了!小的無能,保不住陛下的賞賜,還請常侍責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