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不得不說,太子確實通人性啊。】

  許煙杪簡直一陣恍惚。

  原來還能這麼玩兒?

  那以後就能用倭人挖礦,解放華夏部分礦工了?!

  這算什麼?廢物利用?

  【嘶——】

  【我都沒注意,除了挖礦,這一年裡,國內好多工程都是讓倭人去乾的。什麼修路、修水渠、運糧食……哦豁,十來萬的倭人修完上個地方就被趕去下一個地方修,修完就又趕回新倭島。】

  工部尚書嘖嘖了兩聲。

  心說:這不完全是苦力嗎?

  不過也好,有倭人當苦力就不用苦華夏百姓了。而且不是自家百姓,用起來也不需要疼惜。

  正好,這樣還能另類解放民力。那可是十幾萬的民力呢!

  *

  大夏君臣都看出來太子在打什麼主意了。

  直接坑殺會使得周邊國家驚懼不安,但如果是讓人做苦力,慢慢累死,那就不關我大華夏的事了。

  ——俘虜本來就是要送去做苦力,比如修城牆啊,搗米啊,修路啊什麼的。你撐不下來死了,是你身體弱。

  讓他們學孔孟,只是一種控制手段,避免他們逃跑。讓他們融入華夏是不可能的,畢竟,別的不考慮,但小白澤的心情必須考慮。

  許煙杪倒是沒有看出來那麼多,他只是純粹覺得,既然礦一定要挖,路一定要修,苦別人百姓比苦自己家百姓好。

  過去一年裡,這些苦力還修了兩條馳道,讓大夏往某些偏僻的地方運糧更方便了。

  【說起來,這也算教化嗎?】

  許煙杪很茫然。

  朝堂上的儒家弟子們,有一個算一個,都在內心尖叫:算啊!當然算!使蠻夷學孔孟,那就算教化!

  我大夏就應該有這樣的宗主風範,以孔孟之道,教化四方!

  好巧,太子也是這麼說的。

  「陛下,既然倭人這般禽獸都能教化,那海外其他人也可以,」

  「臣請多開海關,使儒家弟子能夠隨意出海,令蠻夷戎狄得沐孔孟。」

  朝堂上的儒家弟子:「!!!」

  那顆心就瘋狂跳動了。

  誰能拒絕青史留名,族譜單開一頁啊!那可是教化之功,太子點化了我們,一手儒家經典,一手火銃大炮,那也是教化,對不對?

  開!

  這海關我們支持開!!!

  誰不支持就是跟我們儒家過不去!

  對此,太子只是微微一笑。

  你看,誰說支持開海關的人占少數。只要找准共同利益,就能把朋友變得很多,很多。

  作者有話說:

  一見到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胳膊,立刻想到全裸體,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雜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國人的想像惟在這一層能夠如此躍進

  ——魯迅

  *

  第216章 文化大爆發

  太子本來以為沒人會反對了。

  一旁冷不丁傳來憤怒的:「殿下!」

  權應璋杵著拐杖從座椅上站起來,面帶怒色。

  ——他這樣年紀的人,在朝堂上是可以有座位的。

  「殿下可知造一艘船要多少錢?可知出海有多少危險?可知土著有可能吃人?你這是用名利來誘惑天下士子去送死!殿下,臣托大,如今以太傅身份,以太子之師的名義,想勸殿下三思而後行,此策並非不好,只是需要從長計議。」

  變故倉促而起,群臣一片譁然。

  但仔細一想,也確實有道理。

  教化天下確實很有誘惑力,卻也很容易讓人丟掉性命,尤其是現在大夏海軍不算特別成熟,如果大夏百姓真的在海外被欺負了,他們也不一定能讓那些國家付出代價。

  如果奔赴海外的士子死亡人數過多,哪怕提議的人是太子,也會受到極大的非議。

  要知道,讒口中傷,金可鑠而骨可銷。

  他們果然不如權公老成持重啊……

  太子意識到自己的做法也確實又不妥當的地方,正要開口,卻聽權應璋大義凜然地說:「此事讓老夫先去蹚渾水吧,你們還年輕,老夫已然八十九了,不怕名聲盡毀,像那個生產土豆、紅薯的大陸,土人眾多,不通禮數,無有教化,便讓老夫去試試吧!」

  大臣們:「……」

  呸!老匹夫!不要臉!

  儒家的立刻衝出來——

  「陛下!臣支持太子的想法!」

  「陛下!臣願為陛下分憂!」

  「陛下!臣有好友十餘,皆是大儒,倘若有攻訐,他們必會提筆相助!臣不怕非議!」

  裡面還有不少古文學派的學子,絲毫不懼得罪古文學派的掌舵人!

  開玩笑,這可是祠堂C位,族譜單開,頭香居士啊!

  這要是真的使一個大陸的蠻夷都信儒家,配享文廟!!!

  拿命換都值了!

  以後文廟裡孔子排第一,孟子排第二,第三就是「我」!你沖不沖?反正我沖了!

  *

  「儒家教化新倭島蠻夷」這件事傳出去了。當然,傳出去的都是非常政治正確,很有教育意義,能讓天下人振奮的故事。

  就像是,朝廷只會宣揚孔子帶著弟子周遊列國,推行儒家文化,順便再配上一張和藹可親的孔夫子畫像。絕對不會主動告訴廣大民眾,你們慈祥的孔夫子實際上是身高九尺六寸,箭術高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