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她們不成親,沒有孩子,有的人便招收女徒,為自己養老送終。

  她們給這塊地取名「觀音堂」,以求菩薩護佑。為了更好地維護觀音堂,維護裡面不婚女子有足夠錢財繳納不婚的費用,有足夠錢財保障自己老有所依,便模仿那些公會,也將錢財統一收納,入觀音堂的人,所有勞動所得都歸於觀音堂,進行統一分配,且劃分一部分來供養堂中那些年長的、病殘的女人。

  再到後來,越來越多的觀音堂出現,最興盛的時候,一個觀音堂里能有百人。一個才一千五百多人的鄉里,能有兩個觀音堂。

  世人給這個群體起了個名目,稱為「自梳女」

  而這一切,建立在蠶絲業發達,改進了絲織工具,女子離開家庭也能收入可觀,獨立養活自己的基礎上。

  許多絲廠都更歡迎這樣的自梳女來工作,因為她們沒有家庭、沒有兒女,不需要離開崗位待產。能夠一周工作七天,一天工作十二個小時。

  當那些絲廠聯合起來頒布「四不要」:談戀愛的不要,已婚的不要,有孩子的不要,老病的不要。自梳女的群體,達到了有史以來最高峰。

  ——但這都是很久很久以後了。在大夏,在天統三十五年九月十日,觀音堂才有一個雛形,第一代自梳女還未被稱為自梳女。

  她們懷著忐忑與興奮,懷著對沒有夫家的未來的恐懼,聚集在一起,小聲地建立起約定:

  先來者要幫助後來者,年輕者要供養年老者。

  *

  而就在同一天,左右丞相上書,請皇帝重開「神童試」。

  所謂神童試,顧名思義,就是給十五歲以下的童子參加的考試。他們不用走科考、鄉試、會試這樣的流程,所在州府每三年舉辦一次,通過者,直接進京,由國子監審驗,中書省複試(本朝是一省六部制)。

  如果複試通過,就由皇帝進行殿試,殿試後就能入仕。

  在前面幾個朝代,神童試選出了不少赫赫有名的神童。

  比如梁朝中後期,著名名臣及理財專家王進明,便是七歲過神童試,授秘書正字(正九品)。

  楚太祖時期,有神童六歲過神童試,由於文章寫得過於出色,還被懷疑是走了後門。

  楚太宗時期,有神童十歲入翰林。在翰林院考試里,於一眾翰林中,直接拿了《詩經》第一。

  周文帝時期,有神童八歲過神童試,得進士出身。史書上最大的成就便是一舉解決周朝稅糧運輸困難問題,使稅糧每年只能運輸五十萬石,變成了一年能夠運輸二百三十萬石。大大提升了朝廷機動性。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過了神童試的神童,在歷史長河中闖出了名聲。

  但大夏暫時還沒有屬於自己的神童。

  皇帝對此的決定是:「找太子,他監國。」

  太子當然是大筆一揮,通過了這份決策。

  等政策下發各州府還有段時間,神童試的重開並未引起波瀾。

  有人對邴尚書說:「聽聞尚書家小郎君今年十二,已洞達經史,想必要在此次神童試中大放異彩了,恭喜,恭喜。」

  邴尚書嘆了口氣:「我如今沒心思去在意這事了。」

  問話的人立刻反應過來,順著邴尚書的眼神示意,表情古怪地看向近處……不遠處……遠處……距離越拉越遠,人越走越快的許煙杪。

  【耀祖不是什麼好東西,但邴尚書也很可怕啊。】

  【借著人家家裡落敗了,就引誘叔侄兩個為了錢財一起委身給他,後面還拿假貨騙人。】

  【他做這些的時候又不知道耀祖是個壞種。這不是仗著普通百姓對他沒辦法,花假錢買溝子嗎?連賣溝子的錢都騙……】

  【溜了溜了。】

  許煙杪一邊在心裡嘀咕,一邊往旁邊挪啊挪,挪啊挪,假裝自己好像正在思考什麼事情,行路方向沒走直線,走了右斜角。

  差點把那些老大臣笑得前仰後翻。

  ——許郎啊,你不覺得自己這樣子太明顯了嗎?

  而某位新任工部尚書耷拉著一張臉。

  你們猜我為什麼笑不出來?

  「咳咳。」問話的人試圖安慰:「雖然……雖然小白澤好像有些討厭你……」

  邴尚書堅定地認為:「你少胡說!小白澤沒有討厭我,他只是想對我敬而遠之!」

  其他人:「……」

  這就算有區別,區別也不大吧?

  問話的人噎了一下:「好,他只是想對你敬而遠之。不過,尚書也不用過於憂心,小白澤在乎的是你用權力玩弄百姓。只要小白澤發現,你早就知道耀祖是惡人……」

  邴暉驚喜:「這樣他就不對我敬而遠之了?」

  「也不是。」問話的人咳嗽一聲:「這樣他就對這件事的印象從『欺壓百姓』變成了『惡人自有惡人磨』,可能相比較而言,惡感會少上些許。」

  邴暉:「……我謝謝你。」

  「咳,其實還有個辦法。」

  「什麼辦法!」

  「你這段時間多去伸張一下正義,這樣小白澤可能就會相信你之前對耀祖出手,是你在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了。」

  邴暉眼睛一亮。

  那麼,問題來了,他去哪伸張正義呢?

  *

  邴暉打聽了一個多月,打聽到了一座古怪宅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