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蒙蠻使團喜出望外,連忙謝恩。

  許煙杪一個人在那邊恍然大悟:【哦!不是忠,是『中』啊!】

  【不過……】

  【老皇帝原來是河南人嗎?怎麼還說河南話?】

  作者有話說:

  小劇場:老皇帝:我可以是。

  *

  關於蛇腹形鐵絲網:

  用於阻滯步兵行動的築城障礙物,有固定式和移動式兩種類型。在時間充裕、敵火顧慮較小、便於植樁、地形又蔭蔽的條件下,應多構築固定式築城障礙物。固定式築城障礙物主要是各種鐵絲網、樹枝鹿砦和竹籤樁等。在情況緊急、受敵火直接威脅或地面堅硬難以植樁的條件下,就只好設置移動式築城障礙物了。

  移動式築城障礙物主要是蛇腹形鐵絲網、拒馬和刺釘等。這些移動式築城障礙物,還經常用來閉塞通路,堵塞塹壕、交通壕和修復被破壞的障礙物。

  ……

  有一種形似爬行中的莽蛇,並可以移動設置的鐵絲網,稱為蛇腹形鐵絲網。這種障礙物通常是先在蔭蔽的後方製作好,然後運到設置地點,設置成一列、兩列、三列或「品」字形。據試驗,成「品」字形設置的蛇腹形鐵絲網,三道以上就能纏住碾壓它的坦克主動輪,使坦克癱瘓在地動彈不得。

  為了提高鐵絲網的障礙力,有時還在裡面設置一些地雷或掛一些手榴彈等熱兵器,一旦敵人觸動了鐵絲網,就會爆炸。這樣就不僅有阻滯的作用,而且還能殺傷有生力量,給敵人以精神威脅。還有的在鐵絲網上設置報警器,敵人一靠近就會發出信號,從而起警戒的作用。

  ——《野戰築城》

  *

  關於鐵絲:

  鋼絲連環甲,古西羌制其度,即今大鐵絲圈,如錢眼大,環煉如貫串,型如衫樣,上鑿領口如穿,自上套下,槍箭極難透傷。

  ——《武備志》

  *

  鐵模拉絲技術:

  凡針先錘鐵為細條。用鐵尺一根,錐成線眼,抽過條鐵成線,逐寸剪斷為針。

  ——《天工開物》

  *

  鐵產量參考明朝初年:

  各處鐵課

  國初定各處鑪冶、該鐵一千八百四十七萬五千二十六斤

  湖廣六百七十五萬二千九百二十七斤

  廣東一百八十九萬六千六百四十一斤

  北平三十五萬一千二百四十一斤

  江西三百二十六萬斤

  陝西一萬二千六百六十六斤

  山東三百一十五萬二千一百八十七斤

  四川四十六萬八千八十九斤

  河南七十一萬八千三百三十六斤

  浙江五十九萬一千六百八十六斤

  山西一百一十四萬六千九百一十七斤

  福建一十二萬四千三百三十六斤

  ——《明會典》

  *

  國家鐵量消耗:

  工部臣言:各處續開爐冶,今已三年,而內庫見貯鐵凡三千七百四十三萬餘斤。

  上以庫內儲鐵已多,詔罷各處鐵冶,令民得自采煉,而歲輸課程每三十分取其二。

  ——《明實錄太祖實錄》

  【三年存了三千七百四十三萬餘斤的鐵,算37430000,每年大概能存個12476667斤,也就是說,每年對於鐵器的消費,大概是5998359斤】

  *

  斥候用法:

  許洞曰:善用兵者,有動必備。預擇輕勇者二十四人,八方各三騎,相去一里,晝以旗,夜以鼓(過山川委曲,叢林茂密,晝亦鳴鼓,恐不見旗)。第一騎見賊晝舉旗,第二騎亦如之,第三騎馳告。夜用鼓,如晝法(恐敵聞鼓聲急馳告)。

  ——《虎鈐經》

  *

  國內騎兵的衝鋒,我暫時沒找到,用的國外的:

  第一聲軍號響起,第一線、第二線和預備隊開始以慢步前進。第二聲響起,全軍速度加倍,改為快步……第三聲,加速到三倍……距敵150-200步時,第一線開始使用小跑步,距敵70步或至多80步時,號手吹響洪亮急促的軍號聲,第一線騎兵策馬以大跑步前進,但仍要掌控韁繩……距敵大約20步時,徹底放開束縛,全力衝擊。

  ——《騎兵評論》

  *

  三眼銃,五雷神機,迅雷銃,佛朗機,都是明朝北軍的武器,特點都是「擊殺快」「發射快」「打擊面廣」,為此,捨棄了「威力強」,走的是火力覆蓋來彌補威力的路線。

  專門用來對付蒙古人的。

  【文里只提了五雷神機和迅雷銃,是因為這兩個的射程比較方便出現在鐵絲網的戰場上】

  *

  三眼銃:五六十步能透甲。(北方風沙大不適合使用鳥銃,這玩意是南方用的,所以北方用三眼銃,)

  【用之於百步之內為宜,步下五六十步方能透甲,馬上二三十步方能命中

  ——《神器譜》】

  【北方地寒風冷,鳥嘴必用手擊,常易為勞。一開火門,其風甚猛,藥信已先吹去;用輾信則火門易壞。一放之後,虜騎如風而至,又不便執此為拒敵之具。近有制竹鳥嘴銃及自閉火門鳥銃,亦一時之奇,然終是費事。惟三眼銃一桿三銃,每銃可著鉛子二、三個,伺敵三、四十步內,對真方放;一炮三放,其聲不絕,未有不中者。虜馬闖至則執此銃以代悶棍,虜縱有鐵盔、鐵甲,雖利刃所不能入者,惟此銃能擊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