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對哦,那一版的梁瑾是很溫文儒雅的,這麼說來,祁臨淵演的不是這種效果?我以為他最多就演成這個效果哎!】

  【只知道梁瑾是一代明君的史盲求問,歷史上的早期梁瑾是什麼樣的?】

  【梁瑾是玥朝建立最重要的人物,從少年時期到青年時期,他一直在沙場征戰。他確實挺仁慈的,但這個仁慈是相對於其他將領,而不是相對一個文臣來說。因為他參與的是天下之爭,這個過程里肯定需要打敗其他勢力,肯定會有戰爭,而戰爭肯定會死人,還是死不少的人。】

  【在軍事方面他應該是個天才,不管他是從小接觸兵書還是到達許州後才接觸,一個少年將軍,領兵征戰十餘年,幾無敗績,真的很可怕。】

  【綜合來說,梁瑾的前半生,最重要的其實是領兵、以及一統天下,其他都不是重點。】

  【所以,祁臨淵把這麼一個殺伐果斷的人物還原得很好?】

  【看到「祁臨淵」和「殺伐果斷」聯繫在一起,總覺得哪裡不對……】

  ……

  .

  別說沒看過祁臨淵拍戲的路人覺得不對,就是劇組其他人,在不拍戲的時候,看著祁臨淵那張臉都覺得他和劇本里的梁瑾沒有一星半點的聯繫。

  但那是不拍戲的時候。

  只要一走位一開拍,祁臨淵演繹出來的確確實實就是那麼一個殺伐果斷的人物。

  他有仁心,但這種仁心不會無時無刻發作,更不會讓他在沙場征戰的過程中對敵人下不了手,因為他很清楚,不結束亂世,只會死更多的人,而活下來的人也無法安居樂業,依然惶惶不可終日。

  這份清醒隨著的經歷越多,也越發的明晰,而梁父取代許州王這一事件,更是讓他進一步成長,處事越發果決。

  如果說梁瑾的少年將軍時期還有些意氣用事在,那麼在梁父取代許州王之後,他進入青年將軍時期,便是非常成熟的一個統帥。

  他的面容堅毅,一路高歌也好,偶爾失利也罷,都不會讓他有多少的動容。

  他唯一失態的一次是得到詔令,令他馳援賀州。那次賀州守軍失利,大敗,聽聞城中百姓慘遭屠戮,梁瑾猛一拍桌,臉色發了青。

  「陛下怎會任用那個草包?這朝野上下,誰不知道那就是一個草包?!」梁瑾手下的一個將領目瞪口呆,憤憤不平。

  不過沒有人回答他這個問題,尤其帳中的幾個謀士,看梁瑾的目光隱含憂慮。

  為什麼會用那個草包?因為那個草包是後宮貴妃的一母同胞的親弟弟。

  而那位貴妃出身世家名門,前兩年生了兒子,養於帝王膝下,聽說破受寵愛……

  「其他事情暫且再論,」梁瑾閉了下眼,再睜開時,所有的怒氣都被他壓了下去,「馳援賀州!」

  學界有觀點認為,梁瑾奪取帝位的決心,便是在這次事件中確立。

  這一觀點無法得到證實,但影視劇嘛,沒有的尚且可以捏造,更何況學界本身就有這個觀點?

  因此在劇本中,明確點出這次事件堅定了梁瑾奪取帝位的決心。

  「我想把這一段梁瑾的心態,和支持父親稱帝時梁瑾的心態結合起來,」這段劇情拍攝之前,祁臨淵是這麼和符鳳溝通的,「支持父親稱帝時,梁瑾的心態是求人不如求己,既然其他人不可靠,不如父親你來上

  位。這次我也想這麼演,因為這次的事件,梁瑾原本的『帝位誰繼承也不要緊,能保蒼生太平就好』的渾不在意,變成了『除了我,我那些弟弟真的能保天下太平嗎?』的深思,進而在他看到賀州慘狀之後,定格成了『既然不知道你們靠不靠得住,那這個位子,就讓靠得住的我來坐』的決心。」

  符鳳覺得可行:「本身我們塑造的也是一個因為見識過蒼生罹難,所以以天下為己任的梁瑾的形象。將這個理念一以貫之,融入到他後期奪位的心態里,效果應該會不錯。」

  得到符鳳的肯定,祁臨淵便打算就這麼演了。

  符鳳看他那麼有想法,不由得調侃道:「你不怕被人說你把梁瑾塑造得很虛偽?明明想奪位,還要舉著冠冕堂皇的大旗?或者被人說你把梁瑾塑造得太狠辣?明明是無奈反擊,卻被你演成了主動出擊?」

  祁臨淵全不在意:「隨他們去吧,我就是這麼理解的,我問心無愧,不覺得這個塑造辱沒了梁瑾就好。」

  符鳳對這個回答很是滿意,揮揮手讓他走了。

  越是拍攝,她越覺得自己這個演員挑得實在太好了,祁臨淵這個人真的比她想像得還要果決,塑造角色不會瞻前顧後,生怕招罵。

  因為這份心態,他塑造的梁瑾身上那股子為了天下不在意評價的坦蕩是真的自然,整個人物也如浩浩長風,無懼而無畏。

  她無法保證這個梁瑾就是歷史上的那個梁瑾,也無法保證這個梁瑾能得到所有人的認可,但她是真的喜歡這個梁瑾。

  能以這部作品作為自己導演生涯的結束,她覺得無憾了。

  第87章

  隨著拍攝進入中後期,殺青離組的演員也多了起來。

  但凡被記者問到、又回答了的演員,對於祁臨淵的評價無一例外是「好」「很好」「非常好」。

  就連一向以毒舌著稱,無差別掃射大部分演員的一位老演員,被問到對祁臨淵的看法,也頷首,表示「他還不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