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在項燕看來,秦國興師動眾在冬日修路,本就是一件匪夷所思之事——冬日冰凍的泥土十分堅硬,縱便秦國有燒燙的煤渣化冰,要拌勻踩實泥土亦絕非易事,實乃事倍功半之舉...

  在他看來,秦人十分狡詐,縱便那位年輕的秦王有幾分狂妄,此番迫不及待想通過修路一事耀武揚威,亦絕不會選在冬日、耗費更多錢糧與勞力修,此事定然有詐!

  可楚王和宗室並不這般認為,探子數番傳回的消息,皆證實秦國確實在大肆修路,如今秦軍增援人手不足,又有燕齊大軍為他們拖住秦軍主力,還有草原夷狄為他牽制李牧的邊軍,如此大好時機豈能錯過?

  縱便項燕再三勸諫,楚王仍是急匆匆派出了二十萬大軍,這回,大軍主將是景氏子弟——莫說項燕與他們唱反調惹來眾怒,縱便他贊同攻秦,此番,主將之位也落不到他頭上,主動出征,可是趁機立大功之事!

  項燕在他們眼中,是秦國打到楚國本土的防守之將,切不可功高蓋主。

  而將咸陽作為首攻之城,楚國亦是有一番仔細考量的——一則,可報當年楚國被秦國打得遷都之仇;二則,楚國占據地勢之利,能搶在燕齊前頭占據關中肥沃之地;再則,秦軍在外迎敵,若聽聞都城失守,定會軍心大亂,如此一來,燕齊聯軍必能斬殺更多秦軍...

  能借他們之力、除去最大的隱患,於楚國而言豈不妙哉?

  可惜,難掩興奮守在壽春王城,幻想著馬上可以遷都咸陽、占據關中沃土的楚王與宗室們,千算萬算,卻沒算到:

  邯鄲的三國混戰尚未進行一個月,燕軍便以強弩偷襲齊軍,主動「幫」秦軍解決了近半數敵人;

  接著,將此事視為仙人暗中襄助的秦軍,以沖翻雲霄的士氣殺向燕軍...

  在楚軍抵達咸陽之時,早已解決五十萬燕齊聯軍的秦軍,已氣勢洶洶兵分四路,迅速朝燕齊兩國本土奔襲而去。

  易水河畔位於列國的最東北端,冬日比咸陽更寒冷數倍,在薊城王宮中走來走去的燕王,此時,渾然不知局勢已因考粟擅自殲滅齊軍而陡然逆轉。

  因為,今冬燕國多地遭遇凍雨之故,一進燕國的道路便格外打滑,莫說馬匹無法通行,便是車輛亦會打滑墜落,考粟當日派往王宮、告知齊國與秦國勾結一事的探子,在離開邯鄲後,一路只得折了兩根樹枝當拐杖,慢吞吞在凝凍的地面上行走。

  如此一來,報信的探子便被凍死在了路上,燕王並未收到那封密信。

  而因天氣之故,本該定期往王宮呈報戰況的斥候們,也遲遲未送來半分消息。

  燕王此刻,正獨自在買了秦國黑煤、燒著暖烘烘火牆的宮中,興奮地走來走去,幻想著占領咸陽後,他該以何理由在秦地重新收取六成稅賦、如何為自己修建綿延千里的新宮殿、如何搜羅秦國各地佳人...

  這潑天的大富貴,真令人光是想想便覺心旌神搖啊!

  由於燕國極寒天氣的影響,李信與桓猗所率的兩支軍隊,只得重新返回邯鄲靜待凍雨結束,燕國看起來暫時仍舊歲月靜好。

  但王翦與蒙武殺往齊國的兩支隊伍,卻已一路暢通地殺進齊都臨淄,尚未開始下令攻城,聞風而至的齊王田建,便在滿臉諂笑的後勝陪同下,畢恭畢敬捧著王冠,親自出城受降。

  正在美滋滋做白日夢的燕王哪裡知曉,與燕國相約攻秦的「好搭檔」齊國,隨著齊王的主動投降,已經悄無聲息地,亡了!

  第116章

  伴隨著二月猝然響起的第一道驚雷聲, 春風便化作一道利刃,迅速在九州之地由南而北,對寒冬發起了猛烈攻擊, 咸陽的雪早已化了,秦國農人們懷著喜悅的希望,開始在秦吏的指導下為今歲的春耕做準備。

  而在燕國各地, 無論是燕北一帶飄飄揚揚下了整個冬日的厚雪, 還是燕南一帶凝結了半個冬日的凍雨,皆在與春風的頑強對抗中,在數個寂靜無聲的日夜裡, 隨著山澗間細微的雪解冰融嘀嗒聲,紛紛無可奈何地悄悄敗下陣來。

  當裹著厚實棉袍的秦國探子, 第一時間將通往燕國的道路、凝凍已融化的好消息傳回邯鄲時,三十多萬秦軍立刻整裝兵分兩路, 踩著殘雪踏上了前往淶水與易水之路。

  越往北走, 天空越灰暗, 大地越白茫, 連吹來的風也夾雜著寒咧的消融碎冰渣, 道路上凝凍雖已化成水漬,但舉目四望, 到處仍布滿了半融半化的冰雪,這般北國風光, 是生活在中原腹地的秦國士卒鮮少見識的——燕國的地理位置, 決定了它是列國阻擋寒潮的天然屏障。

  好在, 秦軍有暖和的棉袍, 有熱氣騰騰的自熱米飯與方便麵,更有一顆燃燒著熊熊烈火的復仇之心, 士氣非但未被燕境嚴寒衝散,反倒越往燕國城池方向走,將士們愈發鬥志激昂:這塊土地,很快就是秦國的了!

  薊城王宮之中,鞠武抖索著身子,按壓著快跳出胸膛的心臟,一臉驚惶地看向突然衝下殿的君王。

  他雖已追隨王上數十年,但王上多疑又多變的面孔,總讓他有些難以看清,從前那個溫和無主意的君王,與後來毫不猶豫命人割下太子首級的王上,還有如今這個愈發喜怒難料的王上,哪一個才更真實?

  燕王已上前,一把揪住報信之人的衣襟,眸色黑沉沉打量著哆嗦的探子,片刻後,厲聲道,




章節目錄